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一段物源体系和沉积相*
周健, 林春明, 张霞, 姚玉来, 潘峰, 俞昊, 陈顺勇, 张猛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

第一作者简介:周健,男,1984年生,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研究。E-mail:zhoujian-nju@163.com

通讯作者简介:林春明,男,1964年生,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研究。E-mail: cmlin@nju.edu.cn

摘要

对碎屑组分和重矿物的分析结果表明,高邮凹陷戴南组一段沉积时期,北部斜坡带的花庄、富民北部和永安地区沉积物来自柘垛低凸起方向,联盟庄和马家嘴地区沉积物来自菱塘桥低凸起方向;南部陡坡带沉积物来自通扬隆起,周庄地区沉积物来自东部物源区。戴一段沉积物母岩岩性以中—低级变质岩为主,中酸性火山岩的分布较基性火山岩要广,深成岩较少或没有。根据岩心观察、录测井资料分析,及研究区物源体系特征,认为高邮凹陷戴南组一段沉积时期,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泊沉积。凹陷北部斜坡带地形坡度较缓,来自柘垛低凸起和菱塘桥低凸起方向的沉积物呈点物源形式沿水下河道在缓坡带形成三角洲沉积,物源供给量的差异导致三角洲朵体大小不同;凹陷南部陡坡带地形高差较大,在湖岸临近高地发育多条水下河道,沉积物被剥蚀后呈多物源形式就近入湖沉积,加之母岩类型差异,在湖盆陡坡带形成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体;凹陷西南部因汉留断层的存在造成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的高差,使原沉积的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发生滑塌,并以线状物源形式在较深水处形成滑塌浊积扇;凹陷中部和砂岩及砂砾岩沉积体的侧翼和远端受构造活动影响较小,物源供给不充分,发育湖泊相沉积。

关键词: 物源体系; 沉积相; 戴南组; 断陷湖盆; 高邮凹陷
中图分类号:P534.5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671-1505(2011)02-0161-14 文章编号:1671-1505(2011)02-0161-14
Provenance system and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Member 1 of Paleogene Dainan Formation in Gaoyou Sag,Jiangsu Province
Zhou Jian, Lin Chunming, Zhang Xia, Yao Yulai, Pan Feng, Yu Hao, Chen Shunyong, Zhang Meng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Mineral Deposits Research,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Jiangsu

About the first author:Zhoujian,born in 1984,is a master candidate,and he is engaged in sedimentology and petroleum geology.E-mail:zhoujian-nju@163.com.

About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Lin Chunming,born in 1964,received a B.Sc.degree from 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 in 1986.He obtained his Ph.D.degree from Tongji University in 1997.He is currently a professor at Nanjing University,and is engaged in sedimentology and petroleum geology.E-mail: cmlin@nju.edu.cn.

Abstract

Clastic component and heavy mineral analyses show that sediments of Huazhuang,northern Fumin and Yongan ar’eas in the northern slope were all from Zheduo low convex,while those of Lianmengzhuang and Majiazui areas came from the Lingtangqiao low convex,those of the southern steep slope were from Tongyang Uplift,and those of Zhouzhuang area came from eastern provenance during the depositional period of the Member 1 of Paleogene Dainan Formation in the Gaoyou Sag.Mother rocks of the Member 1 of Dainan Formation are mainly medium-low grade metamorphic rocks,while neutral and acid igneous rocks are distributed widely than basic igneous rocks,with little or none plutonite.Cores observation,data of logs and well logging,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provenance systems in the study area indicate that mainly fan delta,delta,neritic subaqueous fan and lacustrine facies are developed.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sag has a low gradient and sediments from the Zheduo and Lingtangqiao low convexes are deposited on the gentle slope along the subaqueous channels by spotted source type,which formed deltaic facies,and the difference of sediment supply controlled the scale of delta.In the southern steep slope of the sag,with a steep gradient,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subaqueous channels near the bank,the sediments derive from multiple source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mother rocks are deposited in lake after erosion,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subaqueous fan near banks and fan delta deposition on different tectonic positions.In the southwest area of the sag,sediments of the former delta front collapsed and formed collapsing turbidite fan in deeper water in the form of linear type for the altitude difference between delta front and prodelta,resulted from the existence of the Hanliu Fault.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ag or flanks and distal end of sandstone and sand conglomerate deposits,due to the slight effect of tectonic movement and inadequate supply of source rocks,lacustrine facies are developed.

Key words: provenance system; sedimentary facies; Dainan Formation; rift lacustrine basin; Gaoyou Sag

高邮凹陷位于苏北盆地东台坳陷中部, 东西长约100km, 南北宽25~35km, 面积约2670 km2(图1-a)。它是在晚白垩世仪征运动和新生代喜马拉雅期吴堡运动作用下, 由断块差异升降而形成的一个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 新生代发育北东东向断层, 自南向北依次为真1、真2及汉留断层, 将凹陷切割成次一级构造单元, 即南部陡坡带、中央深凹带和北部斜坡带(图 1-b)。中央深凹带偏向南侧陡坡, 自西向东发育邵北、樊川、刘五舍3个次凹(图 1-b)。凹陷南部以真1断层和通扬隆起为界, 北部、东部、西部由凹陷向斜坡逐层超覆(图 1-c)。

前人关于高邮凹陷戴南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油气藏、地震、古生物和层序地层方面(董荣鑫, 1999; 陆红梅, 2000; 张喜林等, 2005), 沉积特征、沉积相方面也做过一些研究(张喜林等, 2005; 陈泽润和吴建耀, 2006), 然而对高邮凹陷戴南组一段的物源体系和沉积相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还很少。作者综合利用58口井1774.1m岩心、423个薄片、64口井的1128个重矿物资料, 结合区域地质背景, 运用碎屑岩类分析法和重矿物分析法对高邮凹陷戴南组一段的物源体系进行了分析; 在大量录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 选择236口井进行地层和砂岩等厚图等的编制, 重点选择35口井进行了单井相分析, 运用沉积学基本原理和方法, 对高邮凹陷戴一段的沉积特征、沉积相类型进行了研究, 总结了物源体系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 这对该区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图1 高邮凹陷地理位置及地震地质解释剖面略图Fig.1 Sketch map showing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profile of seismic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Gaoyou Sag

