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简介 石书缘,男,1987年生,硕士,现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研究所从事碳酸盐岩储集层沉积学及储集层地质建模相关研究。E-mail: shi18yuan@163.com。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奥陶系大型古溶洞广泛出露,为古溶洞露头地质建模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综合野外资料和 Google Earth影像分析,将大型古溶洞以形态结构特征为依据划分成管道—厅堂连通型溶洞、单一管道孤立型溶洞、流线型溶洞 3种类型;以存在形式划分成单一溶洞和溶洞群。其中,管道—厅堂连通型溶洞以潜流带型为主,在平面上沿主方位通过岩溶管道连接厅堂分布,厅堂大小不等,在 50~50000 m3之间变化;单一管道孤立型溶洞以渗流带型为主,平面上呈现单一管道线条状;流线型溶洞分布在潜流带中,从剖面上看呈近圆形、椭圆形和豆荚状等多种形状,包括顺层和斜交地层 2种类型。结合各露头剖面中构造、地层条件及发育溶洞类型,明确管道—厅堂联通型溶洞受不整合面控制,分布在三间房、五道班和西克尔剖面中;单一管道孤立型溶洞受断裂系统控制,分布在一间房和硫磺沟剖面中;流线型溶洞主要分布在西克尔剖面,沿溶蚀沟道两侧分布;多种不同因素的耦合控制了溶洞群的分布。以此建立了综合大型古溶洞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古溶洞发育概念地质模型,以溶洞群为主要体积计算单元,通过与塔北奥陶系串珠进行体积对比,明确了地质模型的油气勘探意义。
About the first author Shi Shuyuan,born in 1987,master, currently works i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ation and Development, PetroChina. He is mainly engaged in carbonate sedimentology and reservoir modeling. E-mail: shi18yuan@163.com.
Paleokarst outcrops largely occurred in Northwest Tarim Basin,which provided a good condition for paleocave geological modeling. Combined with outcrop research and Google Earth image,on basis of karst morphology and paleocave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s,the large paleocav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pipe-hall connected paleocave,single pipe isolated paleocave and streamlined paleocave. There are single paleocave and paleocave group according to their existing forms. Pipe-hall connected paleocave is mainly located in phreatic zone,and its shape contains single lines type,single paleokarst channel type and pipe-hall. The size of hall varies from 50 m3 to 50000 m3. Single-pipe-isolated paleocave is mainly located in vadose zone,and the shape on section can be circular,ellipse, etc., but the shape on tabular surface is single ̄streamed pipe. The extending lengths of caves are controlled by the fracture principal orientation. Streamlined paleocave is also located in phreatic zone,distributing along and/or across the strata. Their shape on section is circular,ellipse,lageniform, etc. With the analysis of outcrop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stratigraphic conditions and cave types,we find that pipe-hall connected paleocave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weathering crust unconformity,and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Sanjianfang,Wudaoban and Xekar Sections. Single-pipe-isolated paleocave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unconformity,and distributes in Yijianfang and Liuhuanggou Sections. Streamlined paleocave mainly distributes along both sides of the eroding channel in Xekar Section. Distribution of paleocave group is controlled by various factors.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caves and their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a paleocave geological model was proposed. In order to give a guide for forecast of paleokarst reservoir distribution in covering area,the bulk of paleocave group was computed comparing with the volume of “light dot”in North Tarim Basin.
