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简介 王玉芳,女,1977年生,硕士,主要从事油气藏工程及非常规油气资源调查与勘探等方面的工作。 E-mail:147444819@qq.com
通迅作者简介 冷济高,男,1976年生,博士(后),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成藏研究及非常规油气勘探等工作。 E-mail: lengjigao@163.com。
黔东北地区页岩气资源丰富,其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在对几口探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露头资料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研究区牛蹄塘组页岩具有厚度大、分布广、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相对较高、储集条件较好等特征。但由于大部分针对牛蹄塘组页岩气的钻井遇到的都是含气量低、甲烷含量低、氮气含量高的页岩,因此对黔东北地区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该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具有沉积控带、断裂控藏的明显特征。
About the first author Wang Yufang,born in 1977, is mainly engaged in reservoir engineering and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survey. E-mail: 147444819@qq.com.
About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Leng Jigao,born in 1976,is a senior engineer. He is mainly engaged i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E-mail: lengjigao@163.com.
The shale gas resource is rich in northeastern Guizhou Province,and especially,the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has great exploration potential. Based on the data of several drilling wells,combined with the data of outcrops and their 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we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enrichment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shale gas of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in northeastern Guizhou Province. The shale is characterized by great thickness,wide distribution,high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higher thermal evolution degree and good reservoir conditions, etc. However,most wells met the phenomena of low gas content,low methane content and high nitrogen content. Upon the system analysis of main enrichment controlling factors,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shale gas enrichment of the Niutitang Formation in study area ha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ion zone controlled by sedimentary facies and reservoir controlled by fault.
页岩气是一种近年来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非常规天然气。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李玉喜等, 2009; 张金川等, 2009), 目前在四川盆地周缘长宁、昭通、富顺— 永川、涪陵等地区的龙马溪组已经取得了勘探突破(聂海宽等, 2009; 谢尚克等, 2011; 郭彤楼和刘若冰, 2013; 郭旭升, 2014), 并提出了相应的“ 二元富集” 规律。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的突破, 使得大多数专家对四川盆地外围的牛蹄塘组充满了期待(何金先等, 2011; 魏全超等, 2012; 聂永生等, 2013); 然而, 以牛蹄塘组为钻探目的层的TM1井等相继失利, 给下一步勘探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因此, 分析四川盆地外围牛蹄塘组页岩气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 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系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沉积环境和热成熟度是页岩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Hill and Nelson, 2000; Curtis, 2001; Montgomery et al., 2005; Jarvie et al., 2007; Pollastro, 2007; Gareth et al., 2008; 陈更生等, 2009; 李新景等, 2009), 但一般很少涉及到构造保存因素。目前, 国内对四川盆地内及其周边地区的龙马溪组页岩气关注较多(聂海宽等, 2012; 胡东风等, 2014; 郭旭升等, 2014), 而对于上扬子地台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关注较少, 相应的富集规律也鲜有提及。文中通过对黔东北地区几口失利探井的对比研究, 对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地质特征进行全面剖析, 进而探索该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以便为下一步的勘探提供资料。
