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4-28
癌情监测
1990—2019年北京市食管癌死亡趋势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王晶, 杜婧, 苏健婷, 刘庆萍, 王苹, 韦再华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2):  97-101.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2.001
摘要 ( 75 )   PDF (1428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1990—2019年北京市食管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食管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北京市1990—2019年死因监测资料,采取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模型和内生因子法(IE)估计北京市食管癌死亡风险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结果 1990—2019年北京市食管癌死亡率呈波动式下降,最低值为7.12/10万(2000—2004年),升至7.93/10万(2010—2014年)之后又开始下降;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12.53/10万(1990年)下降到4.04/10万(2019年),下降了67.78%。1990年北京男性标化死亡率是女性的2.4倍,2019年该比例上升至4.9倍。APC模型分析显示,北京市食管癌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80~84岁组死亡风险最高,死亡风险系数为1.957;时期效应较为平缓,2015—2019年相对风险为0.852;出生队列效应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化速度波动较大,同1910—1914年出生人群相比,1980—1984年出生人群食管癌死亡相对风险为0.032。结论 1990—2019年北京市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食管癌死亡风险与年龄和出生队列效应有关,年龄越大死亡风险越高,越晚出生的人死亡风险越低。需重点加强对男性和中老年人群的食管癌防治工作。
2007—2019年南京市胃癌死亡率及早死寿命损失年变化趋势分析
周海茸, 王巍巍, 王琛琛, 洪忻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2):  102-10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2.002
摘要 ( 65 )   PDF (1105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07—2019年南京市胃癌死亡率及早死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南京市居民全死因监测系统,收集200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南京市户籍居民胃癌死亡病例。计算胃癌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YLL和YLL率;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胃癌死亡率和YLL率的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结果 2007—2019年南京市胃癌死亡共32 187例,其中男性死亡22 296例,女性死亡9 891例,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52.64/10万 vs. 23.6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81,P<0.05);城市地区居民因胃癌死亡10 591例,农村地区居民死亡21 596例,城区地区居民胃癌死亡率低于农村地区居民(26.02/10万 vs. 49.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5.257,P<0.05)。南京市胃癌年龄别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在40岁之前较低,40岁后开始上升,男性至80岁达最高之后下降,女性至85岁达到最高峰。2007—2019年南京市胃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AAPC为-2.65%,标化死亡率AAPC为-7.69%,P<0.05)。2007—2019年南京市因胃癌导致的YLL合计为681 511人年,YLL率为8.09‰,2007—2019年南京市YLL率呈下降趋势(AAPC为-3.86%,P<0.05),YLL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AAPC为52.43%,P<0.05),且男性增长速度快于女性(男性AAPC为54.90%,女性AAPC为49.70%,P<0.05)。结论 南京市胃癌死亡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和城乡分布差异,可根据高危人群特征逐步推进南京市胃癌早诊早治工作,提高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个人和社会的癌症负担。
1990—2019年中国女性人群归因于代谢危险因素的乳腺癌疾病负担
张馨, 吴羡美, 李虹, 刘晓舟, 孔德文, 陈琢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2):  107-111.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2.003
摘要 ( 54 )   PDF (511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女性人群归因于代谢危险因素乳腺癌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GBD 2019)数据库,采用死亡、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伤残损失健康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早死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和人群归因分值(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action,PAF),分析中国女性人群归因于代谢危险因素的乳腺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结果 1990—2019年,中国与全球归因代谢危险因素乳腺癌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均呈上升趋势,中国归因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平均每年分别上升1.79%(95% CI:1.51%~2.07%,P<0.05)和1.77%(95% CI:1.45%~2.09%,P<0.05),全球归因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平均每年分别上升0.80%(95% CI:0.69%~0.92%,P<0.05)和0.97%(95% CI:0.91%~1.04%,P<0.05),中国上升幅度高于全球。1990—2019年中国女性各年龄组归因代谢危险因素乳腺癌所致的PAF存在差异,50~69以及70岁以上年龄组PAF值较大;归因DALY率在50~69年龄组达最高,归因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70岁年龄组达最高。与1990年相比,2019年代谢危险因素中高体重指数所致乳腺癌的死亡人数以及DALY分别增长了450.34%和440.28%,死亡率以及DALY率分别增长了352.48%和344.20%。结论 中国女性人群归因于代谢危险因素乳腺癌疾病负担沉重,中老年女性人群为高危人群。此外,代谢危险因素中高体重指数是重要危险因素。
癌症筛查
2013—2021年上海市金山区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
朱晓云, 高霞, 王倩, 舒奇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2):  112-11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2.004
