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1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07-03-25
论文
Vincul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杨红军;丁彦青;周军;杨磊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01-203,. 
摘要 ( 4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纽蛋白(vincul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大肠正常黏膜、原发大肠癌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vinculin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大肠黏膜由良性向恶性转变及转移过程中,vinculin表达水平逐渐降低;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vinculi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vinculin表达水平与癌组织浸润肠壁深度呈负相关,而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vinculin与大肠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大肠癌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之一.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综合治疗结果分析
察格其;曲媛媛;尤庆山;王瑞芝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04-207. 
摘要 ( 4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比较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综合治疗与单纯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纳入分析,治疗方法包括单纯放疗(RT组25例)和放化综合治疗(CRT组31例),放疗均采用常规分割,其中常规放疗29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27例.综合治疗采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结果 化放组和单放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83.9%和76%(P=0.75).化放组中位生存期18个月,单放组中位生存期10个月,两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4.5%、41.3%、37.2%和44.0%、26.7%、13.3%(P=0.048).化放组和单放组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5.0%和13.5%(P=0.077).全组未出现3级以上食道炎及肺炎,毒副反应发生率在不同治疗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化综合治疗明显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而未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
北豆根多糖的致突变性与抗突变性研究
林飞;郭芳;李铭;梁怿;吕廉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08-211. 
摘要 ( 3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Ames试验和小鼠微核试验,研究北豆根多糖在不同剂量下的致突变作用和抗突变作用.方法 Ames试验采用预培养法,微核试验采用连续ip给药11天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计数法.结果 北豆根多糖在<2 000 μg/皿和<40 mg/kg剂量下,未诱发Ames试验各菌株回变菌落数的增高和微核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增高.Ames试验在北豆根多糖500 μg-1 000 μg/皿浓度范围,可使阳性剂环磷酰胺和丝裂霉素C所诱发的高回变菌落数出现明显降低;微核试验在北豆根多糖20 mg-40 mg/kg剂量范围,可使阳性剂40 mg/kg环磷酰胺或2 mg/kg丝裂霉素C所诱发的高微核率出现明显降低.结论 北豆根多糖不存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作用,具有对抗和减轻致突变剂环磷酰胺和丝裂霉素C的抗突变作用.
IL-12对CIK细胞体外增殖及体内外杀瘤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秦莉;王志华;殷秀敏;张春艳;马玉彦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12-215. 
摘要 ( 5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动态观察IL-12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体外增殖,体内外的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种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扩增CIK细胞,即IL-2组:IFN-γ、CD3单抗、IL-1和IL-2;IL-2加IL-12组:IFN-γ、CD3单抗、IL-1、IL-2和IL-12;IL-12组:IFN-γ、CD3单抗、IL-1和IL-12.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的增殖.MTT法测定CIK体外细胞毒活性,并通过做扫描和透射电镜,对CIK细胞杀伤的肿瘤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研究CIK细胞对BGC-823荷瘤裸鼠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三种方法均可使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加,对CD3+CD56+细胞的诱导作用也无明显差异,IL-12与IL-2联合作用组促增殖能力和细胞毒性作用明显强于其他两组(P<0.05).被CIK细胞杀伤的肿瘤细胞的死亡形式是坏死和凋亡.动物实验证实CIK有较强的体内抗瘤活性,可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期,联合IL-12与IL-2诱导的CIK细胞疗效较好.结论 IL-12同样可以用于CIK细胞的诱导,而联合IL-12与IL-2诱导的CIK细胞其增殖能力和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均增强.
清金得生片对人肺腺癌细胞PCNA及p53蛋白表达水平的调节
陈林香;周岱翰;陈雪馨;陈瑶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16-217,. 
摘要 ( 4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清金得生片抗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药物血清和细胞药理学方法,用ELISA法测定清金得生片对培养上清液中p53蛋白含量的影响;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清金得生片对人肺腺癌细胞PCNA、p5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清金得生片药物血清作用72h,培养上清液中p53蛋白含量显著地降低,人肺腺癌细胞PCNA及p53蛋白阳性染色率下调,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清金得生片可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和p53基因的突变,从而达到抗肺癌作用.
MMP-2、TIMP-2在骨肉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商冠宁;王玉名;郑珂;孙平;肖泽浦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18-220. 
