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简介 曾雄伟,男,1982年生,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地层与古生物学研究。E-mail:zxwyuehen@163.com。
中国西南部云贵交界地区中上三叠统海相地层以拥有丰富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为特色的古生物群落而闻名。近期,笔者在云贵交界地区发现了一个完整的中上三叠统竹杆坡组至上三叠统小凹组剖面,即云南罗平江底剖面。在该剖面中,分别在竹杆坡组纹层灰岩段顶部及小凹组上部发现了典型的兴义动物群及关岭生物群生物组合。为了研究中晚三叠世之交生物群落演化的环境背景,对采集的 97件地球化学样品进行了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与分析。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竹杆坡组纹层灰岩段及小凹组处于缺氧环境,产兴义动物群及关岭生物群的地层含氧量相对增加,而两生物群落之间的竹杆坡组瘤状灰岩段主要为贫氧环境。中晚三叠世之交的海水含氧量的变化规律与生物群落的演替较为吻合,说明该时期海水含氧量的变化对生物演替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About the first author Zeng Xiongwei,born in 1982,is an engineer and engaged in paleo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E-mail:zxwyuehen@163.com.
The Middle-Upper Triassic marine strata in the boundary area of Guizhou and Yunnan Provinces are famous for the well-developed marine reptile fossils and other palaeobiocenoses. In the Jiangdi section found recently by the authors,both Zhuganpo Formation and Xiaowa Formation are successive and well exposed. The representative Xingyi Fauna and Guanling Biota were found at the top of laminated limestone Member in Zhuganpo Formation and in the upper part of Xiaowa Formation,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certify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biotic communities were living,97 samples from Jiangdi section were collected for both major and trace element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the Xiaowa Formation and the laminated limestone of Zhuganpo Formation were deposited in the oxgen-deficient environment. The oxgen content increased in the strata of Xingyi Fauna and Guanling Biota. However,in the interval nodular limestone between the two biotas,the environment might be anoxic. The coincidence of oxygen content change and the biotic communities evolution may indicate that the oxygen content played a certain control role in the biotic succession.
