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简介 牛永斌,男,1980年生,博士,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遗迹学与沉积学研究工作。E-mail: niuyongbin@hpu.edu.cn。
生物扰动对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基质储集体”储集性能的改造效应具有重要影响。以塔河油田奥陶系岩心为研究对象,利用 Adobe® Photoshop® CS6软件提供的生物扰动数字图像分析软件包,对岩心数字图像中生物扰动区域进行了识别和定量表征。结果表明: ( 1)在生物扰动数字图像分析软件包提供的方法中,“相似像素选择法”和“魔棒法”是对生物扰动识别与定量表征最为有效的方法,但二者适用范围不同;( 2)“相似像素选择法”适用于生物扰动程度较大,单个形体相对较小且离散度相对较高的情况:当生物扰动充填物和围岩基质边界对比度较大时,应用“选取相似”操作效果最好;而当生物扰动充填物和围岩基质边界对比度较小时,应用“色彩范围”操作识别效果最好;这 2种操作都仅能执行 1次;( 3)“魔棒法”对于识别生物扰动区域形体大而分布连续,且充填物颜色不同的情况具有独到优势;该方法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操作以及调整“容差”来提高生物扰动区域与围岩基质的识别度。该研究对从生物成因角度解释碳酸盐岩“基质储集体”的非均质性与分布规律、实现增强储集性能生物扰动属性表征、丰富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地质学理论、指导该类油气藏远景勘探和储量计算以及选择合理的开发方案等具有重要意义。
About the first author Niu Yongbin,born in 1980,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master supervisor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e is mainly engaged in researches of applied ichnology and sedimentology. E-mail: niuyongbin@hpu.edu.cn.
Bioturbation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arbonate reservoir properties of “matrix reservoir” of the Ordovician in Tahe Oilfield of Tarim Basin. With the help of Bioturbated Digital Analysis Images Package of Adobe® Photoshop® CS6,the study was carried on the core of the Ordovician from Tahe Oilfield to identify and estimate quantitatively the area that was bioturbated in the core digital ima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Within the methods of Bioturbated Digital Analysis Images Package,“Similar Pixel Selection Method” and “Magic Wand Method” are the most effective to identify and estimate quantitatively bioturbation and have different ranges of application. (2)The Similar Pixel Selection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samples with high bioturbation,small size and high diversity. When there are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fill of bioturtation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s,“Select Similar” is the best way to estimate quantitatively the bioturbation. Otherwise,when there are just litt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filling and host rocks,“Color Range” is the best way. (3)Magic Wand Method has an advantage on the samples with large size trace fossils and good continuity as well as different color of infilled material. By modifying “Tolerance”,Magic Wand Method will increase the degree of