1 地质背景

高邮凹陷中、新生界沉积厚度达 7000m, 是苏北盆地沉降最大、油气最富集的一个凹陷。目前已发现的含油层系主要有上白垩统泰州组(K2t)、古近系阜宁组(E1f)、戴南组(E2d)和三垛组(E2s)。在戴南组沉积前, 高邮凹陷经历了仪征和吴堡运动, 沉积过程中经历了真武事件。其中仪征运动发生在晚白垩世(约83Ma), 是中生代后期的一次差异升降运动, 是盆地从区域坳陷成盆期向拉张断陷箕状盆地转换的转折点, 促使南断北超、南陡北缓、南厚北薄、南深北浅的箕状断陷形成与发展, 在高邮凹陷南界形成真1断层; 吴堡运动发生在始新世之初(约55Ma), 该事件仍以差异升降运动为主, 导致建湖隆起雏形形成和苏北地区凹陷、凸起次级单元的初步分划; 真武事件发生在始新世(约50Ma), 导致苏北盆地东面和北面抬升并遭受剥蚀, 西面和南面相对沉降, 对盆地“ 两坳一隆” 构造的形成、次级凹陷— 凸起格局的进一步分化起了重要作用(邱旭明等, 2006)。

在戴南组沉积时期, 区域性拉张作用进一步增强, 凹陷处于强烈断陷阶段, 最大沉积厚度近 2000m, 主要为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戴南组广泛发育, 是该凹陷发育的主要储集层之一, 与下伏古近系阜宁组和上覆三垛组呈不整合接触(图2),

图2 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地层划分Fig.2 Stratigraphic division of the Paleogene Dainan Formation in Gaoyou Sag

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戴南组一段(E2d1)和二段(E2d2)。E2d1下部为棕色、灰色砂岩与灰— 深灰色泥岩不等厚互层; 上部为1~5层黑色、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砂岩, 电性特征突出, 泥岩段电阻率值为1 Ω · m左右, 分布稳定, 构成一段上部“ 五高导” 标志层。根据次级沉积旋回和泥岩隔层发育特征又可将戴南组一段细分为一亚段(E2 d11)、二亚段(E2 d12)和三亚段(E2 d13)。E2d2为浅灰色砂岩、粉砂岩与棕色、紫色、灰色泥岩不等厚互层, 可划分为一亚段(E2 d21)、二亚段(E2 d22)、三亚段(E2 d23)、四亚段(E2 d24)和五亚段(E2 d25)。

2 物源体系特征

物源研究的方法很多,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有碎屑组分分析(刘立和胡春燕, 1991; 李忠等, 1999)、重矿物分析(Morton and Hallsworth, 1994, 1999; 和钟铧等, 2001)、地层倾角测井(何幼斌和王文广, 2008)、原始地层厚度分析以及地球化学方法(Mculloch and Wasserburg, 1978; 杨守业等, 2000)等。文中主要应用碎屑组分和重矿物分析方法并结合古地貌特征对高邮凹陷戴南组一段的物源方向和母岩类型进行了分析。

2.1 古地貌特征

苏北盆地在阜宁组二段(E1f2)底首现跨区域性灰黑色泥灰岩标志层, 即为初始湖泛面; 对应地震 T33波组, 3个强相位、连续性好, 岩性及电性特征突出, 易确认和追踪, 代表E1f2由深湖低阻泥岩相转为阜宁组三段(E1f3)前三角洲亚相界面, 即为最大湖泛面, 测、录井剖面上界面易识别, 可全盆地对比(刘玉瑞, 2010)。说明E1f3沉积之前苏北盆地内的低凸起不能作为物源, 或对凹陷的沉积作用甚微。

吴堡运动导致建湖隆起、柘垛低凸起、菱塘桥低凸起、凹陷东部吴堡低凸起、东南部通扬隆起整体抬升, 除湖盆中心保留部分残余水体外, 绝大部分阜宁组露出水面并遭受强烈剥蚀并伴随断层活动, 最大剥蚀厚度逾1800 m(E1f4-2), 使得凹陷周围的隆起和低凸起成为潜在的主要物源供给区。

在继承阜宁期南断北翘的基本构造格局下, 戴南组一段沉积时期受真武事件的影响, 使得高邮凹陷断层的伸展方式由单向伸展转向不均衡的双向伸展, NNW倾向的吴堡断层和真1、真2断层与对倾的汉留断层强烈正断活动, 垂直断距近1000m, 活动强度基本相当, 生长指数均超过3(张克鑫等, 2008; 图1-c), 形成明显的对称式地堑, 凹陷南部深凹带形成, 为高邮凹陷戴南组沉积提供了充足的可容空间。断块高部位隆起甚至低凸起等抬升强烈, 其上戴南组有的是上部缺失(如柘垛低凸起), 有的则全部缺失(如吴堡低凸起), 阜宁组在这些地区均是部分缺失。这说明当时这些地区在戴一段时已经成为主要物源供给区。

2.2 物源方向

2.2.1 碎屑组分分析

根据戴南组一段多口井的薄片观察(表1), 依据Folk(1974)砂岩三端元分类法对戴一段砂岩投点作图(图3), 结果表明, 戴一段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 其次为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 偶见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砂岩类型及成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凹陷北部斜坡带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 砂岩粒径在0.02~1, mm之间, 0.05~0.2 mm居多, 粒间主要为钙质胶结, 杂基较少, 以细砂岩和粉细砂岩为主, 分选较好, 次圆状, 颗粒支撑, 线接触为主。凹陷南部陡坡带, 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的含量明显高于北部斜坡带, 砂岩成分中岩屑含量明显增高, 粒间主要为钙质和泥质胶结, 并含有一定量的杂基。砂岩粒径在0.02~8 mm之间, 0.15~0.6 mm居多, 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和中细砂岩, 部分为粗砂岩和砂砾岩, 分选中等, 次棱角状, 颗粒支撑, 点、线接触为主。以上特征说明高邮凹陷戴一段时期北部斜坡带较南部陡坡带岩石成分成熟度高, 反映了北部斜坡带沉积物距离物源远, 沉积物可能来自柘垛低凸起和菱塘桥低凸起方向, 南部陡坡带沉积物具有近物源、快速堆积的特点, 沉积物可能来自通扬隆起。

