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简介 章新文,男,1984年生,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及管理工作。E-mail: 853804448@qq.com。
尽管对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湖相页岩采用大型压裂初产已获高产油气流,但是对该湖相页岩储集层特征尚未进行系统研究。文中应用薄片分析及全岩 X衍射分析,结合陆相页岩矿物组成特点,将泌阳凹陷湖相页岩划分为块状泥岩、纹层状黏土质页岩、纹层状粉砂质页岩、纹层状灰质页岩及纹层状云质页岩 5种类型。根据页岩岩心样品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探讨了研究区湖相页岩的储集特征:( 1)主要发育溶蚀孔、晶间孔、粒间孔、构造缝、层间页理缝和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类型;( 2)孔隙发育具有各向异性;( 3)孔隙以中孔体积为主,微孔次之,孔径平均为 4.76 nm,有 2个峰值区,分别是 2~3 nm和 71 nm左右。进一步分析表明,岩石类型控制了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发育特征,研究区以纹层状灰质页岩的溶蚀孔、晶间孔、有机质孔、层间缝等孔隙最为发育,其亦对页岩油储集最为有利。
About the first author Zhang Xinwen,born in 1984,is an engineer and is mainly engaged in petroleum geology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E-mail: 853804448@qq.com.
Although high production oil has been achieved from continental shale of the Paleogene Hetaoyuan Formation by using large-scale hydraulic fracturing,less systematical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custrine shale in Biyang sag,Nanxiang Basin. In this paper,by use of thin sections and whole rock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combining with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feature of continental shale,the lacustrine shale oil in Biyang sag can be divided into massive mudstone,laminated argillaceous shale,laminated silty shale,laminated limestone shale and laminated dolomitic shale. With the photos taken by argon ion polishing high resolu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in study area are concluded:(1)the main reservoir spaces include dissolution pore,intercrystal pore,intergranular pore,fracture,interlayer lamellation seam and macrostructure;(2)the pores are anisotropic;(3)mesopore is prior to micropore in study area,that is,the aperture size ranges from 0.841 to 213.34 nm with average in 4.76 nm, a main peak between 2 to 3 nm and the second peak about 71 nm. It is indicated that rock type is the main factor controlling reservoir space development,and the corrosion pore,intercrystal pore,organic pore and interlayer lamellation seam are mainly developed in laminated limestone shale,which are beneficial to the shale oil accumulation.
