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2-28
生物治疗·专家论坛
肿瘤的自体细胞免疫治疗在国内的应用现状
傅振坤, 李殿俊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1-3.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01
摘要 ( 74 )   PDF (1547KB) ( 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肿瘤的自体细胞免疫治疗方法在我国的发展仅仅20多年,还处在萌芽阶段。虽然自体细胞免疫治疗方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从出现发展到今天,其在国内肿瘤治疗上仍取得了令人可喜的结果,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本文将肿瘤的自体细胞免疫治疗在国内治疗应用的发展和现状作一综述。
从PROVENGE®的获批展望肿瘤生物治疗的前景
张艳桥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4-5.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02
摘要 ( 43 )   PDF (1040KB) ( 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DC、CIK细胞协同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刘艳, 陈洪生, 刘明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6-9.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03
摘要 ( 68 )   PDF (2069KB) ( 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协同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集12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经IL-4、GM-CSF、TNF-α诱导,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为DC,悬浮细胞经CD3单抗、γ-干扰素、IL-2诱导,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为CIK细胞。DC、CIK细胞分次交替静脉输注。结果 12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65例有可测量病灶,目前已观察到1例CR,15例PR,26例MR,20例SD,3例无变化,总缓解率为64.6%。结论 DC-CIK细胞协同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CIK细胞抗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王振坤, 曹峰林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10-13.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04
摘要 ( 51 )   PDF (1991KB) ( 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是由多种细胞因子诱导而成的对多种肿瘤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且是一种非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MHC)限制的免疫效应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其增殖能力强、杀瘤活性高、副作用小,是目前白血病细胞免疫疗法中最具前景的细胞之一。文章综述了CIK细胞的特点、抗白血病机制和科研及临床的应用现状。
DC与CIK细胞共培养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黄孙卉, 张崇友, 王志华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14-17.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05
摘要 ( 70 )   PDF (1969KB) ( 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肿瘤生物治疗已成为手术、化疗、放疗外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式,免疫活性细胞的体内注射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是肿瘤生物治疗中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前者识别抗原,激活获得性免疫系统,后者通过发挥自身细胞毒性和分泌细胞因子杀伤肿瘤细胞,二者联合确保了一个高效和谐的免疫系统,二者联合共同培养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对其做一简要综述。

树突状细胞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周艳华, 张艳桥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18-21.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06
摘要 ( 43 )   PDF (1920KB) ( 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树突状细胞(dendric cells,DC)是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可摄取抗原并迁移至邻近的淋巴器官,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和B细胞,引发相应的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在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细胞免疫中起关键作用[1]。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发展,肺癌的生物治疗研究发展迅速,其中以DC为基础的肺癌免疫治疗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DC的生物学特性、肺癌的免疫缺陷及以DC为基础的肺癌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CIK细胞治疗胃癌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
赵娟, 张艳桥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22-25.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07
摘要 ( 51 )   PDF (1928KB) ( 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IK细胞是一种免疫效应细胞,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后兼具T淋巴细胞强大的杀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目前CIK细胞用于胃癌的治疗已经在临床开展,并有望成为胃癌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本文就CIK细胞治疗胃癌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DC-CIK细胞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徐京京, 张艳桥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26-28.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08
摘要 ( 41 )   PDF (1443KB) ( 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两个重要部分,DC与CIK细胞共培养的细胞(DC-CIK)具有更强的杀伤活性和增殖能力,成为过继性免疫治疗研究领域的重点。目前,DC-CIK细胞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已有一定的研究报道并且临床上亦有初步应用,DC-CIK细胞在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也起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本文就目前DC-CIK细胞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论著
PET/CT确定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靶区的临床研究
胡学锋, 黄国森, 张良运, 冯彦林, 谭春明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29-32.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09
摘要 ( 104 )   PDF (1816KB) ( 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PET-CT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分期与治疗方案的影响和PET/CT所确定的靶区(GTV)与病理学肿瘤大小的关系。方法 2006年3月—2008年7月间37例接受手术或放疗的NSCLC患者,根据PET/CT检查结果,21例患者进入手术组(有手术指征),16例患者进入放疗组(无手术指征),手术组术前在PET/CT图像上确定肿瘤在冠状轴(X轴)、矢状轴(Y轴)、长轴(Z轴)三维径线上的大小,术后病理检查,确定肿瘤在X、Y、Z轴上的大小;TNM分期分别用CT、PET/CT分期与病理学分期。放疗组分别在PET/CT和CT横断图像上勾画原发灶和纵隔淋巴结GTV,软件自动运算PET/CT和模拟定位增强CT所勾画靶区的体积。结果 19例(51.4%)的TNM分期在PET/CT检查后发生改变;12例(37.8%)的治疗方案因而发生变化。CT、PET/CT、病理确定的原发灶大小在X、Y轴上无显著差异(P值>0.05),Z轴上有显著差异(P值<0.05);放疗组16例患者中,PET/CT所勾画的GTVPET>GTVCT者共4例,因为PET/CT发现不符合CT诊断标准的纵隔淋巴结转移灶。GTVPET<GTVCT者共7例,主要是因为PET/CT排除了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结论 PET/CT检查对分期与治疗方案的影响较大,PET/CT与病理学的肿瘤大小基本一致,PET/CT所确定的肿瘤大小可以作为病理学的GTV,勾画非小细胞肺癌放疗靶区PET/CT优于CT。

