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作者简介 牟传龙,男,1965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沉积地质与油气地质研究。E-mail: cdmchuanlong@163.com。
第一作者简介 王启宇,男,1983年生,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沉积地质与油气地质方面研究。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2号,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610082;电话:13880674525;E-mail: wqy102518@126.com。
准噶尔盆地及周缘地区具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和褶皱双重基底,石炭系发育有研究区第 1套完整且区域对比相对良好的地层。以“构造控盆、盆控相”的思路,对石炭系的沉积相和古地理特征进行了分析:早石炭世发育活动、被动陆缘海相及海陆过渡相沉积盆地,晚石炭世发育海陆过渡相沉积盆地及陆相火山岩。石炭系发育海相、海陆过渡相以及大陆相 3个相区,可细分为大陆相、海相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相、次深海—深海相、浅海相、滨海相、三角洲相、河湖相以及冲积扇相等 11个相带。从“相控油气基本地质条件”思路出发,认为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白碱滩地区、南缘巴音沟、乌鲁木齐等地发育的次深海—深海相暗色泥页岩为较好的烃源岩;东北缘如卡拉麦里地区发育的三角洲相为烃源岩、储集岩良好的油气勘探有利相带;三塘湖地区发育的潮坪相与潟湖相、布尔津—富蕴及博格达山地区发育的浅海碳酸盐岩—碎屑岩浅海陆棚相等可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这些生、储、盖三位一体分布的相带和地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优选目标和首选地区。
About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Mou Chuanlong, born in 1965, is a researcher and doctoral supervisor. He is mainly engaged in sedimentology and petroleum geology. E-mail: cdmchuanlong@163.com.
About the first author Wang Qiyu,born in 1983,is a master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 is an engineer and engaged in sedimentology and petroleum geology. Address:No.2,North 3rd Section,Yihuan Road,Chengdu,Sichuan,China. 610082. Tel:13880674525. E-mail: wqy102518@126.com.
It has the double basement of the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crystallization basement and fold basement in Junggar Basin and its adjacent areas. The Carboniferous was the first full strata and developed well in the study area. Under the instruction that the tectonic controls a basin's development, while the latter controls facies, the sedimentary facies and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tudy area was analyzed as follows: during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the sedimentary basins, with active or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al marine facies or land-ocean transitional facies,were formed; while in Late Carboniferous, the sedimentary basins of land-ocean transitional facies and the continental volcanic build-ups were developed. Generally, the Carboniferous was divided into three zones of marine, land-ocean transitional, and continental facies; detailedly, 8 types of facies were identified, i.e., continental, marine volcanic and pyroclastic, bathyal-abyssal, neritic, littoral, deltaic, fluvial- lacustrine, and the alluvial-fan facie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the sedimentary facies controls the bas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petroleum”, the petroleum distribution in Junggar Basin is concluded as: (1) For the Karamay-Baijiantan areas in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and the Bayingou and Urumqi in the southern margin, it develops bathyal-abyssal dark muddy shales, which are supposed to be relatively good source rocks; (2)The delta facies which are favorable developed in the southeast-nor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such as the areas of Karamay are the advantageous zone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the source rocks and reservoir rocks were developed well. (3) The tidal-flat facies and lagoon facies which are favorably developed in the Santanghu area, as well as the neritic carbonate- clastic shelf facies which are favorably developed in the Burerjin-Fuyun and Bogeda mountain areas can form a relatively good assemblage of source-reservoir-cap. These sedimentary facies and zones where source, reservoir and cap rocks distributed trinity are the optimum targets and the top choice areas.