中国西南部云贵交界地区中上三叠统海相地层以产出丰富而精美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为特色的重要生物群落而闻名(Cheng et al., 2004; Cheng et al., 2006; 郝维城等, 2006; Li, 2006; Li et al., 2006, 2008; Jiang et al., 2008; Wang et al., 2008; 张启跃等, 2008; 赵丽君等, 2008)。兴义动物群主要分布在黔西南与滇东交界地区的中上三叠统竹杆坡组下段近8 m厚的灰黑色纹层状灰岩夹薄层泥页岩之中(曾雄伟等, 2013)。其中脊椎动物组合与西特提斯中三叠世拉丁期生物组合极为相似, 暗示兴义动物群的时代应该为拉丁期, 但是该动物群的时代还存在争议(王成源等, 1998; Rieppel, 2000)。晚三叠世卡尼期早期的关岭生物群主要分布在贵州关岭至晴隆一带小凹组(原瓦窑组)下段上部近7 m厚的灰黑色薄中层泥灰岩及泥晶灰岩中(汪啸风等, 2009)。两生物群落中的海生脊椎动物既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又存在明显的差异(Li, 2006; 赵丽君等, 2008)。部分学者从古地理特征方面分别分析了两生物群落的海洋环境(Li et al., 2007; Wang et al., 2008), 而用于环境恢复的重要地球化学分析仅部分学者用于关岭生物群的环境研究(陈孝红等, 2003; 唐宾等, 2005; 王尚彦, 2006)。笔者在云贵交界地区围绕两生物群研究工作中, 发现了1个同时产出兴义动物群及关岭生物群的完整剖面, 为研究中晚三叠世之交生物群落演化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图 1)。文中重点通过分析地球化学演化趋势来研究中晚三叠世之交海洋环境演化对生物的制约。
研究剖面位于云南与贵州交界的罗平县江底村(起点坐标N25° 02'56.5″, E104° 41'02.1″)(图 1)。该剖面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竹杆坡组和小凹组, 总厚162.8 m, 其下伏地层为杨柳井组中厚层白云岩, 上覆地层为赖石科组碎屑岩(图 2)。
竹杆坡组厚121 m, 可分为下部纹层状灰岩段(厚72 m)及上部瘤状灰岩段(厚49 m)。纹层状灰岩段下部厚17.1 m, 岩性为灰— 深灰色中厚层藻纹层灰岩间夹粉晶灰岩、含生屑藻屑灰岩, 局部发育滑塌构造; 中部厚45.6 m, 岩性为灰色纹层状泥晶灰岩, 偶夹中层藻纹层灰岩、泥晶灰岩, 发育滑塌构造及层内微断层; 上部厚9.3 m, 岩性为深灰— 灰黑色纹层状泥晶灰岩、薄板状泥灰岩及中层泥晶灰岩, 局部滑塌构造发育, 距该段底部0~8.1 m段地层中见到贵州龙及鱼等兴义动物群分子。瘤状灰岩段岩性主要为深灰色中层瘤状泥晶灰岩、生屑泥晶灰岩、砾屑泥晶灰岩, 至顶部出现泥灰岩夹层, 富含海百合茎、双壳类及菊石等生物碎屑, 含较多燧石结核。
小凹组厚41.8 m。主体岩性为深灰— 灰黑色中厚层生屑泥晶灰岩夹薄层泥灰岩, 富含双壳类及菊石化石。距该组底部21.7 m处向上约15.4 m厚的地层中见到3块完整群居海百合及大型鱼龙类骨骼化石。该生物组合类型具典型关岭生物群组合特征, 说明关岭生物群范围扩展到黔西南与滇东交界地区。
对该剖面牙形石的初步研究表明, Paragondolella polygnathiformis首现于竹杆坡组瘤状灰岩段底界之上约2 m处, 说明拉丁阶— 卡尼阶界线位于兴义动物群与关岭生物群之间。
为尽量避免后期成岩作用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江底剖面地球化学样品只采取无风化、方解石脉、重结晶、破碎或裂隙发育的新鲜岩石。样品间距一般在1~4 m之间, 含兴义动物群层位附近以及小凹组样品间距控制在0.5~1.5 m, 共采集97件样品(图 2)。
主量元素SiO2 、Al2O3、Fe2O3、CaO、MgO、K2O、Na2O、TiO2、P2O5、MnO的前处理过程为:称取105 ℃烘干的0.6 g样品和6 g混合熔剂Li2B4O7-LiBO2-LiF(4.5︰1︰0.4)置于25 mL瓷坩埚中, 搅匀, 然后转移至铂金坩埚兼铸模内, 加入5滴浓度为1%的 LiBr(助脱模), 再置于高频感应熔样机上熔融, 冷却制成玻璃片自动剥离, 待仪器测定。FeO的前处理过程为:将0.5 g样品置于锥形瓶中, 用水湿润, 分别加入3~4 g氟化铵、3~4 g碳酸氢钠和25 mL浓盐酸, 盖上, 放电热板上煮沸20min左右, 取下加入10 mL硼酸和30~40 mL去离子水, 冷却, 重铬酸钾滴定, 至溶液变紫色, 待测。
微量元素Cu、Pb、Zn、Cr、Ni、Co、Sr、Ba、V、U、Th的前处理过程为:称取50 mg样品置于聚四氟乙烯塑料坩埚中, 依次加入1 mL的 HClO4、3 mL的 HF、2 mL的 HNO3, 置于电热板上加热至坩埚中HClO4白烟冒尽, 取下冷却, 加入1 mL的(1+1)HCl和8 mL的 H2O, 放在电热板上微热至完全溶解盐类后定容10 mL, 分取1 mL至10 mL比色管中并补加0.2 mL的 HNO3, 定容至10 mL, 待测。
