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作者简介: 漆家福,男,1957年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油区构造解析及盆地分析研究。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邮政编码:102249。E-mail:qijiafu@cup.edu.cn。
第一作者简介:董敏,女,1983年生,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区构造解析研究。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邮政编码:102249。E-mail:dongminfy@sina.com。
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 22条区域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为基础,利用平衡剖面技术计算了不同位置剖面的伸展量、伸展率和伸展系数,并分析了伸展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黄骅坳陷新生代具有幕式伸展的特点,而且伸展量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空间上,伸展量主要是由盆地主边界断层伸展位移造成的,主边界断层位移较大处的伸展量也相应较大;时间上,水平伸展运动可以分为始新世、渐新世和新近纪 3个时期,其中,始新世伸展主要发生在盆地南部,渐新世发生在中北部,新近纪伸展量较小,主要发生在中部。伸展量时空分布是受盆地构造变形、构造演化控制的。始新世, NNE向沧东断层的伸展位移是控制盆地伸展变形的主要因素,且沧东断层在盆地南区的伸展位移量较大。渐新世, NNE向沧东断层在盆地中北区的伸展位移量相对较大,同时盆地内部 NNE向基底断层的右旋走滑诱导的 NE向基底正断层对盆地伸展变形做出贡献。新近纪,盆地在后裂陷的热沉降过程中 NNE向基底断层仍然有右旋走滑位移,致使盆地中部发育 NE向盖层正断层。
About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Qi Jiafu,born in 1957,is a professor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and he is mainly engaged in researches of structure geology and basin analysis.E-mail:qijiafu@cup.edu.cn.
About the first author: Dong Min,born in 1983,is a Ph.D.candidate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She is mainly engaged in researches of structure geology.E-mail:dongminfy@sina.com.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results of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22 seismic profiles of Huanghua Depression in Bohai Bay Basin,the amount of extension,the extensional coefficient and the extensional ratio have been calculated by technique of balanced geological cross-sections, moreover,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extension amounts has been analyz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 that Huanghua Depress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episodic evolution in the Cenozoic,and also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xtension amount of this depression was very uneven.On one side,the extension amount in space was mainly caused by the stretching displacement of the main basin boundary faults.The extension amount was correspondingly larger where the stretching displacement of the main basin boundary faults was bigger.On the other side,the main extensional perio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which are the Eocene,the Oligocene and the Neogene.Among them,the extension in Eocene occurred mainly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basin while the one in the Oligocene occurred in the north-central part.And also,the extension amount in the Neogene was smaller and mainly occurred in the central.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xtension amount was controlled by basin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tectonic evolution.In the Eocene,the stretching displacement of NNE trending Cangdong fault was the main factor that controlled the basin extensional deformation and the amount of the stretching displacement was larger in the southern area of the basin.In the Oligocene,the amount of the stretching displacement was relatively large in the north-central part.At the same time the NE trending basement normal fault which was induced by dextral strike-slip of the NNE trending basement fault in inner basin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basin extension.In the Neogene,the NNE trending basement fault still had dextral strike-slip displacement when the basin was in the thermal subsidence process after the basin rift.It was the reason which caused the NE trending normal fault in the cover rock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basin.