摘要 ( 4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骨肉瘤术后标本中MMP-2、TIMP-2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二者在骨肉瘤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3例骨肉瘤标本及20例骨软骨瘤中MMP-2、TIMP-2的表达.结果 MMP-2在骨肉瘤中高表达,在骨软骨瘤中低表达,而TIMP-2则相反.MMP-2和TIMP-2的表达与骨肉瘤的病理组织类型无明显关系,而与软组织侵袭和远处转移有关.MMP-2和TIMP-2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MMP-2和TIMP-2表达之间的平衡在骨肉瘤侵袭转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MMP-2阳性TIMP-2阴性时具有明显的软组织侵袭和远处转移倾向.结论 MMP-2和TIMP-2表达与骨肉瘤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为骨肉瘤侵袭转移的预测和预后的判断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乳腺癌中的HPV16感染对p53和hTERT蛋白表达的影响
范春玲;周景华;胡成乙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21-223. 
摘要 ( 6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了研究乳腺癌中的HPV16感染对p53和hTERT蛋白表达的影响,检测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和抑癌基因p53蛋白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乳腺癌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共检测了52例乳腺癌和16例乳腺良性瘤HPV16和p53及hTERT蛋白的表达.结果 表明HPV16和p53及hTERT蛋白在乳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瘤组.统计分析表明,p53蛋白和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与HPV感染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 HPV16感染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其致癌机制可能是通过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上调,引起hTERT蛋白表达增加而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练祖平;侯恩存;陆运鑫;秦冰;黄丁平;刘敏;陈小梅;黄妍;关莹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24-225,. 
摘要 ( 5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商品名健择)联合顺铂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34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肝癌患者,给予GP方案化疗四个周期,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CR 1例、PR 9例,MR10例,SD8例,PD6例,RR29.4%(10/34).45.8%(11/24)的病人AFP较治疗前基线下降超过50%.21例疗前有肝区疼痛的患者,疼痛全部于化疗两个周期后消失.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白细胞减少为17.6%(6/34),Ⅲ-Ⅳ度血小板减少为14.7%(5/34);非血液学毒性方面,除少数病人有轻度恶心外,胆红素、转氨酶升高均不超过正常值上限1.5倍,尿素氮、肌酐未发现有明显升高.临床获益患者中位TTP4.5个月,MST12.8个月,一年生存率60.7%.结论 G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肝癌具有较好的客观疗效,副反应轻,能明显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命,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乳腺癌中WWOX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秦晓冰;张敬川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26-229. 
摘要 ( 5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WWOX基因的杂合性缺失(LOH)状况及WWOX蛋白的表达状况,并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检测31例乳腺癌组织中WWOX基因在三个微卫星位点的LOH状况,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WWO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31例乳腺癌中有12例(38.7%)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位点的LOH,有15例发生WWOX蛋白的表达下降或缺失(51.6%),且多发生在DNA水平伴有LOH的病例.结论 在乳腺癌中存在WWOX的表达减弱或缺失,WWOX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可能是导致其表达下调的重要原因.
数字化X线摄影在触诊阴性乳癌中的诊断价值
高桂芬;张修石;刘晓杰;侯慧民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30-231,. 
摘要 ( 4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隐性乳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2月-2006年12月门诊体检中遇到的32例未触及肿块乳癌.术前均行金属丝定位,并经病理证实.结果 X线呈现单纯钙化16例,其中癌前病变3例,导管原位癌6例,浸润性导管癌7例;微结节或致密影伴钙化5例,其中癌前病变1例,导管原位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呈现不对称性致密影5例,1例为小叶原位癌,4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微结节伴浅分叶或毛刺4例,其中1例为导管原位癌,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结构紊乱2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诊断未触及肿块的触诊阴性乳癌、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以及开展保乳手术具有重大价值.
26例早期乳腺癌分析
俞士尤;俞珊;邵正才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32-233. 
摘要 ( 4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为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6例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触诊阴性23例,乳晕皮肤糜烂3例,有乳腺增生病史22例,乳腺腺体局部增厚18例.钼靶检查:单纯钙化14例,乳腺结构不良3例,结节致密影6例,乳腺增生3例,其中10例病人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7例检出边界不规则低回声结节,5例结节内或周围可测到血流信号,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切除确诊.结论 女性乳腺增生,且症状加重,乳腺腺体局限性增厚是早期乳腺癌的重要表现,钼靶结合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对临床触诊阴性的微小病灶行穿刺定位后手术活检,可提高早期乳腺癌检出率.
KAI1/CD82的表达与乳腺癌转移、预后的关系
孙文洲;于丽波;张清媛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34-235,. 