摘要 ( 43 )   PDF (483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2013—2021年上海市金山区大肠癌筛查成效进行分析,为今后改进大肠癌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Microsoft Access 2010建立2013—2021年金山区大肠癌筛查数据库,并计算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居民的初筛阳性率、肠镜检查率和肠镜检查结果。结果 2013—2021年,金山区对172 244例50~74周岁常住居民开展大肠癌筛查,初筛阳性率为24.28%,其中男性为25.73%,女性为23.34%,两者初筛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145,P<0.001)。16 714例初筛阳性居民接受了肠镜检查,肠镜检查率为39.97%,其中男性为40.28%,女性为39.74%,两者肠镜检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8,P=0.262)。9年间,通过肠镜检查共检出大肠癌90例,检出率为0.54%,检出癌前病变2 974例,检出率为17.79%,男性和女性在肠镜检查诊断结果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903,P<0.001),不同年龄组居民在肠镜检查诊断结果分布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11.769,P<0.001)。结论 金山区大肠癌筛查取得了良好成效,但需要进一步动员50~74岁居民参加筛查,不断提高肠镜检查率,增强定点医院肠镜检查和病理诊断能力。
基础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常见驱动基因变异的相关性研究
龙朝恋, 李琨, 刘子臣, 张娜娜, 车南颖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2):  117-122.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2.005
摘要 ( 49 )   PDF (4614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常见驱动基因变异的相关性,为NSCLC患者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病理科2018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PD-L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GFR、KRAS、ALK、ROS1、BRAF、RET、MET和HER2基因检测的NSCLC患者,分析不同病理特征与不同驱动基因变异对NSCLC患者PD-L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PD-L1蛋白表达检测2 386例,阳性率为45.8%(1 093/2 386),其中低表达组(1%≤TPS≤49%)为62.0%(678/1 093),高表达组(TPS≥50%)为38.0%(415/1 093),不同临床病理特征PD-L1表达存在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淋巴结转移、病理亚型、EGFR突变、KRAS突变、ALK和MET突变是NSCLC患者PD-L1是否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淋巴结转移和EGFR突变是NSCLC患者PD-L1表达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D-L1蛋白在吸烟、鳞癌、KRAS突变型、ALK阳性和MET突变型患者中阳性率高,在淋巴结转移和EGFR野生型患者中高表达。区别于EGFR阳性的NSCLC患者,KRAS、MET阳性的NSCLC患者有望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获益。
lncRNA AP000487.1在食管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刘静, 褚艳杰, 裴凤华, 徐睿玲, 王彦博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2):  123-12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2.006
摘要 ( 44 )   PDF (14448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与生存相关的lncRNA AP000487.1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qRT-PCR验证与食管癌患者总生存期显著相关的lncRNA AP000696.1、LINC00689、LINC00900和AP000487.1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在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和TE-1中过表达和沉默AP000487.1后,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侵袭实验评估细胞侵袭、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采用Western blot测定TLR/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qRT-PCR检测NF-κB活化后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AP000487.1在食管癌细胞株ECA109(P<0.001)、TE-1(P<0.001)和食管癌组织(P<0.001)中表达显著上调;CCK-8、Transwell侵袭实验及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在ECA109和TE-1细胞中沉默AP000487.1后降低了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以及迁移能力;过表达AP000487.1后,增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测定通路相关蛋白,结果显示沉默AP000487.1后,可抑制TLR/NF-κB信号通路,并下调p-p65和p-IκB在TE-1细胞中的表达;qRT-PCR检测NF-κB信号通路活化后炎症因子的表达,与Smart silencer-NC相比,Smart silencer-AP000487.1组TNF-α(P<0.001)、IL-1β(P<0.01)、IL-6(P<0.01)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AP000487.1在食管癌细胞株及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其异常表达通过调控TLR/NF-κB信号通路促进食管癌的增殖、侵袭和迁移。AP000487.1可能是食管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NK细胞联合PD-1单抗杀伤结直肠癌细胞的研究
王丙萍, 段金凯, 张双, 高艳伟, 任猛, 陈良全, 高维实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2):  130-13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2.007
摘要 ( 35 )   PDF (17237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检测NK细胞及PD-1单抗+NK细胞杀伤五种结直肠癌细胞系的效率,鉴定NK细胞过继性回输治疗结直肠癌的可行性及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方法 通过体外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方法培养NK细胞,CCK-8法检测NK细胞及PD-1单抗+NK细胞杀伤五种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Caco-2、HT-29、HT-115和HRT-18的效率及效靶比,通过统计比较两种效应组对结直肠癌细胞系的杀伤效果。结果 NK细胞对五种靶细胞的杀伤效率差异显著(P<0.01);NK细胞对同一种靶细胞的杀伤效率在不同效靶比时差异显著(P<0.05);PD-1单抗与NK细胞联合应用对Caco-2(效靶比2∶1)、HT-29(效靶比5∶1和10∶1)以及HT-115(效靶比0.1∶1和0.5∶1)细胞系的杀伤效率与单独NK细胞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NK细胞过继回输治疗结直肠癌时,将效靶比控制在2∶1时可能是一个安全且治疗效果最好的比例;NK细胞对结直肠癌的杀伤效率与其分化程度无关;PD-1单抗可以联合NK细胞过继性回输治疗结直肠癌且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lncRNA DUXAP8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夏建洪, 周立庆, 严研, 马婷婷, 苏欣宇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2):  137-14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2.008