溶洞型岩溶储集层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重点, 但由于井下岩心资料缺乏, 难以获得大型溶洞存在的直接证据。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 巴楚— 西克尔奥陶系大型古溶洞广泛出露, 为古溶洞露头地质建模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岩溶储集层研究方面, 国外部分学者通过大量实践, 建立了岩溶储集层预测地质模型, 同时定义了油气行业中岩溶储集层概念。研究内容包括岩溶洞穴及与洞穴溶蚀相关的孔隙度、洞穴坍塌相关的内碎屑、裂纹角砾和裂缝孔隙度(Purdy and Waltham, 1999; Robert and Loucks, 1999; George et al., 2002; Robert et al., 2004; Angela et al., 2007)。在控制因素方面, Charles (1988)通过研究明确在暴露面下15~50 m内可发育较好的岩溶洞穴型储集层, 主要包括广泛发育的洞穴、单个管道及伴生的岩溶角砾岩。并将储集层划分成3种岩溶相, 洞顶裂缝和角砾岩相、侧向的洞穴充填相(包括碳酸盐岩基质支撑角砾和砂岩基质支撑角砾)、洞底坍塌碎屑支撑角砾岩相, 最终建立了纵向上的岩溶储集层综合预测模型。Steven和Knauth(2007)提出了多期岩溶事件产生洞穴中充填有硅化坍塌角砾岩、洞穴充填砂岩透镜体、洞穴底部充填的纹层状泥质粉砂岩, 岩溶的发育受到古隆起的控制。在国内, 岩溶储集层的研究相对较多, 夏日元等(2011)以塔里木盆地为例明确了岩溶分带性及岩溶储集层控制因素。高达等(2014)以西克尔剖面为例, 明确岩溶储集层包括溶蚀孔洞、溶蚀裂缝、洞穴等几种类型。刘伟等(2010)提出加里东中期几幕构造运动的差异隆升导致岩溶结构差异, 将单个溶洞储集层系统结构划分成深成溶洞和表生溶洞2种类型。冯海霞等(2010)主要研究岩溶分带性, 并借助构造背景预测巴楚地区溶洞型储集层的分布, 对该区溶洞系统的主控因素研究不够。刘显凤和蔡忠贤(2010)及刘显凤等(2011)从构造运动的角度研究得出垮塌体并不具备岩溶垮塌特征, 而具备山体滑坡特征, 且走滑断裂是山体滑坡的主要触发因素, 并未阐述溶洞系统的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张庆莲等(2011)利用分形方法研究了裂缝的分布特征, 并未解释裂缝与岩溶发育之间的关系。总体上, 已有研究并未充分明确溶洞系统特征及控制因素。在其他研究区, 多位学者通过研究得出古地貌、断裂等都是岩溶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周文等, 2011; 客伟利等, 2014)。为此, 在明确露头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 笔者综合野外资料和Google Earth影像特征进行分析, 通过溶洞结构解剖, 明确溶洞的主要控制因素, 建立包含大型古溶洞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古溶洞发育地质模型, 以溶洞群为主要体积计算单元, 并通过与塔北奥陶系串珠进行体积对比, 以此明确地质模型对塔里木油气勘探的指导意义。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碳酸盐岩露头区奥陶系古岩溶发育, 岩溶地质现象丰富多样, 在多个露头剖面中分布广泛(图 1)。从东往西依次分布着硫磺沟、一间房、五道班、三间房和西克尔等多个不同的剖面, 其中硫磺沟和一间房剖面中地层出露较全, 奥陶系连续分布; 五道班、三间房剖面则以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的紫红色砂岩直接覆盖在一间房组之上; 在西克尔剖面中柯坪塔格组紫红色砂岩直接覆盖在鹰山组之上, 相当于出露了一个古岩溶面, 直接观察到各种岩溶现象, 露头区考察就相当于观察地质历史时期的桂林岩溶地貌。