盆地伸展变形的水平伸展量是反映盆地构造特征、分析盆地几何结构和构造深度的重要参数。前人曾对渤海湾盆地不同区域伸展量进行了研究(马杏垣等, 1983; 徐杰等, 1985; 张抗, 1988; 田在艺, 1990; 孟庆任等, 1993; 杨桥等, 1993; 漆家福等, 1995a, 1995b; 陈昭年等, 1997; 李思田等, 1997; 陆克政等, 1997; 王战等, 1999; 邬光辉和漆家福, 1999; 王子煜等, 2000; 王光奇等, 2003; 樊敬亮等, 2004; 漆家福, 2004; 刘池洋等, 2005; 杨桥等, 2006; 郭兴伟等, 2007; 何书等, 2008; 张福利等, 2008; 艾能平等, 2009; 李明刚等, 2009; 杨桥等, 2009; 胡才志等, 2010), 计算结果表明, 伸展系数大致在1.15~1.40之间。不同的研究者所用的方法及假设条件均不同, 但结果都表明地壳伸展量在时空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时间上, 主要的伸展作用发生于始新世至渐新世期间; 在空间上, 伸展量最大处分布在主边界上。这种伸展量分布的时空差异表明渤海湾盆地幕式伸展的特点, 即整个盆地的形成不是一次拉伸而成的, 而是经历多次的断陷— 拗陷阶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黄骅坳陷主要凹陷的新生代水平伸展量系统地进行了研究。选取沿盆地的一定方向(常常是垂直裂陷盆地的延伸方向)的22条地震剖面, 求取了孔店组(E1-2k)、沙河街组三段(E2s3)、沙河街组二段(E2-3s2)、沙河街组一段(E3s1)、东营组(E3d)、馆陶组(N1g)、明化镇组(N1m)和第四系(Q)各地层沉积时期的伸展量和累积伸展量, 用于定量分析盆地的伸展变形过程和盆地沉降中心的迁移规律, 探讨黄骅坳陷伸展量分布时空差异的成因机制。
黄骅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 是渤海湾盆地内重要的富油坳陷之一。黄骅坳陷北临燕山褶皱隆起区, 西边沧县隆起使其与冀中坳陷相隔, 东边埕宁隆起和海中隆起使其分别与济阳坳陷和渤中坳陷相隔, 西南端则收敛变窄后与临清坳陷相隔, 是一个走向NNE— SSW向延伸、长约270 km、宽30~100 km、北宽南窄的中新生代沉降带。
黄骅坳陷是一个具有典型“ 下断、上坳” 的二元结构和“ 东西分带, 南北分块” (陆克政等, 1997)特征的新生代裂陷盆地。海河— 新港一线发育的NWW向构造变换带和沿扣村— 羊三木一线展布的NW向构造变换带(图 1), 将黄骅坳陷分为南区、中区和北区3个区块, 不同区块的盆地结构特征有显著差异。南区总体表现为2个地堑式断陷, 断陷结构与基底断裂产状的变化有关; 中区南部表现为由3条SE向倾斜正断层控制的半地堑系, 向北转变为地堑断陷结构; 北区的结构主要受NE向和NW向断层控制, 表现为半地堑或地堑断陷结构。前人研究表明, 黄骅坳陷位于NEE向的兰考— 聊城— 黄骅深断裂带与NWW向的张家口— 唐山— 烟台深断裂带上(图 1中T型隐伏断裂带), 这2条深断裂带在新生代有明显的走滑位移活动, 对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影响。总之, 黄骅坳陷在新生代是叠置在NNE向和NWW向地壳深部断裂T型交汇线之上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构造单元。
沧东断层是控制整个黄骅坳陷古近系充填的主要边界断层, NNE向沧东断层的伸展位移是控制盆地伸展变形的主要因素, 整个黄骅坳陷的古近系可视为发育在沧东断层上盘的地堑— 地垒构造系统。剖面上, 黄骅坳陷由前古近系基底构造层、古近系断陷盆地构造层和新近系— 第四系拗陷盆地构造层构成。一些主干的基底断层在古近纪运动导致断块差异沉降形成凹陷和凸起, 凹陷中充填较厚的古近系, 凸起有的部分缺失古近系或是覆盖相对较薄的古近系, 在凹陷和凸起之上发育的新近系和第四系呈层状覆盖在整个盆地区, 使毗邻的凹陷及夹持在它们之间的凸起联合成统一的坳陷。根据钻井揭示, 黄骅坳陷在前古近系基底之上, 发育有古新统孔店组三段和二段, 始新统孔店组一段、沙河街组三段, 渐新统沙河街组二段、一段和东营组, 上新统— 中新统馆陶组、明化镇组及第四系(图 2)。