随着准噶尔盆地及周缘石炭系油气藏逐渐被发现, 石炭系业已成为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何登发等, 2010), 但仍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争议:首先, 作为构造地质环境(格局)转折的重要时期, 石炭纪古洋盆的恢复、古板块边界的划分、造山作用方式及结束时间等地质构造格架存在争议, 而这对沉积盆地的形成与分布有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其次, 研究区石炭系沉积盆地属性认识争议较多, 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的划分不一, 查到的相关文献仅2篇(郭宏莉等, 2002; 吴晓智等, 2008)。最后, 油气基本地质条件认识差异明显。在油气勘探中, 虽然不同的学科研究对查明或取得油气突破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但是在油气勘探的前期阶段,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也是油气资源取得突破的关键基础之一(牟传龙等, 2011), 因此, 古地理编图的思路显得尤其重要。作者从“ 构造控盆, 盆控相, 相控油气基本地质条件” (牟传龙和许效松, 2010)的思路出发, 在充分利用前人大量构造、岩石地层、生物资料及部分钻井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野外勘察13条剖面的资料及室内薄片综合分析, 理顺了研究区石炭系地层, 对研究区石炭系的构造格架及沉积盆地类型进行简单划分, 对沉积相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对岩相古地理环境进行了合理的恢复, 且在此基础上对油气“ 基本地质条件” 进行评价, 这对今后石炭系油气勘探选区、部署以及油气资源取得突破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准噶尔盆地及周缘地区有无确切的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且其时代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认识:①具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任纪舜等, 1980; Robert Carroll and Shinnosuke Oharu, 1990; 许靖华, 1993; 袁学诚, 1995; 张前锋等, 1996; 赵东林等, 2000; 陈俊湘和陈景亮, 2002; 陈新等, 2002; 王宗秀等, 2003; 李锦轶等, 2006; 张义杰等, 2007); ②基底为有限的年轻古生代洋壳或岛弧(江远达, 1984; Robert Carroll and Shinnosuke Oharu, 1990); ③陆壳基底(吴庆福和周德明, 1982); ④含有陆壳碎块的洋壳(肖序常等, 2001); ⑤具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和古生代褶皱双重基底(曲国胜等, 2008; 邵学钟等, 2008; 赵俊猛等, 2008)。然而, 对于该盆地基底属性和特征的认识不仅对盆地的形成演化认识、沉积盖层的成盆作用以及沉积相带的划分及古地理格局的合理展布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对盆山耦合过程, 特别是盆地和山前油气的形成演化、聚运移集、圈闭成藏等过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影响着油气勘探的方向。若其基底是洋壳或岛弧, 那么研究区前二叠纪就不具备油气资源形成的“ 基本地质条件” ; 而基底若为结晶陆壳基底, 则在震旦纪— 石炭纪洋盆形成、扩张和消亡的过程中, 基底陆块必然接受了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沉积充填并经过不同时期构造作用的变形改造, 则有可能形成油气生成运聚成藏的目的层, 成为勘探开发前二叠纪海相地层的有利地区。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及现代勘探成果, 作者赞同准噶尔盆地及周缘存在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双重基底的认识(图 1), 在此基础上进行沉积相分析及岩相古地理恢复。
加里东褶皱造山运动后, 准噶尔盆地及周缘的大地构造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晚古生代时期表现出古亚洲洋中的北准噶尔洋、北天山洋盆和南天山洋等分支洋盆继续俯冲消亡→ 造山及相应的弧盆系发育的突出特征(李锦轶和肖序常, 1999; 李锦轶等, 2006)。而石炭纪则处于自中奥陶世古亚洲洋盆各分支开始俯冲→ 泥盆纪弧后小洋盆有限伸展裂离→ 石炭纪各洋盆全面消亡、各板块拼贴→ 石炭纪— 二叠纪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形成演化的关键过渡时期(