图3 高邮凹陷戴南组一段砂岩分类三角图(据Folk, 1974)Fig.3 Triangle diagram of sandstone classification of the Member 1 of Dainan Formation in Gaoyou Sag (after Folk, 1974)

表1 高邮凹陷戴南组一段岩石组分分析 Table1 Petrology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Member 1 of Dainan Formation in Gaoyou Sag

图4 高邮凹陷戴南组一段组分分析及岩屑组合分区图Fig.4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astic combination zoning of the Member 1 of Dainan Formation in Gaoyou Sag

从石英、长石、岩屑组分含量及矿物成分成熟度等值线图(图4, 表1)可知, 戴一段沉积时期, 高邮凹陷东北部花庄地区沿着花1井至花3A井方向, 石英含量由67.1%增加到73.7%, 岩屑、长石含量由32.9%降到26.3%, 矿物成分成熟度由2.04增至2.80, 说明花庄地区沿花1— 花3A井方向存在一个点物源; 矿物成分成熟度值较高, 说明沉积物经历了长距离的搬运, 推测其沉积物应来自柘垛低凸起方向。

凹陷北部斜坡带的富民北部地区沿富85— 富16— 富35井方向, 石英含量由62.8%分别增至69.7%、69.3%, 岩屑、长石含量呈递减趋势, 矿物成分成熟度由1.69分别增至2.30、2.26, 这表明富民北部沉积物来自柘垛低凸起方向。北部斜坡带永安地区沿永X27— 永16井方向, 石英含量由64.5%增至72.3%, 岩屑、长石由35.5%减至27.7%, 矿物成熟度由1.82增加到2.61, 由此推测永安地区沉积物来自柘垛低凸起方向。凹陷西北部联盟庄地区沿联19— 联15— 联24井方向, 石英含量分别为60.0%、62.4%、64.6%、矿物成熟度分别为1.50、1.66、1.83, 石英含量和矿物成熟度逐渐增大, 岩屑、长石含量逐渐降低, 联盟庄地区矿物成熟度不高, 因此其沉积物不可能来自较远的柘垛低凸起方向, 由于联盟庄与其相邻的马家嘴地区具有相同的岩屑组合, 由此推测戴一段沉积时期联盟庄与马家嘴地区可能具有相同的物源(周健, 2010), 即来自菱塘桥低凸起方向。

凹陷东部周庄地区, 周26井石英、长石和岩屑的含量分别为60.5%、15.8%、23.7%, 矿物成熟度为1.53, 至周27井和周25井, 石英含量分别增加到68.5%、65.1%; 矿物成分成熟度增至2.17、1.86; 岩屑和长石总含量减至31.5%、30.4%, 由此说明周庄地区沉积物来自东部物源区, 沉积物由周庄中部入湖。

凹陷南部陡坡带富民南部地区沿富23— 富44— 富5井方向, 石英含量由62.8%分别增至68.3%、69.7%, 长石含量由15.8%减至14.7%、13.5%, 岩屑含量也呈递减趋势, 矿物成分成熟度由凹陷边缘至中心呈递增趋势, 且值较低, 这说明富民南部地区沉积物来自通扬隆起。富35井位于凹陷中央而其矿物成熟度比富16井、富5井都稍低, 这可能是由于富35井受到南、北2个方向物源的影响, 南北双向物源在此混合沉积的结果。肖刘庄地区沿肖7— 肖3井方向, 石英含量由59.4%增至64.2%, 矿物成熟度由1.46增至1.79, 值较低, 说明离物源区较近; 镜下观察发现该区砂岩含有泥质杂基, 说明沉积水动力较强, 沉积物就近堆积, 杂基含量由肖7井的7.7%减至肖3井的6.3%, 这表明肖刘庄地区沉积物来自南部临近的通扬隆起, 沉积物经短距离搬运迅速入湖。

曹庄、真武地区沿曹11— 曹5井方向, 真84— 真86井方向, 石英含量和矿物成熟度呈递增趋势, 说明其沉积物来自通扬隆起。邵伯地区沿邵8— 邵9— 邵深1井方向, 石英含量、矿物成熟度分别由57.5%和1.35增至63.1%和1.71, 68.5%和2.17; 岩屑、长石、杂基含量呈递减趋势(表 2), 邵8井矿物成熟度为全区最低值, 可推测其沉积物离源区较近, 即邵伯地区的沉积物来自通扬隆起, 沉积物具有近物源、快速堆积的特点。黄珏地区沿黄75— 黄18井方向, 石英含量由64.2%增加到67.8%, 长石、岩屑总含量减小(表1, 图4), 矿物成分成熟度由1.79增加到2.11, 以上分析说明黄珏地区沉积物来自南部临近的通扬隆起。

岩屑组合在研究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可以分为6个区(图 4)。Ⅰ 区为凹陷北部斜坡带的花庄、富民北部和永安地区, 岩屑以变质岩为主, 沉积岩和火成岩次之(表1)。Ⅱ 区为凹陷北部斜坡带的联盟庄和马家嘴地区, 岩屑以火成岩为主。由此推断花庄— 富民北部— 永安地区与联盟庄— 马家嘴地区具有不同的物源体系, 前者沉积物来自柘垛低凸起方向, 后者沉积物来自菱塘桥低凸起方向(周健等, 2010)。Ⅲ 区为凹陷东部周庄地区, 岩屑组合中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变质岩、火成岩、沉积岩岩屑。Ⅳ 区为凹陷南部陡坡带的富民南部、肖刘庄、曹庄和真武地区, 岩屑组合中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变质岩、沉积岩、火成岩岩屑。Ⅴ 区为邵伯地区, 岩屑以沉积岩为主, 其次为变质岩, 火成岩很少或无。Ⅵ 区为黄珏地区, 岩屑以火成岩为主, 次为变质岩和沉积岩。由此可知, 南部陡坡带物源体系复杂, 富民南部— 肖刘庄— 曹庄— 真武地区、邵伯和黄珏地区的沉积物虽均来自通扬隆起, 但其不同的岩屑组合指示源区应该存在多条河流, 由于各条河流控制的物源剥蚀区面积有限且各不相同, 相应每条河流所搬运的碎屑类型与数量、沉积物搬运距离、搬运方式、沉积速率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 从而导致各地区岩屑组合的差异。