摘要 ( 46 )   PDF (9719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lncRNA DUXAP8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lncRNA DUXAP8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DUXAP8与患者预后的关系,qRT-PCR检测DUXAP8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转染构建了DUXAP8过表达或敲低的HEC-1A细胞系。CCK-8、克隆形成、Transwell、划痕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实验分别检测不同转染处理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周期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DUXAP8在子宫内膜癌中显著上调,DUXAP8高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差。抑制DUXAP8的表达可以阻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EMT进程,细胞周期将阻滞于G0/G1期,并能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过表达DUXAP8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EMT进程显著增强,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细胞凋亡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DUXAP8在子宫内膜癌中起促癌基因的作用,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新靶标。
综述
恶性黑色素瘤免疫治疗超进展研究现状
李路桥, 邹征云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2):  144-148.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2.009
摘要 ( 66 )   PDF (563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实体肿瘤,侵袭性强,预后差。随着免疫治疗药物的上市,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总生存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部分患者在免疫治疗后短期内进展迅速,病情迅速恶化,称为超进展。超进展患者生存率降低,预后更差,为及时发现和预防超进展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本文对恶性黑色素瘤免疫治疗超进展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IL-6及其受体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刘欣欣, 马西元, 缪美琪, 王语晴, 陈晶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2):  149-154.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2.010
摘要 ( 53 )   PDF (571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白细胞介素-6(IL-6)是存在于肿瘤微环境中的一种多效的促炎细胞因子,通过自身及其受体IL-6R和糖蛋白130(IL-6/IL-6R/gp130)组成的六聚体复合物激活JAK/STAT3、PI3K-Akt等多种信号通路,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因此,IL-6可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靶点。目前,在临床上有很多治疗乳腺癌的手段,但总体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归其原因主要是癌细胞对传统抗癌疗法的耐药性。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因子能够促进肿瘤生长,并诱导对放化疗的抵抗。所以,深入研究IL-6介导的细胞效应及其信号通路可为今后IL-6用于乳腺癌的治疗研究中提供思路,故本文基于IL-6及其受体结合其他有效的抗癌疗法的最新研究,对抑制IL-6及其信号通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展开综述,以期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脂质代谢与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耐药性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冯诚天, 黄芙蓉, 姜永冬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2):  155-15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2.011
摘要 ( 44 )   PDF (505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曲妥珠单抗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的曲妥珠单抗耐药。近年来,曲妥珠单抗的耐药机制越来越受到关注,但耐药现象尚未完全阐明。脂质代谢作为维持细胞生存的基本生理活动,与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产生靶向治疗耐药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望成为治疗曲妥珠单抗耐药的新靶点。本文就脂质代谢与曲妥珠单抗耐药性机制之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外泌体lncRNA在鳞癌中的研究进展
周兴安, 苏尼特, 武旭, 达林泰, 德乐黑巴特尔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2):  160-16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2.012
摘要 ( 53 )   PDF (423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外泌体是由各种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150 nm小囊泡,通过运输关键的蛋白质和遗传物质(如miRNA,mRNA和DNA)在细胞通讯和表观遗传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种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不编码蛋白质的RNA转录物,目前研究发现lncRNA是外泌体中包含的重要核酸分子,通过外泌体介导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调节肿瘤生物学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近年来外泌体lncRNA在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的发生发展、早期诊断、治疗与预后等方面的作用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多模态超声在周围型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王一淳, 韦虹, 韩烨, 孙佳威, 王晓蕾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2):  164-16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2.013