石炭纪是准噶尔盆地及周缘地质历史演化重要的关键过渡时期, 地层发育受到洋陆转换及后期频繁构造变动的控制和影响, 其岩相类型复杂, 尤以火山岩相地层发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1999)。从而给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造成目前研究区石炭系划分方案颇多, 争议较大。作者遵循“ 构造控盆、盆控相, 相控油气基本地质条件” 的思路, 在构造演化及其格架分析的基础上, 综合笔者对石炭系发育及其沉积充填特征的认识, 对准噶尔盆地及周缘地区石炭系进行了划分与对比(表 1)。
阿尔泰分区。石炭系发育不完整, 下统只见于库尔木图地区, 为库玛苏组中厚层状细— 中粒石英砂岩, 见灰岩透镜体。之上为红山嘴组, 两者之间断层接触, 为灰黑色碳质板岩和泥质粉砂岩夹石英砂岩、灰岩, 见砾岩透镜体。上统只发育格舍尔期喀拉额尔齐斯组, 为片理化粉砂岩, 石英片岩, 变质绢云母粉砂岩, 凝灰砂岩, 细砂岩。
额尔齐斯分区。缺失下石炭统底部地层, 自下而上分为下石炭统塔格尔组, 为泥页岩, 粉砂岩, 砂岩有韵律的互层, 以富含碳质、泥质、钙质成分为特征。那林卡拉组, 为一套正常砂泥岩夹薄层灰岩以及少量火山岩, 含大量菊石、珊瑚等。上石炭统吉木乃组, 岩性为陆相中— 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正常碎屑岩夹碳质泥岩和煤层, 含安加拉植物化石。恰其海组, 为钙质成分含量较高的中粗粒砂岩、石英岩屑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夹中性火山岩, 层理较发育。喀喇额尔齐斯群, 主要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凝灰质砂岩夹凝灰岩、砂砾岩等。
克拉玛依区。自下而上为: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 主要为细— 粗粒凝灰质砂岩与层凝灰岩不均匀互层, 夹暗灰至灰黑色凝灰质粉砂质泥岩及火山岩; 包古图组, 主要为一套深水浊积岩, 表现为火山碎屑岩不均匀互层, 底部见少量海底底栖生物化石; 太勒古拉组, 为薄层状细粒凝灰岩、层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粉砂质泥岩不均匀互层; 莫老坝组, 为一套陆相火山岩。与该地层小区对应的准噶尔西北缘分区层组, 在萨吾尔山区和玛依勒区为下石炭统下部黑山头组和哈拉巴依组、上部翁格尔阔那组、南明水组和萨尔布拉克组、上石炭统那林卡拉组、吉木乃组和哈尔加乌组, 而沙尔布尔提山区则为下石炭统和布克河组和黑山头组, 缺失下石炭统上部地层, 上石炭统为哈尔加乌组。
卡拉麦里区。自下而上为:下石炭统塔木岗组, 岩屑砂岩、粗砂岩夹砾岩, 底部可见碳质页岩及劣质煤线。松喀尔苏组, 为灰绿色砾岩, 下部夹砂岩、粉砂岩, 含少量安加拉植物群分子。对应该组段, 在陆东— 五彩湾地区为一套海陆过渡相的含煤建造, 称为滴水泉组。在库普— 三塘湖地区为大套海相凝灰岩、暗色泥岩夹砂岩, 含腕足类化石, 称为姜巴斯套组。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 主要为一套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石钱滩组, 砾岩夹碳质细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生物灰岩互层夹砾岩、凝灰砂岩。主要分布于卡拉麦里山南麓石钱滩凹陷, 而在卡拉麦里山北麓发生较大相变, 发育大套碰撞期后陆内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对应上段为卡拉岗组, 下段为哈尔加乌组。六棵树组, 分布范围与石钱滩组相似, 主要为杂色砂岩、泥质砂岩、砾岩夹酸性熔岩, 下部含少量海相化石。与该地层小区对应的准噶尔东北缘分区层组, 在二台小区为下石炭统黑山头组、南明水组, 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哈尔加乌组; 三塘湖小区为下石炭统和布克河组、黑山头组、东古鲁巴斯套组、南明水组以及姜巴斯套组, 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
博格达山区。大部分地区缺失下石炭统, 上石炭统代表地层自下而上分为柳树沟组、祁家沟组和奥尔吐组。柳树沟组在博格达山地区和伊林黑比尔根山北麓均有分布。岩性为安山质角砾岩、中酸性凝灰岩, 夹中基性熔岩、霏细岩、砂岩、灰岩透镜体。祁家沟组主要分布于博格达山区:岩性以碎屑岩、灰岩为主, 夹中基性熔岩、火山碎屑岩, 含丰富的多门类海相化石。奥尔吐组为碎屑岩夹生物灰岩, 灰岩主要分布于该组中下部, 产丰富的海相化石。
