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中的软硅泥(胶体)触变丘与碳酸盐沉积物的液化 照片中共显示7个层位,地震发生时,第①层藻白云岩层已经固结,未受扰动,保持原始地貌。第②至第⑥层为软的碳酸盐层(浅色)和硅泥层,第⑦层为地震事件之后沉积形成的正常白云岩层。红色箭头处的黑色物质原始成分为硅质软泥,指示在地震作用下发生触变上涌,形成丘状地貌;在硅泥层②发生触变的同时,其上覆碳酸盐层③、④、⑤均发生液化流动,形成丘状地貌;第⑤层的碳酸盐沉积物还突破第⑥层藻类物质,涌到当时的古地面,形成席状体。该底辟构造最初统一被解释为地震液化成因( Su and Sun et al ., 2011 ),现根据底辟体的物质成分将其分为触变底辟和液化外壳,均为古地震触发( He et al ., 2015 ; 乔秀夫等,2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