泌阳凹陷为南襄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 位于其东北角(图 1)。古近纪核桃园组沉积时期, 泌阳凹陷发育了一套富含有机质的湖相页岩。前人研究认为,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页岩具有分布范围广、单层厚度大、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适中、储集空间发育、储集性能较好、脆性矿物含量高、可压性好、含油特征明显等特征, 具备较好的陆相页岩油形成条件(陈祥等, 2011a, 2011b)。自2010年以来, 泌阳凹陷部署的1口页岩油兼探井(直井)与2口页岩油水平井(长水平段+多级分段压裂水平井)通过实施页岩油勘探, 获得最高日产23.6~28.1 m3工业油流, 率先取得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重大突破(吕明久等, 2012)。但是, 这几口井仍存在页岩油高产期较短与稳定产油量较低的问题, 制约了下一步页岩油地质评价和勘探开发的深入开展。由于页岩储集层特征是页岩油地质评价的基础, 也是影响页岩油产能高低的关键因素, 因此需要对该页岩的储集层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
目前, 国外主要对海相页岩储集层特征进行了较多研究(Robison, 1997; Smith and Bustin, 1998; Scott et al., 2005; Daniel et al., 2007; Martineau, 2007; Slatt et al., 2012), 国内主要对渤海湾盆地、四川盆地以及鄂尔多斯盆地的陆相页岩储集层特征进行了研究(邓美寅和梁超, 2012; 毛俊莉等, 2012; 周德华等, 2013a, 2013b; 张烨毓等, 2013), 但对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油储集层特征的研究尚未涉及。本次研究主要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2口系统取心井(泌页HF1井、程2井)的实验分析资料为基础, 运用岩石薄片、荧光薄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及气体等温吸附实验等手段, 研究泌阳凹陷湖相页岩岩相类型及储集特征, 以便为下一步泌阳凹陷页岩油甜点区评价及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同时希望能够为中国东部断陷湖盆页岩油地质研究及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泌阳凹陷位于南襄盆地东部, 为中新生界陆相断控凹陷, 受东部与南部2条边界大断裂双断控制, 由北向南依次划分为北部斜坡带、中部深凹区、南部陡坡带3个次级构造单元。沉积盖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平原组、新近系凤凰镇组、古近系廖庄组— 核桃园组— 大仓房组— 玉皇顶组及白垩系, 基底为元古界。古近系核桃园组为主力生油层和储集层, 是研究区主要勘探目的层。由下至上, 核桃园组可进一步分为核桃园组三段、二段和一段, 其中核桃园组三段可细分为Ⅰ — Ⅷ 共8个砂组。
