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12-28
上一期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6):  0-0. 
摘要 ( 26 )   PDF (2751KB) ( 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癌情监测
中国消化道肿瘤发病与死亡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武春龙, 孙伟玲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6):  459-465.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6.001
摘要 ( 49 )   PDF (5119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和肝癌四种消化道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我国消化道肿瘤的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GBD 2019)数据库,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中国消化道肿瘤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讨消化道肿瘤发病和死亡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结果 2019年消化道肿瘤发病顺位为胃癌(43.09/10万)、结直肠癌(42.74/10万)、食管癌(19.55/10万)和肝癌(14.80/10万)。死亡顺位为胃癌(29.64/10万)、结直肠癌(18.40/10万)、食管癌(18.09/10万)和肝癌(13.20/10万)。消除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后,1990—2019年肝癌、胃癌、食管癌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整体上呈逐年降低的趋势(AAPC肝癌发病=-3.1%、AAPC胃癌发病=-0.07%、AAPC食管癌发病=-1.5%;AAPC肝癌死亡=-3.4%、AAPC胃癌死亡=-1.9%、AAPC食管癌死亡=-1.8%)(P<0.001),结直肠癌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呈逐年升高趋势(AAPC结直肠癌发病=3.1%、AAPC结直肠癌死亡=1.1%)(P<0.001)。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整体上呈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的趋势,分别在85+组、80~84组、85+组达到峰值;肝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在55~59组达到峰值而后下降。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死亡风险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肝癌发病和死亡风险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胃癌和食管癌发病和死亡风险整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食管癌和肝癌的出生队列越早发病和死亡风险越高,结直肠癌的出生队列越晚发病和死亡风险越高,而胃癌发病风险呈现波动变化。结论 我国消化道肿瘤疾病负担仍然较重,尤其是结直肠癌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仍呈逐年升高趋势,应有针对性地实施消化道肿瘤防治措施,有效减轻消化道肿瘤的疾病负担。
基础研究
长链非编码RNA LINC-PINT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在缺氧诱导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药物敏感性中的作用研究
薛羽婷, 毛雄辉, 孙冀, 苑振楠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6):  466-471.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6.002
摘要 ( 43 )   PDF (3612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PINT通过Hippo/Yes相关蛋白(YAP)信号通路在缺氧诱导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药物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低氧环境中HNSCC细胞系(AGZY-973、HN4和HN30细胞)及正常人口腔角质形成细胞(NHOKs)增殖变化;取状态较好的HN30细胞,设置为正常组、低氧组、低氧+LINC-PINT过表达组、低氧+过表达阴性对照组。qRT-PCR检测HN30细胞中LINC-PINT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HN30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及顺铂对HN30细胞增殖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HN30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p-YAP、YA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低氧条件下,AGZY-973细胞、HN4细胞和HN30细胞增殖率较NHOKs细胞显著增加(P<0.05)。与正常组相比,低氧组HN30细胞IC50值、HIF-1α、p-YAP/YAP表达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24 h和48 h细胞生长抑制率、LINC-PINT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低氧+过表达阴性对照组相比,低氧+LINC-PINT过表达组HN30细胞IC50值、HIF-1α、p-YAP/YAP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24 h和48 h细胞生长抑制率、LINC-PINT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 过表达LINC-PINT可提高缺氧诱导的HNSCC顺铂敏感性,可能与抑制Hippo/YAP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临床研究
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后延迟性肠麻痹危险因素分析与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刘帛岩, 晏阳, 陈玉辉, 胡时栋, 杨宇, 李松岩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6):  472-477.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6.003
摘要 ( 35 )   PDF (2758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行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后延迟性术后肠麻痹(Prolonged postoperative ileus,PPO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行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的83例结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PPOI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及进行效能验证。结果 83例患者中有26例(31.3%)发生PPO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14.820,95% CI:2.819~77.918)、既往腹部手术史(OR=6.514,95% CI:1.433~29.604)、术前血红蛋白<9 g/L(OR=5.338,95% CI:1.197~23.809)、术中出血超过200 mL(OR=4.869,95% CI:1.213~19.544)以及未关闭系膜裂孔(OR=5.462,95% CI:1.408~21.186)为PPO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ROC曲线及PPOI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5(95% CI:0.735~0.957)。结论 合并糖尿病、既往腹部手术史、术前血红蛋白<9 g/L、术中出血超过200 mL以及未关闭系膜裂孔是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后发生PPOI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发生PPOI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评价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
单细胞测序数据揭示DMKN在卵巢癌中的诊断及预测价值
高燕, 姚盟成, 李哲丰, 韩晓阳, 岳文涛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6):  478-484.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6.004
摘要 ( 45 )   PDF (16460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绘制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HGSOC)、交界性卵巢癌及正常卵巢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寻找能诊断并预测卵巢癌预后的标志物。方法 利用实验室前期测序的单细胞数据(SRA数据库:PRJNA756768),分析HGSOC、交界性卵巢癌及正常卵巢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功能富集筛选与肿瘤进展相关的细胞亚群、细胞通讯分析各个亚群的交流情况、拟时序分析探究细胞分化轨迹,确定和肿瘤进展最相关的亚群,再结合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转录组数据和患者预后,最终筛选出卵巢癌患者诊断及预测生存的生物标志物。结果 采用t-分布领域嵌入算法(t-SNE)降维后,获得9个细胞亚群:内皮细胞,髓系细胞,纤维细胞,T细胞,基质细胞,B细胞及3种上皮细胞亚群(C1,C4,C7)。进一步分析发现C4群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在HGSOC中分值最高,高于交界性卵巢癌及正常卵巢,与预后负相关,而DMKN是该群关键的标志性基因。TCGA数据库中卵巢癌转录组分析显示DMKN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P=0.026),且DMKN对卵巢癌的诊断效能显著(AUC=0.906)。结论 本研究基于单细胞测序数据筛选到DMKN,能很好地诊断并预测卵巢癌预后,该研究为卵巢癌的诊断及预后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综述