稀土元素的前处理过程为:称取全岩样品0.05 g置于聚四氟乙烯塑料坩埚中, 依次缓慢加入0.5 mL的 H2SO4、0.5 mL的 HClO4、3 mL的 HF、1 mL的 HNO3, 于控温电热板上加热至坩埚中白烟冒尽, 取下冷却, 加入1 mL的(1+1)HCl, 8 mL的 H2O, 放在电热板上微热至完全溶解盐类后定容10 mL, 分取1 mL至10 mL比色管中并补加0.2 mL的 HNO3, 定容至10 mL, 待测。
采用XRF玻璃熔片法分析SiO2、Al2O3等10种常量元素, 采用ICP-MS方法分析Cu、Pb等11种微量元素及La、Ce等15种稀土元素的含量。所有样品的测试都在国土资源部中南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完成。SiO2、Al2O3、K2O和MnO的精度优于2%, Fe2O3、CaO和MgO的精度优于4%, Na2O、TiO2和P2O5的精度优于6%。所有微量元素的分析精度都优于5%。除Tb、Dy、Ho、Tm和Lu的精度优于10%以外, 其他稀土元素分析精度均优于4%。
样品常量和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见表1。剖面样品的常量元素含量除CaO呈现出向上降低的趋势外, 其他元素都表现为总体向上增高的特点; 此外, 个别元素在某些层位还出现异常波动(如Na2O在竹杆坡组纹层灰岩段顶部为低值, MnO在竹杆坡组瘤状灰岩段底部和小凹组底部出现高值)。常量元素含量的这种变化与露头观察的岩性特征具有很好的对应性。研究样品中Al、Ti、Th含量大多数远低于北美页岩平均值, 说明沉积物所含微量元素主要源于自身沉积, 能够用来反映古海洋环境。
样品稀土元素的测试结果和计算结果见表2。REE数据依据北美页岩(NASC)标准化(Gromet et al., 1984), Ce异常、Eu异常分别定义为Ce/Ce* =Cen/(Lan× Prn)1/2, Eu/Eu* =Eun/(Smn× Gdn)1/2(n代表北美页岩标准化后数据)(Yan et al., 2009)。成岩作用会改变岩石Ce异常值, 导致Ce异常值与Eu异常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Ce异常值与∑ REE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Zeng et al., 2011)。江底剖面样品的Ce异常值与Eu异常值无明显相关性(r=0.22), 与∑ REE也无明显相关性(r=0.21), 说明测试样品的REE受到成岩作用的影响十分有限。
研究样品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的REE分布模式如图3。测试样品∑ REE在0.36~99.17 μ g/g之间, 平均值为12.62 μ g/g, 多数远低于北美页岩样品。Y/Ho值在15.11~68.75之间, 平均值为36.13, 低于正常灰岩值(44), 反映样品稀土元素特征受到了陆源碎屑的影响(常华进等, 2009)。LREE/HREE值在3.42~17.41之间, 平均值为6.81, 明显富集轻稀土; (La/Yb)n变化较大, 在0.44~4.19之间, 平均值为1.05; (La/Sm)n 在0.66~2.68之间, 平均值1.17; Er/Nd 值在0.03~0.24之间, 平均值为0.12。Ce/Ce* 值在0.55~1.05之间, 平均值为0.83; Eu/Eu* 值在0.27~2.85之间, 平均值为1.09。
已有研究表明, 微量元素可以作为沉积物沉积水体的氧化还原环境的指标, 但最好采用一套微量元素指标, 而不是单个元素指标, 而且集中在那些很少受原始和次生复杂化影响的微量元素, 即U、V、Mo、Ni和Cu(Tribovillard et al., 2006)。由于微量元素含量会受到岩石中易变碳酸盐、蛋白石含量的稀释, 因而在比较时需降低其影响程度, 因此通常将微量元素含量进行Al标准化(Riquier et al., 2006)。
沉积水体环境变化对V、U、Cu、Ni、Zn、Cr、Co等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富集影响明显, 沉积物表层水体越缺氧, 各元素在沉积物中越逐步富集, 当水体缺氧程度最大, 沉积物中各元素最富集, 随后, 水体缺氧程度有所缓解, 各元素被氧化再活化, 从沉积物表层溶解并进入海水中, 导致各元素在沉积物中逐步亏损。图4中显示, 江底剖面各元素Al标准化值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均表现为在竹杆坡组纹层灰岩段缓慢增高, 至该段顶部开始向低值转换, 上覆瘤状灰岩段达到最低, 至小凹组底部再次增高, 至小凹组中上部再次向低值转换。值得提及的是, 兴义动物群与关岭生物群产出层位均处于由高向低转化时期, 表明2个生物群落形成的环境背景比较相近, 即都是在水体底层含氧量逐步增加的过程中形成的。然而Ni/Al和Co/Al值在竹杆坡组瘤状灰岩和小凹组底部, 与其他元素相比, 看不出明显的变化趋势, 可能是该时期沉积物中的Ni、Co有多种来源造成的。