泌阳凹陷湖相页岩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深凹区, 纵向上主要发育在古近系核桃园组核二段— 核三段(图 2), 累计厚度200~600 m, 分布面积近400 km2, 埋深1700~4500 m, 页岩厚度由北西往南东增厚, 厚度中心位于深凹区东南部安棚一带。从下至上主要发育6套富有机质页岩段(一般指泥页岩层段总厚度不小于30 m, 砂层夹层、云岩夹层单层厚度不大于3 m, 泥地比大于60%, 其中有机碳含量大于2%的泥页岩比例较高)。富含有机质页岩段单层厚度30~77 m, 分布面积80~120 km2(图3), 埋深1700~3400 m, 主要集中在核三段层序Ⅱ 和层序Ⅲ 最大湖泛面附近(图4)。富有机质页岩段通常由深灰色泥岩、黑色页岩组成, 赋存的生物化石种类多、数量丰富, 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 是页岩油有利的生油和聚集层段(王敏等, 2013)。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是湖盆演化最活跃时期的沉积。由于该时期湖泊沉积环境不断地发生改变, 导致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湖相页岩非均质性强、岩相变化复杂。该时期研究区页岩的矿物组成具有“ 三分性” , 黏土矿物、陆源碎屑矿物和碳酸盐矿物各占30%~40%, 均没有超过50%, 故按照传统岩石学定名方法很难定名。文中根据页岩层理发育程度、矿物类型、矿物含量、结构构造等特点, 将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湖相页岩划分为2大类共5种类型。首先, 根据层理发育程度将研究区页岩划分为块状泥岩类和纹层状页岩类; 其次, 根据纹层状页岩中的矿物含量进行进一步划分:若黏土矿物含量大于40%, 为纹层状黏土质页岩; 若陆源碎屑含量大于40%, 为粉砂质页岩; 若碳酸盐岩含量大于30%, 为纹层状灰质页岩(方解石含量大于15%)及纹层状云质页岩(白云石含量大于15%)。各种岩石具体特征如下:
1)块状泥岩。呈深灰色— 灰黑色, 黏土含量平均为42.58%, 水平层理不发育; 陆源碎屑石英、长石含量平均为39.42%; 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含量最少, 平均为11.32%。该岩相主要沉积于湖水水体无分层、具有一定动荡且沉积速率较快的环境中。块状泥岩成分均匀混杂, 黏土颗粒无明显定向性, 介壳、炭屑的定向性差, 含有一定量的粉砂(图 5-A)。
2)纹层状粉砂质页岩。主要呈灰色、深灰色, 水平层理发育, 黏土矿物含量平均为38.44%, 定向性强; 石英、长石含量平均为43.53%; 方解石、白云石含量较少, 平均为14.79%。纹层由有机质浸染的泥质与粉砂质含量不等形成, 在暗色黏土矿物层中可见黄铁矿、菱铁矿和铁白云石等矿物, 粉砂质呈透镜状、条带状展布(图 5-B)。
3)纹层状黏土质页岩。呈灰色、深灰色, 水平层理发育; 黏土矿物含量平均为42.7%; 石英、长石含量平均为39.52%; 方解石、白云石含量较少, 平均为14.34%。纹层由黏土质、粉砂质含量不等而形成; 陆源碎屑颗粒分布不均匀; 黏土具弱定向性排列, 因富含有机质呈黑色。在暗色泥岩的顶部发育粉砂沉积, 代表着水体相对变浅、水动力增强、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物源进积的影响(图 5-C)。
4)纹层状灰质页岩。呈深灰色— 灰黑色, 发育深浅、细密相间的水平纹层或波状纹层, 层面上常见黄铁矿、生屑等, 可见水平延伸的层间缝, 并伴生被方解石充填的不规则状张裂缝。黏土矿物含量较少, 平均为25.62%; 石英、长石含量平均为34.89%; 方解石、白云石含量平均为35.37%, 以方解石为主; 含有少量黄铁矿、菱铁矿。镜下观察浅色纹层为灰质纹层, 暗色纹层为富含有机质的黏土矿物纹层, 浅色纹层厚度稍大于暗色纹层。浅色纹层中方解石呈重结晶状态, 一种呈针状或柱状似文石晶体, 垂直纹层生长; 另一种则是以方解石粒状晶体顺层排列。部分重结晶晶粒排列疏松, 晶间次生孔隙发育(图 5-D), 部分方解石脉被黄铁矿交代(图 5-E)。
5)纹层状云质页岩。呈灰色, 黏土矿物含量较少, 平均为23.94%; 石英、长石含量平均为35.34%; 方解石、白云石含量平均为36.23%, 以白云石为主; 发育水平层理; 纹层由泥晶白云石与隐晶黏土矿物、方解石交互形成; 泥晶白云石纹层状或条带状分布, 陆源碎屑颗粒零星分布或纹层状富集(图 5-F)。
