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3-08-28
癌情监测
2018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分析
文洪梅, 陈杨, 石青萍, 朱云芳, 任思颖, 唐娴, 邵英, 伍福仙, 李云飞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4):  293-300.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4.001
摘要 ( 80 )   PDF (15620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8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 收集云南省46个肿瘤登记地区2018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以及人口资料,按照地区、性别、年龄组分层,统计分析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率、发病(死亡)标化率、0~74岁累积率以及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顺位及构成。其中分别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标准人口年龄结构、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结构进行标化率的计算。结果 2018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214.84/10万,中标发病率为155.99/10万,世标发病率为167.30/10万。年龄别发病率在45岁以前处于较低水平,45岁后快速上升,在80~84岁达到发病高峰,主要恶性肿瘤发病顺位依次为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和子宫颈癌。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2018年恶性肿瘤的粗死亡率为128.63/10万,中标死亡率为88.50/10万,世标死亡率为98.78/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在45岁以前处于较低水平,45岁后快速上升,在85+岁达到死亡高峰,男性各年龄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主要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女性乳腺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高于全国西部地区水平,食管癌的发病率低于全国西部地区水平。结论 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水平低于全国西部地区水平,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和子宫颈癌是需要重点防治的癌种,前列腺癌和食管癌的发病具有本地特征。
2011—2020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癌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
马晶昱, 相智声, 林永添, 温烨莹, 周衍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4):  301-307.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4.002
摘要 ( 53 )   PDF (13455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2011—2020年甲状腺癌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1—2020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发病和死亡病例。对符合评价标准的登记地区数据进行合并分析,计算甲状腺癌发病与死亡粗率、中标率、世标率、累积率(0~74岁)以及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人口标准化率计算采用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结构和Segi′s世界人口结构。结果 2011—2020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为18.48/10万,中标率为16.16/10万,世标率为14.19/10万,累积率(0~74岁)为1.38%。甲状腺癌死亡率为0.79/10万,中标率为0.60/10万,世标率为0.59/10万,累积率(0~74岁)为0.07%。发病率在0~20岁年龄组处于较低水平,20岁以后快速上升,在50~54岁年龄组达到最高(38.67/10万)后下降。死亡率在40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后明显上升,在85岁以上年龄组达到最高(5.79/10万)。2011—2020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癌的总发病率、男性发病率、女性发病率、城市地区发病率、农村地区发病率APC值分别为23.32%、25.69%、22.44%、30.05%、16.60%,中标率APC值分别为23.15%、25.96%、22.01%、30.82%、14.85%,均呈上升趋势(P<0.05)。总死亡率、城市地区死亡率及农村地区死亡率APC值分别为6.89%、8.10%、5.67%,呈上升趋势(P<0.05),而标化死亡率、男女粗死亡率及中标率、城市及农村地区标化死亡率较平稳。结论 甲状腺癌是福建省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特征存在性别及城乡差异,发病上升趋势明显,应开展针对性的综合防治工作。
癌症筛查
苏州市肝癌高危率及饮食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王从菊, 王梦茹, 徐钰雯, 孙宏鹏, 马庆华, 黄岚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4):  308-312.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4.003
摘要 ( 43 )   PDF (9610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苏州市常住居民肝癌高危率情况,分析肝癌高风险的饮食相关影响因素,据此提出可行性防控建议。方法 2021年苏州市城区通过整群抽样选取八个乡镇街道,使用江苏省肿瘤筛查项目的《防癌风险评估问卷(2020版)》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特征居民的肝癌高危率,并分析饮食相关因素对肝癌高风险的影响。结果 2021年苏州市城区共收集有效问卷3 073份,其中肝癌高危者共727人,占总人数2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用肉蛋奶类、油炸食品和加工肉类与肝癌高风险相关(P<0.05)。结论 食用加工肉类、油炸食品与肝癌高风险有关,而每天食用肉蛋奶类可以降低肝癌发生风险。针对这些饮食行为的干预措施可能有助于降低患肝癌的风险。
基础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环状RNA的差异表达情况及生物学功能研究
王艳芳, 张朕豪, 王化, 郤连永, 董菲, 景红梅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4):  313-31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4.004
