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6-28
癌情监测
沧州市区2010—2019年甲状腺癌发病时间趋势和生存分析
高哲敏, 李晓雪, 霍恺, 王立彬, 陈静, 鲁文慧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3):  195-19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3.001
摘要 ( 94 )   PDF (10131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沧州市区2010—2019年居民甲状腺癌发病时间趋势和生存分析进行研究,为沧州市区甲状腺癌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0—2019年沧州市区甲状腺癌发病的监测数据,统计甲状腺癌发病率、标化率、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平均生存时间、累积生存率等。结果 沧州市区2010—2019年甲状腺癌平均年发病率为18.64/10万,中标率为17.60/10万。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20~岁以上组发病率快速升高,在50~岁组达到峰值,后随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下降。2010—2014年,甲状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41.95%,95% CI:3.68%~94.35%,P=0.035)。甲状腺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24.29个月,5年、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2%、90.4%。不同性别间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P>0.05),65岁以下患者组甲状腺癌生存状况较65岁及以上患者组更好(P<0.05)。结论 甲状腺癌对沧州市区居民的健康威胁日益加重,应通过综合干预手段减轻因甲状腺癌导致的居民疾病和经济负担。
癌症筛查
2014—2017年安徽省合肥市城市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马艳玲, 钱立庭, 魏东华, 尹惠萍, 张娟, 张小鹏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3):  200-20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3.002
摘要 ( 62 )   PDF (12609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4—2017年安徽省合肥市城市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合肥市7个区40~74岁常住居民进行癌症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和乳腺癌高危因素评估,对40~44岁的乳腺癌高危人群进行乳腺超声检查,45~74岁的乳腺高危人群进行乳腺超声和乳腺X线检查。计算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率,比较不同特征人群乳腺癌筛查率差异,分析乳腺癌筛查率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17年共完成乳腺癌高危评估45 563例,其中8 249例评估为乳腺癌高危人群,乳腺癌高危人群中共4 622例参加了乳腺癌筛查,乳腺癌筛查率56.03%。乳腺癌高危人群乳腺癌筛查率存在显著时间差异,2015—2016年度筛查率最高(61.70%),2016—2017年度筛查率最低(51.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二手烟暴露史、正在饮酒、精神创伤、乳腺良性疾病史、乳腺癌家族史和卵巢癌家族史的乳腺癌高危人群更易于参加乳腺癌临床筛查(P<0.001);与2014—2015年度相比,2015—2016年度的乳腺癌高危人群更易于接受乳腺癌筛查(P<0.001);与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相比,教育程度为中学者更易于接受乳腺癌筛查(P<0.01);经常体育锻炼、初潮年龄≥12岁、有哺乳史的乳腺癌高危人群更不易于接受乳腺癌筛查(P<0.01)。结论 教育程度、体育锻炼、初潮年龄、哺乳史、二手烟暴露史、饮酒、精神创伤、乳腺良性疾病史、乳腺癌家族史和卵巢癌家族史是乳腺癌筛查率的影响因素。应重点针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宣传教育,以提高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率。
基础研究
奇异南星挥发油通过miR-762/NF2轴对甲状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张慧, 闫旺, 孙明华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3):  207-214.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3.003
摘要 ( 63 )   PDF (15506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奇异南星挥发油(ADVO)对甲状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ADVO培养液培养甲状腺癌TPC-1细胞48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最适作用浓度;TPC-1细胞分为空白组(常规培养)、ADVO组(60 μg/mL ADVO)、miR-762 mimics组(转染miR-762 mimics)、miR-762 mimics NC组(转染miR-762 mimics NC)、ADVO+miR-762 mimics组(60 μg/mL ADVO+转染miR-762 mimics)、ADVO+miR-762 mimics NC组(60 μg/mL ADVO+转染miR-762 mimics NC)并培养,行CCK-8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小室实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762与2型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基因的靶向关系;RT-qPCR法检测miR-762及NF2 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Merlin、Yes相关蛋白1(YAP1)、p-YAP1、裂解半胱氨酸蛋白酶-3(C-caspase-3)、E钙粘附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TPC-1细胞存活率随ADVO作用浓度增大而降低(P<0.05),60 μg/mL ADVO浓度作用下的细胞存活率接近50%;与空白组比较,ADVO组细胞存活率、miR-762及YAP1、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NF2 mRNA与Merlin、p-YAP1、C-caspase-3和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细胞迁移及侵袭数减少(P<0.05),miR-762 mimics组细胞存活率、miR-762及YAP1、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NF2 mRNA与Merlin、p-YAP1、C-caspase-3和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细胞迁移及侵袭数增加(P<0.05);ADVO可减弱miR-762过表达的作用效果,抑制TPC-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P<0.05);经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NF2基因可能为miR-762的潜在靶基因。结论 ADVO可抑制TPC-1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iR-762表达并提高其靶基因NF2编码Merlin蛋白水平,激活相关抑癌信号有关。