伊林黑比尔根山北麓区。安集海组, 下部流纹斑岩及酸性火山角砾岩, 上部变质含碳质、钙质粉砂岩、片理化细砂岩夹绿色晶屑凝灰岩及生物灰岩薄层。巴音沟组, 薄层状粉砂岩、细砂岩夹粗砂岩及砂砾岩, 夹含砾砂岩及火山岩, 偶见生物碎片。沙大王组, 厚层状砾岩、中粗粒岩屑砂岩, 为一套磨拉石建造, 与上覆地层平行不整合。奇尔古斯套组, 出露于只见于七角井、木垒以及后峡地区, 杏仁状玄武玢岩和灰黑色薄层状粉砂岩互层, 灰黑色薄层状粉砂— 细砂岩— 中粒砂岩的韵律互层, 夹杏仁状玄武岩、硅质岩及碳质泥岩。后峡组中— 粗粒砂岩、灰黑色细砂岩和粉砂岩不均匀互层, 夹砂砾岩及灰岩透镜体。
吐哈— 雅满苏区。小热泉子组, 凝灰岩夹凝灰砾岩、凝灰砂岩、斜长安山玢岩、火山角砾岩夹灰岩透镜体、钙质砂砾岩。雅满苏组, 凝灰岩、凝灰粉砂岩、凝灰砂岩、斜长玢岩、安山玢岩夹砂岩和灰岩透镜体、砂砾岩、粗砂岩、粉砂岩互层夹黑色薄层结晶灰岩。白鱼山组, 为灰绿色凝灰砂岩、含砾晶屑凝灰岩、火山灰凝灰岩夹砂质碎屑灰岩、细砾岩、角砾熔岩。底坎儿组, 凝灰质砂岩、钙质砂岩、灰岩互层为主, 夹砾岩, 钙质鲕粒硅质岩、沉凝灰岩、火山灰凝灰岩。
科古琴山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 主要为一套火山岩夹火山碎屑岩。阿恰勒河组, 含砾钙质岩屑砂岩、薄层状灰岩、砂质泥岩夹灰岩、砂质灰岩夹少许碳质泥岩、砂质泥岩、中薄层状生物灰岩。上石炭统东图津河组, 灰岩、紫色砾岩、砂砾岩夹岩屑砂岩、生物碎屑灰岩、泥晶灰岩夹中细粒岩屑砂岩、粉砂岩及少量砂砾岩。科古琴山组, 厚层状砾岩、长石砂岩, 局部地区见含生物碎屑灰岩、含泥粉砂岩及细砂岩等。
伊宁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 与温泉等地区可以对比。阿克沙克组, 中厚层状凝灰质长石岩屑砂岩、含砾岩屑长石砂岩、砂砾岩、中厚层状含砂、砾屑生物碎屑灰岩; 上部为火山岩, 见底砾岩。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 流纹质、英安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凝灰熔岩、凝灰角砾岩夹凝灰砾岩、凝灰砂岩、粉砂岩以及少量灰岩。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及周缘基底结构的形成演化、大地构造格架的演化、地层分布及其沉积充填特征等分析, 对石炭纪原型沉积盆地类型进行了初步划分:早石炭世杜内期沉积盆地类型可划分为阿尔泰活动陆缘弧盆地、额尔齐斯残留海盆、北准噶尔洋内弧盆、塔尔巴哈台— 阿尔曼太残留海盆、东准噶尔— 三塘湖陆缘弧盆地、西准噶达拉布特残留洋盆、北天山— 康古尔洋盆以及此时期同样还未与准噶尔— 吐哈微板块拼贴的伊犁扩张裂谷盆地等; 维宪— 谢尔普霍夫期主要发育阿尔泰活动陆缘弧盆地、东准噶尔— 三塘湖陆缘弧盆地、北天山— 康古尔残留洋盆、吐哈南— 圆包山陆缘弧盆地及已与准噶尔— 吐哈微板块拼贴的伊犁陆内裂谷盆地等(图 2)。晚石炭世发育东西准噶尔陆相火山岛弧盆地、博格达山陆内裂谷盆地(孙国智和柳益群, 2009)、北天山— 康古尔残留海盆、吐哈南— 圆包山陆缘弧盆地、那拉提— 中天山— 雅满苏陆缘弧盆地及伊犁陆内裂谷盆地(金海龙和张成立等, 1998; 张国伟等, 1999)。
在基底结构及原型沉积盆地的重建分析基础前提下, 结合13条野外剖面研究资料, 收集整理前人25条剖面资料及14口井的钻井资料, 通过分析它们的沉积岩性、结构— 构造、古生物组合等对研究区石炭系的沉积相进行了划分, 共划分出3个相区、11个相带、15个相; 以活动论为指导, 考虑板块构造背景及变动等影响因素, 又将上述相带又划分为6个相系。
1)冲积扇相(Al)。仅在部分地区的上石炭统中发育冲积扇相, 主要以仅见于西准额敏西南部的吉木乃组和温泉地区的科古琴山组。主要为一套厚层状的紫红色砾岩, 中上部为灰紫色、灰色厚层状砾岩、长石砂岩, 含泥粉砂岩及细砂岩等, 局部少含碳质页岩、暗色泥岩和劣质煤。不显层理, 韵律变化不规则。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很低(图 3-A)。其特征符合冲积扇相的鉴定标志, 且结合出露地区的构造演化和盆地类型认为划分为冲积扇相较为合理。
2)河湖相(Fl-La)。以上石炭统恰其海组和喀拉额尔齐斯组为代表, 分布于哈巴河至富蕴一线, 主要见于恰其海、阿勒泰西南以及富蕴西北地区, 呈北西西向的喇叭状, 开口向西, 延入哈萨克斯坦, 东至国境线。底部为一套中酸性火山, 层理较发育; 中下部岩性主要为灰色中厚层状中粗粒岩屑砂岩、石英岩屑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及灰色砾岩、硬砂质中砂岩夹钙质岩屑砂岩, 上部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砂岩及碳质泥页岩不均匀互层, 可见多层煤线。中下部岩石层理发育, 如斜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 中上部岩石发育水平层理和波状纹层层理, 见波痕及生物痕迹; 上下都见大量植物化石。沉积序列自下而上为底部的陆相火山岩→ 中下部的河流相砂砾岩→ 中部的河湖相砂泥岩不均匀互层, 具有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旋回→ 上部的滨浅湖相砂页岩, 粒度明显较下部变细, 体现出湖进水体逐渐变深的过程(图 3-B, 3-C)。
