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侏罗系沉积特征及演化*
钟大康1, 王招明2, 张丽娟2, 李超1, 吴丹1, 彭伟民3, 王兴明4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 102249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库尔勒 841000
3 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第二录井分公司,河北任丘 062552
4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大港 300280

第一作者简介:钟大康,男,教授(博士), 1961年生,四川资中人, 1983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现主要从事沉积与储集层研究。

摘要

通过岩心观察与测井相分析,结合地震反射资料,认为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侏罗系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与湖泊相沉积。下侏罗统阳霞组主要发育冲积扇和辫状河沉积。其中冲积扇主要发育于盆地的边缘,即研究区西部的英买力、北部的轮台及其西侧、东部的库南地区。冲积扇岩性主要为灰白、灰绿、灰褐和紫红色块状砾岩、砾状砂岩及含砾砂岩,砾石成分复杂,分选差,磨圆程度低。多个冲积扇向盆地内演化为辫状河沉积,发育各种交错层理与平行层理,其岩性为灰色、灰白色粗砂岩及含砾粗砂岩、细砾岩,垂向上具有非常典型的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曲线具有明显的箱形特征,辫状河主体自西向东发育。到阳霞组沉积晚期,在草湖地区演化为薄层细砂岩与泥岩互层的湖泊和含煤湖沼沉积;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为三角洲沉积;上侏罗统普遍被剥蚀。早—中侏罗世盆地经历了水体由浅到深的沉积演化。

关键词: 塔里木; 塔北地区; 侏罗系; 沉积特征; 沉积演化
中图分类号:TE1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505(2010)01-0042-07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the Jurassic in northern Tarim Basin
Zhong Dakang1, Wang Zhaoming2, Zhang Lijuan2, Li Chao1, Wu Dan1, Peng Weimin3, Wang Xingming4
1 Faculty of Natural &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Beijing 102249
2 Tarim Oilfield Company, PetroChina, Korla 841000, Xinjiang
3 The Second Cutting Logging Company of CNPC Bohai Drilling Engineering Company, Renqiu 062552, Hebei
4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of Dagang Oilfield Company, PetroChina, Dagang 300280,Tianjin;

About the first author:Zhong Dakang, born in 1961,professor of China Univerc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graduated and gained his master degree from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in 1983. Now he is mainly engaged in researches of sedimentology and reservoir.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re observation and logging facies analysis, combined with seismic reflection, it is considered that alluvial fan-braided fluvial-delta-lacustrine sedimentary facies were developed in the Jurassic in Tabei area, Tarim Basin. The alluvial fan and braided fluvial facies were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Yangxia Formation of the Lower Jurassic. The alluvial fan was mainly developed along the margin of the basin, such as Yengimahalla in western area, Luntai in northern area and Kunan in eastern area. The alluvial fan was dominated by the grey, greyly green, greyly brown conglomerates, pebbly coarse-grained sandstones and sandstones which are of multiple composition, poor sorting and poor roundness. Alluvial fans evolved to braided fluvial from the margin to the inner basin. The braided fluvial facies mainly consists of the grey coarse sandstones, pebbly coarse-grained sandstones with various cross bedding and parallel bedding,and fine conglomerates. Vertically, it has an upward fining sequence and box shape on spontaneous and gamma ray well log curves. It developed from west to east. During the later depositional period of the Yangxia Formation, there are lacustrine fine sandstones and lacustrine swamp deposits with coals in Caohu area. The Kezilenuer Formation of the Middle Jurassic is dominated by deltaic deposition. The Upper Jurassic is generally exposed. In the area, the water depth evolved from shallow to deep from the Early Jurassic to the Middle Jurassic.

