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2-28
上一期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4, 38(1):  0-0. 
摘要 ( 1 )   PDF (6242KB) ( 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癌情监测
2019年福建省福清市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及2015—2019年趋势分析
钟女娟, 马晶昱, 许志达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4, 38(1):  1-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4.01.001
摘要 ( 7 )   PDF (92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9年福清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以及2015—2019年趋势变化。方法 收集整理福清市2019年肿瘤登记数据,计算粗发病/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和累积率(0~74岁)、年龄别率和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中标率)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世标率)计算。采用Joinpoint软件计算2015—2019发病/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19年福清市新发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343.76/10万(男性346.30/10万,女性341.06/10万),中标率为255.78/10万,世标率为244.91/10万,累积率(0~74岁)为27.75%。2019年福清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63.63/10万(男性212.26/10万,女性111.95/10万),中标率为110.82/10万,世标率为107.82/10万,累积率(0~74岁)为12.07%。发病前十位为肺癌、甲状腺癌、女性乳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和脑瘤,占全部发病的80.96%。死亡前十位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前列腺癌、脑瘤、胰腺癌和子宫颈癌,占全部死亡的81.03%。2015—2019年福清市恶性肿瘤总体发病呈波动上升趋势(APC=1.41%,P>0.05),总体死亡略有下降的趋势(APC=-0.8%,P>0.05),但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福清市恶性肿瘤整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肺癌、甲状腺癌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危害福清市居民健康的重点恶性肿瘤,需加强监测及防治。
2019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子宫体癌流行特征及2010—2019年变化趋势分析
韩霞, 丁高恒, 杨菁, 刘玉琴, 陈岚, 宋国贤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4, 38(1):  7-12.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4.01.002
摘要 ( 4 )   PDF (217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甘肃省2019年子宫体癌发病死亡情况,分析流行特征以及2010—2019年发病死亡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甘肃省肿瘤登记中心质控合格的数据,计算子宫体癌城乡、年龄别发病(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累积率、粗发病(死亡)率、构成比和顺位、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等指标。结果 2019年甘肃省子宫体癌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七,粗发病率4.43/10万,中标率3.28/10万,世标率3.19/10万。2019甘肃省子宫体癌在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中排名第六,粗死亡率0.56/10万,中标率0.36/10万,世标率0.35/10万。发病(死亡)高峰在50~54岁年龄段。2010—2019年甘肃省子宫体癌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中标发病率AAPC=4.34%(95% CI:1.60%~7.15%),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呈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波动,总体呈下降趋势,中标死亡率AAPC=-11.35%(95% CI:-26.77%~7.32%),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地区发病(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地区。结论 甘肃省子宫体癌总体发病呈上升趋势,死亡呈下降趋势,但农村地区死亡呈上升趋势。建议在全省大力推进女性健康科普宣教,严格落实“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综合措施,50~54岁年龄段女性是重点防控对象,尤其是加强开展农村地区子宫体癌的早诊早治项目。
基础研究
长链非编码RNA OTUD6B-AS1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薄芸, 杭文璐, 左淑润, 董圆, 李海泉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4, 38(1):  13-17.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4.01.003
摘要 ( 4 )   PDF (235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lncRNA OTUD6B-AS1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肺腺癌A549细胞系,瞬时转染OTUD6B-AS1和空载质粒构建过表达和对照细胞模型,分为OTUD6B-AS1过表达组和空载质粒组(NC组)。通过qRT-PCR实验验证OTUD6B-AS1的转染效率;采用CCK-8实验检测OTUD6B-AS1对肺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Transwell法检测OTUD6B-AS1对肺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qRT-PCR检测显示,与NC组相比,过表达组的OTUD6B-AS1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CCK-8细胞活性检测结果显示,OTUD6B-AS1过表达组的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活性较NC组显著降低(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表明,OTUD6B-AS1过表达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低于NC组(P<0.05)。结论 在肺腺癌细胞A549中lncRNA OTUD6B-AS1的过表达可以抑制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
长链非编码RNA CASC15对肝细胞癌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吴东洋, 蔡青山, 刘东, 左刚刚, 李树栋, 刘立友, 郑建兴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4, 38(1):  18-2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4.01.004
摘要 ( 6 )   PDF (1945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癌症易感性基因15(Cancer susceptibility candidate 15,CASC15)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目的基因表达,并分析目的基因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收集临床HCC患者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CK-8、Transwell和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HCC细胞SMMC7721和Huh-7的增殖、侵袭、迁移以及凋亡;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144-3p与CASC15和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蛋白1(Leucine rich repeat containing protein 1,LRRC1)的靶向关系;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实验用于蛋白定位研究;回复实验验证CASC15/miR-144-3p/LRRC1对HCC进展的影响。体内实验验证CASC15对HCC进展的影响。结果 TCGA数据库与qRT-PCR检测显示HCC组织和细胞中CASC15高表达、miR-144-3p低表达、LRRC1高表达(P<0.05)。增殖、侵袭、迁移的细胞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在肿瘤发展中CASC15和LRRC1起到促进作用,miR-144-3p则是抑制作用,与凋亡实验结果一致(P<0.05)。细胞功能实验表明CASC15抑制miR-144-3p功能,miR-144-3p抑制LRRC1,CASC15与miR-144-3p结合,并导致LRRC1上调。回复实验结果表明CASC15通过抑制miR-144-3p促进LRRC1的表达从而促进HC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并抑制细胞凋亡。结论 CASC15可能通过调节miR-144-3p/LRRC1轴,从而促进HCC进展。
白细胞介素-38对乳腺癌患者CD8+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郑鹏飞, 董良鹏, 高延鑫, 张一夫, 秦双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4, 38(1):  30-3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4.01.005
