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德昌,钱迈平,郭佩霞. 1996a.下扬子地区三叠纪黄马青组遗迹化石与古环境
[J].古生物学报, 35(4):455-464.
毕德昌,郭佩霞,钱迈平. 1996b.长江下游三叠系青龙组遗迹化石.古生物学报
[J],35(5):714-733.
方宗杰.2004.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的形式全球生态系统的巨变及其起因
[C].见:戎嘉余,方宗杰主编.生物大灭绝与复苏——来自华南古生代和三叠纪的证据.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475-542.
龚一鸣,殷鸿福,童金南.1998.地史重大转折期的环境变化学术讨论会综述
[J].地质科技情报, 17(4):101-106.
何远碧,高卫东,张廷山.1985.黔南桑朗地区上二叠统和泥盆系中的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J].沉积学报, 3(2):75-83.
晋慧娟,李育慈.1995.西秦岭二叠纪—三叠纪遗迹化石及其环境意义
[J].地质科学,30(4):321-328.
刘泽均,王文彬.1990.下扬子区下三叠统遗迹化石及其环境意义
[J].地层学杂志,14(3):203-208.
沈国英,施并章.2002.海洋生态学
[C].北京:科学出版社,1-446.
童金南.1997.华南古生代末大绝灭后的生态系复苏
[J].地球科学,22(4):373-376.
田军,龚一鸣,粱斌,等.1999.东昆仑造山带二叠-三叠系遗迹化石及其指向意义
[J].沉积学报,17(3):361-366.
王尚彦.1989.贵州贵阳地区下三叠统沙堡湾组遗迹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J].岩相古地理,2(1):19-23.
王尚彦.1997.贵州贵阳地区下三叠统凝缩段的遗迹化石特征
[J].岩相古地理,17(2):58-62.
王约,王训练,史晓颖.2006.贵州独山地区晚泥盆世F-F生物灭绝后的先驱生物及其在生态系统重建过程中的意义
[J].中国科学(D辑), 36(4): 305-315.
杨式溥,孙永传.1982.贵州清镇中三叠统关岭组的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3(4): 369-377.
杨式溥.1988.青海果洛、玉树地区二叠纪和三叠纪复理石相遗迹化石
[J].沉积学报,6(1): 1-11.
杨式溥.1999.遗迹化石的古环境和古地理意义
[J].古地理学报,1(1):7-19.
杨式溥,张建平,杨美芳.2004.中国遗迹化石
[M].北京:科学出版社,1-353.
殷鸿福,童金南.1997.地史转折期的生态系
[J].地学前缘,4(3-4): 111-116.
杨瑞东.1996.黔中黔南三叠纪古生态,古群落研究
[J].岩相古地理,16(6):42-47.
杨逢清,王治平,朱世宏.1996.四川松潘马拉墩晚三叠世侏倭组的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
[J].岩相古地理, 16(6): 34-41.
杨逢清,王治平,杨恒书.1997.四川省若尔盖县巴西—吉求地区晚三叠世遗迹化石及遗迹相
[J].中国区域地质, 16(3):291-296.
杨逢清,熊伟.2000.四川省壤塘县金木达晚三叠世深水沉积中的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分析
[J].沉积学报,18(1):
73-79.
杨政道,李金华,桂建斌.1992.湖北广济早三叠世遗迹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
[J].湖北地质,6(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