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作者简介:郝乐伟,男, 1985年生,博士, 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现主要从事沉积学方面的研究。 E-mail: haolewei66@163.com。
滩坝是隐蔽油气藏最重要的沉积储集层类型之一,已成为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现代沉积滩坝的研究是深入认识滩坝沉积相的有效手段。环湖考察研究发现青海湖近岸滩坝类型多样,主要发育了废弃三角洲前缘处滩坝、三角洲侧缘处滩坝、湖岸线拐弯处滩坝、开阔滨浅湖处滩坝和冲积扇改造处滩坝 5种类型。通过对各种类型滩坝剖面的详细分层及沉积物室内矿物组成分析等,发现不同类型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存在很大差异。整体而言,青海湖近岸滩坝沉积物粒度较粗,黏土含量低,结构成熟度较高,沉积构造多见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和冲洗交错层理,垂向上表现出上粗下细的反韵律特征。同时,选取了青海湖南岸规模较大的坝相,分别对坝主体、坝间和坝侧缘进行详细的探槽剖面分析,得出坝主体单旋回厚度较坝间和坝侧缘大,沉积物粒度也相对较粗,黏土含量最低,分选性也最好,是发育为隐蔽油藏最有利的区域。
About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Hao Lewei,born in 1985,graduated and gained his Ph.D. from Lanzhou Center for Oil and Gas Resources,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AS in 2012. Now he is engaged in sedimentology. E-mail:haolewei66@163.com.
Beach bars are important sediment system that can develop into subtle reservoirs. They have become target region for oil-gas exploration(especially in the middle to late periods)in continental faulted basins. The studies of beach bars deposited in modern times coul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studies of subtle beach bar reservoirs. Fieldworks for beach bars were taken,trenches and outcrops of beach bars were observed,and sediments of beach bars were analyzed in Qinghai Lake. According to sediment sources and geographic locations,beach bars were recognized into five types in the study area,which were beach bars in abandoned delta front area,beach bars in delta flank area,beach bars in bend shoreline area,beach bars in wide offshore area and beach bars near alluvial fan area.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beach bars were studied by cross-section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beach bars. It was summarized overall that sediments of beach bars were coarse,medium sorted and rounded. The main bedding structures of the beach bars were parallel bedding,cross bedding and flushing cross-bedding in Qinghai Lake. Beach bars developed in here have a reverse rhythm in ascending order. Moreover,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facies