受物源、沉积环境影响, 不同岩相矿物组成差异明显。块状泥岩、纹层状黏土质页岩、纹层状粉砂质页岩发育于湖泊边缘, 陆源碎屑石英、长石含量相对较高, 平均为39.42%~43.53%; 纹层状灰质页岩、纹层状云质页岩发育于湖泊中心, 石英、长石含量相对较低, 平均为34.89%~35.34%。纹层状黏土质页岩、块状泥岩、纹层状粉砂质页岩中黏土矿物含量较高, 平均38.44%~42.7%, 而纹层状灰质页岩、纹层状云质页岩因自生方解石、白云石含量增高(平均为35.37%~36.23%), 而黏土矿物含量降低至23.94%~25.62%。总体上, 5种岩类中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黄铁矿等脆性矿物总量为58.94%~83.72%, 具备较好的可压性(陈祥等, 2011c)。
平面上, 泌阳凹陷中部凹陷构造带深凹区为湖泊中心, 分布纹层状灰质页岩、云质页岩, 向湖泊边缘依次为纹层状黏土质页岩→ 块状泥岩→ 纹层状粉砂质页岩→ 泥质粉砂岩。该深凹区东北及西南方向分别受到辫状河三角洲及扇三角洲砂体进积影响, 主要发育泥质粉砂岩及纹层状粉砂质页岩(图 6)。
岩石薄片及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区页岩主要发育基质孔隙与裂缝2大类储集空间类型。基质孔隙包括溶蚀孔隙、晶间孔隙、粒间孔隙及有机质孔隙, 裂缝包括构造缝、层间缝及微裂缝(图 7)。
粒间孔隙一般发育在石英、长石颗粒间或云母片间, 主要发育在粉砂质页岩中, 在研究区发育程度低(图 7-A)。晶间孔隙主要有黏土矿物晶间孔、方解石及白云石晶间孔及莓状黄铁矿晶间孔, 连通性好, 在研究区中等发育(图 7-B, 7-D)。溶蚀孔隙主要有方解石溶孔和长石颗粒溶孔, 形态表现为港湾状或树根状, 一般与裂缝共存, 它改善了页岩的储集性能, 在研究区较为发育(图 7-C, 7-G)。有机质孔隙包括有机质边缘孔隙、有机质溶蚀孔隙和生烃演化孔隙; 由于研究区页岩有机质演化程度RO为0.6%~0.9%, 尚未达到生气窗, 故有机质内部蜂窝状纳米级生烃演化孔隙发育有限(图 7-F), 而有机质与骨架颗粒接触边缘的长条形、狭缝状的孔隙大量发育。
构造缝主要为剪裂缝和张裂缝(图 7-Ⅰ ), 其中剪裂缝缝面平直光滑、有擦痕, 多为中低角度, 大多数未充填, 而张裂缝缝面不平整, 形状不规则, 多为高角度, 开度大, 部分被方解石充填; 构造缝内通常有油充填, 其本身可以作为较好的储集空间, 另外垂向的缝可以连通水平纹层, 促进油气运移。层间缝主要是指层间页理缝, 是页岩中页理间的平行纹层面间的微缝, 一般发育在富碳酸盐纹层和黏土纹层接触处, 较连续, 是本区泥页岩中非常发育的裂缝类型(图 7-E)。研究区页岩微裂缝类型多样, 成因上分为构造、层间、矿物收缩(图 7-H)及生烃超压微缝等。
页岩孔隙发育与岩石类型、矿物组成、有机质、热成熟度、成岩作用、构造作用等因素有关, 其中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之一便是岩石类型(王永诗, 2012)。研究区中5种岩石分别具有不同的储集空间。
纹层状灰质页岩发育方解石溶蚀孔隙、方解石晶间孔隙、黄铁矿晶间孔、有机质孔隙、层间缝, 为储集空间最为发育的岩相类型。如图8-A中发蓝光颗粒状矿物为方解石纹层, 暗色为细粒黏土纹层, 黏土层中有机质演化产生有机酸溶蚀方解石形成溶蚀孔隙, 孔隙内含油, 发出明显亮黄色荧光, 呈点状或断续条带状分布。图8-B中可见颜色明暗不一的荧光顺方解石栉壳状晶间孔中垂直分布; 图8-C中可见富含有机质黏土纹层内及紧邻碳酸盐层的部位, 发育黏土矿物内部的层间缝、黏土矿物与碳酸盐矿物间的层间缝, 并见大量荧光显示。
纹层状黏土质页岩中黏土质纹层与粉砂质纹层互层, 粉砂质纹层中发育少量粒间孔, 黏土质纹层发育黏土矿物晶间孔、矿物收缩缝等, 并发育一定的构造裂缝和层间缝。有机质条带局部富集, 有机质孔隙连通性稍差。如图8-D中粉砂质纹层孔隙不发育, 而层理发育的黏土纹层中, 黏土矿物晶间孔隙、层理缝发育, 淡黄色荧光显示明显。
纹层状粉砂质页岩中, 粒间孔、长石溶蚀孔、构造缝发育。如图8-E中, 上部粗颗粒层为粉砂质层, 发育少量粒间孔, 见点状淡黄色荧光显示, 下部黏土矿物纹层中发育晶间孔、层间缝, 见连续的淡黄色荧光显示。
纹层状云质页岩中, 白云石纹层与黏土质纹层之间发育层间缝, 并发育少量有机孔, 偶见构造缝, 在自形白云石晶体间发育晶间孔。
块状泥岩中, 仅发育少量的黏土矿物晶间孔、有机质孔隙、粒间孔, 不利于页岩油储集。块状泥岩中少量的淡黄色荧光显示位于少量的黏土矿物晶间孔及有机质碎片孔隙中, 说明块状泥岩总体储集空间不发育(8-F)。
综合统计泌页HF1井不同页岩相的孔隙度、裂缝孔隙度、渗透率、含油丰度及平均孔隙半径的实验数据(表 1), 发现纹层状灰质页岩的孔隙度、渗透率、平均孔隙半径和含油丰度最高, 裂缝孔隙度中等, 为页岩油储集最有利的岩类; 其次为黏土质页岩和粉砂质页岩, 孔隙度、裂缝孔隙度、渗透率、平均孔隙半径中等, 含油丰度中等, 为页岩油储集较有利的岩类; 纹层状云质页岩、块状泥岩各项指标最差。