黔东北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雪峰山隆起西北的湘鄂西— 武陵坳陷带内(田在艺, 1986; 周明辉和梁秋原, 2006)。按照地壳演化程度的差异, 该地区可划分为6个二级构造单元, 分别为道真坳陷、务川隆起、思南坳陷、梵净山隆起、保靖— 黄平冲断带和雪峰山隆起( 图 1)。
黔东北地区地层发育较完整, 大部分区域由老到新依次为:上元古界南华系和震旦系, 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白云山等, 2010)。受黔中隆起的影响, 湄潭以南地区上奥陶统和下志留统被剥蚀, 部分区域发育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研究区只有西北小部分区域发育侏罗系和白垩系。
黔东北地区自晚震旦世以来经历了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前陆盆地3个阶段的演化, 发育陡山沱组、寒武系牛蹄塘组、奥陶系五峰组— 志留系龙马溪组等多套区域性优质泥页岩(汪正江等, 2012)。在寒武纪牛蹄塘期, 研究区处于台地边缘斜坡, 水体由南东向北西逐渐变浅, 发育一套深水陆棚相细碎屑岩, 岩性主要为硅质岩、碳质页岩、页岩和泥岩, 黄铁矿含量较高、呈星点状分布(冯增昭等, 2001; 马永生等, 2009)。
根据溶溪、中坝和王家河等16个野外剖面及TX1、BY2、XY6、TM1等19口钻井的岩心资料, 编制了黔东北地区牛蹄塘组埋深等厚度图( 图 2)。从 图2可以看出:黔东北地区牛蹄塘组在石阡— 德江及凤冈等地区埋藏深度适中, 在1000~3000, m之间; 但在盆地周缘埋藏深度较小, 如正安、岑巩、铜仁东等地埋藏深度均小于1000, m。
从黔东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厚度等值线图( 图 3)和TM1-TX1-CY1井牛蹄塘组联井剖面对比图( 图 4)可以看出, 黔东北地区牛蹄塘组暗色泥页岩横向展布较稳定, 优质页岩厚40~50, m, 整体厚度大于30, m, 但在平面上分布不均。研究区内绥阳东— 凤冈、施秉以西、瓮安以东等地区厚度最大, 最大厚度超过100, m; 从西南向四周递减, 至正安、绥阳以西、瓮安以西厚度急剧减小, 厚度不足40, m, 东部印江、江口等地厚度也小于40, m。研究区东南大部分区域缺失牛蹄塘组。
大量露头及岩心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牛蹄塘组正烷烃气相色谱大多具前高单峰型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聂永生等, 2013), 初步可以确定牛蹄塘组有机质主要来自水生低等生物贡献, 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 型和Ⅱ 1型, 富有机质页岩的母源主要为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 生烃能力较好。
黔东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 介于0.70%~15.75%之间, 平均3.52%, 如TX1井S1+S2高达0.53, mg/g(表1), 具有较强的生烃潜力。江口— 铜仁— 松桃地区及浪洞— 施秉地区的有机碳含量普遍大于8%。研究区东部有机碳含量呈东高西低特征, 而西部则呈南高北低特征( 图 5)。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页岩层段主要分布于牛蹄塘组下部, 其含量介于3.35%~7.55%之间, 平均高达5.39%, 厚度超过45, m。
黔东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经历了多期热事件, RO普遍大于2.0%, 均处于过成熟演化阶段。由于不同构造单元的后期地层叠加和构造改造程度不同, 因此其热演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图 6):务川以北、施秉以南页岩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 RO小于2%; 石阡— 江口一线页岩的热演化程度较高, RO普遍大于3%。整体上看, 黔东北地区页岩的热演化程度南、北相对较低, 中部相对较高, 呈带状分布。
黔东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的孔隙度较低, 平均为1.48%, 渗透率普遍小于0.04× 10-3μ m2, 总体为低孔— 超低渗储集层。大量岩心测试结果表明, 牛蹄塘组岩石的比表面积较大, 页岩BET比表面积平均为15.9, m2/g, 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吸附能力。
黔东北地区页岩的储集空间类型比较丰富, 扫描电镜发现其具有大量的残余原生孔隙、有机质生烃后形成的孔隙、次生溶蚀孔隙、黏土矿物伊利石化体积缩小形成的微孔隙以及微裂缝等( 图 7)。不同类型的孔隙和微裂缝构成了复杂的多孔系统, 为页岩气的赋存提供了储集空间。
黔东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的现场解吸含气量相对较好, 其中YK1、CY1和TX1井含气量分别为1.0~3.5, m3/t、1.3~4.65, m3/t和1.0~3.06, m3/t; 大量等温吸附样品测试气含量也介于4.52~8.78, m3/t, 平均值达6.76, m3/t。在钻探过程中, 多口井在牛蹄塘组见到良好的气测异常及后效显示( 表 2), 表明牛蹄塘组页岩层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但是, 牛蹄塘组已钻探的几口探井(如SY1、TM1、XY6、BY2、FC1、HY1等井)却相继失利, 现场含气量测试均小于1, m3/t, 非烃组分含量较大, 呈现出较明显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特征。