recognition between the bioturbated area and host rock. This research makes a convincing explanation about heterogeneous and distribution of “matrix reservoir” of carbonate rocks in the perspective of biogenic,and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on fulfilling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ose bioturbation enhanced reservoir capacity in carbonate rocks,enriching geologic theory of carbonate reservoir,guiding the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of the bioturbated reservoir,calculating reserves and selecting the best plan of the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fields.
生物扰动是由(古)生物对其周围沉积颗粒所进行的搅动、混合和破坏形成的沉积构造, 包括可以鉴定和无法鉴定的各种潜穴、足迹和移迹等(杨式溥等, 2004)。一方面, 它记录了沉积物中生物群落的生活习性、个体大小和生物殖居底质速率等生命活动的进程(Bromley and Ekdale, 1986); 另一方面, 生物扰动除了改变沉积物(或岩石)的原始组构外, 还能以倒置、压缩、挖掘和回填等多种方式改变沉积物(或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导致生物潜穴充填物的原始物性特征与围岩基质存在差异(一般比围岩更加疏松)。成岩流体的运移相对比较方便, 再加上后期成岩环境的不断变迁、交替以及温度、压力的不断变化, 其受到了多类型、多期次成岩改造, 最终造成生物扰动部分的成岩作用比围岩基质要剧烈得多, 使得原本存在的差异伴随着其后的成岩过程而被逐步放大, 这对增强致密岩性的储集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碳酸盐岩中生物扰动的属性表征和定量表征对重建生物生存的(古)环境和(古)生态以及研究生物扰动的储集层改造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早先关于生物扰动程度的描述多采用定性表征的方法, 并主要是基于视觉对比或主观判断。例如: Taylor 和 Goldring(1993)提出的用生物扰动指数来描述生物扰动程度的方案应用较广(王慧中, 1996; 齐永安, 1999; 费安玮和张忠涛, 2002; 林世国等, 2012); 齐永安等(2007)提出了利用岩石切面上遗迹化石所占面积百分比来表征生物扰动相对丰度。近期, 又有学者基于网格技术(Heard and Pickering, 2008; Marenco and Bottjer, 2010)、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以及先进的X-rays、Computed Tomography和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成像技术(Magwood and Ekdale, 1994; Lö wemark and Werner, 2001; Gingras et al., 2002; Lö wemark and Schä fer, 2003; Marenco and Bottjer, 2008, 2011; 齐永安等, 2008; Dorador et al., 2014a, 2014b), 对生物扰动程度进行了半定量— 定量表征。这些技术有的因视觉观察而需承担主观误差, 有的因技术复杂、样品分析十分昂贵, 造成无法广泛应用。2014年, Dorador等(2014a, 2014b)基于数字图像分析首次对IODP Expedition 339井中的生物扰动进行了定量估计, 并得到该井岩心的生物扰动量。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 笔者提出了应用Adobe® Photoshop® CS6提供的生物扰动数字图像分析软件包定量表征生物扰动程度的方法, 因为该方法既新颖又便捷, 可广泛用于野外露头和岩心数字图像以定量表征生物扰动程度。文中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数字岩心图像为例进行定量表征和实际应用, 这对从生物成因角度解释碳酸盐岩“ 基质储集体” 的非均质性与分布规律、实现增强储集性能生物扰动的属性表征、丰富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地质学理论、指导该类油气藏远景勘探和储量计算以及选择合理的开发方案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塔河油田位于新疆库车县和轮台县境内, 东北距轮台县城约50, km, 西北距库车县城约70, km处。该油田东靠草湖凹陷, 西邻哈拉哈塘凹陷, 南接满加尔凹陷, 北依阿克库勒凸起(鲁新便, 2004; 牛永斌, 2010), 为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田。