人参皂苷Rg3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王艳, 刘静蕾, 赵红丽, 杨茂鹏, 李欣, 刘莉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33-35.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10
摘要 ( 99 )   PDF (1283KB)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g3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ⅢB期不可手术切除的患者入组,实验组给予化疗同时口服Rg3 20mg,每日二次口服,用药2个疗程;对照组单纯给予化疗。用药结束后,观察患者血清VEGF、CEA水平变化情况,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毒副反应。结果 用药2个疗程后,实验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为(315.7±15.2)pg/mL,CEA水平明显下降者占78%,生活质量KPS评分明显改善者为74.6%,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低,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ⅢB期不可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化疗同时口服人参皂苷Rg3治疗,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增加抑瘤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影响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赵树鹏, 薛英威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36-39.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11
摘要 ( 69 )   PDF (1591KB) ( 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手术的100例患者,开腹后取腹腔冲洗液500mL,检测腹腔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分析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00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检测到癌细胞20例,阳性率20%。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侵犯深度、组织学分型是影响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侵犯深度、组织学分型是影响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腹腔脱落癌细胞是胃癌病人发生腹膜转移的重要因素,其临床病理特征影响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

新辅助化疗后根治性手术与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远期疗效评价
印明柱, 娄阁, 陈秀玮, 顾泰华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40-45.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12
摘要 ( 62 )   PDF (2263KB) ( 1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根治性手术与同步放化疗的远期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0年1月—2004年12月间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共222例,将其分为二组:新辅助化疗+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共155例;同步放化疗组67例。所有患者最长随访时间为114个月,最短随访时间为5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2.6个月。且对所有可能影响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72.6个月,新辅助化疗后根治性手术组和同步放化疗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是88.39%和70.9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6);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52%和72.9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4)。在Cox风险回归模型中,调整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后,结果显示: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根治性手术组和同步放化疗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时间有明显差异(HR=2.765,95%CI:1.446~5.288,P=0.0021);在5年总生存时间上也有显著性差异(HR=3.516,95%CI:1.822~6.784,P=0.0002)。结论 本研究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根治性手术组在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同步放化疗组。

三羟基苯甲酸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实验性研究
史桂兰, 赵兵, 卿海燕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46-48.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13
摘要 ( 65 )   PDF (1446KB) ( 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3,4,5-三羟基苯甲酸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3.125、6.25、12.5、25、50、100μg/mL TBA对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TBA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18.7μg/mL TBA作用HL-60细胞48小时后AO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出现体积缩小,核碎裂、染色质凝集等凋亡形态改变,HL-60细胞凋亡率为(28.24±5.24)%、与对照组(2.53±0.5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TBA可能通过诱导HL-60细胞凋亡抑制其生长。