3)三角洲相(D)。(1)扇三角洲相(FD):在准噶尔盆地及周缘整个石炭系都有发育, 早石炭世以发育于盆地东北缘滴水泉— 将军庙— 双井子— 老君庙— 红柳峡一带以及三塘湖地区的塔木岗组、滴水泉组和南明水组为代表:塔木岗组岩性灰绿色、黄绿色岩屑砂岩、粗砂岩夹砾岩, 底部可见碳质页岩及劣质煤线; 滴水泉组岩性为灰绿色砾岩, 下部夹砂岩、粉砂岩, 含少量安加拉植物群分子; 南明水组为灰绿色岩屑砂岩、细— 粗砂岩夹凝灰砂岩及绿色安山玢岩、玄武玢岩。与它们相当的层位东古鲁巴斯套组和松喀尔苏组。晚石炭世以发育于塔城— 裕民以及温泉地区的哈尔加乌组上部地层以及科古琴山组下部地层为代表, 主要为一套杂砂岩, 岩屑石英砂岩夹砾岩, 泥岩以及碳质泥质粉砂岩等。这些代表层组中既含陆相动植物化石, 又含海相化石, 上部或下部与海相或海陆过渡相沉积序列接触, 具有典型的过渡相沉积环境所特有生物混生及下细上粗的逆层理结构, 如温泉地区的科古琴山组。由于出露地区风化现象严重, 沉积构造不发育, 但依稀可见一些变形构造及生物扰动构造。同时, 相对于湖泊与滨岸三角洲的沉积, 扇三角洲发育地区岩组中可见砾岩夹层, 这是后2种三角洲相不发育的岩石类型。这与其构造演化及盆地类型息息相关, 它们都是发育于构造活动较强的活动大陆边缘弧盆地, 其坡度一般都较大, 为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海的“ 冲积扇” 型沉积, 以盆地东北缘将军庙地区尤为发育。(图 3-F)。(2)湖泊三角洲相(LaD):以发育于吉木乃县萨吾尔山北坡的吉木乃组为代表, 为陆相中— 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正常碎屑岩(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反韵律层序), 夹碳质泥岩和煤层, 含安加拉植物化石。相伴随的河流相沉积不发育, 为直接进积到湖泊中的冲积扇具块状层理、下细上粗的逆层理以及泥岩中发育水平层理(图 3-D)。(3)滨岸三角洲相(DL):主要发育于早石炭世杜内期, 以三塘湖盆地东北缘老爷庙地区和布克河组和黑山头组为代表, 前者主要为灰— 灰绿色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夹砂砾岩为主, 后者为一套钙质砂岩夹结晶灰岩及煤层为主, 沉积序列总体上表现为下细上粗的逆层理, 海相及陆相动植物化石混生, 发育交错层理及斜层理, 局部层段可见少量冲刷构造及透镜状层理, 表现出明显的滨岸三角洲相特征(图 3-G)。
4)大陆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相。主要发育于晚石炭世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地区:北至额尔齐斯结合带, 南至塔城北— 和布克赛尔— 伊吾一线, 发育地层以巴塔玛依内山组和哈尔加乌组为主, 岩性主要由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 如流纹岩、安山玢岩、石英斑岩、霏细斑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在构造演化和盆地类型的限定下, 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判定其形成环境为陆壳混杂的板内构造环境, 为陆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相沉积(图 3-E)。
5)滨海相。(1)潮坪相:主要发育于早石炭世杜内期三塘湖盆地地区, 以黑山头组和和布克河组为代表, 岩性以泥质粉砂岩、钙质砂岩、凝灰砂砾岩、凝灰岩及灰岩为主, 见透镜状层理、平行层理发育, 顶部发育水平层理, 整体上具有向上变细的垂向层序等; 含海百合、腕足类、珊瑚以及苔藓虫等, 可见少量生物的虫迹(图 3-H)。(2)潟湖相:主要发育于早石炭世三塘湖盆地纸房东北— 大黑山一带, 以伊吾大黑山地区的姜巴斯套组暗色泥岩(厚约251 m; 据柳益群等, 2011)以及纸房北东东古鲁巴斯套组暗色泥岩(厚约208 m; 据柳益群等, 2011)为代表, 发育水平层理(图 3-I)。(3)滨岸相:整个石炭系发育滨岸相沉积, 以东西准噶尔及哈巴河地区的那林卡拉组和南明水组为代表, 前者岩性主要为钙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等, 上部地层可见粗砂岩、凝灰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及细砾岩层等; 后者为含砾质砂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少量的碳质千枚岩及凝灰岩等。岩性上以砂岩为主, 成熟度较高, 分选磨圆中等— 较好; 主要发育交错层理, 在局部层段可见面积的波痕及冲洗层理发育。