综上所述, 高邮凹陷北部斜坡带的花庄、富民北部、永安地区沉积物来自柘垛低凸起方向, 联盟庄、马家嘴地区沉积物来自菱塘桥低凸起方向; 凹陷南部陡坡带的富民南部、肖刘庄、曹庄、真武、邵伯、黄珏地区沉积物来自通扬隆起; 凹陷东部周庄地区沉积物来自东部物源区。

2.2.2 重矿物分析

根据研究区戴一段64口井的1128个样品的重矿物统计数据表明, 重矿物主要类型为石榴石、锆石、电气石, 其次为金红石、磁铁矿、赤褐铁矿, 出现率为98%; 见钛磁铁矿、黑云母、十字石、独居石、板钛矿, 在少数井中还可以见到绿泥石、角闪石、榍石等。其中石榴石在重矿物中的含量是28%~71%, 平均52.39%; 锆石12%~29%, 平均13.6%; 电气石5%~21%, 平均3.58%; 金红石0~13%, 磁铁矿0~13%, 赤褐铁矿0~12%; 钛磁铁矿0~10%; 黑云母、十字石、独居石、板钛矿的含量分别为0~4%、0~4%、0~3%、0~1%。稳定重矿物主要有石榴石、锆石、电气石、金红石、磁铁矿、赤褐铁矿和钛磁铁矿, 总含量在62%~100%之间; 不稳定重矿物主要为绿泥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总含量在1%~38%之间。重矿物稳定系数多数在50~150之间。

根据对高邮凹陷戴一段各钻井重矿物百分含量均值及重矿物稳定系数的统计、计算及分析, 可以得到高邮凹陷戴一段主要重矿物组合表(表2)、重矿物稳定系数及ZTR指数等值线图(图5)。

表2 高邮凹陷戴南组一段重矿物组合 Table2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 of the Member 1 of Dainan Formation in Gaoyou Sag

表2可以看出, 高邮凹陷戴一段重矿物整体以石榴石、锆石、电气石为主, 从重矿物总量大于90%的组合情况来看, 研究区各区块的重矿物种类差异明显, 组合类型也具有分区性, 与岩屑分区相吻合, 这充分说明研究区内存在多条河流, 并形成了不同的物源体系, 从而导致各地区重矿物组合的差异。

在重矿物中, 锆石、金红石和电气石的化学性质最稳定, 它们在透明重矿物中所占的比例被称为ZTR指数, 代表重矿物的成熟度, 是判别矿物成熟度的指标(Hubert, 1962; Ramamohanarao et al., 2003)。

图5 高邮凹陷戴南组一段重矿物稳定系数(A)及ZTR指数等值线(B)Fig.5 Heavy mineral stability coefficient (A) and ZTR index (B) of the Member 1 of Dainan Formation in Gaoyou Sag

一般而言, 来自同一剥蚀物源区、相同年代、同一河流沉积物的重矿物样品, 常常具有相同或近似的重矿物组合和重矿物的相对百分含量, 并且从上游至下游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和改造程度的加剧, 样品中不稳定重矿物数量将逐渐减少, 稳定重矿物的数量将相对增多, 重矿物稳定系数及 ZTR 指数也相应逐渐增大(Ramamohanarao et al., 2003; 王明磊等, 2009)。高邮凹陷戴一段重矿物稳定系数和ZTR指数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逐渐增大(图 5), 并具有较强的分区性, 这表明高邮凹陷戴一段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盆地的北部和南部, 区内存在多条河流, 形成了不同的物源体系。

2.3 母岩类型

岩屑是母岩岩石的碎块并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 是提供沉积物源区岩石类型的直接标志(冯增昭, 1993)。根据薄片鉴定结果, 岩屑中可识别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3种类型, 平均含量分别为3.8%、4.9%、7.9%, 推断母岩区存在变质岩、沉积岩和火成岩3种岩石类型。

不同的母岩类型具有不同的重矿物和岩屑组合, 重矿物和岩屑的种类、含量和组合可以指示物源区的母岩性质(冯增昭, 1993)。石榴石、绿帘石和部分钛铁矿是变质岩的产物, 磷灰石和钛铁矿来源于中— 酸性火山岩, 大量的磁铁矿及少量的角闪石指示母岩中基性岩浆的存在, 大量磨圆较好的锆石指示源区沉积岩的存在, 重晶石和赤(褐)铁矿是沉积物沉积和成岩过程中生成的, 它们的大量出现代表了干旱、氧化的沉积和成岩环境(Morton et al., 2005; 李双建等, 2007; 林春明等, 2009), 据此可初步判断物源区的母岩岩性及沉积区的沉积环境。

重矿物组合和丰度在搬运过程中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机械破碎、物理分选、成岩作用等, 为了减少这些作用对物源解释的影响, Morton和Hallsworth(1994)提出了利用在相似水动力条件和成岩作用下稳定性相差不大的重矿物比值来反映物源特征, 将这些比值称为重矿物特征指数, 比如GZi指数 [100× 石榴石/(石榴石+锆石)]、RuZi指数 [100× 金红石/(金红石+锆石)] 、MZi指数 [100× 独居石/(独居石+锆石)]等(Morton et al., 2005; 曾庆高等, 2009)。

文中根据高邮凹陷戴南组一段64口井的1128个样品的重矿物数据对上述重矿物特征指数进行了计算, 并分别做了GZi-RuZi和GZi-MZi交汇图(图6)。其中GZi指数旨在分析是否存在角闪岩或麻粒岩物源, 该区GZi指数数值介于15~100, 变化较大, 花庄、富民北部和永安地区的GZi指数主要集中于60~95, 联盟庄和马家嘴地区主要集中于70~95, 周庄地区为50~90, 富民南部、肖刘庄、曹庄和真武地区为50~95, 邵伯地区为40~80, 黄珏地区为60~90, 说明高邮凹陷戴南组一段沉积物中石榴子石的含量相对较高, 反映其岩石类型比较单一,