Key words: Tarim; Tabei area; Jurassic;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sedimentary evolution

根据目前的钻井和地震资料, 塔北地区侏罗系主要分布于塔北隆起的大部分地区(包括英买力低凸起东端、哈拉哈塘凹陷、轮南低凸起及草湖凹陷)与满加尔凹陷的北部 (图 1)。关于塔北隆起侏罗系的沉积相研究, 前人曾做过大量工作, 提出了许多观点, 归纳起来主要有4种:一种观点认为塔北地区侏罗系为河流— 湖泊沉积(顾家裕, 1994); 另一种观点认为塔北地区侏罗系为辫状河— 辫状河三角洲— 湖泊沉积(吴东胜等, 1995; 顾家裕, 2003; 朱筱敏等, 2003; 庞雯, 2007); 第三种观点是冲积扇— 扇三角洲沉积(刘海兴等, 2003); 第四种观点认为是低位扇沉积。后两种观点主要见于未公开发表的内部成果资料。随着塔北地区碎屑岩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 进一步确定塔北地区侏罗系沉积类型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塔北地区钻遇钻穿侏罗系的大约120口井钻井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 35余口井的岩心资料, 大约8000, km的二维地震资料, 对塔北地区侏罗系的沉积相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 认为:(1)塔北地区侏罗系为冲积扇— 辫状河— 三角洲— 湖泊沉积, 不发育扇三角洲和低位扇三角洲; (2)湖泊和三角洲只发育于塔北隆起东部的草湖凹陷与满加尔凹陷东部, 而不是在整个塔北都存在, 且在时间上发育于中侏罗世及以后, 而不是在早侏罗世就存在湖泊。即下侏罗统阳霞组为冲积扇和辫状河沉积, 其中冲积扇主要发育于盆地的边缘, 向盆地内自西向东演化为辫状河沉积, 阳霞组沉积晚期, 在草湖地区演化为湖泊和湖沼沉积; 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为三角洲沉积。

1 侏罗系概况

根据东河1、哈1、草2、轮南3、普惠1、维马1以及阳1等7口井的古生物资料, 结合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 塔北地区侏罗系主要发育下统阳霞组和中统克孜勒努尔组, 下统底部的阿合组和上统缺失, 中统克孜勒努尔组在部分地区也有缺失。研究区以东的维马1井见有下侏罗统阿合组。

英买力低凸起、哈拉哈塘凹陷和轮南低凸起大部分地区都发育下侏罗统阳霞组, 沉积厚度20~110 m。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只在轮南低凸起以东的草湖凹陷有保存, 厚度100~300, m, 总体呈现“ 西薄东厚” 的格局, 沉积中心位于满加尔凹陷以东和草湖凹陷东南的地区, 厚度达300多米。

图1 塔北地区侏罗系分布及塔北隆起构造单元划分Fig.1 Distribution of the Jurassic in northern Tarim Basin and tectonic units of Tabei Uplift

利用地震资料分析, 侏罗系在北部为断层边界, 顶部存在剥蚀, 根据剥蚀状况按照地层产状对侏罗系进行恢复, 在北部的沉积边界至少可往北推至少5~10, km; 侏罗系在南部为超覆边界, 顶部也存在剥蚀, 根据地层剥蚀状况其南部边界较远, 至少可以向南推20, km以上; 西部为物源山区; 东部库南地区边界与北部相同为断层边界, 向东南的普惠地区侏罗系增厚。

2 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从35余口取心井段的岩心观察和90余口非取心井测井相分析, 结合50余条地震剖面的反射特征和地震相研究, 认为:塔北地区侏罗系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与湖泊沉积, 冲积扇和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于下侏罗统阳霞组, 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部的英买力地区, 其次是北部轮台及东部库南地区; 湖泊和湖沼以及三角洲沉积发育于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 分布于研究区东部的草湖凹陷及其以东。其依据如下:

1)根据钻井的岩性、电性及岩心上的岩性序列, 从研究区西部英买力地区的英买6, 到东河塘地区的东河7和东河8井、哈拉哈塘的哈5和哈6井、轮南地区的轮南2和轮南3井, 再到草湖地区的草3和草4井, 其河流下粗上细的“ 二元结构” 非常发育。

