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志东, 刘泽均, 周涛发, 岳书仓. 1996. 锡在沉积地球化学过程中的赋存与迁移的探讨—以粤东地区上三叠统一下侏罗统为例, 见: 王英华, 鲍志东, 朱筱敏. 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新进展.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664
储雪蕾, 张同钢, 张启锐, 等. 2003. 蓟县元古界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变化. 中国科学(D), 33(10): 951~958
戴永定. 1994. 生物矿物学. 石油工业出版社,13~88
单学东, 刘文海, 潘明臣, 等. 2000. 辽西蓟县系雾迷山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辽宁地质, 17(4): 267~270
杜远生, 韩欣. 2000a. 论海啸作用与海啸岩. 地质科技情报,19(1):19~22
杜远生, 韩欣. 2000b. 论震积作用和震积岩. 地球科学进展, 15(4): 389~394
杜远生, 张传恒, 韩欣, 等. 2001. 滇中中元古代昆阳群的地震事件沉积及其地质意义.中国科学(D),31(4): 283~289
高林志, 乔秀夫. 1992. 浑江末前寒武系丝状藻类及其地质意义.地质论评, 38(2): 140~148
高林志, 尹崇玉, 王自强.2002.华北地台南缘新元古代地层的新认识.地质通报, 21(3):131~136
高林志. 1999. 中国新元古代—古生代早期生物爆发与地球演化节律. 现代地质, 13(2):234~235
葛铭, 孟祥化, 旷红伟, 等. 2003. 微亮晶(臼齿)碳酸盐岩: 21世纪全球地学研究的新热点. 沉积学报, 21(1):81~89
贾志海, 洪天求, 郑文武, 等. 2003. 皖北新元古代望山组震积岩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环境分析. 地层学杂志, 27(2):146~148,158~160
旷红伟, 金广春,刘燕学, 等. 2004b. 地化指标所揭示的微亮晶(臼齿)碳酸盐岩的特征——以吉辽徐淮地区新元古代微亮晶碳酸盐岩为例. 天然气地球科学, 15(2):150~155
旷红伟, 刘燕学, 孟祥化, 等. 2004a.吉辽地区新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岩相的若干岩石学特征研究.地球学报,25(6): 647~653
刘鹏举. 2001. 河北平泉中元古代高于庄组震积岩及地震节律. 现代地质, 15(3): 266~269
牟保磊. 1999. 元素地球化学.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6~210
牛绍武.1999. 论新元古代生物地层学与后生动物起源. 现代地质, 13(2): 229~230
彭阳, 杨天南, 乔秀夫, 等. 2001. 大连上震旦统地震灾变事件研究.地质学报, 75(2): 221~227
乔秀夫, 高林志, 彭阳, 等. 2001a. 古郯庐带沧浪铺阶地震事件、层序及构造意义. 中国科学(D), 31(11): 911~918
乔秀夫, 高林志, 彭阳. 2001b. 古郯庐带新元古界――灾变、层序、生物.北京:地质出版社,1~128
乔秀夫, 高林志. 1999. 华北中新元古代及早古生代地震灾变事件及与Rodinia的关系. 科学通报, 44(16): 1753~1757
乔秀夫, 季强, 高林志, 等. 1996b.北中国板块东部震旦系对比.中国区域地质, (2):135~142
乔秀夫, 宋天锐, 高林志, 等. 1994. 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序列.地质学报, 68(1): 16~34
乔秀夫, 宋天锐, 李海兵, 等. 1996a. 浑江地区新元古界露头层序地层. 现代地质, 7(1): 20~28
乔秀夫. 2002. 中朝板块元古宙板内地震带与盆地格局.地学前缘, 9(3): 141~149
宋天锐, 和政军, 丁孝忠, 等. 2000. 北京十三陵中元古代串岭沟期地质事件的探索. 地质评论, 46(4): 400~406
王自强, 尹崇玉, 高林志. 2002. 湖北宜昌峡东震旦系层型剖面化学地层特征及其国际对比. 地质论评, 48(4): 408~415
赵震. 1994. 叠层石. 见: 冯增昭, 王英华, 刘焕杰, 等著. 中国沉积学.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896
郑文武, 杨杰东, 洪天求, 等. 2004. 辽南与苏皖北部新元古代地层Sr和C同位素对比及年龄界定.高校地质学报, 10(2): 165~178
周晓东, 陈跃军. 1998. 吉南地区晚震旦世震积岩特征. 吉林地质, 17(4):24~29
朱士兴, 邢裕盛, 张鹏远. 1994. 华北地台中、上元古界生物地层序列.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