lncRNA SNHG4通过EP300-SNHG4-GPX4轴抑制乳腺癌细胞铁死亡
隋世尧, 郑玮, 杨子涵, 庞达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3):  215-22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3.004
摘要 ( 104 )   PDF (17728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lncRNA SNHG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以及调控乳腺癌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乳腺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距肿瘤边缘3~5 cm的癌旁组织,应用RT-PCR技术分析SNHG4在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构建SNHG4敲降的乳腺癌MDA-MB-468细胞系及过表达SNHG4的乳腺癌Hs578T细胞系,CCK-8法测定SNHG4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铁含量测定试剂盒及MDA测定试剂盒检测铁及ROS改变,Western blot实验检测GPX4及EP300蛋白表达,分析EP300与SNHG4及SNHG4与GPX4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SNHG4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且在侵袭转移能力强的Basal-Like型及ER(-)乳腺癌中高表达(P<0.01),SNHG4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及无病生存期(DFS)短相关(P<0.01)。敲降SNHG4导致细胞活力降低(P<0.01),且该作用可被铁死亡抑制剂逆转。机制方面,SNHG4通过上调GPX4表达抑制铁死亡,SNHG4上游可受到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EP300的正向调控,EP300与SNHG4的表达正相关(P<0.01)。结论 SNHG4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且可通过EP300-SNHG4-GPX4轴抑制乳腺癌细胞铁死亡。
临床研究
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五种放疗技术的疗效比较研究
张庆怀, 韩阿蒙, 杨森, 李秀梅, 赵健鑫, 张彦秋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3):  224-22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3.005
摘要 ( 66 )   PDF (12802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五种放疗技术后生存期和副作用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治疗的乳腺癌保乳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五组,每组40例患者。第一组(3D-CRT组)选择3D-CRT技术,第二组(ff-IMRT组)选择ff-IMRT技术,第三组(VMAT组)选择VMAT技术,第四组(CRT+IMRT组)选择CRT+IMRT技术,第五组(CRT+VMAT组)选择CRT+VMAT技术。从患者保乳手术后,全组患者随访5年以上。随访后评价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疗效评价包括局部区域复发(LR)、远处转移(DM)、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副作用评价包括急性放射性肺炎、急性放射性皮炎和晚期放射性心脏损伤。结果 五组患者间DM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5),CRT+VMAT组的DM率低于其他四组。CRT+VMAT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DFS、OS)明显高于其他四组(P<0.001)。CRT+IMRT组的0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VMAT组(P=0.048);CRT+VMAT组的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ff-IMRT组(P=0.015);CRT+VMAT组的2级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低于VMAT组(P=0.032);CRT+VMAT组的2级晚期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率低于VMAT组的1级晚期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率(P=0.047)。结论 CRT+VMAT技术的疗效优于3D-CRT,ff-IMRT,VMAT,CRT+IMRT四种放疗技术,放疗副反应低于CRT,ff-IMRT,VMAT,CRT+IMRT四种技术。CRT+VMAT技术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优先推荐CRT+VMAT技术。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FAM20A在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吴南楠, 尹瑞梨, 孙荣欣, 赵冬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3):  230-235.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3.006
摘要 ( 67 )   PDF (11498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明确序列相似性20家族成员A(Family with sequence similarity 20 member A,FAM20A)在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中的表达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甲状腺癌相关数据,分析FAM20A在甲状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绘制ROC曲线计算AUC值,评估FAM20A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效能。利用GEO数据库下载GSE205733甲状腺癌数据集,分析FAM20A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利用在线数据库STRING分析FAM20A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同时收集2022年3月—2023年2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结节手术的29例患者病理组织样本,进行病理组织石蜡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比较甲状腺癌及良性甲状腺结节样本中FAM20A的表达水平。