2)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曲线的箱型特征非常典型。

3)取心井的岩心沉积序列表现为多个正韵律在垂向上的反复出现, 说明河道的多次切割、充填和叠置。

4)取心井的岩心粒度、分选和沉积构造在平面上表现为有规律的变化。即在英买力地区, 粒度粗, 为细砾岩、含砾砂岩和粗砂岩, 分选差, 砾石为次棱角状, 沉积构造为块状或模糊的平行层理、模糊的交错层理; 向哈拉哈塘、轮南和草湖地区粒度逐渐变细, 为粗砂岩、中砂岩和细砂岩, 分选变好, 发育清楚的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

5)与砂岩伴生的泥岩为棕色、褐色或紫红色。

6)在钻井录井剖面上侏罗系整体呈现出“ 砂包泥” 的特征, 砂地比为0.5~0.9, 平均0.77, 峰值在0.65附近。

上述特征都代表了典型的辫状河沉积。

从相序和相组合上看, 在辫状河沉积的地区向盆地边缘可以识别出多个厚层块状、分选磨圆差和杂乱堆积的冲积扇沉积, 如英买力地区冲积扇、轮台冲积扇、库南地区草2井和草6井冲积扇。从西向东和从盆地边缘向里到草湖地区可以识别出细砂岩、粉砂岩与泥岩薄互层的湖泊沉积和三角洲反韵律沉积。从冲积扇到辫状河再到三角洲和湖泊沉积, 其沉积相在纵横向上的演化有规律, 相组合关系清楚, 各沉积相内部亚相和微相齐全。

2.1 冲积扇沉积

根据取心和钻井资料, 冲积扇在研究区西部的英买力、中北部的轮台和东部的草湖地区下侏罗统比较发育, 如英买力地区的英买4井, 轮台地区的轮台1、轮台2、轮西1和轮西2井, 草湖地区的草2井和草6井均发育。

岩心观察及录井剖面中, 冲积扇沉积物岩性主要为一套灰白、灰绿、灰褐、紫红色砾岩、砾状砂岩及含砾砂岩, 砾石成分复杂, 碎屑成分接近母岩, 分选差, 最大砾石直径可达5~10 cm。砾石磨圆度为次棱— 次圆状, 砂、泥质胶结, 呈块状构造(图 2)。

在剖面上构成一系列以砾岩为主的正韵律叠加沉积旋回, 从下到上主要包括冲积扇扇根、扇中和扇缘亚相。

扇根亚相 主要发育主水道泥石流沉积。这类沉积在轮台1井区和轮西2井区最为发育(图 2), 测井响应特征为高自然伽马和高电阻率。岩性以灰褐色、灰紫色夹绿灰色砾岩、角砾岩为主, 局部为含砾砂岩及砂质泥岩, 可见少量变质岩。岩石颗粒分选性极差, 砾石大小悬殊, 最大的为5cm× 7cm, 少量大砾悬浮在岩心中, 内源泥砾多呈长椭圆状, 顺层排列, 填隙物以细砂、粉砂为主, 局部富集泥质填隙物。层理不发育, 呈杂乱的块状构造, 单层厚度大, 砾石所占比例高。

扇中亚相 主要发育辫状水道(或河道)含砾粗— 中砂岩沉积, 含有细砂岩、粉砂岩, 底部见冲刷面, 冲刷面上分布滞留砾石, 发育平行层理、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分选性比扇根好, 粒度也变细。

扇缘亚相 沉积物为中— 细砂岩, 多含有泥岩夹层。发育模糊的平行层理和微波状层理, 测井响应特征为高自然伽马、高电阻率和高自然电位。有时在扇缘发育浅的水道充填沉积, 其特征与上述扇中河道充填沉积相似, 但单砂层沉积厚度薄, 颗粒相对较细, 泥质夹层增多, 地层砂地比明显降低。

2.2 辫状河沉积

沉积物以灰色、灰白色粗砂、含砾粗砂岩和细砾岩等粗碎屑岩沉积为主; 岩心中可观察到各种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塔北的大部分地区下侏罗统阳霞组主要为辫状河沉积。单井钻井岩性、电测曲线及岩心的岩性序列在垂向上表现为典型箱状特征(图 3), 砂地比高, 一般大于60%。

