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简介:钟建华,男,1957年生,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沉积
塔里木盆地北缘奥陶系发育典型的古岩溶,笔者在其中发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沉积物或沉积构造: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且这种包壳砾岩之前从未见报道。该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的结构类似鲕粒或核形石,可分为核心和包壳 2部分,大部分呈近圆形或扁圆形,少数形态不规则,直径为数厘米到数十厘米。核心可分为 4种,分别是:( 1)与溶洞围岩相同的灰岩砾石;( 2)由砂岩形成的核心;( 3)由砾岩构成的复合核心;( 4)由古钙华碎块形成的核心。包壳也可分为 4种类型,分别是:( 1)具有圈层的包壳;( 2)颗粒状包壳;( 3)均质包壳;( 4)由颗粒状包壳和圈层状包壳组合形成的复合包壳。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是溶洞和岩溶沉积中的典型产物,其不仅可以作为识别溶洞和岩溶的标志之一,而且具有一定的储集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油气储集体。
About the first author:Zhong Jianhua,born in 1958,is a professor and Ph.D. supervisor i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ast China). He is engaged in sedimentology and structural geology. E-mail: zhongjh@upc.edu.cn.
Coated gravels and coated conglomerates, a specific type of sediment from karst caves and palaeokarsts,were found in the Ordovician in northern margin of Tarim Basin. These coated gravels and coated conglomerates,not been documented previously,are characterized by oolith- or oncolite-like textures, i.e.,a core and coat around the core. The core is divided into four types:(1)limestone gravel identical to the country rock of the karst cave;(2)core composed of sandstone;(3)composite core of conglomerates and(4)core comprised by palaeotravertine clasts. The coat is also divided into four types:(1)coat with cycles;(2)granular coat;(3)homogeneous coat and(4)composite coat comprised by granular coats and cycle-like coats. Coated gravels and coated conglomerates are typical products of karst caves and palaeokarsts, which can be served as markers of the presence of karsts and karst caves. Furthermore,the inherent storage capability in coated gravels and coated conglomerates make them effective hydrocarbon reservoirs,and thus a target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塔里木盆地面积可达560, 000, km2, 是一个典型的大型叠合盆地(贾承造, 1999; 金之钧, 2005), 目前已探明多个大型油气田(康玉柱, 2000; 孙龙德等, 2005; 何治亮等, 2006; Du et al., 2011), 尤其以塔河地区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发现而引人注目。但是, 迄今为止, 该盆地仍有许多基础地质问题尚未解决。塔里木盆地北缘(下文简称“ 塔北” )奥陶系广泛出露, 发育大量的裂缝和溶洞, 为奥陶系缝洞系统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研究区位于塔北露头区, 目的层位为奥陶系鹰山组和一间房组。野外考察发现, 在塔里木盆地西北天山南缘, 从柯坪、阿恰经巴楚三岔口到巴楚五道班100余千米的314国道北侧发育1条碳酸盐岩岩溶带, 该带鹰山组和一间房组中发育10多个大型古溶洞(图1)。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在塔北露头区非常发育, 几乎在所有的观察点都能见到, 发育的层位主要是鹰山组下部和一间房组下部岩溶发育的层段(图 2)。文中通过准确测量柯坪— 巴楚地区古溶洞中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的几何参数, 精细描述其宏观结构形态, 并通过显微染色薄片来分析包壳砾石的矿物组分、晶体形态和岩石组合特征, 以对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的成因进行初步解释。
