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4-28
论著
RNA干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舌癌耐药细胞移植瘤增殖及血管生成
李昊, 农晓琳, 黎彦, 夏勇, 李佳荃, 杨亦萍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01-105.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01
摘要 ( 61 )   PDF (2859KB) ( 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RNA干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对舌癌耐药细胞移植瘤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用顺铂体外连续诱导法诱导舌癌Tca8113细胞系获得耐药细胞,将耐药细胞接种裸鼠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无关片段组、干扰质粒组。以脂质体法对空载体组、无关片段组、干扰质粒组进行瘤内及瘤周注射转染,RNA干扰抑制VEGF的表达,测量瘤体重量及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PCNA、CD34,比较肿瘤增殖性及微血管参数,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 mRNA,免疫印迹法检测VEGF蛋白。结果 干扰质粒组的瘤体体积、重量、PCNA平均光密度值、微血管参数均小于其他各组(P<0.05)。干扰质粒组中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其他各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通过靶向VEGF的RNA干扰下调VEGF的表达,能抑制人舌癌耐药细胞移植瘤的增殖及血管生成,提示RNA干扰抑制VEGF可能为临床治疗耐药舌癌提供新途径。

亚毒性剂量雷帕霉素增强低浓度奥沙利铂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
吕雪莹, 张晓金, 魏海波, 郑文鑫, 谷金宇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06-110.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02
摘要 ( 66 )   PDF (2574KB) ( 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亚毒性剂量雷帕霉素(RAPA)与低浓度奥沙利铂(L-OHP)联合用药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杀伤效果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L-OHP、RAPA单药或联合用药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CalcuSyn2.0软件计算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L-OHP和RAPA联合用药指数(CI);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L-OHP和RAPA对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二者的48小时单药IC50分别为(8.35±0.78)μM(r=0.99)和(223.44±38.10)nM(r=0.94)。10nM(IC20)的RAPA与1μM(IC20)或2.5μM(IC30)的L-OHP联合应用后CI值分别为0.52和0.72。1μM L-OHP与10nM RAPA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1%,约为同浓度单药组的2倍(P<0.05)。10nM RAPA处理24小时的凋亡率与对照组无差别,联合用药的凋亡率高于L-OHP单药组。联合用药48小时后剪切型PARP(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单药组。结论 亚毒性剂量的RAPA和低浓度L-OHP组合协同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与增强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红花多糖对人PBMC和CD8+T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陶冀, 裴峪, 石学魁, 梁颖, 张晓莉, 王亚贤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11-113.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03
摘要 ( 74 )   PDF (1299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红花多糖(Safflower polysaccharide,SPS)体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CD8+T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葡聚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hypaque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从健康成人外周血中分离PBMC,在体外与不同浓度的SPS共同培养,用3H-TdR法检测PBMC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SPS能够促进PBMC增殖,尤其1.25g·L-1和0.625g·L-1两组PBMC增殖作用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S对CD8+T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S可促进PBMC、CD8+T细胞的增殖,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
宫颈癌组织中ADAM-19、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逯仁波, 王小川, 马荣, 耿晓星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14-119.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04
摘要 ( 107 )   PDF (3154KB) ( 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早期宫颈癌组织中去整合素基质金属蛋白酶-19(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ADAM-19)、癌细胞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正常宫颈上皮(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NCE)、2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和82例宫颈早期浸润癌(invasive cervix carsinoma,ICC)组织中ADAM-19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宫颈癌中ADAM-19表达于癌细胞浆和或细胞膜;Ki-67表达于细胞核。从正常宫颈上皮(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NCE)到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再到宫颈浸润癌(invasive carsinoma cervix,ICC),ADAM-19、Ki-67的阳性表达率逐步升高(P<0.05)。ADAM-19在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间质浸润、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和Ki-67表达有关(P<0.05);但与年龄和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突破深层间质浸润、FIGO分期为Ⅱ期、组织学分级为Ⅲ级及Ki-67高度表达者,其ADAM-19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无脉管浸润、浸润深度在浅层间质以内、FIGO分期为Ⅰ期、组织学分级未超过Ⅱ级及Ki-67表达在中度以内者(P<0.05)。结论 ADAM-19阳性表达可能在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ADAM-19过度表达者,癌细胞增殖活跃,更易发生侵袭转移,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检测宫颈癌中ADAM-19表达对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其预后有一定价值。

中期因子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修骋, 裴荣, 孙冀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20-125.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05
摘要 ( 67 )   PDF (2666KB) ( 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中期因子(Midkine,MK)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K高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喉癌组织中MK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4例喉正常黏膜和14例乳头状瘤组织中未见MK蛋白染色或仅见微弱染色(-)(2例乳头状瘤),表达率为0;而在75例喉癌中35例弱阳性(+),21例强阳性(++),表达率为74.7%。肿瘤细胞的MK与生存时间有关(P=0.001),MK表达从阴性(-)到阳性(+、++)生存期较原来下降5.63倍,应用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的有无与复发有关,有淋巴结转移的复发是无淋巴结转移的5.488倍。结论 MK在喉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喉癌诊断、预后的判定指标。
人工神经网络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
孙理, 张修石, 周洋, 刘露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26-128.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06
摘要 ( 61 )   PDF (1247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搜集经CT引导下肺组织活检穿刺病理证实的SPN 193例(恶性结节144例,良性结节49例),分析薄层CT指标。对比CT引导下肺活检穿刺的病理结果,统计神经网络和人工诊断两种方法对SPN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神经网络模型诊断准确率71.5%,人工诊断准确率80.3%;敏感性分别为84.0%、91.0%;特异性分别为34.7%、49.0%。结论 计算机辅助诊断有较好的诊断准确率,神经网络敏感性接近医师人工诊断。对SPN的诊断有一定意义,能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准确率低于人工诊断,还不能完全代替人工诊断,可作为辅助诊断应用。
Fasci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于家伟, 管强, 孔令宇, 张杰武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29-132.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07
摘要 ( 64 )   PDF (1695KB) ( 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检测Fascin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良性病变及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该蛋白对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23例伴有淋巴结转移)、4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20例取自甲状腺良性病变旁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中Fascin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分析Fascin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Fasci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71.67%)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病变组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组,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较,Fasc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均为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中,Fasc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91.3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9.4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scin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为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诊断,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正常乳腺组织与癌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免疫电镜研究
王巧欢, 张文竹, 宦大为, 杨波, 张弘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33-135.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08
摘要 ( 44 )   PDF (1807KB) ( 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内β-葡萄糖醛酸酶在超微结构水平的定位及区别。方法 采用低温包埋、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技术,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内的β-葡萄糖醛酸酶。结果 标记β-葡萄糖醛酸酶的金颗粒存在于内质网和溶酶体内,同时观察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中标记的β-葡萄糖醛酸酶金颗粒明显多于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细胞中的金颗粒数目。结论 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乳腺各种疾病和肿瘤中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的变化,建立了实用的形态学模型。