黄骅坳陷虽然只是渤海湾盆地的一部分, 但其断裂发育、构造沉降和岩浆活动等特点却能反映渤海湾盆地构造伸展变形过程, 因此对黄骅坳陷的研究进一步扩展可以应用于研究整个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断陷— 坳陷盆地的发展演化, 对渤海湾盆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黄骅坳陷内部的凹陷不同时期同一地区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伸展量不同, 断层活动强度早、晚不同, 主断裂控制下的沉降中心也发生相对变化, 因此分别对黄骅坳陷南区、中区和北区不同部位新生代水平伸展量进行计算和分析。
本次研究利用平衡剖面技术, 采用直接测量法进行伸展量计算(图3), 即在垂直伸展构造方向的剖面上, 测量和计算盆地伸展构造的水平伸展量, 在平衡剖面原则约束下, 运用剖面平衡方法(Dahlstrom, 1969; Gibbs, 1983; Allen et al., 1990; Schonborn, 1999)将现今的剖面进行岩石变形和地层伸展变形恢复, 从而得到盆地的水平伸展量。
裂陷盆地的水平伸展量可以用伸展量、伸展率以及伸展系数等参数表示, 假设变形前原始剖面长度为L0, 经伸展构造变形后剖面长度为L1, 剖面从长度L0伸展到长度L1, 则上述参数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漆家福等, 1995a):
I为剖面上基底伸展的总量, 称为伸展量或伸长量(km)。e为单位长度的基底伸展量, 称为伸展率(km/km), 常以百分数表示。β 为伸展构造变形前后基底的长度比, 称为伸展系数。当β > 1时, 表示基底伸展; 当β < 1时, 表示基底缩短。e、β 值能反映伸展构造造成基底的相对变形程度。I则是反映伸展构造造成基底伸展的总体规模。在测量
黄骅坳陷是由断裂控制的不对称盆地, 主要受NNE向沧东断层的影响, 沧东断层是黄骅坳陷内表现最为明显的向东倾斜的大型铲式正断层。断层发育是该区的最主要构造特征, 断块的水平断距和掀斜、伸展造成了盆地的伸展变形, 伸展正断层和转换断层是坳陷内两种重要的断层类型, 并且两类断层的走向近于垂直。在计算伸展量的过程中, 选择了黄骅坳陷的南、中、北3个区块的22条剖面, 考虑到南区和中、北区新生代伸展方向的不同, 在剖面挑选中, 南区选择的是北西— 南东方向剖面, 北区则是南北方向剖面, 中区具有双向伸展的特征, 因此选择了多个方向的剖面, 具体的剖面号和伸展量计算结果如表1。
黄骅坳陷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伸展量有较大的差异, 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伸展量也有所不同, 水平伸展量在黄骅坳陷的时空分布具有不均匀性。
从剖面平衡的过程来看, 黄骅坳陷南区从古新统孔店组开始接受沉积, 断裂发育, 构造沉降为沉积物的充填提供了可容空间, 盆地发育进入裂陷阶段, 主要发育沧东断层、徐西断层、黑东断层和埕西断层4条基底断裂, 它们两两相对倾斜, 形成3个主要的新生代凹陷, 南皮凹陷, 沧东凹陷和常庄凹陷, 总体上构成2个不对称地堑式断陷, 呈现北断、南超的结构特征, 为近南北方向伸展, 进入上新世盆地消亡进入整体沉降阶段。盆地演化过程中, 黄骅坳陷南区, 拉开幅度最大的地段是在沧东凹陷与常庄凹陷之间的地带, 可达19.11 km, 向南逐渐变小, 至南皮凹陷地段则只有6.6 km。南部沧东凹陷与常庄凹陷区段伸展率最大达37.26%, 向南减小至17.48%, 甚至更小。