摘要 ( 5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KAI1/CD82在乳腺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有临床和随访资料的乳腺癌组织进行KAI1/CD82蛋白表达的研究.以15例良性乳腺瘤,15例正常乳腺组织作对照,分析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在乳腺癌原发灶中KAI1/CD82阳性表达41.66%,较正常乳腺组织(80%)、良性乳腺瘤(73.33%)明显减少(P<0.01、P<0.05).KAI1/CD82在有淋巴结转移、周围组织侵润、远处脏器转移肿瘤中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P<0.05),生存5年以上者的KAI1/CD82蛋白阳性表达率59.38%,明显高于生存时间不超过5年者21.43%(P<0.01).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与KAI1/CD82表达无关.结论 KAI1/CD82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恶性进展.检测KAI1/CD82的表达对判断肿瘤的侵袭、转移及乳腺癌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肾上腺盐水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皮瓣游离中的应用
李仙洲;刘海;邓阳波;黄鸿飞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36-237. 
摘要 ( 4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肾上腺盐水皮下浸润后手术刀片游离皮瓣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伤口的影响.方法 自2000年3月-2006年11月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者80例,肾上腺盐水皮下浸润后手术刀片游离皮瓣组45例(A组),电刀游离皮瓣35例(B组).比较肾上腺盐水皮下浸润后手术刀片游离皮瓣和电刀游离皮瓣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和伤口积液的影响.结果 A组发生皮瓣坏死共4例(4/45),均经换药治疗后痊愈,B组发生皮瓣坏死12例(12/35),其中2例需要植皮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发生皮下积液3例(3/45),B组发生皮下积液6例(6/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肾上腺盐水皮下浸润后手术刀片游离皮瓣是一种简捷安全的方法.
89例肺癌脑转移病例放疗疗效分析
贺铭言;尤庆山;常金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38-243. 
摘要 ( 3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全脑放疗+补充精确放疗与单纯全脑放疗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 将2003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放疗科治疗的89例肺癌脑转移病人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即全脑放疗(WBRT)组41人,全脑放疗+补充精确放疗(WBRT+boost)组48人,其中采用三维适形补充放疗34例,等中心放疗14例.全脑放疗采用常规放疗技术,2 Gy/次,5次/周,DT:40 Gy.补充精确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或等中心技术,90%等剂量区,19 Gy/次,5次/周,DT:20.9 Gy.同时全组按照RPA分级标准Ⅰ、Ⅱ、Ⅲ级分为三组分别观察生存期其中Ⅰ级33人,Ⅱ级48人,Ⅲ级8人.结果 WBRT+boost组有效率(CR+PR)91.67%(43/48)65.85%,其中CR 27例,明显高于WBRT组的65.85%(27/41),其中CR 14例(P<0.01).WBRT+boost组与WBRT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6和9.9个月(P<0.05),一年生存率WBRT+boost组56.5%明显高于WBRT组的21.9%(P<0.01).RPA分级标准Ⅰ、Ⅱ、Ⅲ级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6个月、9.0个月、6.4个月(P<0.05).其中无颅外转移的中位生存期15.4个月,有颅外转移的仅8.8个月(P<0.01).两组急性放疗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 全脑放疗+补充精确放疗可明显提高中位生存期和一年生存率,放射副反应未增加,是提高肺癌脑转移疗效的安全的治疗方法.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程爱花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44-245,. 
摘要 ( 4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非脱垂子宫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24名子宫良性疾病须行子宫全切的患者分为2组,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组(LAVH)62例,经腹子宫切除术(TAH)组62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LAVH除3例因盆腔严重黏连或子宫体积大中转开腹,其余全部行LAVH或LAVH+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组平均手术时间126分±4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160 ml±25 ml,发生并发症3例.结论 应用腹腔镜行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LAVH手术具有腹腔镜手术及阴式共同的微创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及发展前景.
不同剂量希罗达联合诺维本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金玉彬;信涛;张馥彬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46-248. 