摘要 ( 34 )   PDF (67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吸烟、空气污染和肺部感染等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增加以及人群对癌症筛查认识的不断提高,肺癌成为仅次于乳腺癌的全球第二大常见癌症。但由于早期肺癌往往缺乏明显临床特征,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因此,早期准确诊断肺病变的良恶性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十分必要。周围型肺病变(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PPLs)位置特殊,靠近甚至贴近胸壁,使得超声能够打破肺部检查“禁忌”并发挥其独特检查优势。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态超声诊断技术逐渐应用于PPLs的检查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本文将对多模态超声在周围型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m6A修饰阅读蛋白YTH在结直肠癌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陈丽名, 夏敏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2):  170-174.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2.014
摘要 ( 33 )   PDF (402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m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中最丰富的内部化学修饰,其过程由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和阅读蛋白参与完成,并依赖三者进行动态调控。其中YT521-B同源域(YT521-B homology,YTH)蛋白是一类成熟的m6A阅读蛋白,它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含有m6A的RNA并介导其行使功能,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有关。然而,关于YTH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知之甚少。本文综述了YTH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相关通路机制,为结直肠癌个性化治疗提供借鉴。
XPO1抑制剂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李彤, 李博雅, 秦玲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2):  175-180.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2.015
摘要 ( 38 )   PDF (60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目前患者使用R-CHOP一线治疗方案的5年总生存率在60%~70%。DLBCL的异质性和侵袭性可能会导致一些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复发或进展为难治性疾病。作为核输出受体蛋白,核输出蛋白1(Exportin 1,XPO1)能够将超过220种蛋白及RNA从细胞核转运到细胞质,并优先转运癌蛋白及编码癌蛋白的mRNAs,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研究表明,XPO1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等许多恶性肿瘤中过表达,并在DLBCL等B细胞恶性肿瘤中发生突变。XPO1抑制剂能够靶向抑制XPO1,阻断癌蛋白的核输出;也能限制XPO1与其靶蛋白如肿瘤抑制蛋白(Tumor suppressor protein,TSP)的结合,降低TSP的核输出,在恶性肿瘤中发挥抗癌活性。本文就XPO1抑制剂在DLBCL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SYT13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张一丹, 钟锐, 孙振轩, 王腾, 刘金涛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2):  181-184.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2.016
摘要 ( 48 )   PDF (423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YT13是一种非典型的突触结合蛋白,位于11号染色体上,在心脏、肺、睾丸、脑、肾、脾和胰腺等器官中均有表达。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SYT13在多种癌症中异常表达。本文就SYT13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铜依赖性细胞死亡及铜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文世超, 王静萱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2):  185-18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2.017
摘要 ( 59 )   PDF (525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铜是一种参与多种生物过程的金属元素,维持铜离子平衡是保持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铜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其中包括恶性肿瘤。“铜死亡”是最新提出的一种依赖于细胞内铜积累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研究表明,铜的动态平衡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铜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也日益兴起,本文主要就铜依赖性细胞死亡的发生机制及铜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Wnt信号通路及其抑制剂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明成, 武云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2):  190-194.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2.018
摘要 ( 45 )   PDF (538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胃癌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发病和死亡率常年居高不下,分子靶向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更有效、毒副反应更轻的治疗策略。无翅型小鼠乳腺肿瘤病毒(Mouse mamary tumor virus,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Wnt)/beta-连环蛋白(β-catenin)(简称Wnt)信号通路参与调控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等生理活动,是涉及癌症发生发展和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超过50%的胃癌患者中观察到Wnt通路失调,因此可能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靶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Wnt信号通路在胃癌发生进展中的核心作用,一些在配体/受体水平靶向该通路的抑制剂正在进行临床前或临床试验研究,在通路中找到的或与该通路相关的新靶点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潜在标志物。本文就Wnt信号通路与胃癌的关系及该通路抑制剂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