综合野外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 从多个角度证实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露头区奥陶系为古岩溶。在露头考察的各剖面中, 都可观察到流线型波痕等现象(图 2-a); 对流线型波痕进行采样分析, 经过X衍射分析结果证实铁质氧化物以针铁矿为主(图 2-b, 2-d), 而针铁矿主要发育在亚热带环境(刘伟, 2008); 且前人通过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古板块在奥陶纪属于热带气候条件(张水昌, 2004); 此外, 野外考察中可发现多个溶洞中充填的大量柯坪塔格组紫红色砂岩也可作为其证据(图 2-c)。综合前人研究成果, 在古生代整个塔里木盆地是一个较稳定的台地, 出露地表的大型溶洞为喜马拉雅期推出地表的古岩溶(刘伟, 2008)。
对大型溶洞分类, 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分类方案, 如李宝刚等(2013)及刘宝刚和高日胜(2014)将西北缘露头古溶洞细分为管状分支型、溶洞群型、板型和单一孤立型4种类型; 石书缘等(2014)提出了溶洞群的观点。根据考察的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奥陶系露头内139个古溶洞特点, 以溶洞的赋存状态为主要依据, 判断其是否成群分布, 划分成单一溶洞和溶洞群, 且溶洞群是多个单一溶洞的集合体。再将单个溶洞或者溶洞群中体积相对较大的溶洞以岩溶结构特征为主要依据, 将溶洞划分成管道— 厅堂联通型溶洞、单一管道孤立型溶洞、流线型溶洞3种类型。
2.1.1 管道— 厅堂联通型溶洞
管道— 厅堂联通型溶洞主要发育在三间房剖面和西克尔剖面, 五道班等剖面中分布较少, 考察共发现该类型溶洞约30个。该类溶洞的主要结构特征是厅堂通过管道相连, 从而构成一个大的储集空间, 从水流性质划分其属于潜流带型溶洞。以三间房剖面中的某一单个大型古溶洞为例说明该类溶洞的结构特征, 在该洞共发现6个厅堂, 每个厅堂大小(包括长、宽和高)分别为1.5 m× 2.8 m× 3 m(图 3-a)、5.5 m× 6.5 m× 3.5 m(图 3-b)、4.5 m× 10 m× 4 m(图 3-c)、13.5 m× 31.5 m× 6.5 m(图 3-d)、5.5 m× 6.5 m× 3.5 m(图 3-e)和3 m× 4 m× 2 m(图 3-f)。野外资料统计表明, 管道— 厅堂连通型溶洞一般沿着一个主方位发育, 包含1~8个大小不同的厅堂, 沿主方位上呈现不同形态。通过测量统计, 小厅堂体积仅50 m3左右, 大厅堂可达5000 m3以上; 溶洞总延伸长度从25 m到100 m以上不等; 单个岩溶管道宽度分布在2~5 m之间, 最大可达20 m以上。充填物以方解石、萤石和粉砂岩为主。
2.1.2 单一管道孤立型溶洞
单一管道孤立型溶洞在各个露头剖面中均可发现, 一间房和硫磺沟剖面中最常见。考察共发现该类溶洞30个, 在剖面上溶洞常呈圆形、椭圆形和葫芦形等, 在平面上以单一管道为主, 按照水流性质为主要依据划分属于渗流带型溶洞(图 4)。通常情况下, 单一管道孤立型溶洞沿裂缝发育, 野外考察时可在洞顶观察到Ⅰ 级大裂缝。溶洞延伸长度一般在30 m以内, 宽度在2~5 m之间, 高度在2~3.5 m之间。例如, 图4-a至图4-c和图4-f中描述一个沿330° 方向长达35 m的流线型溶洞, 洞口宽1.5 m, 高2 m。图4-d和图4-e描述另一个沿178° 走向裂缝分布的流线型溶洞。从充填物的角度, 该类溶洞中充填碎屑岩和碳酸盐岩2大类, 包含有方解石、萤石、冰洲石、粉砂岩等, 仅从充填物的角度该类溶洞难以和管道— 厅堂联通型溶洞区分。
2.1.3 流线型溶洞