in one typical beach bar were contrastively analyzed in southern shore of Qinghai Lak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bar-center microfacies has the most coarse size, the most thick stratum,the lowest clay content and the best-sorted grains in the same sedimentary cycle,which make it is most favorable for subtle reservoirs.
滩坝主要发育于滨浅海或滨浅湖区, 是受浪力和沿岸流作用控制的薄互层砂体类型。它的沉积相具有分布较广、距离油源近、物性好、有利于生储盖组合等特点, 是中国陆相盆地重要储集层类型之一, 已经成为一些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近年来, 随着对河流— 三角洲等沉积体系勘探开发的研究逐渐成熟, 滩坝这种勘探和研究程度相对薄弱的薄互层砂体储集层, 成为油气增产的有利区域。因此, 进一步深入分析滩坝沉积相的沉积特征, 进行滩坝相精细描述和细分对比研究, 可以为这类储集层的预测与勘探提供有力证据。
陆相滩坝沉积特征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 Nummedal等(1984)首次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Erie湖滨岸滩坝的沉积特征和形成演化机制进行了研究; 90年代, Soreghan和Cohen(1996)详细研究了非洲东部Tanganyika浅水滩坝。国内对滩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湖相砂质滩坝沉积体系的研究。冯增昭(1982)较完整地定义了湖相砂质滩坝, 并详细地研究了滩坝沉积的环境和沉积特征。朱筱敏等(1994)将滩坝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划分, 并对各类型的滩坝沉积特征和含油性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21世纪以来, 中国很多学者对滩坝的沉积特征、形成机制和物性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研究(操应长等, 2009; 邓宏文等, 2010; 李国斌等, 2010; 林会喜等, 2010; Jiang et al., 2011; 杨勇强等, 2011; 王永诗等, 2012; 纪友亮等, 2013; 商晓飞等, 2014; 姜在兴等, 2015; 刘虎强等, 2015; 韩元红等, 2015), 取得了丰富成果。但是, 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滩坝沉积模式, 且已有的研究大多是针对古断陷湖盆滩坝沉积体系而展开的, 对于现代湖盆滩坝砂体的研究较少。笔者在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通过露头和探槽技术对典型滩坝剖面进行精细解剖分析, 结合沉积物矿物组成室内分析测试资料, 对青海湖环湖近岸碎屑滩坝砂体进行分类研究, 分析进积型滩坝沉积特征, 并尝试对坝主体、坝间和坝侧缘亚相进行直观对比分析, 以期为含油气盆地碎屑滩坝的研究提供借鉴。
青海湖近岸环湖一周均有滩坝的发育, 根据地貌特征和物源供给等划分, 青海湖近岸不仅发育了朱筱敏等(1994)定义过的三角洲侧缘滩坝、湖岸线拐弯处滩坝和开阔滨浅湖处滩坝3种类型, 还发育了废弃三角洲前缘处滩坝和冲积扇改造处滩坝, 共5种类型。各种类型滩坝简要的沉积模式可见图1。
湖泊近岸河流入湖口, 原有的分支河流干涸或改道, 河水和沉积物不再输入, 三角洲向前发育动力消失, 湖水动力相对增强, 原有分支河道输运至此的沉积物在强湖水动力作用下形成近似平行岸线的水下滩坝(图 1-a), 随着湖退不断发生, 形成滩坝出露水面。青海湖布哈河三角洲北侧废弃三角洲区域发育平行湖岸线的滩坝(图 2-a)。
三角洲前缘砂体被沿岸湖流侧向搬运至不远处堆积下来, 进一步接受波浪和回流作用的改造, 在三角洲侧缘处形成平行于岸线的滩坝沉积(图 1-b)。青海湖布哈河、沙柳河和哈尔盖河三角洲侧缘处均发育有滩坝砂体。此类滩坝规模较大, 如布哈河三角洲侧缘处发育有宽约30, m、长约4, km的滩坝(图 2-b), 哈尔盖河三角洲侧缘处发育有宽80, m、长达几十千米的滩坝。
开阔滨浅湖区域湖浪垂直或斜交湖岸线, 由湖盆向湖岸推进, 波浪在近岸一定区域破碎, 所携带碎屑沉积物沉积下来, 形成平行于岸线的滩坝(图 1-c)。青海湖近岸开阔滨浅湖区也发育了很多这种类型滩坝(图 2-c), 尤其在湖东岸、湖南岸这种类型的滩坝十分发育。