植物化学物γ-生育三烯酚抗癌活性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朱昊, 王发琳, 孙文广, 刘家仁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6):  485-490.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6.005
摘要 ( 38 )   PDF (968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γ-生育三烯酚(γ-Tocotrienol,γ -T3)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化学物,属于天然维生素E中一大亚类,主要来源是棕榈油和米糠。与饱和性生育酚(TOC)相比,γ -T3侧链含有不饱和键,并形成异戊二烯链。γ -T3对多种慢性疾病具有治疗活性,尤其在抑制肿瘤增殖和侵袭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γ -T3在抑制癌细胞迁徙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和调节癌症相关信号通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对γ -T3的抑癌作用与机制进行综述。
癌症药物耐药潜在机制及预测方法
曹新玉, 周旭, 汪泉, 姜伟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6):  491-495.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6.006
摘要 ( 42 )   PDF (551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尽管抗癌药物的研发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肿瘤的复发。癌症耐药的机制十分复杂,如何准确预测癌症患者对药物的响应水平并提前干预,已成为癌症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随着高通量生物医学数据的不断积累,研究人员开发了多个癌症耐药相关的大型数据平台,使生物医学大数据的挖掘更加便捷;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各种机器学习方法也被应用于癌症耐药的预测。因此,本文概括了抗癌药物常见的耐药机制,总结了癌症耐药相关的数据库,阐述了耐药性预测方法,希望为耐药肿瘤的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和思路。
蒽环类药物相关心脏毒性早期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鲁亚杰, 王丽红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6):  496-501.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6.007
摘要 ( 23 )   PDF (605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蒽环类药物是临床被广泛应用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其剂量相关心脏毒性会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故早期识别和预防蒽环类药物相关的心脏毒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蒽环类药物相关心脏毒性早期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维甲酸诱导蛋白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程锦, 王玮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6):  502-50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6.008
摘要 ( 29 )   PDF (510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但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机制仍然未明确。维甲酸诱导蛋白(Retinoic acid-induced protein,RAI)是一类由维甲酸诱导的蛋白,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增殖、侵袭、迁移关系密切,RAI系列蛋白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相关,过表达或敲低RAI蛋白可以影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于靶向药物治疗的敏感性,RAI蛋白可能是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特异性靶蛋白。本文就RAI蛋白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等进行综述,为疾病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Agrin参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现状
赵世博, 陈永峰, 黎惠怡, 符爱珍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6):  507-512.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6.009
摘要 ( 25 )   PDF (642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疾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晚期和复发患者生存质量差和耐药的问题愈加明显。减少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是肿瘤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集聚蛋白(Agrin)是一种与神经突触形成相关的膜蛋白,近年来的研究证实Agrin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grin表达于恶性肿瘤和免疫细胞中,在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增殖、迁移、化疗耐药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Agrin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其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相关作用及机制进行总结与分析。
乳腺癌放射性心脏损伤及其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冯楚然, 曹剑钊, 陈子印, 张大昕, 鲁海玲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6):  513-518.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6.010
摘要 ( 30 )   PDF (616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放疗是降低乳腺癌局部复发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然而,放射性心脏损伤的远期副作用风险不容忽视。特别是左乳放疗的患者,由于心脏在放疗射野内,其心脏损伤的风险更高,进而增加放射性心脏病的发生,最终影响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此预防放射性心脏损伤尤为重要,主要措施包括使用先进的放疗技术,如调强放疗、容积调强弧形放疗、深吸气屏气下放疗、俯卧位放疗、质子束放疗等,或者优化心脏亚结构的放疗计划,进而降低心脏关键结构的照射剂量。本文将分别对乳腺癌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胃癌围术期营养管理的研究进展
高超峰, 赵泽坤, 魏丰贤, 孙元, 周志明, 徐小东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6):  519-52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6.011
摘要 ( 27 )   PDF (47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胃癌是世界上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病因,随着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胃癌患者的高营养不良率仍然对患者的总体生存和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营养不良被认为是癌症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早期发现胃癌患者的营养不良,更加合理的围术期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对胃癌围术期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围术期营养支持和免疫营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胃癌围术期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营养管理策略。
骨髓微环境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王利, 王科进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6):  524-528.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6.012
摘要 ( 29 )   PDF (578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骨髓微环境是由非造血细胞、造血干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和多种细胞因子等组成的复杂网状结构,有利于维持机体正常造血功能。骨髓微环境一旦发生变化,骨髓中的细胞种类及功能均会随之改变进而促进白血病的形成。白血病为恶性克隆性疾病,不仅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异常有关,还与免疫效应失调联系紧密。骨髓微环境中的外泌体、免疫细胞、间充质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参与形成白血病的免疫抑制,导致疾病进展。本研究拟就骨髓微环境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