图6 高邮凹陷戴南组一段重矿物特征指数交汇图Fig.6 Cross-plot of characteristic heavy mineral indexes of the Member 1 of Dainan Formation in Gaoyou Sag

源区母岩应该是以中— 低级变质岩为主。RuZi指数主要反映来自基性火成岩的金红石与来自中酸性火成岩的锆石的关系(Morton et al., 2005), 该区RuZi指数数值在0~50, 花庄、富民北部和永安地区的RuZi指数数值主要集中于0~10, 联盟庄和马家嘴地区主要为10~50, 周庄地区为0~15, 富民南部、肖刘庄、曹庄和真武地区为5~20, 邵伯地区为0~5, 黄珏地区为0~15, 说明源区母岩中酸性火成岩的分布较基性火成岩要广。MZi指数旨在探讨物源中深成岩所的比例(Morton and Hallsworth, 1999; 曾庆高等, 2009), 该区MZi指数主要为1~3, 多数小于1, 这说明源区深成岩较少或没有。

综上分析可知, 高邮凹陷各地区的GZi和RuZi指数数值区间既有重合又具有分异性, 其重合部分说明高邮凹陷戴南组一段沉积物的母岩层位相同或相近, 母岩岩性以中— 低级变质岩为主, 中酸性火成岩的分布较基性火成岩要广, 深成岩较少或没有; 其分异性与岩屑组合分区类似, 充分说明研究区内存在多个物源, 并形成了不同的物源体系, 从而导致各地区重矿物组合特征有差异。

3 戴南组一段沉积相定量分析及展布

为了客观、准确地反映高邮凹陷戴一段沉积相的平面分布特征, 笔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的方法(冯增昭, 1992, 2004), 根据全区二维地震资料、58口井1774.1m的岩心观察和精细描述、236口井的录测井资料综合分析, 并结合砂砾岩资料统计以及连井剖面, 编制了高邮凹陷戴一段地层厚度、砾岩及砂岩百分比等值线图(图7-A, 7-B, 7-C)。在此基础上, 以取心井段和单井沉积相分析为立足点, 以连井沉积相分析为桥梁, 以砂岩含量和砂砾岩含量为依据, 由点到线、由线到面, 定量编制了高邮凹陷戴一段的沉积相平面分布图(图 7-D)。戴一段沉积以扇三角洲— 湖泊和三角洲— 湖泊沉积体系为主, 发育有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泊4种沉积相类型, 各相带在平面上与隆起依附关系密切。

近岸水下扇是沉积物密度流(或浊流)的产物, 常分布于毗邻山区的箕状凹陷同生断层陡坡一侧(张萌和田景春, 1999)。根据砾岩含量等值线图和单井相分析, 高邮凹陷南部陡坡带的邵伯和肖刘庄地区, 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图 7-B), 砾岩含量大于20%, 在纵向上可识别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 呈由粗变细的正旋回。内扇发育一条或几条主水道, 主要由杂基支撑的杂色砾岩、砂砾岩、砂岩夹暗棕色泥岩沉积组成; 中扇以辫状水道和水道间微相为主, 岩性为灰色、灰白色砂砾岩、砂岩, 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或较低, 规模较小, 平面上呈朵状; 外扇位于近岸水下扇的最前缘, 岩性以暗色泥岩为主, 有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 偶见薄层细砂岩。

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于高邮凹陷南部陡坡带的黄珏、真武— 曹庄、富民南部和周庄地区(图 7-D)。凹陷南部陡坡带与相邻物源区以陡立的真武断层相隔, 二者之间地形高差较大, 粗细混杂的大量碎屑物质依靠河流短距离搬运, 冲积扇的粗粒沉积物未经分选就沿陡坡快速沉入湖中, 在凹陷边缘形成扇三角洲沉积。扇三角洲以杂基支撑的砂砾岩沉积为主, 具有岩性粗、厚度大、砂砾岩比例高的特点。由于沉积物甚至没有经过分选就直接入湖, 快速堆积和保存, 因此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展布较窄; 其次由于坡度较陡, 水流能量较大, 扇三角洲前缘亚相较宽, 为扇三角洲相的主体。在地震剖面上, 地震反射同相轴呈楔形向湖盆方向收敛, 而向陆地方向, 断层根部反射较为杂乱(林春明等, 2003)。前扇三角洲位于扇三角洲前缘向湖方向一侧, 主要为泥岩, 夹少量薄层粉砂岩, 在扇三角洲远端与滨浅湖相相接。扇三角洲相在平面上的展布主要是根据砾岩百分比图、砂岩百分比图、单井相分析和空间配置4个方面综合确定:其砂岩含量为20%~40%, 砾岩含量为5%~10%, 单井相多具有三角洲反旋回沉积层序, 空间配置上扇三角洲前缘多与湖泊相沉积紧密相连。

三角洲分布在凹陷北部斜坡带的花庄、富民北部、永安、联盟庄、马家嘴地区, 沉积规模较大, 平面上呈朵叶状(图 7-D), 地震剖面上呈平行、亚平行席状地震反射。其形成机制多以典型牵引流的跳跃搬运为主, 粒度概率累计曲线多呈两段式, 沉积物的粒度相对较细, 分选好。该区三角洲平原亚相不发育, 三角洲前缘发育类型丰富的各种微相, 包括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分支河道间、分支河口坝和席状砂微相; 三角洲相在平面上的展布主要是根据砾岩、砂岩百分含量和泥岩颜色来确定:其砂岩含量大于20%, 砾岩含量为0~5%, 泥岩颜色主要为灰色和深灰色。

图7 高邮凹陷戴南组一段单因素分析及沉积相展布(A— 地层厚度(m)等值线; B— 砾岩含量(%)等值线; C— 砂岩含量(%)等值线; D— 沉积相展布)Fig.7 Sedimentary facies distribution and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the Member 1 of Dainan Formation in Gaoyou Sag