摘要 ( 43 )   PDF (13634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中环状RNA(circRNAs)的差异表达情况,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预测。方法 收集2023年1月—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就诊的5例MM患者和同期3例健康志愿者的骨髓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确定MM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s;对circRNAs的miRNA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对差异circRNAs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部分circRNAs进行验证。结果 在MM和正常对照骨髓样本中发现926个差异表达circRNAs,其中上调的818个,下调的108个。这些差异circRNAs具有大量的miRNA结合位点,如miR-619-5p、miR-17-5p、miR-20a-5p等。GO分析显示这些差异circRNAs主要参与细胞的蛋白质代谢、有机物代谢、含氮化合物代谢等生物代谢过程。KEGG分析显示Rap1、FoxO、AMPK等信号通路明显富集。通过qRT-PCR实验对表达显著上调的4个circRNAs进行验证,发现circ_0004524和circ_0003823明显上调,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MM患者具有独特的circRNAs表达谱,对其进行深入的功能和机制研究有助于为MM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miR-7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张岩, 田素礼, 周勇旭, 刘昶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4):  320-328.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4.005
摘要 ( 45 )   PDF (16677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microRNA-7(miR-7)和5氟尿嘧啶(5-FU)联合对5-FU耐药结直肠癌(SW620/5-FU)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miR-7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5-FU敏感性的调控机制。方法 收集2019年5月—2021年7月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培养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SW1116、DLD1、SW620)和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培养SW620细胞并构建5-FU耐药结直肠癌细胞(SW620/5-FU)。用RT-qPCR检测细胞和组织中miR-7的表达量。对SW620细胞和SW620/5-FU细胞均瞬时转染miR-7 mimic、miR-7 inhibitor和vector,分为miR-7 vector组(空载体组)、miR-7 mimic组(过表达组)和miR-7 inhibitor组(抑制组),以及与5-FU联合处理的miR-7 mimic+5-FU组和control组(空细胞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和5-FU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的cleaved caspase-3、Bid、mTOR和p-mTOR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miR-7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1±1.28 vs. 8.40±2.49,P<0.05);结直肠癌细胞系中miR-7的表达量明显低于NCM460细胞(P<0.05)。SW620/5-FU细胞中的miR-7的表达量低于SW620细胞(0.43±0.13 vs. 0.99±0.01,P<0.05)。转染48 h后,miR-7 mimic组miR-7的表达量高于空载体组(5.14±1.18 vs. 0.96±0.04,P<0.05),抑制组的表达量低于空载体组(0.43±0.11 vs. 0.96±0.04,P<0.05)。与空载体组相比,过表达组中SW620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n=3,t=15.301,P=0.001),而抑制组结果与之相反(n=3,t=17.610,P=0.002);过表达组SW620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和Bid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空载体组(n=3,t=14.367,P=0.008),而抑制组cleaved caspase-3和Bid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空载体组(n=3,t=13.245,P=0.003)。5-FU对SW620/5-FU细胞的IC50高于SW620细胞(1 210 μg/mL vs. 220.6 μg/mL,P<0.05)。与空细胞组和过表达组相比,miR-7 mimic+5-FU组的SW620细胞和SW620/5-FU细胞增殖活力均显著下降(分别为36.33±3.85% vs. 99.30±0.75%,P<0.05;55.43±4.65% vs. 99.30±0.75%,P<0.05),凋亡率增加;miR-7 mimic+5FU组中SW620/5-FU细胞的p-mTOR蛋白水平下降(0.23±0.04 vs. 0.82±0.05,P<0.05)。结论 miR-7过表达可增加SW620/5-FU细胞对5-FU的药物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mTOR相关。
HPA通过上调MCP-1/CCR2促进胃癌发生侵袭和转移
付鑫雅, 胡灵丹, 张志坚, 马秀梅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4):  329-33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4.006
摘要 ( 56 )   PDF (15866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乙酰肝素酶(HPA)、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趋化因子受体2(CCR2)在人胃癌中的表达,探讨HPA诱导人胃癌细胞发生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4例人胃癌组织中HPA、MCP-1和CCR2蛋白的表达。培养人胃癌MGC803细胞、MGC803-HPA细胞(过表达HPA蛋白细胞株)、SGC7901细胞和SGC7901-HPA(-)细胞(敲低HPA蛋白细胞株)。MGC803细胞和SGC7901细胞作为实验组,MGC803-HPA细胞和SGC7901-HPA(-)作为对照组,MTT实验检测CCR2抑制剂(RS504393)作用于人胃癌MGC803-HPA细胞的最适抑制浓度,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人胃癌细胞中各种蛋白的表达,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人胃癌组织中HPA、MCP-1/CCR2蛋白阳性表达与人胃癌发病部位、分化程度、侵袭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人胃癌组织中HPA蛋白表达与MCP-1/CCR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HPA过表达可促进细胞迁移和侵袭(P<0.05),CCR2抑制剂RS504393能抑制胃癌细胞中因HPA过表达所增强的迁移和基质侵袭能力(P<0.05)。结论 人胃癌中HPA蛋白是诱导MCP-1/CCR2蛋白表达的上游因子,HPA通过上调MCP-1/CCR2蛋白表达诱导人胃癌发生侵袭和转移。