黄骅坳陷中区, 盆地的演化从始新世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时期进入裂陷阶段; 中区南部是由3条SE向倾斜的正断层控制的半地堑系, 其中凹陷西部边界走向NNE向沧东断层的位移相对较大, 另2条走向NE向的北大港断层和南大港断层可看成是它上盘的基底主干断层; 中区北部, NNE向沧东断层上盘的板桥凹陷仍然保持简单的半地堑结构, 而NE向的北大港断层和南大港断层的落差逐渐减小, 并在渤海湾西部海岸线附近被一系列小位移的近SN向, NE向断层复杂化; 歧口凹陷实际上是近SN向沙西断层, NWW— 近EW向和海河— 新港断层和歧东断层控制的复杂断陷, 表现为不对称的地堑结构; 中区主要以歧口凹陷、板桥凹陷、歧北凹陷和歧南凹陷为主, 伸展率在20%~30%之间。
黄骅坳陷北区, 盆地演化从始新世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时期开始进入裂陷阶段, 盆地结构主要受NE向和NW向断层控制, 在剖面上表现为半地堑或地堑断陷结构, NNE— NE向沧东断层沿黄骅坳陷西部边界向北延伸, 与NEE— 近EW向的滦河断层交接, 后者构成了黄骅坳陷的北部边界, 控制沉积物充填。北区西部, 菜淀断层与沧东断层为同向倾斜, 其上盘发育不对称地堑式断陷的北塘凹陷。北区东部, NE向西南庄断层和NW向的柏各庄断层, 高柳断层以及近EW向的沙北断层相向倾斜, 剖面上形成不对称地堑结构的南堡凹陷, 其伸展方向近于南北向, 由北侧的柏各庄凸起至海中隆起, 水平伸展量达10.89 km。
黄骅坳陷的水平伸展量时间上分布不均匀(图 4), 裂陷阶段累积伸展量在0.45~18.24 km, 后裂陷阶段累积伸展量在0.03~5.04 km, 反映裂陷阶段伸展作用强烈, 伸展量总体呈现裂陷阶段累积伸展量大、后裂陷阶段累积伸展量小的特点, 结合表1, 裂陷阶段的孔店期和沙河街期伸展率大, 水平伸展变形最为强烈, 累积伸展量在沧东凹陷与常庄凹陷之间的地带最大。水平伸展运动在裂陷阶段始于南区的古新世孔店期, 到始新世沙河街期在中北区开始伸展变形, 主要伸展作用发生于始新世至渐新世。而后裂陷阶段伸展作用南弱、北强, 累积伸展量在歧口凹陷和南堡凹陷处最大。后裂陷阶段伸展量由南向北增加的趋势说明越向北热作用越强, 热作用的伸展变形在黄骅坳陷的中北区发育, 并且在中北区, 沿海岸线有NNE向深断裂发生右旋走滑位移, 致使盆地中部发育NE向起到封盖作用的断层, 导致后裂陷阶段的伸展作用。黄骅坳陷的水平伸展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伸展量主要是盆地主边界断层伸展位移造成的, 主边界位移较大处的伸展量也相应较大, 其中70%左右分布在沉积凹陷的主边界断层上。
黄骅坳陷新生代累积伸展量曲线分析表明, 新生代盆地演化经历了裂陷阶段和后裂陷阶段(图5)。始新世拉张活动始于南部地区, 例如剖面⑨, 始新世拉张活动最为剧烈, 孔店期, 沧东— 常庄凹陷区段伸展量达到16.06 km, 而渐新世沙河街期与东营期, 伸展量只有2.18 km。沙三段沉积时期至东营期, 黄骅坳陷的强烈拉张活动迁移至中区和北区, 该时期拉张活动在南区急剧衰减。后裂陷阶段馆陶期和明化镇期, 中北部地区仍具有一定的活动性。
因此, 黄骅坳陷伸展过程经历了古近纪裂陷阶段和新近纪— 第四纪后裂陷阶段2个大的演化阶段。裂陷阶段不同时期裂陷作用强度、地壳裂陷伸展变形方式的差异, 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裂陷伸展幕:孔店期, 黄骅坳陷南部发生裂陷为裂陷Ⅰ 幕; 沙三段沉积时期为裂陷Ⅱ 幕, 裂陷作用向黄骅坳陷中北区转移, 黄骅坳陷南区裂陷作用明显减弱; 沙二段和沙一段沉积时期和东营期为裂陷Ⅲ 幕。沙二段和沙一段沉积时期主要在裂陷Ⅱ 幕形成半地堑基础上正断层发生继承性活动, 半地堑内部发育大量调节断层, 而盖层断层组合表现盆地中部NNE向基底断裂发生了右旋走滑位移, 北部的NWW向基底断裂发生左旋走滑位移; 东营期, 裂陷作用中心向黄骅坳陷中区东部转移, 基底断层的伸展位移分散在大量盖层断层之上, 使盆地断陷特征不明显, 大量盖层伸展断层使盆地体现拗陷变形特征, 同时走滑断裂变形更加明显。新近纪— 第四纪盆地整体拗陷, 表明为热沉降形成的挠曲盆地特征, 也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后裂陷幕, 馆陶期和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时期为热沉降幕, 明化镇组上段沉积时期和第四纪为加速沉降幕, 区域应力场使新生代裂陷盆地盖层断层沿深断裂带叠加右旋走滑构造变形。