流线型溶洞主要分布在西克尔剖面中, 在五道班剖面中也可见到。考察中发现该类溶洞25个以上, 在剖面上以椭圆形和流线型为主, 也包括豆荚状、扁豆状等(图 5-a, 5-b, 5-c), 按照水流性质归属于潜流带型溶洞, 分布在溶蚀沟道的两侧。通过野外统计, 溶洞宽度通常在1~25 m之间, 个别溶洞可达到50 m以上; 溶洞高度一般在1~5 m之间。该类溶洞受野外考察范围限制, 长度数据难于测量获取。为此, 这类溶洞的长度可以采用其他类型溶洞统计得到的基本数据计算得到。该类溶洞的分带性明显, 总体上可以分成溶洞主体带、洞顶强烈溶蚀垮塌破碎带、洞顶微弱溶蚀带、洞侧溶蚀影响带、洞底溶蚀破碎带(石书缘等, 2014)。从溶洞分布与底层接触关系上, 包括顺层发育溶洞(图 5-a, 5-b)和斜交地层型溶洞(图 5-c)2种。充填物以紫红色砂岩为主, 可见黄绿色粉砂岩(图 5-d)。
参考石书缘等(2014)对溶洞群的定义, 研究中遇到的是一系列大型溶洞成群成层状排列分布, 这些溶洞形成于一定的历史时期, 在形态上较相似, 成因上相近, 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一个巨大的空间, 破碎带发育, 可作为良好的储集体。通常情况下, 溶洞群中可包含6~15个溶洞, 溶洞类型以管道— 厅堂联通型溶洞和流线型溶洞为主, 单一管道型溶洞相对较少, 且单个溶洞群中以同类型溶洞为主。如西克尔剖面中某一溶洞群包含11个管道— 厅堂联通型溶洞, 硫磺沟的溶洞群中包含9个溶洞(图 6)。溶洞群中充填物包括不同类型单个溶洞中充填物的组合, 如砂岩、方解石和萤石等。
对溶洞的特征参数测量, 重点统计了管道— 厅堂联通型溶洞和单一管道孤立型溶洞的结构参数, 发现溶洞的宽度和长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为此, 建立了露头区延伸长度大于10 m的溶洞主体参数统计表(表 1)。并通过数据分析拟合后发现溶洞宽度和长度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图 7), 相关系数达到0.781, 其中拟合的相关公式为:
其中, 公式中L表示测量的溶洞长度, W表示测量的溶洞宽度。
为此, 可对露头剖面中不能测量的所有流线型溶洞的空间结构及分布形态利用该类溶洞在野外测量得到溶洞宽度进行推算, 推算后可得到溶洞空间的体积, 进而可得到溶洞群为主要计算单元的储集空间体积, 为与塔北奥陶系串珠进行体积对比提供了定量化的数据支撑。
利用拟合得到的经验公式对研究区仅出露剖面的溶洞系统计算其延伸的长度, 从而得到未能直接测量的溶洞系统体积, 进而可获得研究区内考察溶洞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体积。根据溶洞形态特征、大小和分布特点, 按照溶洞体积大小将研究区溶洞划分成特大型(大于1000 m3)、大型(在1000~200 m3之间)、中型(在200~50 m3之间)、小型(小于50 m3)4种类型。以此为基础对研究区内不同露头区139个溶洞进行分类(表 2)。发现一间房和硫磺沟剖面中古溶洞以中小型为主; 三间房和五道班剖面中古溶洞以特大型和大型为主; 西克尔剖面中古溶洞分布4种类型(表 2)。
通过对2种存在形式下的3类溶洞特征进行总结, 从溶洞尺寸、主要发育层位及发育的构造位置等角度对不同类型溶洞特征进行对比, 不同类型溶洞发育在不整合面、断裂和溶蚀沟道等不同部位(表 3)。
研究发现, 不同类型的溶洞主控因素不同, 单个溶洞通常受到单一因素控制, 管道— 厅堂联通型溶洞主要受到风化壳不整合面的控制, 单一管道孤立型溶洞主要受到断裂系统的控制, 流线型溶洞主要受到溶蚀沟道的控制; 而溶洞群是多个单一溶洞的组合, 受到多种因素耦合控制。
3.1.1 管道— 厅堂联通型溶洞主要受不整合面控制
对研究区内管道— 厅堂联通型溶洞特征及其与不整合面距离进行统计, 发现溶洞通常位于不整合面下20~50 m范围内。经统计发现研究区内在不整合面下共发育溶洞约80个, 其中小溶洞约65个, 在文中不予阐述, 仅对不整合面下几个典型的较大的管道— 厅堂联通型溶洞特征进行总结(表 4)。且在溶洞中容易见到角砾岩, 其 87Sr/86Sr 同位素比值在0.710之下(数据参考石书缘等, 2014), 为典型的风化壳岩溶特征, 故可以证实其受到不整合面的控制。
3.1.2 单一管道孤立型溶洞主要受断裂系统控制
