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简介: 李新坡,男,1974年生,博士,《古地理学报》编辑、副主编。E-mail: Jpalaeo1999@163.com。
网络技术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渠道,促进了《古地理学报》办刊模式的转变。通过建立独立网站、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文章获取渠道、多样化的沟通方式、个性化的文章精准推送、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等,逐步形成了适应期刊发展的立体办刊模式。
About the first author: Li Xin-Po,born in 1974,doctor,editor and deputy chief editor of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Chinese Edition). E-mail: Jpalaeo1999@163.com.
The network technology has provided impetus and channe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tech periodicals and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ation mode of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Chinese Edition). Through the independent website construction,providing readers with diversified access to articles,diversified communication methods,personalized accurate article push,joining the OSID open science program, etc.,a three-dimensional publication mode adap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periodicals has been gradually formed.
《古地理学报》是由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的、 面向广大地质科研工作者、 相关专业高校师生以及古地理爱好者的一本地质类科技期刊。 1999年创刊, 截至2020年第6期, 已经连续出版22卷116期, 共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或相关学术领域的文章1751篇。 《古地理学报》目前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 北京大学图书馆 “ 中文核心期刊” 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的核心期刊, 从评价机构发表的统计指标看, 《古地理学报》的国内外影响力逐年增长。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渠道, 也促进了《古地理学报》办刊模式的转变。 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古地理学报》编辑部2008年与玛格泰克软件公司合作, 建立了期刊的独立网站, 并且在应用中逐渐完善。《古地理学报》主页(htttp://www.gdlxb.org)为读者提供最新发表文章和创刊以来所有过刊的pdf文档, 而且, 2010年以来的文章, 还提供了Rich Html浏览模式, 读者可以方便地复制文章的文本, 并能下载清晰的图片。同时, 作者可以在网站方便地通过投审稿系统投稿, 随时登录系统查看自己稿件的处理进度。十几年来, 读者来稿、专家审稿、稿件退修等编辑部日常工作都通过该系统进行, 大大提高了编辑部的工作效率, 方便了作者、审稿人与编辑部的沟通。网站还及时更新相关科技信息和会议通知等。自2015年起, 网站和微信公众号(palaeogeography)建立了关联, 通过微信公众号可以方便调用网站内容。
传统模式下, 读者只能通过自己订阅纸刊或者通过图书馆等渠道获取期刊的文章, 目前《古地理学报》为读者提供了多种获取期刊文章电子版的途径, 除了期刊独立网站免费获取外, 还和多家数据库与网络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 读者可以从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 维普网(http://www.cqvip.com)、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http://www.wanfangdata.com.cn)、 超星期刊(http://qikan.chaoxing.com)、 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http://doaj.istic.ac.cn)、 中邮阅读网(https://www.183read.com)等网站获取全文数据。
2018年《古地理学报》签约了中国知网的网络首发。稿件在通过专家评审后, 作者的修回稿经过编辑部的进一步加工排版, 会以最快的速度在中国知网首发, 方便读者获取最新研究成果。
网络的发展使得纸刊在信息获取方面的重要性逐渐降低, 更多的读者愿意从网站下载文章的电子版, 但纸质期刊仍然有较大需求。一是年长读者, 长期的阅读习惯使他们更愿意阅读纸刊并且珍藏起来; 二是有不少喜欢纸刊的中青年专家, 除了保存纸质期刊外, 还会将纸质期刊作为样板向学生讲解科技论文写作与期刊要求等; 三是发表文章的作者; 四是喜欢纸质版阅读的年轻学者。因此, 《古地理学报》既重视期刊电子化, 同时也重视纸质期刊的印刷质量。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编辑部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提供多种选择。读者一方面可以通过投审稿系统、微信公众号与编辑部留言互动, 也可以通过其他多样化的方式与编辑部互动。目前编辑部建立了《古地理学报》QQ群(236510315)、微信群(古地理学报), 大大方便了编辑部与作者、读者、审稿专家以及编委专家的及时沟通, 还可以开展学术讨论、共享科研信息等。此外, 还通过网络会议的形式, 定期举办期刊主编论坛, 邀请关心期刊发展的读者、专家就编辑部工作、期刊未来发展以及读者关心的热点问题等展开讨论, 充分听取读者、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改进编辑部的工作, 促进《古地理学报》发展, 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通过大数据分析, 把《古地理学报》的重要文章、热点文章精准推送给国内外潜在的专家、学者和广大科研人员, 是《古地理学报》编辑部重要工作之一。目前编辑部正在与Aminer公司合作, 开展个性化的精准文章推送, 力求使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更快地被有迫切需求的读者所了解。读者也可以把个人需要的文章内容, 通过各种方式告知编辑部, 编辑部可为读者选择推送所需要的资料。
网络出版使得期刊可以给读者提供更立体化的、全方位的信息。《古地理学报》自2020年1月起加入OSID(Open Science Identity)开放科学计划, 该计划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的、面向学术期刊行业的一项开放科学公益性计划。作者愿意提供开放科学数据的论文将拥有专属的OSID码。作者可通过OSID码提交对论文研究背景、学术价值等的语音阐述, 也可上传论文的其他补充性数据与材料, 使论文成果能更加立体化展现, 扩大论文和作者的影响力。读者可以方便地通过文章的OSID码查阅作者提交的相关材料, 给作者留言, 与作者在线讨论。
期刊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 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引领者。如何创新办刊方式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更好地为作者、读者服务, 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服务, 是一个持续的、开放的话题。《古地理学报》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充分重视并利用网络技术, 着手从多个方面构建立体办刊模式, 有些方面的工作是尝试性的, 在满足读者、作者需求、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提高期刊影响力等方面的成效, 还有待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