摘要 ( 6 )   PDF (323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8(IL-38)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CD8+T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 纳入2020年7月—2022年9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4例乳腺癌患者、25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20例对照者。分离所有受试者的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纯化CD8+T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IL-38蛋白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组织IL-38 mRNA相对表达量。使用重组人IL-38刺激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分离的CD8+T细胞,建立CD8+T细胞与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共培养系统,通过测定乳酸脱氢酶水平计算靶细胞死亡比例,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穿孔素、颗粒酶B、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的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浆IL-38水平(74.23±19.88pg/mL)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62.87±16.27pg/mL,P=0.018)和对照者(61.77±12.75pg/mL,P=0.013)。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L-38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57±0.22 vs. 1.00±0.18,P<0.001)。外周血和肿瘤浸润CD8+T细胞诱导靶细胞死亡比例、穿孔素和颗粒酶B分泌在直接接触共培养组中的水平高于间接接触共培养组(P<0.05),但干扰素-γ和TNF-α分泌水平在直接接触共培养组和间接接触共培养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接接触共培养组内,靶细胞死亡比例、穿孔素、颗粒酶B、干扰素-γ、TNF-α在IL-38刺激组中的水平低于无刺激组(P<0.05)。在间接接触共培养组内,靶细胞死亡比例、干扰素-γ、TNF-α在IL-38刺激组中的水平亦低于无刺激组(P<0.05),但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在间接接触共培养组内的IL-38刺激组和无刺激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中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水平在无刺激组和IL-38刺激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中高表达的IL-38可能参与诱导CD8+T细胞功能衰竭。
临床研究
血清炎性标志物与一线免疫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张萱, 李欣, 赵康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4, 38(1):  37-44.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4.01.006
摘要 ( 6 )   PDF (449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线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泛免疫炎症值(PIV)在应用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预测价值,并建立预后相关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线应用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77例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建立预后相关的列线图模型,并通过一致性指数等评估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MLR、PIV、脑转移、胸膜转移是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Cox回归结果构建的列线图预后模型预测能力较好(C-index值为0.786,95% CI:0.721~0.851)。ROC曲线表明MLR与PIV联合检测无进展生存期预后的效果(AUC=0.717,P=0.001)优于MLR(AUC=0.643)、PIV(AUC=0.640)。结论 MLR、PIV、脑转移、胸膜转移可预测一线应用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的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临床实用性。MLR与PIV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可能优于MLR、PIV单独检测。
综述
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谢俊岭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4, 38(1):  45-4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4.01.007
摘要 ( 6 )   PDF (115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也是导致女性死亡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肿瘤相关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研究已成为肿瘤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研究发现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Activated leuk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ALCAM)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相关性。本文针对ALCAM的分子结构特征、ALCAM与乳腺癌临床指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以及ALCAM作为乳腺癌临床诊断及治疗靶点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铜死亡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高源, 唐钰涵, 王露, 赵文辉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4, 38(1):  50-54.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4.01.008
摘要 ( 5 )   PDF (81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铜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生理状态下在细胞内维持一定的水平。铜死亡是一种独特、铜依赖性的细胞死亡,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调节性细胞死亡(Regulated cell death,RCD),且不同于现阶段已知的其他细胞死亡形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铜死亡对肿瘤细胞的代谢途径转换、信号通路传导、蛋白质的加工与修饰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铜死亡相关lncRNA也被广泛用于预测肿瘤的预后。铜死亡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可作为控制耐药和疾病复发的潜在靶点。本文对铜死亡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免疫治疗在实体瘤中的应用现状
赵璐, 张正凤, 王大臻, 杨柳, 刘泽, 娄长杰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4, 38(1):  55-61.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4.01.009
摘要 ( 7 )   PDF (86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癌症免疫治疗具有巨大潜力,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主流手段。在目前的癌症免疫治疗应用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ICIs包括靶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抑制剂。此外,溶瘤病毒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等新型免疫治疗也逐渐进入临床,ICIs相关的联合治疗更是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本文将重点对ICIs、溶瘤病毒、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的单独或组合形式在实体瘤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紫云英苷抗肿瘤作用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肖鼎, 白俊丞, 张彬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4, 38(1):  62-6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4.01.010
摘要 ( 5 )   PDF (99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紫云英苷是一种天然的类黄酮,以抗肿瘤等多样化的药理应用而闻名。研究发现紫云英苷具有巨大的抗肿瘤潜力,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MAPKs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Notch1通路、microRNA的表达、肿瘤侵袭和转移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紫云英苷有关抗肿瘤信号通路的文献报道,分析并总结了每一条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以期为紫云英苷在抗肿瘤信号通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lncRNA CASC2与肿瘤化疗耐药实验研究进展
尚宏悦, 姚曼曼, 路月亭, 王迪娴, 赵乾, 刘铁军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4, 38(1):  67-70.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4.01.011
摘要 ( 5 )   PDF (71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恶性肿瘤目前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随着治疗过程中化疗药物使用时效不断延长,肿瘤细胞耐药性也不断增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非编码RNA家族的重要成员,癌症易感候选物2(Cancer susceptibility candidate 2,CASC2)是一种长链非编码RNA,CASC2高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发展,并可以通过促进耐药细胞凋亡、调节信号通路、参与细胞传导途径、竞争性结合miRNA以及改变蛋白结构或功能状态等机制来降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本文将对lncRNA CASC2与恶性肿瘤化疗耐药调控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