溶洞— 裂缝是这类油气藏最典型的储集空间(康玉柱, 2003; 鲁新便等, 2003; 夏日元和唐建生, 2004; 张涛等, 2004; 郑和荣等, 2009; 赵宗举等, 2004; 金之钧等, 2006, 2016; 俞仁连和博恒, 2006; 赵文智等, 2006a; 邓小江等, 2007; 马永生等, 2007; 邹才能和陶士振, 2007; 赵雪凤等, 2007; 吕修祥等, 2008; 张家政等, 2009; 赵宽志等, 2015)。但从笔者2008年以来对塔河油田奥陶系近50余口取心井1600多米岩心的观测发现, 除了前人重点研究的溶洞充填物和裂缝发育外, 该研究层位“ 白云石砂屑团块” 灰岩也非常发育(牛永斌等, 2010a, 2010b), 且大都被油斑浸染(图 2)。这些岩心已经由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岩心库进行了剖分和高清CT扫描, 其中剖分岩心一半供研究者观测研究, 一半封装存储; 另外, 对高清CT扫描所得数字岩心图片进行了分类建库存储, 以供研究者解译。笔者在研究区观测奥陶系大量岩心的同时, 收集了大量奥陶系数字岩心图像。通过宏、微观详细观察和仔细对比, 发现塔河油田奥陶系这种“ 白云石砂屑团块” 储集体与华北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广为发育的“ 豹斑灰岩” 极为相似(图 2)。目前普遍认为, 豹斑灰岩同“ 生物扰动” 和“ 白云石化的不均匀” 关系极为密切, 且不均匀的白云石化常常又沿着生物扰动区域发育(贾振远和马淑媛, 1984; 陈曦等, 2011; 郝毅等, 2012), 因此生物扰动才是导致豹斑灰岩形成的最根本的因素, 且是古生物扰动和成岩作用(主要为白云石化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成岩作用对这类生物扰动形成的白云石化斑片灰岩的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及其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储集体发育的作用, 笔者已有专文论述(牛永斌等, 2010a, 2010b); 而形成这类白云石化斑片灰岩的生物扰动类型和成因机制, 笔者将有专文论述; 文中仅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数字岩心图像中生物扰动的程度进行定量表征。
本次在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数字岩心图像中生物扰动程度定量表征的过程中, 采用的生物扰动数字图像分析软件包有“ 相似像素选择法” 和“ 魔棒法” 2种数字图像分析的方法( 图 3)。这2种方法的表征原理如图3, 且在实际定量表征的过程中需根据岩石中生物扰动发育特征选择2种方法中最合适的来应用。
该方法是在数字图像中选取一个特定区域, 使该区域像素值处于预先设定的生物扰动区域的像素范围内。应用步骤如下:首先, 使用Adobe® Photoshop® software CS6的选择工具选择目标区域; 然后, 利用“ 选择” 菜单栏中“ 选取相似” 子菜单进行颜色相近区域选择。Honeycutt和Plotnick(2008)利用Matlab 7.1, 基于灰度矩阵(每一个像素一个值)理论, 提出了自动定量生物扰动指数法。笔者对比发现, 利用相似像素选择法进行颜色相近区域选择, 是一种比Honeycutt和Plotnick(2008)提出的灰度矩阵自动定量生物扰动指数识别法更完整和更简单的方法。此操作仅用了一个更简单的软件, 且是基于数字彩色图像原理(每个像素R、G、B共3个通道值)。此方法特别适用于颜色相近的待选区域, 对于这类数字图像的解译其可以发挥最大效果; 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不能对选择灵敏度进行调节, 且该方法只能操作1次。若目标区域有不同颜色充填时, 无法将它们同时全部选取以进行自动识别。
此外, 该方法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操作步骤完成:首先, 通过Adobe® Photoshop® software CS6“ 选择” 菜单栏单击“ 色彩范围” 子菜单, 打开“ 自定义颜色” 设置窗口, 自定义设置参考颜色值, 此时, 最好和最便捷的方式是应用光标选取目标范围内生物扰动区域的“ 取样颜色” ; 该操作同时还允许对颜色参数进行“ 颜色容差” 修改。其次, 对模糊性参数进行调节, 直至所有目标均被选中。最后, 点击“ 确定” 按钮完成操作, 进行生物扰动程度定量统计。当数字图像中待识别的对象范围较小且颜色相同或相近时, 该操作最快、最有效。
魔棒法手动选择是使用Adobe® Photoshop® software CS6软件提供的“ 魔棒工具” 进行色调相近区域选择。此方法适用于快速选择色彩变化不大且默认色调相近的区域。Perring 等(2004)和Johansson等(2008)应用Adobe® Photoshop® CS2软件提供的“ 魔棒工具” 进行生物碎屑百分比的统计, 本次也是基于相同的工作原理进行生物扰动程度的定量统计。实际应用步骤如下:首先, 通过工具栏上的“ 魔棒工具” 对每个目标区域内的生物扰动区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像素, 利用“ 颜色容差” 窗口调节预期精度; 然后, 在多个目标识别区进行生物扰动对象的识别; 最后, 通过“ 选择” 菜单下“ 添加到选区” 子菜单选项把多个选择对象添加到生物扰动识别区, 进行定量表征。该方法的优点不仅在于可以多次操作, 而且当目标区域范围有不同颜色充填且充填范围较大时, 使用其能达到最佳效果。
