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的1992—2021年中国卵巢癌发病和死亡分析
寇帅, 王榆平, 孙小霞, 任娟娟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5, 39(1):
7-12.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5.01.002
摘要
(
18 )
PDF (251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对1992—2021年中国卵巢癌发病和死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21数据库,分析1992—2021年中国卵巢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应用Joinpoint 4.8.0.1软件分析1992—2021年卵巢癌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对卵巢癌发病和死亡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 2021年中国卵巢癌发病率(3.67/10万)和死亡率(2.18/10万)比1992年分别升高了61.85%和66.06%。趋势分析结果显示,1992—2021年中国卵巢癌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均有下降,AAPC分别为-0.10%(95% CI:-0.40%~0.12%,P>0.05)和-0.60%(95% CI:-0.80%~-0.30%,P<0.05)。分年份看,2014—2021年卵巢癌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均有升高趋势,平均每年分别升高1.58%和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效应结果显示,1992—2021年中国卵巢癌按年龄分布的发病率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15~54岁呈快速升高趋势,55~69岁呈波动性趋势,70岁以后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在15~74岁呈升高趋势,然后75岁以后呈降低趋势。时期效应结果显示,1992—2021年,中国卵巢癌发病风险的时期变化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总体呈下降趋势,以2002—2006年为参考组(RR=1.00),1997—2001年发病风险最高(RR=1.09,95% CI:1.04~1.15);卵巢癌的死亡风险的时期变化RR值呈下降趋势,以2002—2006年为参考组(RR=1.00),1992—1996年死亡风险最高(RR=1.15,95% CI:1.09~1.20)。队列效应结果显示,出生越晚的人,卵巢癌的发病和死亡风险越低。结论 1992—2021年中国卵巢癌标化发病率趋势和标化死亡率趋势虽然下降,但2014—2021年卵巢癌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均有升高趋势。时期效应显示,1997—2001年发病风险最高,1992—1996年间的死亡风险较高。队列效应表明,出生较晚的群体面临较低的卵巢癌发病和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