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简介 袁静,女,1972年生,教授,1999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E-mail: drjyuan@163.com。
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古近系戴南组一段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钻井、录井、测井、地震解释和测试分析等手段,识别其主要沉积相类型,总结其砂层组级别的沉积格局与时空演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戴一段主要发育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近岸水下扇相和湖相等沉积相类型,且在滨浅湖区发育滩坝和非深水事件成因砂体。戴一段沉积时期,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北部,主体为前缘亚相;南部断阶带发育一系列小型孤立扇三角洲;肖刘庄和周庄局部地区发育近岸水下扇;联盟庄地区浅湖相带多个砂层组发育滩坝和非深水事件砂体;湖底扇主要分布在一亚段各次凹中心。真 ②-1和真 ②-2断层、汉留断层以及吴 ①断层形成的梳状断槽等的构造活动,从(弱)氧化水环境为主、演化至各次凹中心以还原水环境为主的水体环境演变等因素,影响并控制着深凹带戴一段沉积格局。高邮凹陷深凹带戴一段沉积充填分为 3个阶段:三亚段为明显的退积型式,二亚段呈加积充填型式,一亚段为退积—进积—退积充填型式;邵伯、樊川和刘五舍 3个次凹水深和沉积充填过程呈现略有差异的规律性变化。
About the first author Yuan Jing,born in 1972,professor,graduated from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in 1999 with her Ph.D, is mainly engaged in sedimentology and reservoir geology. E-mail: drjyuan@163.com.
With the comprehensive methods of drilling,well logging,seismic interpretation,test and analysis and other data,the main types of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Member 1 of Paleogene Dainan Formation in the deep sag of Gaoyou sag were identified,and the sedimentary patterns and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sand group hierarchy were summa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Member 1 of Dainan Formation includes delta,fan delta,nearshore subaqueous fan and sublacustrine fan;what's more,there are beachbars and isolated sandbodies formed by events in shallow and semi-deep lake. In the Member 1 of Dainan Formation depositional period,deltas developed in the northern slope zone of the deep sag,which were dominated by delta front subfacies;a series of small fan deltas developed in the southern step-fault zone;nearshore subaqueous fans developed in parts of Xiaoliuzhuang and Zhouzhuang areas;beach bars and isolated sandbodies formed by events occurred in the shallow and semi-deep lake in Lianmengzhuang area;sublacustrine fans developed in the center of each sub-sag.The tectonic activities of Zhen②-1 fault,Zhen②-2 fault,Hanliu fault and the comb-shape fault troughs formed by Wu① fault,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from(weak)oxidizing to reducing jointly control the sedimentary pattern of the Member 1 of Dainan Formation. The depositional filling of the Member 1 of Dainan Form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Retrogradation in the third sub-member,aggradation in the second sub-member,and retrogradation with subsequant aggradation and retrogradation in the first sub-member.The water depth and sedimentary filling processes of Shaobo sub-sag,Fanchuan sub-sag and Liuwushe sub-sag vary regularly from early to late and are slightly different in the three areas.