塔北奥陶系古溶洞沉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发育大量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包壳砾石是由核心和钙质包壳2部分组成的具有似鲕粒结构的溶洞充填物, 而由包壳砾石组成的岩石即为包壳砾岩。包壳砾石横截面上大部分呈近圆形或扁圆形, 少部分形态不规则(图 3); 直径小者数厘米(图 4-1), 大者超过40, cm(图 4-4), 以10, cm左右的最为多见。包壳砾石可以分为核心和包壳2部分(图 3), 下面分别论述这2部分的特征。
2.1.1 核心 核心是包壳砾石中心的原岩, 按岩性和结构可以分为4种类型:第1种以灰岩为主; 第2种以化学沉积— — 古钙华为主; 第3种以砂岩为主; 第4种以砾岩为主, 且主要见于硫磺沟3号溶洞。
1)灰岩核心。这种类型的包壳砾石最为常见, 核心是灰岩(图 3-1; 图4)。该种砾石大小悬殊, 大者超过40, cm, 小者不足1, cm, 以10, cm左右的多见。砾石磨圆度中等(图 4-1, 4-2)到差, 揭示了其在地下暗河或地表河流中的形成位置。
2)钙华核心(图 3-2; 图5-1, 5-2, 5-3)。核心为钙华。粒径一般较小, 多在10, cm以下, 以4~5, cm者多见。包壳明显, 以针柱状方解石为主, 纹层较薄, 多在1~2, mm以下。纹层与钙华核心的结合非常紧密, 很难剥离。以硫磺沟溶洞多见, 多产于古钙华发育的溶洞的清洁暗河中。包壳钙华砾石的核心形态多不规则, 大部分以1颗砾石为核心, 少数甚至由四五个小钙华包壳砾石组成(图 5-1, 5-2, 5-3), 表明溶洞至少发育2期钙华沉积。
3)砂岩核心。相对不发育, 核心以粉细砂岩为主(图 5-4)。粒径多在数厘米, 大者可达10~20, cm。包壳与核心容易剥离, 显示钙质包壳与硅质砾石之间的结合不太紧密。在硫磺沟3号溶洞以东以及柯坪西北部的早古生界露头中发现该类包壳砾石, 其核心可能大部分来自于志留系和泥盆系。
4)砾岩核心。核心以细砾岩为主(图 3-6; 图6), 主要见于五道班附近溶洞口明河沉积中, 与河床滞留形成的砾岩层共生。有的核心为砾岩形成的复砾石, 直径从十余厘米到几十厘米(图6-1)。有的核心砾岩成分复杂, 为灰岩、砂岩和火山岩等。这种包壳砾石的特点是:(1)形态不规则; (2)粒径一般较大; (3)包壳不很发育, 一般比较薄、多在1, cm以下, 厚度不稳定, 连续性也不好(图 6-3); (4)多发育在溶洞口的明河中。
2.1.2 包壳 包壳是包裹在砾石核心外部的圈层状化学沉积, 与鲕粒的圈层非常相似。按包壳的性质和结构可以分为4种:针柱同心环状、粗大晶粒放射状、细小颗粒均匀状和复合状。
1)针柱同心环状包壳。其砾石核心外圈被1层或多层呈同心环状的针柱状方解石包裹(图 3-1; 图7-2), 基本圈层厚1~5, mm, 由一系列垂直圈层的针状或柱状方解石组成, 其中柱状方解石的直径多在0.2~2, mm, 长1~5, mm。从颜色上看, 主要有灰白和黄褐色2种, 其中黄褐色者含油, 偶见黑色含油者(图 7-2)。一般圈层多达10~30层。这种砾岩较致密, 砾石颗粒间基本没有残留孔洞。圈层的发育表明水质呈周期性变化, 但其是与季节变化有关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 值得以后探讨。
2)粗大晶粒放射状包壳。这种砾石的外壳被1层或数层粗大晶粒的方解石层所包裹。横截面上可见到其是由一系列粗大的方解石晶粒垂直砾石外表紧密排列形成, 有时形成放射状圈层。共有2种类型:第1种方解石颗粒的直径多在数毫米, 长度大部分大于直径, 状如马牙或叶片, 垂直砾石周缘排列, 呈菊花状或草莓状(图 6-4; 图7-1; 图8-1); 第2种方解石晶体呈柱状, 垂直砾石呈放射状排列(图 7-1), 有的呈平行状排列(图 7-2), 有的呈针簇状、收敛点在砾石表面(图 7-3)。一般来说, 这种包壳砾石的直径较小, 多在数厘米。这种砾岩的最大特点是砾石外层的晶体之间往往有大量残留孔洞, 在显微镜下也可见到大量的晶间孔和晶间缝(图 8-2, 8-3, 8-4, 8-5), 是很好的油气储集空间。此外, 方解石晶体内部还发育了一系列微缝, 也是油气的储集空间, 但储集能力极为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 有的方解石晶体具有石英的完美晶型和晶面条纹。此外, 硫磺沟2号溶洞的颗粒状包壳砾石因受到石油浸染多呈褐(黑)色; 颗粒状包壳与砾石之间一般结合非常紧密, 表明其是在结晶空间很大的条件下形成的。
3)均匀状包壳(图 3-4)。由一系列细小的、呈粉砂状的方解石颗粒或均匀致密的方解石围绕砾石形成。方解石的粒径多在1, mm以下, 构成一个数毫米厚的圈层, 圈层内部较均一, 分层不明显。
4)复合包壳(图 3-5)。由晶粒粗大的圈层与晶粒细小的圈层组合形成。大部分复合壳的内圈为粗大晶粒的放射状包壳, 外圈为细小晶粒的均匀状包壳或呈针状和纤维状包壳。包壳由大小不同的方解石晶体构成, 不同圈层的方解石晶体大小差异明显。
总的来说, 这4种包壳大多数在观察面上都是连续或近连续的、对称或近对称的, 但不能排除在三维空间它们是非连续和非对称的。