文中选取塔河油田二区S77高产井(至2011年累计产油超过13.06× 104, t, 产液超过17.28× 104, t)的奥陶系岩心进行定量表征。S77井从下石炭统巴楚组底部到下奥陶统进行了连续取心, 取心长度达134.71, m, 取心率88%。岩心中生物扰动区域普遍含有油斑, 因此本次还检测了原油浸入对生物扰动区域识别的影响。在进行定量表征前为了便于识别生物扰动区域, 需对岩心数字图像进行简单处理: 对每个图像使用Adobe® Photoshop® software CS6进行对比度调整, 一般调整对比度至“ 100” 以提高识别质量, 同时也能够保证数字图像上生物扰动量占比不足5%时, 仍可达到预期效果。为了便于对比识别效果, 选取S77井的3段奥陶系岩心样本(Sample 1、Sample 2和Sample 3)为例分别表述。
Sample 1样本取自塔河油田S77井5711.39, m附近。该样本生物扰动程度相对较高, 单个形体相对较小。分别利用“ 相似像素选择法” 和“ 魔棒法” 对岩心数字图像进行处理(图 4), 结果表明: 利用“ 选取相似” 操作自动识别出的生物扰动区占该段目标区域的21%(图 4-b); 将识别结果和原图对照发现, 执行该操作与实际情况最为符合, 识别效果最为理想。利用“ 色彩范围” 操作在颜色容差值为55(所有生物扰动被选中)时, 自动识别出的生物扰动区占该段目标区域的30%(图 4-c), 但部分非生物扰动区域也被选中。利用“ 魔棒法” 在颜色容差值为5~10时(识别效果最好), 自动识别出的生物扰动区占该段目标区域的比值仅为10%(图 4-d)。由此可见, “ 相似像素选择法” 比“ 魔棒法” 更适合Sample 1样本的识别和表征, 且在实际操作时更省时。综合上述各种因素, 最终确定Sample 1样本采用“ 相似像素选择法” 中“ 选取相似” 的操作, 其生物扰动量的最终结果为21%。
Sample 2样本取自塔河油田S77井5584.61, m附近。该样本生物扰动区域油浸现象虽然明显, 但原始充填物颜色与围岩基质区别不大。分别利用“ 相似像素选择法” 和“ 魔棒法” 对岩心数字图像进行处理(图 5), 结果表明: “ 选取相似” 和“ 色彩范围” 的操作结果相似, 利用“ 选取相似” 操作自动识别出的生物扰动区占该段目标区域的13%(图 5-b); 利用“ 色彩范围” 操作在颜色容差值为40时, 自动识别出的生物扰动区占该段目标区域的18%(图 5-c), 将识别结果和原图对照发现, 执行该操作自动识别效果最为理想。利用“ 魔棒法” 在颜色容差值为3~5时, 自动识别出的生物扰动区仅占该段目标区域的7%(图 5-d), 且在利用该方法进行生物扰动区域自动识别时发现很多形体小的生物扰动没能被识别出来。由此可见, “ 相似像素选择法” 比“ 魔棒法” 更适合对Sample 2样本的识别和表征, 且在实际操作时也更省时。综合上述各种因素, 最终确定Sample 2样本采用“ 相似像素选择法” 中的“ 色彩范围” 操作, 其生物扰动量的最终结果为18%。
Sample 3样本取自塔河油田S77井5581.47, m附近。该样本中生物扰动区域充填物形体复杂, 且充填物不止一种颜色。分别利用“ 相似像素选择法” 和“ 魔棒法” 对岩心数字图像进行处理(图 6), 结果表明: 利用“ 相似像素选择法” 中的2种操作结果非常相似; 利用“ 选取相似” 操作自动识别出的生物扰动区占该段目标区域的26%(图 6-b), 有些非生物扰动区域被选中, 并且生物扰动发生白云石化与油浸的区域未被选中, 故没能真实反映生物扰动量; 利用“ 色彩范围” 操作, 调整颜色容差为60, 自动识别出的生物扰动区占该段目标区域的32%(图 6-c), 同样有些非生物扰动区域被选中, 并且生物扰动发生白云石化与油浸的区域未被选中, 也没有真实反映生物扰动量, 且识别结果明显偏高。利用“ 魔棒法” 在颜色容差值为3~5时, 自动识别出的生物扰动区占该段目标区域的比值为9%(图 6-d)。对比识别结果和原图发现, 因原图数字图像中生物扰动区域发生白云石化与油浸, 充填物颜色不止一种, “ 相似像素选择法” 未能将不同充填物的生物扰动区域自动识别出来, 而“ 魔棒法” 对这些区域进行了较好的识别, 与实际生物扰动情况符合较好。由此可见, “ 魔棒法” 比“ 相似像素选择法” 更适合对Sample 3样本的识别和表征, 且效果更好。综合上述各种因素, 最终确定Sample 3样本采用“ 魔棒法” 的操作, 其生物扰动量的最终结果为9%。
综上所述, “ 相似像素选择法” 在处理Sample 1样本和Sample 2样本时效果最优(图 4和图5), 其中“ 选取相似” 操作在处理Sample 1样本时效果最好, 而该样本特征是生物扰动程度较大, 虽然单个形体相对较小, 但是生物扰动充填物与围岩对比度较高, 因此利用“ 选取相似” 操作识别效果最为理想。Sample 2样本虽然同样是生物扰动程度较大, 单个形体相对较小, 但是受“ 原油浸入” 等因素影响, 造成生物扰动区域与围岩基质交界处对比度不如Sample 1样本突出, 在利用“ 选择相似像素法” 的“ 选取相似” 操作处理数字图像时造成边界处部分生物扰动区域未被识别出来,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 相似像素选择法” 的“ 色彩范围” 操作对数字图像中生物扰动区域进行灵敏度修改可以取得更好的识别效果。由此可见, “ 相似像素选择法” 适用于处理生物扰动程度较高且离散性程度较高的数字图像, 当生物扰动区域与围岩基质边界对比度较大时, 应用“ 选取相似” 操作识别效果最为理想; 而当生物扰动区域与围岩基质边界对比不够清晰时, 需要利用“ 色彩范围” 操作对识别灵敏度进行人为修改, 才能达到最佳识别效果。这2种操作方式仅能执行1次, 不能重复操作。而通过对Sample 3样本的识别结果详细分析发现: “ 魔棒法” 对于识别生物区域形体复杂且生物扰动区域充填物不止一种颜色时具有独到的优势; 此外, 应用该方法还可以通过调整“ 容差” 提高生物扰动区域与围岩基质的识别度。因此, 当生物扰动区域宽度大于5, mm、且充填物颜色与围岩颜色差异不够明显时, 魔棒法是最佳处理方法。该方法的缺点是处理生物扰动区域较小而离散的情况时, 不但费时而且识别效果较差。