乙肝病毒感染性肝癌经TACE后Caspase-3与FAK的表达及意义
王惠文, 刘瑞宝, 刘岩, 沈海洋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49-52.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14
摘要 ( 67 )   PDF (2135KB) ( 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感染性肝癌经TACE后Caspase-3与FAK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行TACE治疗后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标本38份,其中HBV感染者27份,无HBV感染者11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残癌组织中Caspase-3与FAK的表达情况。结果 HBV感染组中Caspase-3与FA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2%和81.5%,未感染组中阳性率分别为63.6%和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P=0.017)。HBV感染组中Caspase-3与FAK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433,P=0.020)。结论 HBV 感染性肝癌较非HBV感染性肝癌Caspase-3表达下调,FAK表达上调,乙肝病毒影响TACE的治疗疗效。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王萌, 陈公琰, 洪璇, 杨朝阳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53-56.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15
摘要 ( 63 )   PDF (1677KB) ( 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腹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引流排净积液后,42例患者注入恩度和顺铂(联合组);40例患者注入顺铂单药(对照组),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42例患者中,CR 18例,PR 20例,有效率为90.42%;对照组40例患者中,CR 15例,PR 15例,有效率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联合组42例患者中,生活质量改善者39例(92.9%);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生活质量改善者30例(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联合组中36例患者治疗前胸、腹水VEGF水平异常升高,根据其治疗后VEGF下降的比例,将患者分为VEGF下降≥25%组和VEGF下降<25%组,前者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显著优于后者(P=0.027,P=0.006)。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以Ⅰ、Ⅱ度恶心、呕吐,疲乏为主,毒性反应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339,P=0.9971)。结论 恩度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可以临床应用。

hMLH1在肺癌中表达及其与Survivin的相关性研究
聂慧玲, 温瑶, 周晶珠, 王雪梅, 石文春, 李英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57-61.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16
摘要 ( 71 )   PDF (2547KB) ( 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hMLH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Survivin的关系。方法 选取资料完整的肺癌病例100例(术前经EP、VP方案化疗者50例;术前未化疗者50例)及正常肺组织20例。SP法对上述组织进行hMLH1与Survivin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正常肺组织中,hMLH1和Survivin阳性率分别为90%和15%,未化疗肺癌组hMLH1阳性率降至44%,而Survivin阳性率则升高至78%(P<0.01)。与未化疗肺癌组相比较,术前化疗肺癌组hMLH1阳性率升高至68%,而 Survivin阳性率则降至52%(P<0.05)。此外,hMLH1与Survivin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hMLH1可能通过与Survivin相互作用在肺癌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Smac和Caspase-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雪, 吴华星, 晋明渊, 何洋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62-65.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17
摘要 ( 82 )   PDF (2225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Smac和Caspase-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在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胃癌、20例癌旁组织中Smac和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 Sma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6.6%(28/60),在所有的癌旁组织中均见表达100%(20/20)。Caspase-3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8.3%(29/60),在所有的癌旁组织中均见表达100%(20/20)。Smac和Caspase-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66;P<0.01)。Smac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Caspase-3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1),而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Smac和Caspase-3可作为判断胃癌组织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护理
改良胃管留置途径的胃肠减压护理
盛玉荣, 王玉霞, 杨大猛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66-68.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18
摘要 ( 60 )   PDF (1314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胃癌围手术期腹壁(输入袢造口置管)留置胃肠减压护理,是否可为此类病人术后护理恢复提供有效支持。方法 62例胃癌毕II式吻合术加肠间吻合术病人,其中实验组28例术中行腹壁胃管,对照组34例术前经鼻咽置入胃管,应用相应护理措施,观察病人术后排痰、睡眠、腹痛腹胀、肠蠕动恢复、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病人睡眠不佳和排痰不利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平均恢复肠蠕动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病人均有腹痛腹胀症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高于实验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评价腹壁胃肠减压护理是可行的、安全的,有利于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消除不良心理,保持病人更舒适心态。
紫杉醇白蛋白微粒用于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
王莉娜, 高静, 许艳萍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69-71.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19
摘要 ( 40 )   PDF (1466KB) ( 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紫杉醇白蛋白微粒制剂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紫杉醇白蛋白微粒(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260mg/m2,d1、d8,静脉滴注30min,治疗6例晚期癌症患者,用药前均未预防性使用抗过敏药物,给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实施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共观察护理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无一例发生严重毒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 新型紫杉醇白蛋白微粒制剂安全性好,使用时可不进行预防性抗过敏处理,但在应用过程中,仍应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做好其他相关不良反应的护理,这样能够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医疗护理质量。