“ 十五” 以来, 高邮凹陷隐蔽油藏已成为苏北盆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钱基, 2001)。古近系戴南组发育广泛、沉积类型多样, 是其主要储集层之一; 深凹区空间广阔, 有利于砂体广泛发育, 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前人围绕高邮凹陷戴南组沉积相类型和演化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成果卓著。学者们对高邮凹陷西部联盟庄、马家嘴、邵伯、黄珏等地区戴南组的沉积相类型、展布特征、发育模式等进行了研究(张小兵等, 2007; 夏连军等, 2008; 仇永峰等, 2010; 马文睿等, 2014; 颜琳娜等, 2014), 深入地分析了马家嘴、联盟庄地区戴南组物源体系和沉积相特征(周健等, 2010, 2012), 但深凹带中西部地区的沉积砂体类型以及分布型式尚未开展深入研究。通过对整个高邮凹陷戴南组各段和(或)亚段的沉积相类型和时空展布的研究, 认为高邮凹陷戴南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泊4种沉积相类型, 边缘和内部的同沉积断层对沉积相的发育和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整体呈南北分异、隆凹成带的格局(张喜林等, 2005; 高丽坤等, 2010; 纪友亮等, 2012a); 同时对高邮凹陷戴一段物源体系和沉积相、古环境演化及沉积特征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周健等, 2011; 纪友亮等, 2012b; 马文睿等, 2012; 臧诗清等, 2012; 张妮等, 2012); 然而, 这些以段和亚段为地层格架取得的地质认识在精度上难以满足目前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形势的需要。同时, 尽管对高邮凹陷深凹带南部戴南组沉积相演化(伊伟等, 2010)、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沉积模式(刘金华等, 2014)和戴一段古水体特征(杨彦敏等, 2012)开展了相关研究, 但以深凹带为中心的潜在岩性油气藏勘探区域的沉积相类型和充填型式仍未得到系统总结。
作者以高邮凹陷深凹带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涵盖南部断阶带和北部斜坡带大部分地区在内的600余口探井为数据基础, 以对34口井767, m岩心和109口井8000余幅岩心照片的精细观察为工作基础, 综合运用钻井、录井、测井、地震解释和粒度分析、薄片鉴定等技术手段, 从识别其主要沉积相类型入手, 剖析深凹带沉积格局, 在砂层组级别的地层格架内精细刻画其沉积相时空展布规律, 重塑沉积充填型式。
高邮凹陷构造上属于苏北盆地东台坳陷中部的一个次级凹陷, 是在晚白垩世的仪征运动和古新世末期的吴堡运动期间, 由于断块差异性沉降形成的南断北超、南陡北缓的箕状断陷盆地。高邮凹陷平面上由南往北分为南部断阶带、深凹带(自西向东可分为邵伯、樊川和刘五舍3个次凹)和北部斜坡带3个构造带( 图 1)。南部边界受控于真武和吴堡断层, 形成坡形较陡的断阶带。真②断层为深凹带与南部断阶带的主要分界断层, 在盆地浅部表现为真②-1、真②-2和真②-3(研究区内发育真②-1、真②-2这2条断层)3条断层自东向西发育、北东向首尾相叠。汉留断层为真武断层的次一级反向补偿断层, 是深凹带与北部斜坡带的分界断层, 深凹带主要处于其中部和东部段。受汉留断层活动范围所限, 在东西方向上高邮凹陷以三垛— 沙埝— 富民一线为界, 西部属双断地堑式断陷结构, 由南往北呈现明确分界的断阶、深凹和斜坡; 东部属单断单斜式断陷结构, 深凹与斜坡无明显分界(张克鑫等, 2008; 马晓鸣, 2009; 马婷婷, 2011; 王玺等, 2013)。
