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洪平,杨承运. 1999. 碳酸盐岩微相分析及其在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意义[J]. 岩相古地理,19(6):59-64.
包洪平,杨承运,黄建松.2004.“干化蒸发”与“回灌重溶”: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蒸发岩成因的新认识[J]. 古地理学报,6(3):279-288.
陈旭,阮亦萍,Boucot A J. 2001. 中国古生代气候演变[M]. 北京:科学出版社,1-143.
冯增昭. 2004. 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定量岩相古地理重建[J]. 古地理学报,6(1):3-19.
冯增昭,鲍志东,康祺发,等. 1999a. 鄂尔多斯早古生代古构造[J]. 古地理学报,1(2):84-91.
冯增昭,鲍志东,康祺发,等. 1999b. 鄂尔多斯奥陶纪古构造[J]. 古地理学报,1(3):83-94.
冯增昭,鲍志东,张永生,等. 1998. 鄂尔多斯奥陶纪地层岩石岩相古地理[M]. 北京:地质出版社,1-144;照片图版1-8.
福里格著,马永生等译. 2006. 碳酸盐岩微相:分析、解释及应用[M]. 北京:地质出版社,548-695.
郭彦如,赵振宇,付金华,等. 2012.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层序岩相古地理[J]. 石油学报,33(增刊2):95-109.
侯方浩,方少仙,董兆雄,等. 2003.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环境与岩相发育特征[J]. 沉积学报,24(1):106-112.
侯方浩,方少仙,赵敬松,等. 2002.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环境模式[J]. 海相油气地质,7(1):38-46.
胡彬,孔凡晶,张永生,等. 2013. 陕北盐盆马家沟组五段六亚段沉积期的古气候信息:来自石盐包裹体的证据[J]. 地质学报,87(1):101-109.
黄建松,郑聪斌,张军. 2005.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成因分析[J]. 天然气工业,25(4):23-26.
李文厚,陈强,李智超,等. 2012. 鄂尔多斯地区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J]. 古地理学报,14(1):85-100.
刘育燕,杨巍然,森永速男,等. 1993. 华北、秦岭及扬子陆块的若干古地磁研究结果[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8(5):635-641.
王鸿祯,杨森楠,刘本培. 1990. 中国及邻区构造古地理和生物古地理[M]. 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35-86.
谢锦龙,孙六一,吴兴宁,等. 2013.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岩相古地理及有利区带预测[J]. 海相油气地质,18(4):23-32.
杨振宇,马醒华,孙知明,等. 1997. 豫北地区早古生代古地磁研究的初步结果及其意义[J]. 科学通报,42(4):401-406.
周进高,张帆,郭庆新,等. 2011.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障壁潟湖沉积相模式及有利储集层分布规律[J]. 沉积学报,29(1):64-71.郑秀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