此次研究通过对青海湖近岸20多个不同类型滩坝剖面的野外观察分析, 以及对沉积物粒度的简单筛分, 对不同类型滩坝沉积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 总结了青海湖近岸进积型滩坝砂体沉积特征。
1)废弃三角洲前缘改造处滩坝沉积特征
青海湖近岸布哈河入湖口北侧废弃三角洲前缘处滩坝沉积物粒度较细, 主要以粗砂、细砂和粉砂为主(图 3-a), 颗粒磨圆和分选均较好, 定向排列不明显。
2)三角洲侧缘处滩坝沉积特征
本次研究分别选取了青海湖布哈河南侧和沙柳河西侧早期发育的三角洲侧缘滩坝进行详细分析, 得出沉积物粒度较粗, 磨圆程度次圆至圆, 分选较好, 垂向上由多期次自下而上由细变粗的反韵律层构成(图 3-b), 砂层多发育冲洗交错层理(低角度楔状交错)、波状层理和平行层理。布哈河三角洲侧缘滩坝比沙柳河三角洲侧缘滩坝沉积物粒度粗, 磨圆和分选也相对较好。这是因为布哈河发育在湖盆长轴方向, 物源为曲流河输入; 而沙柳河发育在湖盆短轴方向, 物源为辫状河输入。
3)开阔滨浅湖处滩坝沉积特征
青海湖近岸地势平坦开阔的滨浅湖区域发育了较多规模较小的滩坝, 粗砂与细砂互层叠置或细砂和泥交互分布(图 3-c), 偶见细砾层, 单层厚度极薄, 沉积颗粒一般分选和磨圆均很好。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粗的反旋回沉积特征。湖西岸开阔滨浅湖处发育有2列高约1, m的小型滩坝, 2列滩坝之间有残余水体, 发育泥质沉积。这一地势开阔的区域发育有单独的滩相沉积。自下而上沉积微粒度逐渐加大, 单层厚度逐渐减薄, 显示水动力逐渐增强、湖退条件下坝沙叠置沉积过程。
4)湖岸拐弯处滩坝沉积特征
青海湖近岸湖岸拐弯处滩坝斜交湖岸线分布, 通过对青海湖南岸二郎剑这一类型滩坝多个剖面的分析, 得出滩坝沉积物粒度自下而上由细变粗(图 3-d), 分选由差变为中等, 砾石粒度粗, 含巨砾, 而下部以砂为主, 砾石含量低于总沉积物的10%, 砾石粒径小, 以细砾石为主。
5)冲积扇改造处滩坝沉积特征
青海湖周边发育的3个冲积扇改造处滩坝分析, 得出这一类型滩坝具有以下特征:沉积物颗粒粗, 分选性差, 泥砾混杂, 磨圆差, 可见砾石长轴平行于湖岸线, 最大扁平面向湖方向倾斜, 距湖由近至远粒度逐渐变粗, 可见多期滩坝(图 3-e)。
1)大多呈脊状平行于湖岸线分布, 偶见湖岸拐弯处沙嘴型滩坝与湖岸线斜交。滩坝砂体背湖一侧陡而向湖一侧缓。滩坝规模大小不等, 最小的高十几厘米、长几米和宽1~3, m, 如湖南岸滨浅湖区域滩坝, 最大的高十几米、长几十千米和宽几十米, 如哈尔盖河三角洲侧缘处滩坝。
2)青海湖近岸滩坝砂体因物源的不同沉积物粒度、磨圆和分选差别极大, 粒度最大者砾石直径10, cm, 常见于冲积扇改造处滩坝; 最小为黏土, 常见于沉积旋回最底层的滨浅湖泥。废弃三角洲前缘处滩坝砂粒度最小, 以细砂、粉砂层为主, 磨圆和分选最好; 三角洲侧缘处滩坝次之, 而冲积扇改造处滩坝砂体砾石和细砾石和粗砂为主。整体而言, 青海湖近岸滩坝粒度较粗, 不同类型砂体分选和磨圆差异也很大。
3)青海湖近岸发育滩坝砂体在垂向上大多表现出自下而上粒度变粗的反旋回特征(图 4-a), 偶见细— 粗— 细的复合粒序特征, 每个旋回以浅湖相(灰色泥)的出现作为相序底部的标志, 单层内部砂体也表现出一定的粒序变化规律, 也表现出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粗的反旋回特征。这种相序特征反映了沉积水深逐渐变浅的过程, 与青海湖长期以来的湖退过程相匹配。沉积构造类型多样, 主要发育有交错层理(多见低角度多向倾斜的浪成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图 4-b), 细砂、粉砂和黏土层偶见波痕, 生物扰动作用较少见, 可能与该区气候条件寒冷、生物生存条件恶劣有关。
青海湖近岸发育滩坝主要由松散碎屑砂体组成。本次研究采集了青海湖近岸布哈河废弃三角洲前缘处(BHH)、哈尔盖河三角洲侧缘处(HGE)、湖拐弯处二郎剑(ELJ)和湖南岸(HN)开阔滨浅湖处4个典型滩坝不同层位样品共128个, 并将每个样品进行四分法均匀混合取样100 g, 压碎烘干后, 研磨至200目, 取约1 g样品进行X衍射矿物组成分析。
滩坝砂体主要由黏土矿物和其他13种矿物组成(表 1)。黏土矿物含量低, 单个滩坝平均黏土含量6.2%~10.5%, 平均为8.23%。其他13种矿物为滩坝砂沉积物的主要组成矿物, 占总矿物含量的74%~96%, 包括石英、长石(包括钾长石和斜长石)、碳酸盐矿物(包括方解石, 白云石, 菱铁矿, 文石)、硬石膏、黄铁矿、钙芒硝、方沸石、辉石和角闪石。青海湖滩坝相关层位也有1%方沸石的发育, 为滩坝初期成岩的证据。青海湖二郎剑滩坝因长期接受碱性湖水的浸泡, 发育有较高含量的自生钙芒硝, 钙芒硝在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可以抑制硬石膏和自生碳酸盐的生成, 也可以为硬石膏和自生碳酸盐的生成提供物质元素。
.