临床研究
骨肉瘤中Galectin-9和CD8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颜春辉, 喻玲, 何文源, 崔文志, 王卓才, 闫广宁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4):  337-34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4.007
摘要 ( 40 )   PDF (12866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骨肉瘤组织中Galectin-9(Gal-9)和CD8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2006—2016年期间初诊初治行手术切除并术后病理证实为骨肉瘤患者58例,并收集其临床及病理资料。检测Gal-9及CD8的表达并分析对骨肉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al-9低表达47例(81.0%),高表达11例(19.0%);CD8低表达28例(48.3%),高表达30例(51.7%)。Gal-9高表达组相比低表达组,肿瘤直径显著增大(P<0.05);CD8低表达相比高表达组,DFS显著缩短(P<0.05)。Gal-9低表达且CD8高表达组(n=24)女性比例更高,肿瘤直径较小,DFS和OS均更长(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Gal-9低表达且CD8高表达是影响骨肉瘤患者DFS和OS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骨肉瘤患者Gal-9低表达且CD8高表达提示预后较好,可以为骨肉瘤患者预后分层和免疫治疗靶点选择提供依据。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PA28γ、miR-7-5p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苗玲, 赵之寒, 王敏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4):  344-350.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4.008
摘要 ( 44 )   PDF (13339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中蛋白酶体激活因子PA28γ及微小RNA-7-5p(miR-7-5p)表达水平与术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5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使用免疫组化法和qPCR法测定其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PA28γ、miR-7-5p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NSCLC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术后随访14~42个月,观察患者生存情况,绘制ROC曲线分析癌组织中PA28γ、miR-7-5p表达对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效果。结果 免疫组化法检测NSCLC组织中PA28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qPCR法测定miR-7-5p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NSCLC癌组织中PA28γ表达与miR-7-5p呈负相关性(r=-0.557,P<0.001);PA28γ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miR-7-5p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A28γ表达预测生存率的AUC为0.696(95% CI:0.555-0.837),miR-7-5p表达的AUC为0.853(95% CI:0.735-0.971)。结论 NSCLC组织中的PA28γ及miR-7-5p均存在异常表达情况,且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和远处转移等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推测其共同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及进展过程,可作为NSCLC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的肿瘤标记物。
GAS1与乳腺癌免疫治疗及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鲁泓男, 夏冰舒, 乔坤, 张世园, 黄元夕, 鲁祥石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4):  351-35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4.009
摘要 ( 40 )   PDF (17376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生长停滞特异基因1(GAS1)与乳腺癌患者免疫治疗及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GAS1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GSEA富集分析探索GAS1与基因集的关系;CIBERSORT法分析22种免疫细胞的比例,并探索GAS1与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使用TCIA数据库评估GAS1的表达与CTLA4和PD1免疫表型评分的关系;利用GDSC数据库探索GAS1与不同药物敏感性的关系。利用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96例癌组织及33例癌旁组织资料进行GAS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结果 TCGA数据库结果表明,GAS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01),GAS1表达水平与年龄存在相关性(P=0.040)。包括细胞黏附分子在内的多种通路主要在GAS1高表达组中富集。GAS1高、低表达组间CD8 T细胞、滤泡辅助T细胞及巨噬细胞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S1高表达组ips_ctla4_neg_pd1_pos及ips_ctla4_pos_pd1_pos评分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S1高表达组多西他赛、表阿霉素、顺铂、氟维司群、紫杉醇、帕博西利和奥拉帕利的IC50值小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样本中,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GAS1高表达者比例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AS1的表达水平与分子分型是否为三阴性、组织学分级和CK5/6状态有关(P<0.05)。结论 GAS1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对免疫治疗药物PD1及部分常见化疗药物更为敏感,可以使用GAS1预测乳腺癌患者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
B7-H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陈飞, 王颖, 曾传琴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4):  360-36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4.010