联盟庄、马家嘴地区在靠近汉留断层的地区, 在钻井岩心中发现上一套以浊流形式搬运、快速堆积的反粒序砂、泥岩互层组合, 但其厚度相对较薄, 因此在沉积相平面分布中没有体现, 该区的整体沉积背景为大段红色泥岩中夹粗粒砂岩沉积, 缺乏砂质砾岩沉积物, 且该层段碎屑颗粒之间多为杂基支撑, 岩心观察可见包卷层理、滑塌沉积等现象, 因此推测该地区局部发育滑塌浊积扇。

湖泊相在空间上分布在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三角洲的外侧和远端以及凹陷中央地带(图 7-D), 研究区因水体总体较浅, 主要发育滨浅湖亚相, 半深湖— 深湖亚相不发育, 形成于动荡水体为主的环境。滨浅湖在平面上的展布是根据砾岩百分含量、砂岩百分含量、岩心观察、古生物和空间配置关系等确定, 滨浅湖砂岩含量小于20%, 层理多为水平— 波状层理, 且发育薄壳的腹足类、瓣腮类底栖生物。

4 讨论
4.1 古地貌对物源和沉积相的影响

不同的地貌形态对物源的类型及物源体系的展布方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高邮凹陷在吴堡运动的控制下形成南断北超、南陡北缓的古地形。凹陷北部斜坡带地形坡度较缓, 来自柘垛低凸起的沉积物呈点物源形式沿水下河道在缓坡形成三角洲沉积; 凹陷南部陡坡带地形高差较大, 在湖岸临近高地发育多条水下河道, 通扬隆起上戴南组之前沉积的老地层被剥蚀后呈多物源形式就近入湖沉积, 从而在湖盆陡坡带分别形成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体; 凹陷西南部因汉留断层的存在造成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的高差, 使原沉积的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发生滑塌, 并以线状物源的形式在较深水处形成滑塌浊积扇(图7, 图8)。

图8 高邮凹陷戴南组一段古地貌和物源体系综合控相模式及地震反射特征Fig.8 Sedimentary facies model controlled by palaeogeomorphology, provenance, and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mber 1 of Dainan Formation in Gaoyou Sag

古地貌通过影响沉积动力和物源来控制沉积相的发育, 沉积物在斜坡处卸载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地形坡度明显减缓, 重力势梯度降低, 这是大多数河流搬运物的卸载方式, 当古地貌坡度不大时多以此种方式沉积; 二是在突然变陡的斜坡带顶部, 限制水流的河道突然消失, 沉积物混乱堆积, 基准面下降期间, 坡折带的坡折处河流侵蚀老地层而发育下切河谷, 沉积物通过下切河谷在坡折带的斜坡处沉积便是这种情况。

高邮凹陷南北古地貌分异较大, 不同类型的地貌控制了不同沉积相带的发育。凹陷北部斜坡带地形坡度较缓, 河流输入的泥沙量较大, 悬浮负载多, 泥沙比值低。富民北部、永安地区由老到新的三角洲为缓坡带沉积提供了古地貌背景, 缓坡带处沉积厚度发生突变。缓坡带之上一般地形坡度平缓, 地层厚度相对较薄, 变化稳定, 在地层等厚图上表现为地层厚度等值线均匀分布, 间隔较大(图 7-A), 发育粗粒沉积为主的三角洲平原亚相(图 7-D, 图 8); 在缓坡带位置处逐渐过渡为三角洲前缘细粒沉积(图 7-D, 图 8); 缓坡带以下地形坡度突然加大, 地层厚度明显增加, 在地层等厚图上表现为地层厚度等值线呈不均匀的密集式展布(图 7-A), 沉积体呈向下散开的扇形, 是三角洲前缘相带的主体部位, 地震剖面上在缓坡带之下发育前积反射(图 7-D; 图 8, AA')。

高邮凹陷南部陡坡带及北部斜坡带的联盟庄、马家嘴地区发育同沉积断层, 沉积物在同沉积断层的控制下沉积, 于不同的构造部位分别形成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滑塌浊积扇沉积体, 沉积类型丰富(图 7-D, 图 8)。断层的发育程度是控制地层沉积厚度的重要因素, 其走向控制沉积体的展布方向。邵伯地区发育铲式断裂, 其断层的断面为凹面, 产状表现为上陡下缓(图 8, BB'), 与其次生断层组成帚状排列的生长断层, 沉积物沿沟谷入湖后因断层产状较陡且提供了充足的可容空间, 形成该区的沉积中心。粗碎屑在陡坡带之上卸载形成近岸水下扇的内扇沉积; 高密度浊流继续向前搬运沉积物进入陡坡带, 由于地形高差较大, 沉积物进一步和水体混合, 从而具有较强的冲击性, 在湖底冲刷切割并形成水下网状水道, 较粗碎屑快速卸载并在陡坡带形成近岸水下扇的中扇沉积; 悬浮物质随湖盆坡度变缓和湖水的顶托作用, 水流能量进一步衰减, 水道基本消失, 细粒悬浮物质急剧沉降, 在深凹带形成近岸水下扇的外扇沉积。周庄、富民南部、肖刘庄地区发育与真2断层斜交的次级断层处(陈莉琼等, 2009), 沉积物在周庄、富民南部地区入湖后, 沿断层展布方向形成扇三角洲, 陆源粗碎屑沉积物直接进积到湖泊中形成粒度向上变粗的扇三角洲沉积序列, 在断层上盘沉积物粒度较粗, 为扇三角洲平原亚相, 在断层下盘处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沉积, 在深凹带发育前扇三角洲沉积; 肖刘庄地区因临近樊川次凹, 湖岸坡降明显, 地形高差较大, 粗碎屑沉积物通过水下河道直接进入湖底形成近岸水下扇。曹庄、真武、黄珏地区发育多条呈阶梯状排列的、与湖盆边界断层同向的次级断层(图 8, CC'), 由于不同阶段的断层导致明显的差异沉降, 从而使其具有较强的水动力条件和较大的可容空间, 沉积物入湖后, 陡坡带之上为扇三角洲平原沉积, 陡坡带处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砂质沉积, 深凹带处多为前扇三角洲砂、泥质沉积。