辫状河沉积可以细分为河床亚相(包括河床滞留和心滩沉积微相)、河漫亚相。

河床亚相 河床沉积物以砂岩、砾岩为主, 是河流相中粒径最粗的, 层理发育, 类型丰富, 底部具有明显的冲刷面。可进一步划分为河床滞留沉积和心滩微相(图 3)。

河床滞留沉积微相 塔北侏罗系岩心中可观察到广泛发育有河床滞留沉积(图 2)。其沉积物特点是以粗碎屑砾石为主, 成分复杂, 多为石英砾石, 常具叠瓦状定向排列, 倾斜向上游。砾岩很难形成厚层, 一般呈透镜状断续分布于河床最底部, 向上过渡为心滩沉积。

心滩微相 塔北地区侏罗系辫状河心滩沉积在电测曲线、录井剖面和岩心中都很容易识别出来。在录井剖面上, 心滩主要为中— 厚层、厚层块状砾岩及砂岩粗碎屑沉积, 电测曲线形态为箱形, 岩心观察中可以细分出多个心滩在垂向上的叠加, 如轮南3井4633~4642, m井段(图 3)。心滩沉积物一般粒度较粗, 成分复杂, 成熟度低, 发育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及波纹层理等各种类型的沉积构造层理(图3)。

河漫亚相 在塔北地区河漫亚相为灰色、深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和黏土岩夹煤层, 是河流沉积中最细的部分。在录井剖面上, 河漫沉积与上述心滩沉积之间大多为突变接触, 这是由于天然堤不发育及河流频繁改道的缘故。该区河漫亚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河漫滩、河漫湖泊和河漫沼泽微相。河漫滩沉积厚度较薄, 一般不超过10, m, 多与心滩微相共生; 河漫湖泊以黏土岩沉积为主, 一般发育水平层理, 沉积厚度较大, 一般在30, m以上, 主要发育于草湖地区, 在时间上发育于早侏罗世晚期, 即阳霞组上部沉积时期; 河漫沼泽主要为泥岩夹碳质泥岩和煤层沉积, 碳质泥岩与煤层沉积在声波和电阻率曲线上具有明显的尖峰(即高的声波时差和高电阻)(图 3), 煤层厚1~2m。

图2 塔北地区侏罗系冲积扇沉积特征(轮台1井)Fig.2 Alluvial fan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urassic in northern Tarim Basin(Well Luntai 1)

图3 塔北地区侏罗系辫状河沉积特征(轮南3井)Fig.3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braided fluvial of the Jurassic in northern Tarim Basin(Well Lunnan 3)

2.3 湖泊沉积

塔北地区的湖泊沉积时期主要是早侏罗世晚期— 中侏罗世, 即阳霞组顶部— 克孜勒努尔组, 是从早期河漫湖泊的基础之上发育起来的, 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轮南以东及草湖地区, 为大套厚层暗色泥岩夹粉砂岩, 电测曲线上表现为平直— 弱齿化的曲线。研究区内主要为滨浅湖亚相, 半深湖— 深湖亚相可能发育于满加尔凹陷以东地区。

滨浅湖亚相包括滨湖滩坝、浅湖和沼泽微相。以普惠1井为例, 滩坝微相为一套灰色、灰白色细砂岩, 单层厚度大多1~3 m。浅湖微相为灰、深灰色泥岩夹灰白、浅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其互层。沼泽微相为大套暗色泥岩中的含煤沉积(图 4)。