6)浅海相。广泛发育于整个准噶尔盆地及周缘地区, 浅海碎屑岩陆棚相以准噶尔北缘早石炭世早期黑山头组、早石炭世晚期南明水组为代表, 前者主要为一套暗色的细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沉积:灰黑色、灰绿色薄— 中层状碳质粉砂岩夹凝灰粉砂岩, 透镜体生物灰岩为主; 与此相当的层位还见于哈巴河地区的一套未建组的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 富含碳质、钙质及泥质成分。南明水组主要为一套灰黑色碳质粉砂岩及泥岩、粗— 细粒岩屑砂岩、硅质粉砂岩、凝灰质砂岩、凝灰岩及沉凝灰岩等; 与此相当的层位还见于盆地东北缘的姜巴斯套组和南缘的祁家沟组, 前者岩性为灰黑色的凝灰砂岩、粉砂质泥岩夹沉凝灰岩, 局部含砾岩等; 后者岩性以浅海相碎屑岩、灰岩为主。整体上, 表现为一套较细粒沉积, 夹砾岩及灰岩层, 除局部层段的不稳定性组分较多外, 大部分层段的岩性不稳定组分少, 磨圆和分选中等; 见小型的交错层理及浪成砂纹层理, 在泥质成分较发育的组段水平层理发育(图 3-J)。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相:主要发育于晚石炭世博格达山— 乌鲁木齐地区, 分布较为局限, 主要沉积于晚石炭世祁家沟组— 奥尔吐组时期, 岩性为浅海相碎屑岩及生物灰岩, 灰岩主要分布于该组中下部, 产丰富的海相化石, 见平行层理及少量的生物扰动构造。与此相当的层位还见于伊犁地区的东图津河组和科古琴山组:下部为灰岩、砾岩、砂砾岩夹岩屑砂岩; 中上部为灰— 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泥晶灰岩夹中细粒岩屑砂岩等。整体上沉积物以化学和生物碳酸盐岩沉积为主, 富含海生生物, 局部层段发育少量陆源细碎屑物质。
7)次深海— 深海相(含斜坡相)。主要发育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及西北缘地区。南缘以巴音沟组为代表, 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泥质岩、泥质粉砂岩、深水的碳酸盐岩夹砂岩、放射虫硅质岩、凝灰质硅质岩和硅质凝灰岩等; 西北缘以希贝库拉斯组及包古图组为代表, 岩性为暗灰至灰黑色凝灰质粉砂质泥岩、火山灰层凝灰岩及包古图组的以灰、暗灰、灰黑色薄层状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粉砂质泥岩灰绿色薄层状极细层凝灰岩不均匀互层, 夹火山灰层凝灰岩、细粒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硅质岩及凝灰质角砾岩、灰岩透镜体等组成的一套深水浊积岩。岩性颜色整体上表现出以黑色等深色调为主, 发育大量水平层理, 浊积岩段见平行层理发育。(图 3-K)。
8)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相。主要围绕准噶尔盆地盆地内3条蛇绿岩带展布, 如东西准噶尔的卡拉麦里— 达拉布特地区以及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巴音沟地区。为洋盆俯冲过程致使海底火山喷发、洋岛— 弧碰撞作用的物质体现, 由中基性安山玢岩、斜长玢岩和凝灰岩等火山喷发岩、熔岩及凝灰砾岩、砂岩等火山碎屑岩组成, 常与火山碎屑浊积岩伴生, 与陆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相类似, 作者基于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及盆地类型把它们划分为一类特殊的沉积相类型(图 3-L)。
整个石炭纪, 准噶尔— 吐哈微板块与周围板块间的活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盆地周缘的卡拉麦里洋盆、达拉布特洋盆以及北天山洋盆、康古尔洋盆先后俯冲消亡, 使得准噶尔— 吐哈微板块先后与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以及塔里木板块碰撞造山, 由此形成碰撞前陆型(或正向前陆盆地转化)的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地层以及含油气建造, 其沉积相及沉积环境具可对比性(图 4):早石炭世研究区基本都处于一个相对较浅的沉积水体之中, 以浅海陆棚相沉积为主, 局部地区发育扇三角洲相沉积; 在盆地西缘及南缘地区存在一个相对较深水沉积环境, 为次深海— 深海相沉积。晚石炭世, 则主要发育海陆过渡相沉积, 水体相对较浅, 研究区东北缘已进入陆相沉积环境, 发育陆相火山岩及河湖相沉积; 东西准噶尔、南准噶尔大部分地区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等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 局部地区发育陆棚相沉积及次深海相沉积。