钻井揭示高邮凹陷自下而上依次发育上白垩统泰州组(K2t)、古近系阜宁组(E1f)、戴南组(E2d)、三垛组(E2s)以及新近系盐城组(Ny)。以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指导, 利用标准层— 标志层特征、沉积旋回— 岩性厚度特征等, 通过建立全区闭合对比剖面, 将戴一段划分为3个亚段7个砂层组( 表 1), 建立了该区统一的砂层组级地层格架, 为沉积相分析及时空展布研究奠定基础。
以精细岩心观察描述为基础, 结合粒度分析和薄片鉴定等手段, 根据岩性、粒度分布、沉积构造、泥岩颜色和沉积旋回特征等各类沉积相标志, 结合测井曲线特征, 综合考虑构造发育背景、物源特征和搬运介质性质等因素, 对高邮凹陷深凹带戴一段进行了关键井岩心沉积相精细研究, 识别出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近岸水下扇相和湖相等主要沉积相类型, 且在滨浅湖区发育滩坝和非深水事件砂体。
研究区北部和西部斜坡带以发育三角洲相为特征, 且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 由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河口砂坝和席状砂4个微相组成( 图 2)。
水下分流河道以灰色、褐色粉、细砂岩为主, 单层厚度3~6, m, 底部常具冲刷面, 含泥砾。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 两段式” (图 3-a)(袁静等, 2003), 反映中等强度稳定牵引流水动力特征和水流注入湖盆能量降低的水动力特征; 发育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 具多期冲刷面, SP曲线为高幅箱型、钟型。水下分流河道间湾以较厚层灰色、褐灰色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 偶夹薄层粉砂岩, 含炭屑, 见生物钻孔和生物扰动; SP曲线为低幅近泥岩基线。河口坝以中厚层粉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 单层厚度3~4, m, 多为反韵律或均质韵律, 粒度概率曲线多为“ 高斜多跳— 悬式” , 反映受多组水流影响和分选较好的搬运沉积条件; 发育块状层理、浪成沙纹层理、平行层理(图 4-a)及波纹层理。SP曲线为漏斗型、箱型。席状砂微相以薄层灰色粉砂岩为主, 分选好, 砂质纯净, 粒度概率曲线多为“ 高斜多跳— 悬式” ; 发育爬升交错层理和生物钻孔。SP曲线多为尖齿型。
断陷盆地控盆边界断层下降盘靠近物源, 坡形较陡, 常有扇三角洲(Benvenuti, 2003; Longhitano, 2008)发育。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发育一系列扇三角洲, 个体规模较小, 向湖盆中央推进距离多在3, km以内, 发育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
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仅在邵9井区戴一段二亚段1砂层组发育, 主要由碎屑流、河道和漫流组成。碎屑流以棕色砾岩、不等粒砂岩和含砂泥岩为主(图 4-b), 发育块状构造、粒序层理。河道以棕色砾岩、粗砂岩为主, 发育块状构造、交错层理, 常具冲刷面。漫流以棕色、杂色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为主, 见小型交错层理和块状构造。
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间和席状砂微相(图 5)。水下分流河道以灰色不等粒砂岩、含砾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 粒度概率曲线多为“ 一跳一悬夹过渡式” ( 图 3-b), 反映能量高、迁移快的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物受湖盆水流影响, 部分颗粒以湍流搬运。发育块状层理、递变层理, 多见冲刷面、叠覆冲刷构造, SP曲线为钟型或箱型。水下分流河道间以棕灰色、紫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 发育水平层理、变形构造和高角度生物钻孔( 图 4-c)等, SP曲线接近基线。河口坝在研究区较发育, 反映水下分流河道较稳定, 以灰色不等粒砂岩、粉砂岩为主, 粒度概率曲线多为“ 高斜多跳— 悬式” ; 发育平行层理、浪成沙纹交错层理(图 4-d), SP曲线多为漏斗型或箱型。席状砂在研究区不甚发育, 以薄层粉砂岩为主, 多夹于厚层泥岩中; 发育小型交错层理和波状层理, SP曲线多为中低幅指型。