结果 TCGA数据库结果表明,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FAM20A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01)。FAM20A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临床TNM分期和病理分型相关(P<0.05)。FAM20A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效能显著(AUC=0.828)。GSE205733数据分析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FAM20A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加(P<0.001)。GSEA富集分析结果显示FAM20A主要与P53和白介素等信号传导通路相关。STRING数据库分析显示与FAM20A相互作用的蛋白主要有PEAK,FAM20C和ENAM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FAM20A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FAM20A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临床TNM分期和病理分型相关,可作为诊断甲状腺癌的潜在分子标记物,且与P53和白介素等信号传导通路相关,为研究甲状腺癌进展分子机制及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超声造影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在周围型肺占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韦虹, 王曌曦, 王一淳, 周显礼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3):  236-242.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3.007
摘要 ( 42 )   PDF (13837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诊断周围型肺占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或活检病理确诊的51例周围型肺部病变患者,分析他们在常规超声、CEUS和ARFI检查中病灶的相关数据,评估并比较CEUS、ARFI及两者联合应用鉴别良恶性占位的诊断效能。结果 肿块是否为类圆形在常规超声下良恶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恶性占位在CEUS中的始增时间(Rise time,RT)比良性占位RT更长且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更短(P<0.05)。在ARFI检查中恶性占位的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明显高于良性占位(P=0.04)。CEUS中占位RT和TTP分别超过10.5 s及19.5 s时诊断为恶性的敏感度为77.4%,特异度为85.0%,准确性72.5%。ARFI检查中占位SWV均值超过2.02 m/s诊断为恶性的敏感度为83.9%,特异度为50.0%,准确性70.6%。CEUS与ARFI至少满足其中之一时判断恶性占位的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40.0%,准确性为74.5%。结论 CEUS联合ARFI对周围型良恶性肺占位的诊断更敏感,准确性更高,可有效降低漏诊率。
营养风险指数在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
崔永康, 于承平, 许浩志, 马新宇, 麻勇, 李林强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3):  243-251.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3.008
摘要 ( 59 )   PDF (15512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指数(NRI)对于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入院的137例行根治性肝切除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ROC曲线评价NRI对肝切除术后的治疗效果,并确定最佳诊断点为99,将患者分为高NRI组(NRI≥99)与低NRI组(NRI<99)。分析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比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分析NRI与HCC患者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 相较于高NRI组患者,低NRI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且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RI、CNLC分期和手术时间是HCC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RI、年龄、肿瘤大小及CNLC分期为DF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NRI、肿瘤大小、CNLC分期以及高血压病史为O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低NRI是HCC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NRI对HCC患者的生存预后具有独立预测价值,与患者的DFS和OS呈正相关。
综述
前列腺癌骨转移机制和骨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韩焱崧, 任明华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3):  252-25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3.009
摘要 ( 81 )   PDF (11409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骨是前列腺癌最常见的晚期转移部位,骨微环境和前列腺癌中多种细胞因子如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趋化因子家族、整合素等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参与了前列腺癌骨转移。多种骨靶向药物如二磷酸盐、地诺单抗和放疗药物如镭-223被批准用于预防和治疗因前列腺癌骨转移引起的骨骼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SREs)。本文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和骨靶向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老年胰腺癌早期诊断及微创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徐婷, 程华, 张维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3):  257-261.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3.010
摘要 ( 51 )   PDF (11261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老年胰腺癌的比重也逐渐上升,因此在临床诊疗工作中,需给予老年胰腺癌诊疗工作更多重视。然而临床实践发现老年胰腺癌诊治工作还存在不足,最为明显的是早期诊断率低,因而患者接受根治术的比例较低,导致临床疗效及预后较差。当前关于胰腺癌的诊断已有多种可行方法,微创外科治疗是胰腺癌临床治疗的重要选择。本文具体论述老年胰腺癌早期诊断及微创外科治疗现状,以期为老年胰腺癌诊疗工作提供一定指导。