乳腺肿物空芯针穿刺活检病人的护理
刘艳荣, 孔孟琼, 刘杰, 郑守华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72-73.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20
摘要 ( 42 )   PDF (932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乳腺肿物行空心针穿刺活检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7年以来行空心针活检的64例乳腺肿物病人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正确处理标本是保证活检阳性检出率的有效手段。将人性化护理融入到乳腺肿物活检护理全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结论 人性化护理是降低病人紧张心理,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有效手段。
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周海燕, 庞秀梅, 陈苏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74-75.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21
摘要 ( 58 )   PDF (992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的预防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64例同步放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减轻临床上常易出现的胃肠道反应、造血功能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等毒副反应,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减轻和预防同步放化疗所致的毒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加强临床基础护理工作是减轻病人同步放化疗所致的毒副反应,保证病人安全顺利地完成同步放化疗疗程,提高病人生存期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综述
恶性黑色素瘤的凋亡相关基因
姬巧霞, 汪治宇, 王玉华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76-78.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22
摘要 ( 39 )   PDF (1447KB) ( 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恶性黑色素瘤(maligantmelanoma,MM)由黑素细胞恶性转化形成,具有高侵袭性、转移性。一经确诊,广泛的局部切除是基本的治疗原则,根据AJCC(2002)的TNM分期,局部晚期(ⅡA、ⅡB期)与出现淋巴结转移(Ⅲ期),应给予术后辅助治疗。但恶性黑色素细胞瘤放化疗有效率甚低,根本原因在于瘤本身强大的抗凋亡能力,而肿瘤细胞的凋亡与大量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改变有关。现归纳近年来有关恶性黑色素瘤凋亡的相关基因,并阐述其表达蛋白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EGFR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个体化治疗
刘佩佳, 姜晓峰, 梁红艳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79-82.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23
摘要 ( 31 )   PDF (1904KB) ( 1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常常过表达,并在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抑制肿瘤细胞凋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成为治疗的重要靶点。尽管EGFR突变类型有20余种,但临床意义明确的突变位点却很少,如外显子18的G719A突变、外显子19的缺失突变和外显子21的L858R突变,其中外显子19的缺失突变最常见,不同的突变类型与临床靶向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在NSCLC临床治疗过程中,EGFR突变型患者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grs,EGFR-TKI)的一线治疗和二线治疗都有显著的疗效,明显优于EGFR野生型患者,所以针对患者EGFR不同表型进行的个体化治疗尤其重要。
神经生长因子促乳腺癌的膜受体通路研究进展
何君, 汪治宇, 王玉华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83-86.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24
摘要 ( 75 )   PDF (1964KB) ( 1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研究发现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内的一系列生长因子多肽可对乳腺癌产生影响,抑制生长因子依赖性乳腺癌细胞增殖是乳腺癌可能的治疗方式。因NGF广泛表达于乳腺癌细胞,且通过其高亲和力的酪氨酸激酶受体A(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A,TrkA)和低亲和力的死亡受体p75NTR介导对乳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产生特定生物学效应,有望成为乳腺癌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NGF促乳腺癌的膜信号传导通路及临床应用前景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相关研究
张世琳, 徐向英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87-90.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25
摘要 ( 39 )   PDF (1923KB) ( 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环氧化酶-2及其抑制剂与卵巢癌相关性的研究
郭向梅, 刘风玲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91-95.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26
摘要 ( 52 )   PDF (2183KB) ( 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合成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S)的限速酶。其中COX-2的过表达与卵巢癌细胞生长、凋亡、肿瘤浸润转移、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化疗耐药产生相关。COX-2及其抑制剂与卵巢癌的关系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标记物分析中的应用
胡维博, 胡婷婷, 史健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1):  96-100.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1.027
摘要 ( 53 )   PDF (2564KB) ( 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已经成为临床肿瘤疾病普查和早期诊断蛋白质标记物的有效工具,同时为研究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了技术平台。其中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具有高敏感性、高准确性、高通量,是研究蛋白组学重要的技术支撑,是筛选血浆肿瘤特异性标记物较为理想的方法。可以通过测定血浆肿瘤标记物来分析病程、监测复发或转移、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本文就双向凝胶电泳-质谱的蛋白组学技术在筛选血浆肿瘤标记物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