经过大区地质背景调研,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走滑断裂发育, 沿着断裂产生大量裂缝, 包括竖直缝和水平缝2种。实际观察表明, 沿着断裂伴生的裂缝控制了单一管道孤立型溶洞的分布, 可从宏观分布形态(图 4-d, 4-e, 4-f)和地球化学数据2个方面证实。溶洞充填物中也包含了大量通过断裂沟通的热液矿物, 如硫磺、萤石、石膏、硬石膏等(图 8)。通过对这些岩石样品的 87Sr/86Sr 同位素值, 变化范围在0.710~0.715之间, 根据前人研究的观点来源于壳源锶(张涛等, 2005; 张清和蒙希源, 2007), 结合宏观特征上其主要沿着裂缝分布, 故87Sr/86Sr值也是热液改造孤立型溶洞的一个标志, 从而证实单一孤立型溶洞受断裂系统控制。
3.1.3 流线型溶洞主要受溶蚀沟道和断裂系统控制
综合Google Earth影像图(图 9-a, 9-b)和野外资料, 将溶洞位置投影到影像图上发现其主要沿着溶蚀沟道两侧10~50 m范围之内, 距离沟道高度在5~25 m之间。故通过充填物性质(图 5-c, 5-d)和距离可明确流线型溶洞主要受到溶蚀沟道的控制(图 9)。
从图9-c中还可见到多期裂缝发育, 控制了溶洞的形态, 说明其对溶洞的形成也有控制作用, 证实断裂系统也是其控制因素。对研究区围岩和充填物的 87Sr/86Sr 值分析, 发现围岩及充填方解石的 87Sr/86Sr 同位素值在0.710之下; 而如图5-d中的碎屑岩充填物则由于陆源锶的加入, 其值相对较高, 以大于0.715为主, 也反应了溶蚀沟道沟通上述碎屑岩的充填作用; 部分溶洞中见到萤石和巨晶方解石等充填物, 且具有较高的锶同位素值, 87Sr/86Sr 值以0.710~0.715为主, 预示着的壳源锶的混入, 反映了断裂系统对溶洞的进一步改造作用。
由于溶洞群通常由管道— 厅堂联通型溶洞和流线型溶洞组成, 前文有描述管道— 厅堂联通型溶洞主要受到风化壳不整合面的控制, 流线型溶洞主要受到溶蚀沟道的控制, 而溶洞群是多个单一溶洞构成的集合体, 故其受到多种因素的耦合控制。可进一步从碳氧同位素及充填物本身之间的切割关系上, 反映出溶洞受到多期次改造及建造, 同样也可证实其受多因素耦合共同控制(石书缘等, 2014)。主要针对西克尔剖面分析了大量围岩和充填物的碳、氧同位素数据, 以此来说明溶洞的充填期次和成岩流体活动期次。在文中进一步综合其他几个露头剖面中所有的数据, 去掉个别畸异点, 发现具有同样相似的规律。从而将充填物划分成5个区。第1类为垮塌角砾岩和碎屑充填物,
综合所有露头区的溶洞结构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 建立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露头区奥陶系溶洞发育概念地质模型, 并结合塔北奥陶系井下现象实例分析地质模型的油气勘探指导意义。
通过分析研究区内大小不同的古溶洞139个, 发现其主要分布层位在鹰山组, 少量发育在一间房组, 这主要反映岩性对溶洞的控制, 一间房组中主要发育一套生物碎屑灰岩, 而鹰山组则以砂屑灰岩为主。进一步通过研究发现, 西克尔剖面的古溶洞系统受溶蚀沟道和断裂系统控制, 且主要以溶洞群的形式存在, 通过考虑地质背景等因素, 该剖面可对应塔北奥陶系井下的齐古、英买力和轮南; 一间房和硫磺沟剖面的古溶洞系统主要受断裂系统的控制, 溶洞常常独立分布, 以溶洞群的形式存在相对较少, 与哈6区块南部、热普和金跃系区块可对比; 三间房和五道班剖面的古溶洞系统受不整合面的控制, 也以溶洞群为主, 对应于哈拉哈塘北部潜山区。这为溶洞地质模型中考虑各露头剖面溶洞系统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 并列表做出对比说明(表 5)。
总体上, 研究区内不同类型溶洞发育齐全, 重点分析了不整合面和溶蚀沟道、断裂系统对溶洞发育的控制。通过详细的露头工作, 将研究区溶洞系统分为单一溶洞和溶洞群, 强调溶洞群中缝洞连通性对储集层的贡献。并深入分析了露头区岩溶控制因素, 结合研究区溶洞系统特征, 建立露头区溶洞发育概念地质模型, 并分别对应于塔北奥陶系井下研究区块。溶洞发育地质模型中综合了岩溶发育特征和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奥陶系各岩溶露头剖面特点、溶洞系统特征及溶洞型岩溶储集层的主要控制因素(图 11)。