TP53-EGFR共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陈琪, 何明旭, 贾科良, 苗健龙, 韩丽萍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3):  262-26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3.011
摘要 ( 58 )   PDF (11057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是目前NSCLC患者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法,然而原发性或获得性耐药会导致治疗中断和疾病进展。TP53突变是EGFR突变型NSCLC患者中最常见的共突变,研究表明TP53-EGFR共突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对这类突变患者的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就TP53突变在晚期EGFR突变型NSCL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和TP53-EGFR共突变晚期NSCLC患者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1在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周波蓉, 宋雅楠, 夏伟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3):  267-271.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3.012
摘要 ( 52 )   PDF (11003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1(Pyrroline-5-Carboxylate Reductase-1,PYCR1)是线粒体脯氨酸合成的关键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YCR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影响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且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但其涉及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本文将从PYCR1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临床意义以及PYCR1抑制剂对肿瘤的影响三个方面综述PYCR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Kin17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钟学进, 吴春梅, 李秋燕, 曾涛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3):  272-275.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3.013
摘要 ( 69 )   PDF (8965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核蛋白17(Nuclear immunological kinship to rec A protein,Kin17)是一种DNA或RNA结合蛋白,在损伤修复、表观遗传、机体发育和癌变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Kin17在肿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Kin17的结构、功能和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抗EGFR治疗在头颈部鳞癌中的研究进展
伦立鑫, 钟振滨, 赵新宇, 吴筹, 郝春成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3):  276-280.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3.014
摘要 ( 55 )   PDF (10779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EGFR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参与多种信号通路,且在HNSCC中高表达。目前,一系列抗EGFR靶向治疗药物相继用于HNSCC的临床研究及治疗,包括西妥昔单抗、尼妥珠单抗和阿法替尼等。本文就HNSCC抗EGFR的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药物选择及预后等提供参考。
肠道菌群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及治疗应用的研究进展
殷鼎威, 井杰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3):  281-28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3.015
摘要 ( 71 )   PDF (13216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细胞癌(HCC)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肿瘤之一。由于肠道与肝脏有着密切而特殊的关系,肠道菌群可通过肠道与肝脏间的相互作用来影响慢性肝病,促进HCC的发生发展。本文着重介绍肠道菌群通过肠渗漏及MAMPs-Toll样受体、菌群失衡及其代谢产物、调节肿瘤微环境等方式促进HCC的发生发展。通过靶向肠道菌群,如抗生素杀灭有害菌群、拮抗剂抑制TLR、益生菌平衡失调菌群及FMT改善肠道菌群等为HCC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杨帅, 王新恒, 吴佳乐, 付子彤, 魏博, 杨灵冰, 许守平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3):  287-292.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3.016
摘要 ( 117 )   PDF (13684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传统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精确分型、诊断及治疗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但仍有局限性,无法揭示肿瘤内异质性。与传统测序技术相比,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灵敏度、准确度和工作效率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提高,该技术可以分析复杂混合细胞中单个细胞的分子生物学信息,应用在肿瘤异质性方面展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包括从单细胞层面解析乳腺癌转录组图谱、探索乳腺癌微环境异质性、探索乳腺癌转移与耐药发生机制、探索乳腺癌克隆异质性及其演化研究。本文对近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乳腺癌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乳腺癌单细胞测序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