对粗大晶粒放射状包壳和细小颗粒均匀状包壳进行了显微鉴定:第1种是晶粒在1~2, mm的粗大方解石包壳(图 3-3; 图7-1), 可见方解石晶体内部有极微小的晶内缝, 晶粒之间有很宽的晶间缝(0.1~0.2, mm)(图 8-2), 是很好的储集空间和油气运移网络。第2种是粒径在0.1~0.4, mm的细粒方解石包壳(图 3-4; 图8-1), 也见到晶间缝很发育, 但因为极其窄小(图 8-3)而导致储集和运移能力有限; 第3种是纤维状方解石包壳(图 3-3), 纵截面上方解石晶体呈柱状, 横截面上呈颗粒状, 但晶间缝和晶间孔(图 8-4)都比较发育, 是良好的储集空间; 第4种是微晶集合形成的球粒状包壳(图 6-3), 微晶之间发育微缝, 球粒之间孔洞很大, 是很好的储集空间(图 8-5)。
不同类型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的形成环境不同, 尤其是水文和水化学条件明显不同, 反映它们可能不是同一期次形成的。一种类型包壳砾石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水文和水化学条件, 只有这种沉积要素发生明显改变后新类型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才会形成。所以根据这4种不同类型的包壳砾石推断硫磺沟古溶洞发生过4期明显可分的化学充填。
此外, 还有一点非常值得讨论:包壳砾石在形态结构上很像鲕粒(直径小于2, mm), 但鲕粒是在一种不断跳跃、悬浮的过程中形成的, 据此推论, 包壳砾石可能在相同的过程中形成。砾径粗大的砾石(直径多为3~5, cm)能不时地被流水搅起, 形成近对称的纹层, 从这点上看, 包壳砾石形成于高速的水流及特殊岩溶环境中。在四川九寨沟溪流中也有这种现代包壳砾石(图 9), 因此有必要对四川九寨沟现代的包壳砾石进行研究来求解硫磺沟古溶洞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的成因。
塔北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有特定的产出位置。通过初步观察发现, 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一般产在溶洞地下暗河的中下部和地下暗河流出溶洞口的不远处, 前者如塔北地区发现的包壳砾石(图 3), 后者如九寨沟地区发现的现代包壳砾石(图 9)。此外, 在鄂尔多斯盆地、柴达木盆地均发现了这种包壳砾岩, 似乎也多与岩溶有关。
无疑, 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是溶洞的典型标志沉积, 其中含有重要的地质信息, 值得重视。此外, 在硫磺沟2号溶洞中的包壳普遍含油, 周围的化学充填体和裂缝中的方解石脉也普遍含油, 揭示了化学沉积形成于油气成藏之前, 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化学沉积(包括包壳)是一种古钙华, 而不是现代钙华。
包壳砾石的形成机理本质上与鲕粒相似。内核是外源砾石或先期化学成因的砾石, 且沿砾石的表面发育化学成因的包壳。包壳形成的首要条件是CaCO3必须饱和, 而CaCO3饱和的先决条件是地表水或大气降水必须在碳酸盐岩表面或裂缝中流经足够长的距离, 所以只有在岩溶区才具备包壳砾石发育的基本条件; 其次, 溶洞内或溶洞口的水质要比较清洁、碎屑少、化学沉积比较活跃, 这与现代溶洞的钟乳石发育条件相同。
无疑, 包壳砾石的发育关键是其外部化学圈层的形成。每一个包壳圈层都对应了一次水化学条件的变化, 图10简示了2层包壳圈层的形成过程:第1个过程是具有第1圈层水化学特点的包壳形成; 随后化学条件发生变化, 第1个过程被取代, 发育了第2层包壳圈层。依次下去形成多个、甚至数十层这种化学圈层包壳。不能排除包壳砾石在形成过程中可能被流水翻动过, 形成了这种近对称的连续性包壳。
无论是纤维状、针柱状还是颗粒状方解石包壳, 都是经过后期成岩形成的, 其原岩物质均是非晶质的古钙华(一种多孔的CaCO3), 并在成岩过程中转变成方解石晶体。有的古钙华转变成纤维状、针柱状方解石, 而有的转变成颗粒状方解石, 这与古钙华原来的性质和成岩过程中地下物理化学条件有关。
钙华的沉积机制前人做过很多研究(张英达, 1982; 朱学稳, 1990; 刘再华, 1993, 2003, 2014; Liu et al., 1995, 1997; 李华举, 2006), 高速水流对钙华的沉积影响得到普遍的认同。溶洞地下暗河的中下部和地下暗河流出溶洞口由于地势高差的影响, 砾石在出口处堆积, 水流速度大, 高速水流产生低压水泡, 掺气水泡以及射流水沫加速了钙华的沉积, 而高速水流中砾石在流水的作用下不停旋转, 并以砾石为质点在表面形成了包壳。受季节性水流及暗河流速的影响, 砾石的包壳呈现不同的类型, 进而形成呈季节性变化的包壳形态。
1)有包壳砾石或包壳砾岩发育的地方, 就可能存在缝洞系统或岩溶发育, 这可以作为溶洞或岩溶存在的“ 示踪剂” 。
2)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是一种储集空间发育的岩石类型, 储集空间主要有2种方式:一是化学成因的包壳内的方解石晶体之间的晶间孔和少部分晶内溶蚀孔; 二是包壳砾石之间的残留孔洞。如果是在筛积形成的砾岩基础上形成的包壳砾岩, 这种储集空间非常可观, 会形成较好的储集层。因此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的发现为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责任编辑 张西娟)
作者声明没有竞争性利益冲突.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