大量勘探实践证明,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系的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均不一样, 因此不能完全用根据涪陵地区页岩气富集特征总结出来的“ 二元富集” 和“ 箱状成藏” 等理论指导黔东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的勘探(郭旭升, 2014)。根据前面分析得知, 黔东北地区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具有分布广、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等特点, 其中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和面积大保证了页岩气藏有足够的生烃物质基础, 同时其热演化横向变化较大、储集层相对致密、含气性相对变化较大。根据上述分析, 结合黔东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勘探实践, 笔者认为该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富集具有沉积控带、断裂控藏的明显特征。
沉积控带主要表现在2个时期:第1个时期是早寒武世牛蹄塘组沉积早期和晚期, 第2个时期是晚震旦世灯影组沉积时期。目前的钻探结果表明, 大致以福泉— 石阡— 印江— 秀山一线为界, 东侧牛蹄塘组沉积早、晚期为斜坡相, 灯影组为台缘斜坡相, 该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钻探显示较好, 如HY1、TX1、SY1、CY1、CT1井等, 页岩气解析气含量高, 以甲烷为主。西侧牛蹄塘组沉积早、晚期分别为深水陆棚相和浅水陆棚相, 灯影组为开阔台地相, 该地区牛蹄塘组的钻探结果多不理想, 如FC1、ZY1、MR1、YK1井等, 页岩气解析气含量不高, 且多为氮气( 图 8; 图9; 图10; 表2)。分析其主要原因, 发现与其所处的沉积相带有关。
牛蹄塘组主要形成于斜坡、深水陆棚和浅水陆棚环境中, 其中:深水陆棚相和斜坡相主要以粉砂质碳质泥岩(页岩)、碳质泥岩(页岩)和硅质岩为主, 且其还原环境较有利于自养菌、浮游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的大量生成, 因此具有机质生产力高、有机碳含量高和伽马值高等特征; 而浅水陆棚相多为粉砂岩、泥灰岩、灰质泥岩和粉砂质泥岩, 其多为浅水氧化环境沉积的非烃源岩, 有机碳含量较低(一般TOC小于1%)、伽马值低等。而牛蹄塘组下伏地层灯影组, 在黔东北地区主要以开阔台地相白云岩为主, 但在研究区的东南同时存在同时异相的硅质岩沉积(老堡组)。震旦纪末期的桐湾运动使上扬子地区整体抬升, 造成灯影组顶部风化壳岩溶十分发育, 不利于页岩气保存。因此, 即使在页岩气保存条件较好的黄平地区, 在储集层改造过程中因底板原因也极易压开导致出水, 这给页岩气开发带来较大困难。
因此, 在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过程中, 特别要注意沉积相控特点, 只有沉积主体位于深水陆棚和斜坡环境、下伏灯影组为台缘斜坡沉积时, 才有利于页岩气勘探, 比如凯里— 岑巩— 松桃— 花垣一线。
断裂控藏主要表现在断裂对页岩气成藏的破坏方面, 其主要导致页岩气散失、热液交代、有机质炭化( 图 11-a)、氮气含量增加和甲烷含量降低等。
黔东北地区处于复杂构造变形区, 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动, 区内断裂非常发育。岩心中裂缝亦非常发育, 甚至破碎或被揉皱( 图 11-b)。以岑巩区块为例( 图 12), TX1井周缘断裂不发育, CY1井也只发育小的断层, 两井在钻探过程中均见到良好的页岩气显示, 并且解释气含量均以甲烷为主; 而与TX1井相距仅8, km的TM1钻探失利, 该井岩心中发现了大量高角度裂缝( 图 11-c, 11-d)。
基于二维地震资料解释部署的探井, 如TM1、XY6、BY2、FC1井, 多距离断裂较近。从目前钻探情况看, 这些井牛蹄塘组勘探的失利, 表明其明显地受到断裂的影响。与TX1、JY1井相比, TM1、XY6、FC1井由于轻组分散失, 其热解地化指标S1+S2值、IH指数、D指数明显偏低, S4含量则相对较高( 表 1)。同时, TM1井岩心中发现大量因有机质演化程度过高而导致的严重炭化现象( 图 11-a), 表明有机质生烃潜力已近枯竭。从电性特征上看, TM1、XY6井牛蹄塘组的高GR层电阻率均小于10, Ω · m, 其中XY6井电阻率值甚至小于 1 Ω · m, 而周缘钻探的井(如HY1、EY1), 包括龙马溪组钻探失利的LY1、RY1井, 亦均表现为低阻特征。目前已证实页岩层低电阻率主要是由于有机质炭化导致(王玉满等, 2014), 而有机质炭化可能是由于基底断裂沟通深部热液, 引起局部地区热流值偏高并造成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过高而形成的, 这将导致烃类气体后期散失量远高于生烃量、页岩含气性变差。另外, 页岩中发现的大量低温热液矿物钡解石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此外, 断裂也是页岩气散逸的通道。当断裂与地表沟通时, 除游离气散失外, 吸附气一方面由于降压解吸变为游离气散失, 另一方面因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入, 导致页岩气中非烃含量高、甲烷含量偏低。因此, 对黔东北构造复杂变形地区页岩气的勘探, 不仅需要考虑沉积控带作用, 更多地还要充分考虑断裂对页岩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1)黔东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分布广泛、埋深适中、厚度较大、TOC含量高、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储集类型多样, 具备页岩气形成的基本物质条件。
2)黔东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富集具有沉积控带、断裂控藏的明显特征:牛蹄塘组为深水陆棚相和斜坡相时最有利于页岩气发育, 而下伏灯影组为台地斜坡相时有利于储集层的改造; 断裂则不利于页岩气保存, 控藏作用明显。
3)建议在黔东北复杂构造变形区内加强沉积有利相带和断裂研究。只有在有利相带内、远离深大断裂的构造稳定区, 才有可能寻找到页岩气富集的甜点。
(责任编辑 张西娟)
作者声明没有竞争性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没有竞争性利益冲突.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