从前人所述野外地质现象中, 明确单个溶洞的高度一般在1.5~5 m之间, 且溶洞多层发育, 综合多个剖面考察得出溶洞多层次发育, 以溶洞群存在, 单个溶洞群中通常包括5~15个溶洞, 可发育3层及以上(图 6)。其中, 三间房剖面中溶洞群可测量到大小溶洞12个, 最长的溶洞测量长度达85 m, 包括6个厅堂。硫磺沟溶洞群中包含溶洞9个, 其中最大的溶洞长度达35 m, 包含5个厅堂。在井下覆盖区, 对地震数据体进行相关处理, 其中, 通过提取相干体属性得到溶洞及溶蚀沟道在平面上的分布(图 12-a)。在地震剖面上通过叠前振幅刻画岩溶串珠。单个串珠反射最长可达到8 ms, 速度约3800 m/s, 这可折算成高度30 m左右的溶洞群(图 12-b)。该数据与露头区考察所测量到的3层及以上溶洞反映的高度基本一致。在地震解释时, 发现单个串珠最多可在多达12条以上的地震剖面中出现, 说明溶洞长度可延伸100 m以上。与前人研究得出的结果对比, 串珠体积可达 10 000 m3以上(杨鹏飞等, 2013)。采用前文方法计算得出露头区溶洞群的体积可达到5000 m3以上, 与串珠体积计算结果基本相同。故可采用溶洞群的观点解释井下串珠在剖面上及层面上的分布情况。总之, 从溶洞空间大小上, 露头区的溶洞群作为一个整体可与地震剖面串珠相对应, 说明溶洞发育露头地质模型可对井下地震资料解释, 进而为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从分析溶洞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出发, 通过考察露头区内大小不同的溶洞139个, 以溶洞结构特征及其分布的露头剖面为主, 建立了溶洞发育概念地质模型。
1)通过综合野外信息和Google Earth影像进行研究, 将研究区内溶洞按照赋存形式分成单个溶洞和溶洞群2类, 以形态结构特征为主要依据划分成管道— 厅堂联通型溶洞、单一管道孤立型溶洞、流线型溶洞3种类型。
2)从岩溶结构的角度, 发现管道— 厅堂联通型溶洞主要受到不整合面的控制; 单一管道孤立型溶洞主要受到断裂系统的控制; 流线型溶洞分带性明显, 受到溶蚀沟道和断裂系统的控制; 溶洞群是多个单一溶洞的组合, 受多种因素耦合控制。
3)通过对溶洞结构参数分析, 建立经验公式, 进一步将溶洞划分成特大型(大于1000 m3)、大型(在1000~200 m3之间)、中型(在200~50 m3之间)、小型(小于50 m3)4种类型。该划分方案为溶洞群体积计算及其与井下串珠体积对比提供了基础。
4)从露头剖面分布的角度, 一间房剖面和硫磺沟剖面中溶洞主要受到断裂系统的控制, 溶洞系统沿着竖直裂缝发育, 以椭圆形为主, 少量沿水平裂缝发育, 呈扁平状椭圆形; 以参透带型溶洞为主。三间房和五道班剖面中溶洞主要受到不整合面的控制, 溶洞以管道— 厅堂联通型为主, 属潜流带型溶洞; 西克尔剖面中溶洞类型多样, 以溶洞群形式存在为主, 受多种因素耦合控制。
5)建立的露头区溶洞发育概念地质模型可用于指导塔北奥陶系井下地质现象的解释, 大量的岩溶串珠可用溶洞群对应。其中, 西克尔剖面相当于英买力、齐古和轮南等区块; 三间房和五道班剖面相当于齐古和哈拉哈塘北部潜山区; 硫磺沟和一间房剖面相当于内幕哈6区块、金跃、跃满和热普区块。
致谢 感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塔里木分院罗平教授对野外工作的指导, 感谢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潘文庆教授在野外工作中提供的建议及思路, 感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提供的同位素分析数据。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