图4中还可以明显看出, 各元素Al标准化值与平均页岩相比都相对较高, 表明江底剖面的沉积物在沉积时, 底层水体的含氧量较平均页岩沉积时要低。
除了元素Al标准化值, 特定的微量元素比值也常用作氧化还原条件的判别指标, 但这几个指标必须同时使用(Jones and Manning, 1994; Rimmer, 2004)。研究剖面上V/(V+Ni)、U/Th、V/Cr值显示了与微量元素Al标准化值同样的趋势(图 5), 高值主要集中在纹层灰岩, 瘤状灰岩低值为主, 小凹组介于中间。依据Hatch 和 Leventhal(1992)及Jones和 Manning(1994)建议的界限值, 纹层灰岩段和小凹组中, V/Cr值指示出贫氧— 缺氧环境, 而V/(V+Ni)值和U/Th值指示缺氧环境为主。在瘤状灰岩段, U/Th值指示缺氧环境, 但主体V/(V+Ni)值和V/Cr值分别指示贫氧— 缺氧和氧化— 贫氧环境, 结合Ce异常特征, 认为该时期主要为贫氧环境。
总体来看, 江底剖面竹杆坡组纹层灰岩和小凹组为缺氧环境, 2个生物群处于含氧量增加的环境, 而竹杆坡组瘤状灰岩以贫氧环境为主。运用V/(V+Ni)、U/Th和V/Cr值来判断氧化还原环境时, 这几个指标指示的环境多少存在差异, 甚至相互矛盾, 因此应该使用多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表现出3种形态(图 3)。竹杆坡组纹层状灰岩段REE分布曲线比较平坦(图 3-A), 与苏格兰南部隆起的上奥陶统沉积相似(Owen et al., 1999), 反映出该时期为陆源物质影响较弱、构造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古地理演化研究也反映出该地区竹杆坡组在沉积初期为台地内部沉积(Lehrmann et al., 2005)。竹杆坡组瘤状灰岩段REE分布曲线主要表现为轻稀土(LREE)略微亏损而重稀土(HREE)相对富集的左倾斜模式(图 3-B), 与现代浅海海水的REE分布模式较为接近(Madhavaraju et al., 2010), 表明受陆源影响很小, 可能暗示该时期的水体循环较为畅通, 与浅海陆棚相古地理较为一致(Wang et al., 2008)。竹杆坡组瘤状灰岩段顶部和小凹组REE分布曲线主要呈现出中稀土(MREE)略微富集的帽状模式(图 3-C), 与湖北宜昌中晚奥陶世牙形石的REE分布模式(Chen et al., 2012)比较相似, 可能与该时期关岭坳陷周缘古陆抬升有关(Wang et al., 2008)。
在不受陆源物质影响的情况下, 稀土元素铈(Ce)异常是氧化还原环境的判别指标之一(熊国庆等, 2008; Yan et al., 2009)。竹杆坡组的Ce/Ce* 值与Al2O3、CaO及TFe基本不存在相关性(r=0.06, 0.04, 0.05), 而小凹组的Ce/Ce* 值与Al2O3呈中等正相关(r=0.44), 与CaO呈中等负相关(r=-0.53), 与TFe也有一定的正相关性(r=0.39), 说明Ce异常在竹杆坡组不受其他物质影响, 而小凹组的Ce异常受到陆源物质输入影响较大。从Ce/Ce* 值变化曲线(图 6)可以看出, Ce含量在瘤状灰岩段亏损相对于纹层灰岩段更加明显, 指示瘤状灰岩处于一种相对氧化的环境。
江底剖面部分样品的Eu/Eu* 显示为正异常(表 2)。一般情况下, Eu正异常的存在反映沉积物受到了热液流体、强烈的成岩作用或斜长石含量的影响(Madhavaraju et al., 2010)。前面提到, 江底剖面的岩石未受到强烈的成岩作用影响。Al/(Al+Mn+Fe)值可以很好地指示热液作用和陆源物质对沉积物的影响, 当其小于0.35时, 指示有明显的热液输入作用, 而当其大于0.6时则指示有明显的陆源物质的输入(Racki et al., 2002)。研究剖面样品的Al/(Al+Mn+Fe)值绝大多数介于0.35~0.6之间, 说明沉积物的Eu正异常可能是陆源输入和热液流体的共同影响所造成。Eu的正异常在兴义动物群和关岭生物群层位更为突出, 而这2个层位泥质含量较高, 可能暗示沉积物的Eu正异常主要是由陆源输入引起的。
通过对云南罗平江底剖面微量、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 得出以下认识:
1)云贵交界地区竹杆坡组纹层状灰岩段和小凹组主要为缺氧环境, 而竹杆坡组瘤状灰岩段以贫氧环境为主。
2)兴义动物群和关岭生物群都是在底层水体含氧量逐步增加的过程中形成的。
3)生物演替与氧化还原环境波动的地层吻合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海水的氧化还原状态是影响生物演替的重要因素。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