黄骅坳陷的构造变换带具有一定的扭动特点。图1中海河— 新港构造变换带是北区和中区的转换边界, 中区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的西断东超的半地堑结构, 北区为近东西向断层控制的北断南超的盆地结构。羊三木构造变换带以南沉积有巨厚孔店组, 是南区孔店期裂陷活动的边界, 而中区缺失孔店组。在渤海湾盆地发展过程中, 实际上存在许多具有变换断层性质的北西— 南东向断层, 起着重要的调节应变和释放应力作用。
黄骅坳陷的构造变换带处于盆地伸展量变化区段, 见图4的剖面、在伸展率变化曲线中明显的低值点, 其伸展量一般小于两侧区段。通过对黄骅坳陷平衡剖面的层长守恒测量, 得到黄骅坳陷新生代伸展率一般在15%~40%之间, 而构造变化带上的剖面所求得伸展量普遍偏低。羊三木构造变换带上的2条剖面和的总伸展量为6.94 km 和4.80 km(表 1), 仅相当于相邻凹陷的一半, 而总伸展率还不到相邻凹陷的一半。区域性构造变换带处于盆地伸展的“ 瓶颈” 部位, 由于变换带本身的扭曲旋转与破裂变形, 可吸收一定量的伸展应变以调节伸展变形守恒, 因此伸展量普遍偏小。
黄骅坳陷内的沉积凹陷不仅在空间上排列有序, 而且随着时间在空间上作有规律性的迁移。黄骅坳陷的水平伸展运动迁移规律是从南部地区向中北部地区转移, 控制着沉降中心的迁移(图 6)。
古新世— 始新世孔店期, 黄骅坳陷南部首先发生裂陷, 形成了一些分割的北东走向的狭长状内陆湖泊, 其中发育始新统孔店组, 该地层在北区不很发育。孔店期的沉降中心靠近沧东断裂, 以沧东、南皮凹陷沉降幅度最大。此外, 还有孔店构造带东侧的常庄凹陷, 这些沉积凹陷均为不对称的箕状凹陷。
渐新世沙河街期, 黄骅坳陷区内普遍发生裂陷, 接受沉积, 沉降中心向北东方向迁移。该期发育的沙河街组在黄骅坳陷中广泛分布, 逐层超覆于下伏的不同时代地层之上。沙三段沉积时期, 沧东断层大规模活动, 导致其上盘的二级构造带和调节断层强烈活动,
从而控制沉积作用, 形成多个局部的沉降中心。沙一、二段沉积时期, 盆地内各次级沉积凹陷逐渐连通, 沉积范围最大。由于北东向基底断裂和同生断层的活动, 导致地块发生翘倾作用, 沉积凹陷呈北东向带状展布, 在北西方向上凹、凸相间, 在剖面上表现为西北侧厚, 东南侧薄的不对称箕状结构。羊三木断裂以南, 沉积范围比孔店期分布要广泛得多, 但沉积凹陷和基底隆起, 却仍然继承了始新世的构造格局, 在沉降中心部位, 沙河街组的最大厚度可达1100 m。羊三木断裂以北, 在中央凸起带两侧, 发育了4个沉降中心, 分别位于西北侧的板桥凹陷、北塘凹陷及东南侧的歧口凹陷、南堡凹陷。其中, 以歧口凹陷下降幅度最大, 其次为南堡凹陷。在沉降中心部位, 沙河街组厚近3000 m。
渐新世东营期, 沉降中心继续向北东迁移, 至南堡凹陷以及海中隆起北侧, 沉降中心部位向北东向延伸。沉积厚度在北区最大, 中区次之, 南区较薄。
新近纪— 第四纪, 黄骅坳陷的裂谷沉降作用逐步转化为广泛的热沉降作用。黄骅坳陷和华北地区其他坳陷一样, 转入整体热沉降阶段, 形成拗陷盆地。后裂陷阶段热沉降时期, 裂陷阶段强烈的水平拉伸被垂直沉降取代, 在明化镇期, 歧口凹陷加速沉降, 从而形成全区的沉降中心。
中国东部陆相盆地处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弧后地区, 具有岩石圈拉张减薄、地幔上涌和热活动强烈等特征, 是板块水平运动和垂向热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板块水平运动的差异性以及垂向热运动的不均一性, 必然导致盆地演化的复杂性和结构的差异性。