研究区页岩层理发育, 层理缝大量分布, 层间孔隙一般沿水平方向延伸, 在纵向几乎不延伸, 导致了页岩孔隙发育具有各向异性(图 9), 具体表现为:在扫描电镜下, 沿着页岩层理缝方向观察时页岩孔隙几乎不发育, 而垂直于层理发育方向观察时可见大量孔隙, 表明页岩中的孔隙大都是沿着层理方向发育的。
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 页岩中的孔喉直径大多在1 μ m以下, 属典型纳米级孔喉系统。气体等温吸附法探测孔径的下限为0.35 nm, 其可以有效地反映页岩中纳米孔隙的分布特征。气体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泌阳凹陷页岩吸附曲线为H3型回线型, 兼有H4型回线型特征(图 10), 反映该页岩中的孔隙主要由纳米孔组成, 且结构具有一定的无规则孔性, 以1端或2端开口的V型孔、墨水瓶型孔为主, 颗粒内部孔隙结构具有平行壁的狭缝状特征。研究认为, 狭缝状孔可能与泥页岩中黏土矿物颗粒片状结构特征有关。因此, 研究区湖相页岩孔隙形态呈开放状态, 以2端开口的圆筒孔及4边开放的平行板孔(圆锥、圆柱、平板和墨水瓶形)等开放性孔为主。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实验表明, 泌阳凹陷6个页岩样品的总孔体积为26.5× 10-3~98× 10-3mL/g, 平均为42.27× 10-3 mL/g, 可分为微孔、中孔和大孔。微孔体积为5.4× 10-3~8.9× 10-3 mL/g, 中孔体积为11.3× 10-3~23.5× 10-3 mL/g, 宏孔体积为1.0× 10-3~4.1× 10-3 mL/g。研究区湖相页岩以中孔体积为主, 占孔隙总体积的58.76%~70%; 微孔次之, 占20.56%~34.73%; 宏孔体积最小, 占5.45%~16.37%。孔径范围为0.841~213.34 nm, 平均值为4.76 nm; 孔径分布主要有1个主峰(2~3 nm)和1个次峰(71 nm左右), 表明在这2个孔径范围内的孔隙比例较高。若按页岩密度2.6 g/cm3计算, 研究区湖相页岩平均孔隙度为10.9%, 大于页岩实测核磁有效孔隙度4.3%。
不同于海相页岩, 泌阳凹陷湖相页岩成分复杂、岩石类型多、平面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分布范围局限、稳定性差, 故陆相页岩油富集甜点区评价与开采难度远大于北美海相页岩。上文仅对研究区湖相页岩储集空间类型及发育特征、孔喉结构进行初步研究, 而湖相页岩油的赋存机理、成藏机理、富集机理、渗流机理及驱动机理等基础问题还不明确, 同时该页岩油的可采资源量评价方法及甜点区的评价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尽管泌阳凹陷湖相页岩无论在微观方面还是宏观上均表现为含油特征明显, 试油也获得油流, 但是稳定产油量较低, 距规模商业开采还有很大差距, 亟待地质、工程等联合攻关, 以便实现有效开采。
1)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湖相页岩岩性变化复杂, 矿物组成具有“ 三分性” , 可划分为5种岩石, 总体上表现为湖盆中心发育纹层状灰质页岩、纹层状云质页岩, 往湖盆边缘依次发育纹层状黏土质页岩→ 块状泥岩→ 纹层状粉砂质页岩→ 泥质粉砂岩。
2)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湖相页岩主要发育溶蚀孔隙、晶间孔隙、粒间孔隙、有机质孔隙、构造缝、层间缝及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类型。岩石类型控制了页岩储集空间发育程度及页岩油富集程度, 其中纹层状灰质页岩储集空间最为发育, 荧光显示最为明显, 为页岩油富集最为有利的岩石类型; 其次为纹层状粉砂质页岩、纹层状黏土质页岩; 纹层状云质页岩和块状泥岩储集空间发育最差。
3)页岩中的孔喉直径大多在1 μ m以下, 为典型纳米级孔喉系统; 页岩储集层孔隙体积以中孔体积为主, 且具有无规则性和开放性特征; 孔径范围为0.841~213.34 nm, 平均为4.76 nm; 2~3 nm和71 nm左右的纳米级孔隙为页岩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