研究区近岸水下扇相主要分布在肖刘庄、徐庄和周庄南部坡形陡峻的深水区域, 层位为戴一段二亚段1砂层组至戴一段一亚段, 由碎屑物直接沿陡峻斜坡注入(半)深湖而成, 以棕灰色砾岩、砂质泥岩、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砂质泥岩为主, 向湖心依次发育内扇、中扇和外扇亚相。
内扇上接坡形陡峻的真②断层或吴①断层, 总体为厚层砾岩、含砾粗砂岩夹薄层泥岩, 发育冲刷面、递变层理和块状层理等构造。
中扇位于内扇前方, 为研究区近岸水下扇的主体, 由辫状沟道、沟道间和前缘砂3个微相构成(图 6)。辫状沟道微相以厚层粉砂岩、含砾砂岩和砾岩为主, 粒度概率曲线多为“ 宽缓多段式” (图 3-c), 反映高能动荡流体特征, 发育冲刷面、递变层理和块状构造( 图 4-e)。沟道间微相以灰色、深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岩为主, 块状构造, 可见生物钻孔。前缘砂微相位于沟道微相前缘, 以薄层灰色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 夹有深色薄层泥岩, 底部常与沟道间微相或(半)深湖泥岩突变接触, 发育平行层理、波状层理、小型交错层理和透镜状层理, 局部见球枕、重荷模等变形构造。
外扇亚相以深灰、黑色泥岩为主, 逐渐向深湖泥岩过渡, 仅在富22井取心段有此发现。
研究区戴一段湖泊环境除了滨浅湖、(半)深湖亚相和滩坝亚相, 还发育风暴岩、震积岩、滑塌岩等非深水事件砂体。
滨浅湖亚相以浅紫色、棕色、浅灰色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 偶夹灰色泥质粉砂岩; 发育波状层理、波状交错层理、生物成因构造; 见螺化石、炭屑等; SP曲线微齿状起伏。(半)深湖亚相主要分布在刘五舍次凹和樊川次凹中心地带, 以深灰、灰黑色泥岩、钙质泥岩为主, SP曲线平直。
滩坝亚相主要分布在邵伯次凹北部斜坡带浅水区, 以浅灰色粉砂岩为主, 质纯, 分选磨圆好, 常发育浪成沙纹层理和平行层理, 可见生物成因构造, 单层厚度1~5, m, SP曲线呈低幅或尖凸高幅凸起。
非深水事件砂体是砂体经风暴、地震和重力滑塌等突发事件作用改造后, 重新堆积在正常浪基面或风暴浪基面以上区域的重力流成因砂体, 常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下游方向或侧缘, 孤立分布; 若位于正常浪基面之上, 经后期湖浪彻底改造可演化为滩坝。其成因类型大致可概括为:风暴岩、震积岩和滑塌岩3类, 在研究区汉留断层和真②断层下降盘均有出现。如联28井发育近源风暴岩, 以粉细砂岩为主, 粒度概率曲线多为“ 高斜一段式” ( 图 3-d)、“ 细粒一段式” , 发育冲刷面及截切构造(图 4-g)等侵蚀构造以及递变层理、丘状交错层理、洼状交错层理等层理构造。马家嘴及联盟庄地区见到大量震积(图 4-h)现象, 是汉留断层持续活动导致地震活动频繁发生的沉积响应。此外, 沉积在斜坡带和断阶带滨浅湖区的未固结沉积物在地震和风暴等事件作用下发生滑动滑塌, 于半深水区或半深水断阶处稳定下来, 形成具有纹层变形、岩性混杂等典型沉积构造的半深水滑塌岩, 如吴堡断层下降盘的周26井、真②断层下降盘的曹5井等。
在对关键井进行沉积微相精细分析基础上, 选取2横8纵10条连井剖面进行沉积相对比分析, 绘制各砂层组地层等厚图、砂岩等厚图、砂岩百分比图, 参考各亚段泥岩颜色平面分布特征, 编制沉积相平面图, 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研究成果和地震解释成果, 逐一刻画高邮凹陷深凹带戴一段7个砂组沉积相时空展布规律。
