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景.2003.调节带(或传递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J].现代地质,17(2):186.
陈发景,贾庆素,张洪年.2004.传递带及其在砂体发育中的作用
[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5(2):144-148.
冯有良.2006.断陷湖盆沟谷及构造坡折对砂体的控制作用
[J].石油学报,27(1):13-16.
胡少华.2004.基于地震资料的构造一沉积综合分析法———种剥蚀厚度恢复新方法
[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39(4):479-481.
孔凡仙.2000.东营凹陷北带砂砾岩扇体勘探技术与实践
[J].石油学报,21(6):27-31.
林畅松,潘元林,肖建新,等. 2000.“构造坡折带”——断陷盆地层序分析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
[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5(3):260-262.
刘豪,王英民.2005.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古地貌——坡折带特征及对地层岩性圈闭的控制
[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6(3):297-303.
刘杰.1989.辽东湾地区扭动构造与油气聚集
[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3(5): 2-6.
牟中海,唐勇,崔炳富,等.2002.塔西南地区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研究
[J].石油学报,23(1):40-44.
漆家福,杨桥,陈发景,等.1994.辽东湾—下辽河盆地新生代构造的运动学特征及其演化过程
[J].现代地质, 8(1): 1-9.
任建业,陆永潮,张青林.2004.断陷盆地构造坡折带形成机制及其对层序发育样式的控制
[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9(5):596-602.
宋凯,吕剑文,凌升阶,等.2003.鄂尔多斯盆地定边一吴旗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与油藏
[J].古地理学报, 5(4):497-507.
隋凤贵,郭玉新,王宝言,等.2005.东营凹陷深陷期构造坡折带与低位扇序列
[J].石油勘探与开发,32(2): 63-67.
王家豪,王华,赵忠新,等.2003.层序地层学应用于古地貌分析——以塔河油田为例
[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8(4):426-429.
吴贤顺,樊太亮.2002.从古地貌谈层序格架中储层的发育规律
[J].地球学报,23(3):259-261.
徐长贵,赖维成,薛永安,等.2004.古地貌分析在渤海古近系储集层预测中的应用
[J].石油勘探与开发, 31(5):53-56.
徐长贵,许效松,丘东洲,等.2005.辽东湾地区辽西凹陷中南部古近系构造格架与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分析
[J].古地理学报, 7(4):449-459.
许浚远,王艳萍,王磊,等.1997.多轴水平拉伸盆地三维古构造重建探讨
[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8(1):1-5.
沿海大陆架及毗邻海域油气区石油地质志编写组.1990.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十六).沿海大陆架及毗邻海域油气区(上册)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83-85.
叶加仁,陆明德.1995.盆地地史模拟述评
[J].地质科技情报,14(2):45-49.
张建林,林畅松,郑和荣.2002.断陷湖盆断裂、古地貌及物源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
[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9(4):25-27.
张立勤,付立新,王濮,等.2005.一种古构造恢复方法探讨—以乌马营构造为例
[J].矿物岩石,25(2):1-3.
张善文,王英民,李群.2003.应用坡折带理论寻找隐蔽油气藏
[J].石油勘探与开发,30(3):5-8.
赵澄林,杨丛笑,刘孟慧.1996.渤海盆地早第三纪陆源碎屑岩岩相古地理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87-105
周瑶琪,吴智平.2000.地层间断面的时间结构研究
[M].北京:地质出版社,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