汉留断层在不同构造部位出现断层的分叉合并现象, 使得马家嘴和联盟庄地区发育梳状同沉积断层, 从而控制了上下盘地层的沉积厚度和沉积类型。汉留断层造成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的高差, 使断层上盘的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发生滑塌作用而在较深水处形成滑塌浊积扇(图 8, DD')。由于汉留断层的断距再次增大, 使得沉积物一般沿断层下降盘分布。

4.2 物源体系对沉积相的影响

物源对沉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源供给量的变化决定了沉积体的发育能力, 断陷汇水盆地一般是多物源的, 从而在盆地内形成多个沉积体, 不同物源间供给量的差异是影响不同沉积体发育规模的重要因素; 二是物源类型的差异是导致在相同构造部位形成不同类型沉积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邮凹陷在戴一段沉积时期, 北部斜坡带离物源的相对距离较南部陡坡带远, 沉积物经受的搬运距离长, 碎屑颗粒粒度较细, 砂岩粒径为0.02~1, mm, 以0.05~0.2 mm居多, 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细砂岩为主, 分选较好, 呈次圆状, 颗粒支撑, 线接触为主, 矿物成分成熟度高, 多大于1.50, 发育三角洲相; 南部陡坡带为多物源、近物源沉积, 碎屑颗粒粒度较北斜坡粗, 砂岩粒径为0.02~8, mm, 以0.15~0.6 mm居多, 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和中细砂岩, 部分为粗砂岩和砂砾岩, 分选中等, 呈次棱角状, 颗粒支撑, 点线接触为主, 矿物成分成熟度相对低, 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图 4, 图 5, 图 7-D, 图 8)。

北部斜坡带物源主要来自柘垛低凸起和菱塘桥低凸起方向, 沉积物呈点物源形式大体分5支进入湖盆。在花庄地区存在一个独立的点物源, 形成独立的三角洲沉积; 富民北部— 永安地区存在两个点物源, 因来自相同源区的沉积物供给量大从而形成一个大的三角洲沉积体。马家嘴与联盟庄地区具有相同的岩屑和重矿物组合, 其沉积物均来自菱塘桥低凸起方向, 它们属于同一个物源体系, 物源方向的不同指示沉积物由不同的河流搬运而来, 联盟庄较马家嘴地区沉积物供给充分, 在地层等厚图上表现为联盟庄地区的地层较马家嘴地区厚, 物源供给少是导致马家嘴地区三角洲沉积规模较联盟庄地区小的重要原因(图 7-D)。富民北部— 永安地区沉积物主要来自柘垛低凸起方向, 柘垛低凸起上剥蚀量较大, 均超过1400m, 最大可达1600 m(刘玉瑞, 2010), 说明物源供给充分, 因此发育大型三角洲沉积; 联盟庄和马家嘴地区沉积物来自菱塘桥低凸起方向, 离物源区的距离相对远, 菱塘桥低凸起的剥蚀量较柘垛低凸起小(刘玉瑞, 2010), 因此联盟庄和马家嘴地区的三角洲朵体较富民北部— 永安地区小。

南部陡坡带, 由于断块活动, 地形高差大, 靠近边界主断层的区域, 因受构造运动的影响, 风化作用强, 地层剥蚀量较大, 达1300~1500 m(刘玉瑞, 2010), 陆源碎屑充足, 具有近物源、多物源的特点, 沉积类型丰富。周庄地区沉积物来自东部物源区, 富民南部、曹庄、真武、肖刘庄、邵伯、黄珏地区的沉积物来自通扬隆起, 各地区的岩屑组合和重矿物组合不同, 指示源区存在多条河流, 在湖盆边缘形成多个沉积体系, 由于不同河流控制的物源剥蚀区面积有限且各不相同, 相应每条河流所搬运的沉积物类型与数量不同, 加之各地区古地貌特征各异, 从而导致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沉积体。周庄地区的岩屑以变质岩和沉积岩为主, 为砂泥混合沉积, 沉积物入湖以后在沿岸流的作用下, 经过反复筛选、搬运, 最终沿断层延伸方向形成了扇三角洲泥屑流沉积; 富民南部、曹庄、真武地区的岩屑以变质岩为主, 多为砂质碎屑, 携带沉积物的水流在入湖前的流程较短, 甚至没有经过分选直接入湖, 快速堆积和保存, 形成扇三角洲沉积, 使得扇三角洲平原亚相相对于正常三角洲要窄; 邵伯、肖刘庄地区沉积物岩屑以沉积岩为主, 主要为泥屑, 河流携带的碎屑物质出山口直接入湖, 碎屑入湖后快速卸载形成近岸水下扇, 为泥扇; 黄珏地区岩屑以火成岩为主, 地形较其他地区相对缓, 来自山区的碎屑物质经由山前冲积扇进入湖盆, 由于地形坡度减缓, 水流扩散, 流速降低, 逐渐沉积于此, 形成三角洲沉积。

5 结论

1)戴南组一段沉积时期, 高邮凹陷北部斜坡带的花庄、富民北部和永安地区沉积物来自柘垛低凸起方向, 联盟庄和马家嘴地区沉积物来自菱塘桥低凸起方向; 南部陡坡带的富民南部、肖刘庄、曹庄、真武、邵伯和黄珏地区沉积物来自通扬隆起, 周庄地区沉积物来自东部物源区; 母岩岩性以中— 低级变质岩为主, 中酸性火成岩的分布较基性火成岩要广, 深成岩较少或没有。