早石炭世杜内期, 陆— 陆弱碰撞控制了整个岩相古地理的展布, 卡拉麦里洋盆首先关闭, 西伯利亚板块与准噶尔— 吐哈微板块碰撞造山, 达拉布特洋盆以及北天山洋盆、康古尔洋盆继续双向俯冲, 微板块处于被动陆缘拉张构造环境, 周缘处于活动构造环境之中。此时东西准噶尔发生较大规模海侵(雍天寿, 1987; 刘训, 2004), 吐哈地块与准噶尔地块仍连为一体。准噶尔盆地及周缘总体古地理格局围绕准噶尔— 吐哈、阿尔泰、塔城、温泉、伊宁以及中天山等古陆、隆起区展布, 由准噶尔盆地向东西两翼及南缘水体变深, 沉积相带呈北东走向。围绕上述古陆及隆起区等物源区发育以那林卡拉组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泥页岩为代表的滨浅海相区。哈巴河— 富蕴一线的额尔齐斯地区发育碎屑岩夹灰岩的陆棚环境。阿尔曼太— 扎河坝一线的北缘地区发育暗色砂岩、泥岩夹少量灰岩的浅海相沉积。卡拉麦里山北缘乌伦古伸展裂陷区发育海陆过渡相火山碎屑岩及滨浅海陆缘碎屑沉积。卡拉麦里山南缘滴水泉— 将军庙— 双井子一带发育泥岩、砂岩、粗砂岩夹砾岩的扇三角洲相沉积。东北缘三塘湖地区发育滨浅海正常碎屑岩、灰岩和火山碎屑岩潮坪相及黑灰色高碳质页岩潟湖相沉积; 老爷庙地区发育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西北缘达拉布特地区、南缘巴音沟地区以及康古尔塔格地区发育次深海— 深海相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火山碎屑浊积岩沉积。克拉玛依— 乌尔禾— 夏子街— 托里一线发育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沉积相。伊犁地区整体上发育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的滨浅海相沉积。此时的南天山地区受南天山洋盆的发展消亡及海侵的影响, 依然处于一片水体相对较深的海域, 陆棚相、次深海— 深海相沉积环境(图 5)。
早石炭世晚期(维宪期— 谢尔普霍夫期), 达拉布特洋盆俯冲消亡, 天山洋盆、康古尔洋盆发展为残留洋盆, 研究区整体进入软碰撞— 主碰撞造山阶段, 构造活动加剧, 致使海陆分布发生重大变化, 同时海侵继续, 古陆的范围有所缩小。虽然古地理格局仍围绕准噶尔— 吐哈、阿尔泰、伊宁以及中天山等古陆、隆起展布, 但相对于前期出现显著变化。准噶尔— 吐哈地块仍连为一体, 但其范围已有所减小, 北部塔城古陆、阿尔泰隆起范围无变化, 伊犁地区温泉古陆淹没于水体之下, 接受沉积。这些古陆及隆起为周缘盆地的沉积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围绕准噶尔— 吐哈古陆周缘发育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滨浅海沉积环境。东北缘卡拉麦里山南缘三个泉— 滴水泉— 将军庙— 双井子— 老君庙地区发育泥岩、粉砂岩、砾岩等扇三角洲沉积环境; 而卡拉麦里山北缘造山褶皱带地区则发育滨岸三角洲相沉积。阿尔泰南缘则发育滨岸、浅海陆棚相等滨浅海沉积环境。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及南缘发育次深海— 深海相沉积环境, 以包古图组深水火山浊积岩及正常碎屑岩为代表。伊犁科古琴山及博罗霍洛山地区发育砂岩、粉砂岩及灰岩的碎屑岩— 碳酸盐岩混积型陆棚相环境; 而伊宁地区则发育碎屑岩、碳酸盐岩及火山碎屑岩滨浅海相沉积环境。广大的南天山地区发展为开阔的浅海陆棚— 次深海环境。(图 6)。
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 格舍尔期), 天山洋盆、康古尔洋盆俯冲消亡关闭, 发展为残留海盆, 研究区进入陆内盆地演化阶段, 准噶尔— 吐哈微板块与周缘各大板块开始拼贴为一个过渡型陆壳(吴晓智等, 2008), 陆内发生较大规模的弱伸展运动(裂谷裂陷— 断陷— 坳陷发育), 陆间残余海盆发育。准噶尔— 吐哈地块发育砂岩、粉砂岩及泥岩滨浅海相沉积。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完全进入陆内演化, 伸展作用发育, 火山活动强烈, 发育陆相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相。其北部的阿尔泰隆起南北缘受陆内断坳陷活动的影响发育哈巴河— 富蕴以及库玛苏正常碎屑岩夹火山岩河湖相沉积, 在吉木乃县地区为湖相三角洲沉积环境, 发育中— 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正常碎屑岩夹碳质泥岩和煤层。西准噶尔及南缘发展为残留海盆, 水体仍然相对较深, 发育次深海沉积环境。在伊林黑比尔根山北缘— 博格达山一线地区发育陆内裂谷盆地, 受残留海盆的影响发育浅海相碎屑岩— 碳酸盐混积陆棚沉积环境, 乌鲁木齐以及七角井等局部地区发育次深海相浊积岩沉积。五彩湾— 将军庙一线地区发育扇三角洲相杂色泥岩、砂岩、砾岩夹火山岩沉积。塔城以及温泉等地发育砾岩, 砂岩, 含泥粉砂岩, 局部含碳质页岩、暗色泥岩和劣质煤的冲积扇相— 扇三角洲相沉积。伊宁、霍城等地区进入陆内断坳陷盆地发育期, 陆相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相发育, 向外展布发育滨岸三角洲及滨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沉积; 在昭苏— 特克斯一带可能由于陆内伸展裂陷强烈, 发育次深海环境泥岩、粉砂岩等复理石沉积(图 7)。