戴一段三亚段可分为2个砂层组。
2砂层组是吴堡运动之后高邮凹陷开始接受的沉积。沉积范围窄小, 深凹带分为东西两部分, 西部次洼水体较深。来自北部柘垛低凸起碎屑物质分别在沙埝— 花庄地区和永安地区入湖形成小规模三角洲。来自南部通扬隆起的碎屑物质分别在富民南和肖刘庄地区入湖形成小规模扇三角洲。联39井区水体浅, 湖浪作用较强, 发育小规模滩坝。邵伯和联盟庄地区以滨浅湖为主。
1砂层组沉积范围扩大, 周庄地区接受沉积, 3个次凹连片。碎屑物质在北部斜坡带永安、富民和花庄地区入湖形成较大规模三角洲; 陡坡带碎屑物质多点入湖沿邵伯— 曹庄— 肖刘庄— 富民— 周庄一线发育多个独立小型扇三角洲。该时期汉留断层活动加剧, 邵伯次凹基底沉降较快, 水体加深, 汉留断层下降盘联12— 联39井区发育湖底扇( 图 7-a)。
该亚段沉积范围扩大, 可分为2个砂层组, 砂层组地层平均厚度均超过95, m, 砂体规模大。
2砂层组沉积范围继续扩张, 沉积边界向北越过汉留断层并推进3~9, km。北部分别在永安和沙埝— 花庄地区形成累积厚度30~70, m、面积约30, km2的大型三角洲砂体; 来自西北菱塘桥低凸起的少量碎屑物质在马家嘴地区形成小规模三角洲。南部断阶带基本继承戴三亚段1砂层组沉积格局, 伴随真②断层活动范围向西拓展, 黄珏地区构造活动加剧, 开始有小规模扇三角洲入湖。曹21井、联39井和真83井区湖面较开阔, 水体较浅, 湖浪作用强烈, 发育数个小型滩坝。周庄北部地区扇三角洲连片, 部分沉积物随沿岸流搬运到周庄南部周26井和周斜60井一带堆积形成滩坝。
1砂层组沉积范围进一步扩大。北部大量碎屑物质自永安和沙埝地区入湖形成覆盖联盟庄、永安、富民和花庄地区累积厚度40~50, m、面积110, km2的大型三角洲, 来自西北的碎屑物质在韦庄和马家嘴北部入湖形成中型三角洲。联盟庄南部的三角洲前缘砂体经事件作用改造重新堆积形成非深水事件砂体, 又与(扇)三角洲前缘部分砂体一起经湖浪改造形成沿联7— 联X40— 联39井一线分布的面积约20, km2的条带状滩坝。南部断阶带基本继承2砂层组沉积格局, 周庄地区发育连片扇三角洲; 随真②-1断层活动范围扩大, 刘五舍和樊川次凹坡形变陡, 水体加深, 徐庄和肖刘庄地区碎屑物质直接注入(半)深湖形成近岸水下扇( 图 7-b)。
该亚段沉积范围持续扩大, 向北接近柘垛低凸起, 向西接近菱塘桥低凸起。砂地比降低, 砂体规模减小, (半)深湖和湖底扇较前2个亚段发育。可分为3个砂层组。
3砂层组物源供给规模锐减, 湖盆周缘(扇)三角洲砂体向岸退缩2~4, km, 以周庄地区扇最为明显。各次凹中心水体呈还原环境, 发育(半)深湖, 在南部断阶带和花庄地区部分(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滑塌至深水区堆积形成多个小型湖底扇。肖刘庄地区继承发育近岸水下扇。
2砂层组物源规模恢复, 北部斜坡带三角洲前缘较3砂组向湖推进约2, km。受吴①断层形成的梳状断槽控制, 周庄地区发育多个走向近平行的扇三角洲砂体; 曹庄地区发育越过扇三角洲前缘沿真②-1派生断槽直接推进到次凹中央的较大规模湖底扇; 肖刘庄地区发育近岸水下扇。联盟庄南部和邵深1井区发育较大规模滩坝。
1砂层组(半)深湖区范围扩大。湖盆周缘(扇)三角洲继承发育。花庄地区三角洲前缘砂体滑塌于深水区形成湖底扇; 吴①断层活动加剧使得刘五舍次凹周缘坡形变陡, 源自吴堡低凸起的粗碎屑物质由周庄地区陡岸带直接注入(半)深湖中, 形成多个形态和产状受断槽控制的近岸水下扇; 联盟庄南部发育较大规模滩坝( 图 7-c)。
构造活动、古气候、古地貌、古水体和物源体系变化等对断陷盆地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体系演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 构造活动和古水体演化对研究区沉积格局及时空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戴一段沉积时期处于盆地的强烈扩张期, 构造活动频繁, 真②断层、汉留断层和吴①断层对相应地区的沉积作用具有显著的控制和影响。
4.1.1 真②断层对沉积格局的影响