摘要 ( 41 )   PDF (13488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B7同源体4(B7-H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8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活组织检查法评估肿瘤的病理类型,经新辅助化疗及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获取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分析组织中B7-H4的表达。根据术后患者的病理确诊情况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和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7-H4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对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 B7-H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85.37% vs. 9.7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7-H4表达情况、术前腋窝淋巴结阳性数目、新辅助化疗疗效、新辅助化疗后肿瘤T分期、ER状态、HER2状态、Ki-67表达情况和化疗完成周期数均为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B7-H4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95% CI:0.738~0.836,P<0.001);C-index为0.819(95% CI:0.722~0.903,P<0.001),参考曲线和拟合曲线吻合度良好,列线图显示出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结论 B7-H4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综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李福程, 贾斯媛, 巴玉玲, 罗丹利, 肖敏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4):  367-371.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4.011
摘要 ( 67 )   PDF (11140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整体预后较好,但经过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肿瘤进展。对于疾病进展患者,免疫治疗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免疫治疗主要方法之一,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不断拓展,为新辅助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而新辅助治疗在提高保乳率、评估治疗效果、指导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将综述当前ICIs在早期乳腺癌各个亚型新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胃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李娟, 刘家仁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4):  372-37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4.012
摘要 ( 52 )   PDF (11194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胃癌作为一种具有高侵袭性和异质性的恶性肿瘤,是一个棘手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且目前胃癌的常规化疗存在耐药、易复发、不良反应严重等局限性。近年来人们对肿瘤相关基因及肿瘤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发出各类新型药物用于治疗胃癌,包括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等,并制定了不同的联合治疗策略,大大提高了胃癌患者的疗效。本文将围绕近几年胃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结直肠癌预后的研究进展
向迪, 寇丽娜, 杜春玲, 欧小文, 陈铁军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4):  377-382.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4.013
摘要 ( 41 )   PDF (12512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肿瘤相关死亡顺位第二位,治疗方式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随着对结直肠癌增殖、侵袭和转移机制的不断探索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案及术后监测方法越来越多,但患者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仍较高,预后不佳。目前,评估病情主要以影像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筛查为主,但在监测疾病复发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因此,在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临床指标来辅助监测疾病复发尤为重要。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提示慢性炎症与肿瘤相关,基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可能成为评估结直肠癌预后的一个简便、经济、重复性强和无创的参考指标。本文将对近年来SII与结直肠癌预后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进展中的作用
曹莹月, 庞露薏, 张键, 金时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 37(4):  383-388.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3.04.014
摘要 ( 44 )   PDF (12997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基质和相关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成分,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CAFs通过分泌多种类型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蛋白,参与调控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和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本文将从CAFs的来源、活化机制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深入了解NSCLC进展机制并为其治疗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