本次研究选取了布哈河三角洲侧缘一个规模较大的滩坝, 因其整体沉积物结构成熟度较湖滨其他区域滩相高许多, 且整体宽度较窄, 高/宽比值较大, 透镜状构造明显, 单层厚度较大, 整体较湖岸线高出许多, 故此次研究将其定义为滩坝相坝亚相, 并对坝主体、坝侧缘和坝间(滩)不同部位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图 5), 分析不同部位沉积微相的沉积特征。该坝相主体高6, m, 坝主体宽11, m, 整体宽115, m左右。
坝主体是坝亚相最高的部分, 从野外剖面可以看出坝主体处发育了2个大的完整沉积旋回, 每一旋回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泥砾层、砂层夹薄层砾石层和砾石夹薄层砂层(图 6)。
第2个旋回沉积厚, 保存完整, 进行详细剖解。其中泥砾约20, cm, 砂层厚约2, m, 砾石厚约1.5, m。第1旋回为近岸砾质滩坝, 高约1, m, 由粒径为2~5, mm、厚为20, cm的砾层和厚为1~2, cm、粒径为0.1~0.3, mm细— 中砂层组成, 推测为冲浪— 回流带形成, 下伏为砂质滩坝, 粒径为0.1~0.5, mm的细— 中砂, 夹粒径为2~8, mm的砾石层, 最下层旋回为泥含砾, 也反映了湖退时进积的沉积特征。砂砾层发育向湖倾斜交错层理, 反映出湖退时进积型沉积特征。
坝侧缘剖面厚约3, m, 共发育了5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图 7), 最后一个旋回未见底泥层, 每个旋回厚约0.75, m, 自上而下由砾层、砂层和泥层构成。以第2旋回为例, 由粒径为1~2, cm、厚为2~3, cm的砾石层和粒径为0.1~0.5, mm、厚为2~3, mm的砂层组成。旋回的厚度比坝主体减薄, 每个旋回约80, cm厚, 砂砾层厚约50, cm。
坝间(滩)亚相发育完整的2个沉积旋回(图 8), 厚约2, m, 每个旋回由泥砾层和砂砾层组成。以第1旋回为例, 最底部为含砾泥岩层, 砾石自下而上减少, 泥岩为水平层理; 其上为砂层; 最上部位砾石层, 砾石粒径小于砂层砾石。坝间泥砾层厚度比坝主体和侧缘厚。
坝主体、坝侧缘和坝间对比分析, 得出坝主体单层或单旋回沉积厚度最大, 沉积物粒度最粗, 坝主体沉积物多见砾石、粗砂和细砂, 少见粉砂和泥; 坝侧缘多见泥与粉砂少见砾石; 坝间沉积物粒度介于坝主体与坝侧缘之间, 砂体分选较差, 常见含砾泥岩层。坝侧缘和坝间因常有水体残留, 生物扰动作用明显, 并可见炭屑。坝主体多见冲洗交错层理, 波状层理而坝间水动力极弱, 沉积物粒度细层理不明显或呈水平层理。三者垂向上均表现出自下而上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粗的反旋回特征。
1)青海湖近岸现代沉积滩坝类型丰富多样, 主要发育了废弃三角洲前缘处滩坝、三角洲侧缘处滩坝、湖岸线拐弯处滩坝、开阔滨浅湖处滩坝和冲积扇改造处滩坝5种类型。不同类型沉积滩坝因物源、水动力和地形地势的不同, 其规模、沉积特征以及组合形式等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于滩坝相的研究应注意其类别的划分。
2)青海湖近岸发育现代沉积滩坝的沉积特征, 具体表现为沉积物粒度较粗, 分选性较差, 结构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 沉积构造多见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和冲洗交错层理。青海湖近岸发育的滩坝大多为进积型滩坝, 垂向上均为上粗下细的反旋回, 常见上部砾石层— 中间砂砾或泥砾混合层— 下部砂层或泥层的沉积组合模式。滩坝砂体层内非均质性强, 可以较好地区分滩坝亚相及微相类型, 并分析各亚相和微相的沉积特征。
3)坝亚相不同微相对比分析得出坝主体单层或单旋回沉积厚度最大, 沉积物粒度最粗, 黏土含量最少, 分选性也最好, 是发育为隐蔽油藏最有利的区域。坝主体多见冲洗交错层理, 波状层理; 而坝间水动力极弱, 沉积物粒度细, 层理不明显或呈水平层理。坝侧缘和坝间因常有水体残留, 生物扰动作用明显, 可见炭屑。现代沉积滩坝的研究可根据位置、形态、沉积及水动力特征等直观的区分滩坝相不同微相, 是滩坝沉积相研究的良好选择。
(责任编辑 郑秀娟)
作者声明没有竞争性利益冲突.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