真②断层形成于吴堡运动, 结束于盐城运动, 是长期活动的同生断层。真②-1、真②-2、真②-3等3条断层都在阜四段沉积时期开始发育, 活动的高峰期主要在戴南期(马晓鸣, 2009; 马婷婷, 2011; 王玺等, 2013), 且均具有自东向西发育的特点(表 2)。
戴一段沉积时期, 真②-2断层活动区域由曹庄— 许庄地区向西延伸到真武地区, 真②-1断层只在刘五舍和竹墩地区保持较大活动速率。沿真②-1断层西段至真②-2断层下降盘自东向西选取17口井组成1条长约15, km的剖面( 图 1, 剖面D), 统计分析钻遇砂岩累计厚度数据( 表 3)可以看出:砂岩厚度较大井的分布具有从曹庄经真武到邵伯地区自东向西迁移的现象。也就是说, 戴一段沉积时期发育在樊川和邵伯次凹靠近南部断阶带的一系列扇三角洲, 在来自通扬隆起的稳定物源供给下, 其沉积主体随真②-2断层自东往西的持续活动而同步向西稳定迁移, 表明真②-2断层活动深刻影响着戴一段曹庄、真武和邵伯地区砂体的发育和展布。真②-1断层活动规律与真②-2断层相似, 主要作用于富民南部和肖刘庄地区, 该地区同样接收来自通扬隆起的物源, 因此推断富民南部和肖刘庄地区砂体发育具有跟曹庄、真武和邵伯地区相似的规律, 即自下而上自东向西持续迁移。
4.1.2 汉留断层对沉积格局的影响
汉留断层(马晓鸣, 2009; 王晓蕾, 2011)主要影响北部斜坡带的沉积。该断层的活动在联盟庄和马家嘴地区形成坡折带, 戴二亚段沉积时期, 北部沉积边界越过汉留断层推进10~25, km, 形成较为稳定的宽广滨浅湖区, 坡折带下方水体骤然加深构成催生较强湖浪的有利条件(Jiang et al., 2011; 袁静等, 2014), 进而形成了戴二亚段1砂层组至戴一亚段1砂层组马家嘴东部和联盟庄南部沿汉留断层下降盘分布的大规模滩坝砂体。
4.1.3 吴①断层对沉积格局的影响
吴①断层形成于泰州组沉积时期, 在戴一段沉积时期尽管活动性减弱(马晓鸣, 2009; 陈明铭, 2011; 马婷婷, 2011; 王玺等, 2013), 但对刘五舍次凹东南部沉积作用影响明显。该断层及发育于下降盘并与之高角度相交的一组伴生次级调节断层形成的梳状断槽, 在戴一亚段沉积时期对入湖砂体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使来自吴堡低凸起的碎屑物质在周庄地区入湖后沿梳状断槽( 图 7-c)向湖心方向堆积, 在不同水深条件下, 形成多个走向和形态受断槽控制的扇三角洲或近岸水下扇砂体。
古水深及氧化/还原性质是沉积盆地古水体的重要特征, 对沉积体系类型、分布和发育规模有显著的影响。对研究区177口井戴一段还原色(包括黑色、深灰色、灰色、褐色)泥岩和氧化色(包括棕色、紫色、红色)泥岩厚度比值的统计结果( 表 4)表明, 戴三亚段至戴二亚段沉积时期深凹带泥岩颜色总体以氧化色为主, 不难理解其主要成因砂体为(扇)三角洲和滩坝等滨浅水砂体。戴一亚段沉积时期还原色泥岩占优势, 表明古水体转为以还原环境为主导, 利于形成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等深水砂体。
具体到3个次凹来说, 戴三亚段沉积时期汉留断层在联盟庄南部地区开始活动, 邵伯次凹受汉留断层活动影响明显, 南北双断的地堑式结构使其基底沉降速率较大, 造成水体还原性较樊川次凹和刘五舍次凹稍强, 因而在联盟庄南部地区发育湖底扇砂体。樊川次凹自始至终主要由真②断层持续活动控制, 其水体环境演变趋势与深凹带总体一致。刘五舍次凹受真②-1和吴①断层强烈活动控制, 始终维持还原环境, 因此其湖底扇和近岸水下扇等深水砂体较邵伯次凹和樊川次凹发育密集。
以上述研究为基础, 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 分别过邵伯次凹、樊川次凹和刘五舍次凹中心布设3条SSE走向剖面( 图 1, 剖面A— A'、B— B'、C— C'), 统计各剖面贯穿区域及其附近区域的沉积相类型和规模, 并结合地层厚度变化, 重塑了3个次凹的沉积充填型式( 图 8)。
随真②断层活动基底沉降, 湖平面迅速扩张, 物源供给充分, 沉积厚度增大。来自柘垛低凸起的碎屑物质在花庄地区注入刘五舍次凹形成小规模三角洲; 来自通扬隆起的碎屑物质在曹庄、真武和邵伯地区就近入湖形成退积型扇三角洲。受1砂层组沉积时期汉留断层活动影响, 邵伯次凹基底沉降稍快, 形成深水环境, 发育湖底扇。该时期沉积充填总体呈退积型式。