生物扰动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 基质储集体” 储集性能的改造效应具有重要影响。正如前文所述, 前人研究大多认为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是最为典型的“ 缝— 洞型” 储集体, 溶洞、裂缝、小型溶蚀孔洞、礁滩粒间孔、白云石晶间孔等被认为是该油气藏的主要储集空间(顾家裕等, 2001; 秦启荣, 2002; 翟晓先等, 2002; 赵文智等, 2006b; 邓小江等, 2007; 马永生等, 2007; 郑和荣等, 2009), 基质对碳酸盐岩储集体的储集和渗透能力基本无贡献(鲁新便, 2004; Lucia, 2007; 牛永斌, 2010)。然而,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这种认识存在严重不足, 可能影响塔河油田的勘探开发, 因为有2个“ 简单” 的科学事实无法回避: (1)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80%以上的井需要压裂才能求产; (2)有不少“ 功勋” 井实际产出的石油比缝洞系统本身体积要大得多, 如S48井、T401井, 至2011年11月, 分别累计产油已超过150× 104, t、65× 104, t, 这说明有的石油来自“ 缝— 洞” 系统之外。另外, 通过对塔河油田奥陶系一间房组和鹰山组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岩心观察发现, 泥晶灰岩中的白云石砂屑团块普遍含油(图 2), 由此可见有相当一部分油气来源于碳酸盐岩基质中的“ 白云石砂屑团块” 。如果把塔河油田奥陶系这样的油藏比拟为一个有机体, 白云石砂屑团块犹如动物体的细胞, 缝合线则如毛细血管, (大)裂缝相当大动脉, 而溶洞则是“ 心脏” , 这样一个四级存储单元构成了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复杂的储集系统(牛永斌, 2010; 钟建华等, 2010)。基质中的这些白云石砂屑团块在空间展布上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 横向及纵向差异均较大, 因此, 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数字岩心图像上生物扰动形成的“ 白云石砂屑团块” 进行定量表征, 将是开启碳酸盐岩型岩性地层油气藏的一把关键“ 钥匙” ; 且对从生物成因角度解释碳酸盐岩“ 基质储集体” 的非均质性与分布规律、实现增强储集性能生物扰动(遗迹组构的)属性表征、丰富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地质学理论、指导该类油气藏远景勘探、储量计算以及选择合理的开发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1)“ 相似像素选择法” 和“ 魔棒法” 是对生物扰动识别与定量表征非常有效的方法, 但二者的适用范围不同:“ 相似像素选择法” 适用于生物扰动程度较大、单个形体相对较小(一般小于5, mm)且离散度相对较高的情况, 当生物扰动充填物和围岩基质边界对比度较大时(边界清晰), 应用“ 选取相似” 操作效果最佳; 而当生物扰动充填物和围岩基质边界对比度较小时(边界不够清晰)时, 应用“ 色彩范围” 操作识别效果较为明显; 该种方法的缺点是2种操作都只能执行1次, 无法人为根据实际情况干预操作。“ 魔棒法” 对于识别生物区域形体大(一般大于5, mm)、分布连续且生物扰动区域充填物不止1种颜色时具有独到的优势; 此外, 该方法还可以多次重复操作, 通过调整“ 容差” 提高生物扰动区域与围岩基质的识别度; 缺点是在处理生物扰动区域较小而离散的情况时, 不仅费时且识别效果较差。
2)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数字岩心图像上生物扰动形成的“ 白云石砂屑团块” 进行定量表征, 将是开启碳酸盐岩岩性地层油气藏一把关键“ 钥匙” 。而且, 对从生物成因角度解释碳酸盐岩“ 基质储集体” 的非均质性与分布规律、实现增强储集性能生物扰动属性表征、丰富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地质学理论、指导该类油气藏远景勘探、储量计算以及选择合理的开发方案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声明没有竞争性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没有竞争性利益冲突.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
49 |
|
50 |
|
51 |
|
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