摘要 ( 6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以不同剂量希罗达联合诺维本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32例具有可测量病灶的晚期乳腺癌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15例采用希罗达2 510 mg/m2,每天2次,连服14天,21天为1个周期.第二组17例采用希罗达1 250 mg/m2/d,bid,连服14天,21天为1个周期.两组均同时联合使用诺维本6 mg/m2,第1-5天中心静脉持续滴注(Civ),或者25 mg/m2第1,8天静点,21天为一个周期.所有患者既往均接受过1种以上化疗方案的化疗,第一组中11例患者既往接受过阿霉素和(或)紫杉醇治疗,第二组中14例患者既往接受过阿霉素和(或)紫杉醇治疗.结果 第一组15例患者中4例接受了2个周期化疗,11例完成4个周期的化疗.CR1例,PR4例,MR3例,SD2例,PD5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中性粒细胞减少、手足综合症、皮肤色素沉着、乏力等.3-4度不良反应仅见于少数病例,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5例、手足综合症4例、便秘4例,总胆红素升高2例.第二组17例患者中2例接受了2个周期化疗,15例完成4个周期的化疗.CR1例,PR5例,MR2例,SD3例,PD6例.3度不良反应仅见于少数病例,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6例、便秘4例,总胆红素升高1例.结论 小剂量(1 250 mg/m2/d)希罗达联合诺维本作为二线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有望成为紫杉类或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的理想方案.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恶性肿瘤出院病人情况分析
张惠宁;高志荣;陈英;高平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49-250,. 
摘要 ( 5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本地区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及性别、年龄等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其动态变化趋势.方法 对出院病人前十位恶性肿瘤按年龄、性别、疗效等因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胃癌是危害本地区居民健康的首位恶性肿瘤,其次为肺癌和肠癌.结论 40岁以上年龄是恶性肿瘤发病的高发年龄,应注重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48例分析
王宇昆;杨向东;陈加里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51-252. 
摘要 ( 3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对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6月共48例行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随访6个月-3年,盆腔复发3例.60岁以下男性病人中,性功能较术前有所减弱,但基本正常,尿失禁及排尿困难等症状术后部分存在,随时间的延长(6个月-1年)均逐渐恢复.结论 中低位直肠癌实施TME后,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保肛率及3年生存率明显提高,术后性生活和膀胱功能恢复较好,提高了病人术后长期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CD44V6、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卓明英;杨军;张丽娥;赵阳红;黄小靖;吴茜;杨峰;林兴;林翠珍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53-254,. 
摘要 ( 5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D44V6基因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2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织中CD44V6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阳性率与无颈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染色阳性率为68.3%(41/60);p53蛋白在甲状腺滤泡性腺瘤染色均阴性.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阳性率与无颈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CD44V6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恶性行为有关,CD44V6的检测对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诊断及转移潜能的判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脑膜瘤100例临床病理分析
楼善贤;施红旗;王利霞;刘庆伟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55-256. 
摘要 ( 5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脑膜瘤的病因、组织类型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防治脑膜瘤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对100例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S-P法进行GFAP、EMA、Vim、S-100、CD34、AR、PR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脑膜瘤多见于女性,30岁以上为好发年龄.好发部位多见颞叶、额叶、顶叶大脑镰旁.组织类型以合体细胞型、纤维细胞型、过渡细胞型多见.免疫组化标记:几乎均表达Vim、EMA,多数表达AR、PR,少数表达S-100.结论 免疫组化有助于脑膜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激素影响有关.治疗主要以手术彻底切除为主.预后与复发有关.30岁以下恶性脑膜瘤占的比例较多,预后较差.
联合应用超声与X线钼靶诊断乳腺小肿块的临床研究
李洁冰;张艳华;张本平;盛成霞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57-258. 
摘要 ( 5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超声与X线钼靶诊断乳腺小肿块的价值.方法 将72例乳腺小肿块(直径≤2cm)行超声与X线钼靶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超声与X线钼靶单独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4%、90%,特异性分别为82%、86%,准确性分别为90%、89%;而两者联合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91%、96%.结论 联合应用超声与X线钼靶可明显提高乳腺小肿块的诊断率.
胸大肌岛状皮瓣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修复中的应用
姜力;徐成钧;刘文中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59-260,. 
摘要 ( 5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介绍头颈部较晚期恶性肿瘤彻底切除后大面积组织缺损胸大肌岛状皮瓣修复及功能重建的应用.方法 自1985年5月-2005年5月,应用胸大肌岛状皮瓣修复头颈20余处的部位组织缺损.结果 408例重建中,405例成功,3例皮瓣坏死,(肌蒂成活),皮瓣部分坏死63例,皮下感染112例,咽瘘15例,218例皮瓣无坏死及感染.结论 胸大肌岛状皮瓣能够解决头颈部较晚期恶性肿瘤术后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
老年人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围手术期治疗
胡贤杰;许中友;倪开元;李德川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61-262. 
摘要 ( 5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人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 对25例老年人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均行急诊手术,其中一期切除吻合15例,肿瘤切除近端造瘘8例,单纯近端造瘘2例.结果 24例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出现吻合瘘2例,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2例,肺炎2例.结论 对老年人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工作,积极处理合并的内科疾病,术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患者能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小剂量吗啡对老年癌症病人术中血气等指标的影响
杨舜;王明宇;佟德惠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63-264. 