2)不同的地貌形态对物源类型、物源体系的展布方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并通过影响沉积动力来控制沉积相的发育。凹陷北部斜坡带地形坡度较缓, 来自柘垛低凸起和菱塘桥低凸起方向的沉积物呈点物源形式沿水下河道在缓坡形成三角洲沉积, 物源供给量的差异是导致三角洲朵体大小不同的重要原因; 凹陷南部陡坡带地形高差较大, 沉积物被剥蚀后呈多物源形式就近入湖沉积, 加之母岩类型的差异, 从而在湖盆陡坡带不同的构造部位分别形成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沉积体; 凹陷西南部因汉留断层的存在造成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的高差, 使原沉积的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发生滑塌, 并以线状物源的形式在较深水处形成滑塌浊积扇; 凹陷中部和砂岩及砂砾岩沉积体的侧翼及远端, 受构造活动影响较小, 且物源供给不充分, 从而发育湖泊相沉积。

致谢 论文得到江苏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刘玉瑞、刘启东、马英俊、董桂玉等同志的帮助, 李艳丽、张志萍、高丽坤参加了部分研究工作, 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作者声明没有竞争性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陈莉琼, 李浩, 刘启东, . 2009. 高邮凹陷吴堡断裂构造带对陈堡油田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J]. 地球学报, 30(3): 404-412. [文内引用:1]
[2] 陈泽润, 吴建耀. 2006. 高邮凹陷西部戴南组早期沉积特征与油气关系[J]. 小型油气藏, 6(2): 11-14. [文内引用:1]
[3] 董荣鑫. 1999. 高邮凹陷戴南—三垛组古生物与沉积环境演变[J]. 同济大学学报, 27(3): 366-370. [文内引用:1]
[4] 冯增昭. 1992. 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岩相古地理学方法论[J]. 沉积学报, 10(3): 70-77. [文内引用:1]
[5] 冯增昭. 1993. 沉积岩石学[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50-56. [文内引用:2]
[6] 冯增昭. 2004. 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定量岩相古地理重建[J]. 古地理学报, 6(1): 3-19. [文内引用:1]
[7] 何幼斌, 王文广. 2008. 沉积岩与沉积相[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76-280. [文内引用:1]
[8] 和钟铧, 刘招君, 张峰. 2001. 重矿物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地质科技情报, 20(4): 29-32. [文内引用:1]
[9] 李双建, 石永红, 王清晨, . 2007. 白垩纪以来库车坳陷碎屑重矿物组成变化[J]. 地质科学, 42(4): 709-721. [文内引用:1]
[10] 李忠, 李仁伟, 孙枢, . 1999. 合肥盆地南部侏罗系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及其物源构造属性[J]. 岩石学报, 15(3): 438-445. [文内引用:1]
[11] 林春明, 宋宁, 牟荣, . 2003. 江苏盐阜拗陷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相与沉积演化[J]. 沉积学报, 19(4): 553-559. [文内引用:1]
[12] 林春明, 张志萍, 李艳丽, . 2009.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早白垩世腾格尔组沉积特征及物源探讨[J]. 高校地质学报, 15(2): 226-239. [文内引用:1]
[13] 刘立, 胡春燕. 1991. 砂岩中主要碎屑成分的物源区意义[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11(6): 48-53. [文内引用:1]
[14] 刘玉瑞. 2010. 苏北后生断陷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J]. 复杂油气藏, 3(1): 10-14. [文内引用:4]
[15] 陆红梅. 2000.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陆相层序地层研究[J]. 断块油气田, 7(1): 18-22. [文内引用:1]
[16] 邱旭明, 刘玉瑞, 傅强. 2006. 苏北盆地上白垩统—第三系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5-6. [文内引用:1]
[17] 王明磊, 张廷山, 王兵, . 2009. 重矿物分析在古地理研究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古近系紫泥泉子组紫三段为例[J]. 中国地质, 36(2): 456-464. [文内引用:1]
[18] 杨守业, 李从先, 张家强. 2000. 苏北滨海平原冰后期古地理演化与沉积物物源研究[J]. 古地理学报, 2(2): 65-72. [文内引用:1]
[19] 曾庆高, 李祥辉, 夏斌, . 2009. 西藏仁布地区上三叠统重矿物组合与物源分析[J]. 地质通报, 28(1): 38-44. [文内引用:2]
[20] 张克鑫, 漆家福, 任红民, . 2008.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断层演化规律研究[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7(2): 21-24. [文内引用:1]
[21] 张萌, 田景春. 1999. “近岸水下扇”的命名、特征及其储集性[J]. 岩相古地理, 19(4): 42-52. [文内引用:1]
[22] 张喜林, 朱筱敏, 钟大康, . 2005.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马家嘴地区古近系戴南组沉积相及其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J]. 古地理学报, 7(2): 207-218. [文内引用:2]
[23] 周健, 林春明, 李艳丽, . 2010.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马家嘴地区古近系戴南组物源分析[J]. 沉积学报, 28(6): 1117-1128. [文内引用:1]
[24] Folk R L. 1974. Petrology of Sedimentary Rocks[M]. Austin Texas: HemphillsPublishing Company, 159-182. [文内引用:1]
[25] Hubert J F. 1962. A zircon-tourmaline-rutile maturity index and the interdependence of the composition of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s with the gross composition and texture of sand stones[J]. Journal of Sedimentary Petrology, 32: 440-450. [文内引用:1]
[26] Mculloch M T, Wasserburg G J. 1978. Sm-Nd and Rb-Sr chronology of continental crust formation[J]. Science, 200: 1003-1011. [文内引用:1]
[27] Morton A C, Hallsworth C R. 1994. Identifying provenance specific features of detrital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s in sand stones[J]. Sedimentary Geology, 90: 241-256. [文内引用:1]
[28] Morton A C, Hallsworth C R. 1999. Processes controlling the composition of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s in sand stones[J]. Sedimentary Geology, 124: 3-29. [文内引用:2]
[29] Morton A C, Whitham A G, Fanning C M. 2005. Provenance of Late Cretaceous to Paleocene submarine fan sand stones in the Norwegian Sea: Integration of heavy mineral, mineral chemical and zircon age data[J]. Sedimentary Geology, 182(1): 3-28. [文内引用:3]
[30] Ramamohanarao T, Sairam K, Venkateswararao Y, et al. 2003. Sediment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Upper Gondwana rocks in the Chintalapudi sub-basin of the Godavari valley, Andhra Pradesh, India[J].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1(6): 691-703. [文内引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