2.4 三角洲沉积

根据电测曲线及录井资料, 研究区的三角洲沉积粒度较粗, 为含砾砂岩, 且是从前述的辫状河基础之上演化而来的, 因此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垂向上电测曲线为漏斗型(图 4), 如普惠1井2946~3158.5, m井段。可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 前三角洲亚相在研究区不发育。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 发育正韵律的分支河道细砂岩及分支河道间泥岩沉积, 且泥岩偏红, 说明为暴露环境。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 发育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坝沉积以含砾砂岩及中— 细砂岩为主。自然电位曲线为低中— 中负异常, 自然伽马曲线幅度中等, 从下往上曲线为漏斗形, 齿化明显, 如普惠1井3020~3155, m井段(图 4)。水下分流河道为细砂岩、含砾细砂岩及砂岩沉积, 砾石多为同生泥砾。单层厚度为2~5 m。与河口坝沉积不同的是其剖面结构为正粒序, 测井曲线为钟形。

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的河道沉积砂岩与冲积扇和辫状河的河道沉积砂岩相比普遍较细, 分选好, 交错层理发育且清晰, 单层厚度薄。

图4 塔北侏罗系湖泊和三角洲沉积特征(普惠1井)Fig.4 Lacustrine and delta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urassic in northern Tarim Basin(Well Ph1)

图5 下侏罗统阳霞组沉积相平面展布Fig.5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Lower Jurassic Yangxia Formation in northern Tarim Basin

3 沉积相平面展布及垂向演化

塔北地区侏罗系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与湖泊沉积。下侏罗统阳霞组主要发育冲积扇和辫状河沉积。其中冲积扇主要发育于盆地边缘, 如西部的英买力、北部的轮台及其西侧、东部的库南地区。多个冲积扇向盆地内演化为辫状河沉积, 辫状河主体自西向东发育(图 5)。到阳霞组晚期, 在草湖地区演化为湖泊和含煤湖沼沉积, 而英买力、哈拉哈塘、东河塘和轮南地区仍然为河流沉积。再到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 在草湖地区出现三角洲沉积; 上侏罗统普遍被剥蚀。从早侏罗世到中侏罗世, 盆地经历了冲积扇、辫状河和湖泊的沉积演化过程。

4 结论

岩心观察与测井相研究认为, 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侏罗系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下侏罗统阳霞组主要发育冲积扇和辫状河沉积, 冲积扇发育于盆地边缘西部的英买力、北部的轮台及其以西、东部的库南地区, 为灰褐、紫红色厚层块状砾岩、砾状砂岩及含砾砂岩沉积, 多个冲积扇向盆地内演化为具有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的灰色、灰白色粗砂岩、含砾粗砂岩, 细砾岩的辫状河沉积。到阳霞组沉积晚期, 在草湖地区演化为薄层细— 粉砂岩的湖泊和含煤湖沼沉积; 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为湖泊— 三角洲沉积; 上侏罗统在研究区大部分被剥蚀。

作者声明没有竞争性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没有竞争性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顾家裕. 1994. 沉积相与油气[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文内引用:1]
[2] 顾家裕, 朱筱敏, 贾进华. 2003. 塔里木盆地沉积与储层[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文内引用:1]
[3] 黄兴文, 于兴河, 郑秀娟, . 2006. 草湖凹陷东部T—J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J]. 天然气工业, 26(3): 48-52. [文内引用:1]
[4] 刘海兴, 秦天西, 杨志勇. 2003. 塔里木盆地三叠—侏罗系沉积相[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3(1): 37-45. [文内引用:1]
[5] 庞雯. 2007. 塔北隆起侏罗系层序划分及沉积、储集层特征[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4): 23-26. [文内引用:1]
[6] 吴东胜, 林晓芸, 王正允, . 1995. 塔里木盆地三叠—侏罗系地震地层学研究[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7(3): 19-24. [文内引用:1]
[7] 杨帆, 邸宏利, 王少依, . 2002.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侏罗系储集层特征及成因[J]. 古地理学报, 4(2): 46-55. [文内引用:1]
[8] 钟大康, 朱筱敏, 王贵文, . 2002.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侏罗纪古环境[J]. 古地理学报, 4(4): 47-54. [文内引用:1]
[9] 朱筱敏, 顾家裕, 贾进华. 2003. 塔里木盆地重点层系储盖层评价[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文内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