黄骅坳陷伸展量时空上的不均匀分布, 主要受地幔热底辟活动引起地壳伸展作用和板块边界作用传递到板块内部的区域应力场引起的深断裂带走滑作用的双重动力学机制所控制, 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不断调整使地壳伸展作用与深断裂走滑作用在不同时期具有彼消此长的特征(漆家福, 2004)。黄骅坳陷始新世伸展作用主要发生在盆地南部, 南部伸展量大; 渐新世伸展作用向中北区转移, 同时盆地内部基底断层的右旋走滑诱导的基底正断层的产生, 中北区伸展量较大; 新近纪后裂陷阶段的热沉降叠加基底右旋走滑位移, 致使中部伸展量较大。
伸展盆地形成机制已经提出各种模式, 但从总体上可分为纯剪切均匀拉伸模式和简单剪切拉伸模式这2种基本类型。然而, 黄骅坳陷的地质构造发展和它所反映的深部热构造过程很难用这2种模式进行解释。黄骅坳陷所体现的岩石圈伸展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纯剪切和简单剪切的联合作用, 即上部地壳主要受简单剪切过程的控制, 而下部岩石圈则主要发生不均匀的纯剪切减薄。其上地壳简单剪切作用是沿NNE向沧东断层进行的, 沧东断层作为低角度向东倾斜的拆离面呈阶梯状向深部延展。在拆离过程中, 西部上地壳的构造伸展量逐渐传递给东部的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 使地表强烈裂谷区与深部岩石圈减薄区不相吻合, 从而造成黄骅坳陷在沿构造伸展方向上呈不对称剖面形态。
构造变形的伸展量分析结果更进一步反映了这种情况, 沿沧东断层发育的各凹陷带内, 裂陷阶段构造沉降引起的伸展量一般占整个新生代伸展量的60%~80%, 后裂陷阶段热沉降引起的伸展量只有20%左右, 而在伸展量曲线图5中显示在后裂陷阶段的中东部发生明显伸展率的增大说明这一区域软流圈曾发生明显上升, 从而在后期的热衰减过程中导致较大幅度伸展变形。另外, 下部纯剪切作用并不完全局限于黄骅坳陷东部和渤海区, 坳陷的其他地区也普遍遭受相对较弱的纯剪变形和一定程度的软流圈上涌。因此, 后期的热衰减使整个坳陷的不同部位都具有热沉降的特点。从大尺度角度来看, 渤海湾盆地的冀中坳陷、黄骅坳陷和渤中坳陷等都是在一个统一的大规模简单剪切模式和纯剪切构造伸展模式联合作用下形成的。
黄骅坳陷伸展量时空分布是受盆地构造变形、构造演化控制的, 作者选取了不同方向的22条剖面, 通过计算黄骅坳陷主要凹陷的伸展量、伸展率及伸展速率, 分析水平伸展量和伸展运动特点, 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黄骅坳陷NNE向沧东断层的伸展位移是控制盆地伸展变形的主要因素, 主边界断层位移较大处的伸展量也相应较大; 始新世沧东断层在盆地南区的伸展位移量较大, 伸展量在盆地南区较大; 渐新世, NNE向沧东断层在盆地中北区的伸展位移量相对较大, 同时盆地内部NNE向基底断层的右旋走滑诱导的NE向基底正断层对盆地伸展变形做出贡献, 伸展量在盆地中北区较大; 新近纪, 盆地在后裂陷阶段的热沉降过程中NNE向基底断层仍然有右旋走滑位移, 致使盆地中部发育NE向盖层断层, 伸展量在中区较大。
2)黄骅坳陷具有幕式伸展的特点, 裂陷阶段划分为孔店期的裂陷Ⅰ 幕, 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时期的裂陷Ⅱ 幕, 沙河街组二段、一段沉积时期和东营期的裂陷Ⅲ 幕; 后裂陷阶段划分为馆陶期和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时期的热沉降幕, 明化镇组上段沉积时期和第四纪的加速沉降幕。
3)黄骅坳陷的构造变换带处于盆地伸展量变换区段, 由于变换带本身的扭曲旋转与破裂变形, 可吸收一定量的伸展应变以调节伸展变形守恒, 因此其伸展量一般小于两侧区域。
4)黄骅坳陷的伸展过程是从南区向中北区转移, 控制凹陷沉降中心不仅在空间上排列有序, 而且随着时间在空间上由南向北, 由陆地向海域有规律的迁移, 现今的沉降中心位于歧口凹陷。
作者声明没有竞争性利益冲突.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