摘要 ( 4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复合异氟烷麻醉在老年食管癌病人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对老年人手术应激和术后呼吸的影响.方法 测定15例老年食管癌病人手术中β-内啡肽、糖皮质激素、乳酸、血气的变化.结果 除术中2小时,术后25分钟血中β-内啡肽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外,其余时间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pH值、SBE和PaO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小剂量芬太尼复合麻醉对循环影响小,不影响术中组织灌注,不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且术后不产生明显呼吸抑制,是一种良好的全麻方法.
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施红旗;翟晓利;刘庆伟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65-267,. 
摘要 ( 4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基因产物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86例前列腺癌和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组织(BPH)中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HIF-1α在86例前列腺癌和10例BPH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8%(48/86)和0%(0/10),差异有显著性(χ2=11.16,P<0.01).前列腺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χ2=25.53,P<0.01)、Gleason分级(χ2=24.99,P<0.01)、淋巴结转移(χ2=11.20,P<0.01)和肿瘤坏死(χ2=30.35,P<0.01)呈正相关.VEGF蛋白在86例前列腺癌和10例BPH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6%(53/86)和0%(0/10),差异有显著性(χ2=13.76,P<0.01).前列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χ2=25.43,P<0.01)、Gleason分级(χ2=13.13,P<0.05)、淋巴结转移(χ2=11.31,P<0.05)和肿瘤坏死(χ2=23.29,P<0.01)呈正相关.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和术后5年生存率均无关.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HIF-1α与VEGF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636,P<0.01).结论 前列腺癌组织中HIF-1α基因表达显著增高,并可能诱导VEGF的过表达并与前列腺癌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邹波峰;李康;王沈玉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68-269. 
摘要 ( 5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毒性.方法 观察组30例以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化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50%,病变进展率为6.7%;对照组有效率为40%,病变进展率26.7%,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病变进展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治疗中毒副反应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艾迪注射液有一定抗肿瘤作用,同时能改善机体免疫状态,降低化疗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8FDG-PET显像在监测卵巢癌复发和转移中的作用
顾欣;娄阁;张嘉文;黄泽林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70-272. 
摘要 ( 5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18FDG-PET诊断卵巢癌治疗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对54例临床疑有复发的卵巢癌患者进行了18FDG-PET全身及腹部成像,并与CA125进行比较.结果 54例临床疑有复发的卵巢癌患者中,病理证实肿瘤复发35例.18FDG-PET检查39/54例显示阳性;29/54例血清CA125升高.PET、CA125监测卵巢癌复发和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78.95%和92.59%;80%、94.74%和85.19%.结论 18FDG-PET全身显像作为无创伤性检查技术,能及时探测到复发或扩散肿瘤的代谢变化,可以为卵巢癌术后随访提供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影像学诊断方法.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与病理对比分析
王雪;李建国;张艳华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73-275. 
摘要 ( 3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进展
牛多山;葛霞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76-278. 
摘要 ( 3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urvivin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
龙轶;李惠民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79-282,. 
摘要 ( 3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肿瘤的血行转移机制及治疗进展
陈国华;于雁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83-286. 
摘要 ( 3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晚期胰腺癌的综合治疗
栾瑾微;尤庆山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87-288,. 
摘要 ( 3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腺鳞状细胞癌3例并文献复习
郑俊;何晓燕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89-290. 
摘要 ( 3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腰椎管内和椎间盘肿瘤误为腰椎间盘突出11例
郭艳启;夏影涛;周时强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91-292. 
摘要 ( 3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树突状细胞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
陈巍;蔡莉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93-295. 
摘要 ( 3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ho蛋白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卢希;韩昱晨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96-298. 
摘要 ( 3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剂量阿霉素化疗引起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护理
李秀君;李艳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299-300. 
摘要 ( 5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大剂量阿霉素化疗引起的局部组织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根据化疗引起的局部组织炎性反应程度的不同表现,选择应用地塞米松或一效散外敷.结果 30例病人中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化疗药物外渗应立即局部封闭,局部刺激或侧支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不用封闭,直接表面外敷药物,可消除或避免因局部组织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红、肿、热、痛,甚至溃烂、坏死等症状出现.
输卵管未成熟畸胎瘤1例
李廷;於伟民;叶新青;徐益元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03):  300-300. 
摘要 ( 5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