随真②断层活动加剧, 水体持续加深, 物源持续供应, 至1砂层组沉积时期在樊川次凹和刘五舍次凹发育(半)深湖, 且沉积范围继续扩大, 南部沉积边界越过真②断层, 北部沉积边界越过汉留断层直抵柘垛低凸起和菱塘桥低凸起边界。大量碎屑物质在永安、富民和花庄地区堆积形成戴一段规模最大的加积型三角洲砂体。发育于樊川和刘五舍次凹南部的部分扇三角洲在持续加积过程中随水深增大相变为近岸水下扇。持续涌入的碎屑物质受湖浪作用改造并重新分配, 在刘五舍次凹南部、邵伯次凹北部及其与樊川次凹之间水下隆起附近形成规模不等的滩坝砂体。该时期深凹带沉积充填整体呈不明显的加积型式。
总体上, 该沉积时期湖盆水体活跃性较弱, 还原特征较为明显, (半)深湖、滩坝、湖底扇和近岸水下扇较为发育。3砂层组沉积时期湖平面进一步扩张, 与2砂层组相比, 砂体退积式充填, 2砂层组沉积时期砂体分布范围和厚度扩大, 呈进积式充填; 1砂层组沉积时期水体加深, 3个次凹中心均为(半)深湖环境, 砂体呈退积型式。整体上看, 深凹带北坡仍以大型三角洲前缘砂体为主, 其中邵伯次凹北部开阔浅湖区持续发育滩坝砂体; 邵伯次凹南坡的扇三角洲继承发育; 受真②-1断层活动影响, 在樊川次凹南部形成构造断阶, 其上发育扇三角洲, 其下发育滑塌成因湖底扇。周庄地区受吴①断层次级梳状断裂体系的影响, 发育沿断槽分布的扇三角洲或近岸水下扇。该时期总体呈现退积— 进积— 退积的充填型式。
同时, 从 图8可以看出, 除了上述相对统一的沉积充填型式, 邵伯、樊川和刘五舍3个次凹的水深和环境特征变化规律各有特色:从戴三亚段— 戴一亚段沉积时期, 邵伯次凹水体分别呈现3个由浅至深、由氧化至还原的变化过程( 图 8-a), 樊川次凹则呈现持续加深、相对稳定的特点( 图 8-b), 而刘五舍次凹水体表现为从戴三亚段至戴二亚段和戴一亚段沉积时期2个由浅至深、由氧化至还原的变化过程(图 8-c)。水体深度和环境性质的不同演化特征, 控制和影响了3个次凹内类型各异的成因砂体及其展布规律。
1)高邮凹陷深凹带戴一段可分为3个亚段7个砂层组, 主要发育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近岸水下扇相和湖相等沉积相类型, 且在滨浅湖区有滩坝和非深水事件砂体发育。三角洲主要发育在北部联盟庄、永安、花庄和马家嘴地区, 以前缘亚相为主体; 南部断阶带以发育系列小型扇三角洲为特征, 亦以前缘亚相为主; 近岸水下扇主要发育在戴一亚段和戴二亚段沉积时期肖刘庄和周庄局部地区; 联盟庄地区多个砂层组发育较大规模的滩坝和非深水事件砂体; 湖底扇主要分布在戴一亚段沉积时期的邵伯、樊川和刘五舍3个次凹中心地带。
2)构造活动和古水体环境等因素综合影响并控制着高邮凹陷戴一段沉积格局和时空演化。曹庄、真武和邵伯地区的扇三角洲随真②-1和真②-2断层活动由东向西迁移, 汉留断层对戴二亚段1砂层组至戴一亚段马家嘴东部和联盟庄南部的大规模滩坝砂体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吴①断层形成的梳状断槽对周庄地区砂体导向作用明显。高邮凹陷深凹带戴三亚段至戴二亚段沉积时期总体为(弱)氧化水环境, 沉积类型以(扇)三角洲和滩坝为主; 至戴一亚段沉积时期演化为还原水环境占优势, 利于形成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等深水砂体。
3)高邮凹陷深凹带戴一段沉积充填分为3个阶段:戴三亚段沉积时期基底沉降, 湖平面快速扩张, 物源供给充分, 沉积厚度大, 为明显的退积型式; 戴二亚段沉积时期湖盆扩张与沉积物补给大体均衡, 呈加积充填型式。戴一亚段湖面广阔, 总体呈退积— 进积— 退积的充填型式。由戴三亚段— 戴二亚段— 戴一亚段沉积时期, 邵伯次凹水深分别呈现3个由浅至深的变化过程, 樊川次凹则呈现持续加深、相对稳定的特点, 而刘五舍次凹水体表现为从戴三亚段至戴二亚段和戴一亚段2个由浅至深的变化过程。
(责任编辑 郑秀娟 庞凌云)
作者声明没有竞争性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没有竞争性利益冲突.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