整个石炭纪, 准噶尔盆地及周缘有限洋盆的俯冲消亡、洋陆转换造山以及裂谷(陷)盆地的发展等构造演化活动, 不仅控制着石炭纪原型沉积盆地的形成与分布, 更控制着石炭系烃源岩、储集体以及盖层等的发育与展布, 为油气的形成、储集提供了良好的初始地质条件, 很好地体现了“ 构造控盆、盆控相、相控油气基本地质条件” 的思想(张义杰, 1999; 牟传龙和许效松, 2010; 余腾孝等, 2010):早石炭世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达尔布特地区、东准噶尔克拉美丽地区发育生烃潜能极好地和布克河组、黑山头组、姜巴斯套组(潮坪相、潟湖相)、滴水泉组(扇三角洲相)厚层暗色泥岩和油页岩, 如伊吾大黑山、纸房北东等地区姜巴斯套组暗色泥岩厚200 m以上(据柳益群等, 2011)。而晚石炭世, 额尔齐斯及北准噶尔地区发育的吉木乃组(湖相三角洲相)含碳质页岩、暗色泥岩, 东准噶尔地区广泛发育的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碎屑岩夹陆相碎屑岩、碳质泥岩(海陆过渡相), 以及仅在克拉美丽山南北缘发育石钱滩组海相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台地相)、哈尔加乌组暗色泥岩、碳质泥岩(陆相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相)等为有利烃源岩发育的层段(国建英和李志明, 2009; 何登发等, 2010)。同时, 在西准噶尔达拉布特周缘地区、准噶尔南缘以及博格达山等地区发育的次深海— 深海相沉积以及诸如像昌吉凹陷等弧后盆地并逐渐向前陆盆地转换的陆棚相地区, 由于范围广阔, 后期造山挤压叠置, 其生烃潜力巨大(石昕等, 2005; 张朝军等, 2005; 白斌, 2008; 靳军等, 2009)。对于储集体, 整个石炭纪, 特别是晚石炭世较发育的火山岩建造现已探明为较好的火山岩内幕储集层(如东准噶尔地区广泛发育的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 发育独具特色的陆相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何登发等, 2010)。同时, 晚石炭世较为发育的滨浅湖相泥质岩、次深海— 深海相泥页岩等可以作为良好的区域盖层。
1)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对研究区构造、地层、地球物理资料以及蛇绿岩带年龄与分布的系统总结分析, 赞同准噶尔盆地存在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双重基底: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晚加里东期— 早华力西期的褶皱基底, 这对油气生成运聚成藏提供了基础。
2)以对准噶尔盆地及周缘石炭系大地构造演化背景、演化期次以及重要构造事件等的分析及地层的分布、充填特征等详细的划分与对比为基础, 对研究区石炭系原型沉积盆地类型进行了初次的划分, 编制了相应的沉积构造格架及沉积盆地类型图。
3)通过对基底结构及原型沉积盆地的重建分析, 结合沉积岩性、结构— 构造、古生物组合等, 把研究区石炭系共划分出3个相区、11个相带、15个相, 并以活动论为指导将上述相带又划分为6个相系(表 2)。
4)在以上3点研究分析的基础上, 以“ 构造控盆、盆控相” 的思路对该地区的岩相古地理环境进行了合理恢复, 首次编制了该地区以阶为编图单元的岩相古地理图。从“ 相控油气基本地质条件” 角度出发, 认为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缘发育的次深海— 深海相(含斜坡相), 发育重力流沉积物, 其中的暗色泥页岩可能为较好的烃源岩;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较发育的三角洲相(包括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滨岸三角洲)可为烃源岩、储集岩发育良好的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 同时, 整个准噶尔盆地及周缘石炭系广泛发育滨浅海相, 如三塘湖地区的潮坪相、潟湖相, 布尔津— 富蕴地区的浅海陆棚相, 博格达山地区的浅海碳酸盐岩— 碎屑岩陆棚相等可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沉积相控制了油气基本地质条件的性质及其空间分布, 这些良好的初始地质条件对后期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烃源岩、储集体及盖层三位一体分布的相带和地区为油气勘探的优选目标和首选地区。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
49 |
|
50 |
|
51 |
|
52 |
|
53 |
|
54 |
|
55 |
|
56 |
|
57 |
|
58 |
|
59 |
|
60 |
|
61 |
|
62 |
|
63 |
|
64 |
|
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