FHIT和L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爽, 王艳, 刘静蕾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36-140.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09
摘要 ( 87 )   PDF (2759KB) ( 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FHIT和Liv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与NSCLC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与NSCLC的浸润、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及19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FHIT和L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FHIT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P<0.05),Livin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FHIT和Livin蛋白表达率均与肺癌的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肿块大小无关(P>0.05);FHIT与Livin蛋白表达两者呈负相关(P<0.05)。结论 FHIT和Livin蛋白可以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的特异性指标,并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附7例病例报告)
曲宁, 罗娅红, 李森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41-144.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10
摘要 ( 99 )   PDF (2437KB) ( 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侧脑室脑膜瘤MRI表现及其与其它侧脑室内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侧脑室脑膜瘤的MRI及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侧脑室脑膜瘤病人多以头痛、头晕为主要症状。肿瘤多位于左侧脑室三角区,呈类圆形、分叶状,6例良性脑膜瘤MRI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信号及强化较均匀,余1例非典型性脑膜瘤信号及强化不均匀,T1WI等信号伴稍低信号,T2WI等信号伴高信号。结论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MRI可以对其进行诊断并和其它侧脑室肿瘤进行鉴别。

原发性肺淋巴瘤15例临床分析
徐珊琦, 张清媛, 汤大北, 张明辉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45-148.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11
摘要 ( 61 )   PDF (1736KB) ( 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8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5例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15例病例占同期收治恶性淋巴瘤患者的0.6%。其中Ⅰ~Ⅱ期患者12例,占所有病例80%;Ⅲ~Ⅳ患者3例,占20%。1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和46.7%。治疗手段以手术及全身化疗为主,早期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原发性肺淋巴瘤发病率较低,属罕见的结外器官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因而易误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性,手术及CT引导下穿刺取病理并配合免疫组化检查是主要明确该疾病的诊断方法。手术治疗组优于非手术组,预后相对较好。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NPR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梁大英, 谢宗涛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49-152.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12
摘要 ( 41 )   PDF (1943KB) ( 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NPRL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NPR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NSCLC组织中NPRL2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肺组织(P<0.01);NPRL2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有关(P<0.05)。结论 NPRL2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BAG-1和FHIT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宏晶, 王艳, 李凤田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53-156.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13
摘要 ( 77 )   PDF (2505KB) ( 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BAG-1基因和FHIT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6例NSCLC组织及15例正常肺组织中BAG-1基因和FHIT基因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中BAG-1与FHI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93%和44.64 %,与正常肺组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临床病理因素方面分析,BAG-1基因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比较χ2=6.493,P<0.05);FHIT基因除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比较χ2为6.166,P<0.05),还与病理类型(鳞癌缺失表达率高,与腺癌组比较χ2=17.93,P<0.0001)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χ2=9.634,P<0.05)有关。结论 BAG-1与FHIT基因在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预测 NSCLC恶性程度的新的生物学及个体化治疗的敏感指标。

76例卵巢内胚窦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佟晓晶, 李联昆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57-161.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14
摘要 ( 45 )   PDF (2006KB) ( 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卵巢内胚窦瘤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辽宁省肿瘤医院在1984年—2007年收治的76例卵巢内胚窦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Ⅱ、Ⅲ及Ⅳ期卵巢内胚窦瘤病人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8%、88.9%、39.5%及25.0%。年龄、组织学类型、术前血清中甲胎蛋白水平、是否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术前肿瘤大小及淋巴结清扫情况并不影响该病的预后。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HR=4.945),化疗疗程数>3(HR=2.954),残余瘤直径≤2cm(HR=0.224)和腹水量≤100mL(HR=0.389)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53在早期(Ⅰ-Ⅱ期)与晚期(Ⅲ-Ⅳ期)瘤中表达差异显著(P<0.05),Bcl-2在不同病理类型间表达有显著差异,但p53、Bcl-2并不影响预后。结论 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化疗疗程数,残余瘤直径和腹水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护理
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束华, 刘伟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62-164.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15
摘要 ( 92 )   PDF (1286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不良反应的预防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21例骨肉瘤患者128次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减轻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皮肤黏膜损害等毒副反应,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科学严谨的护理工作是减轻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不良反应,保证化疗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喉癌术后病人鼻饲并发症的护理与探讨
丁环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65-167.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16
摘要 ( 54 )   PDF (1362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喉癌术后病人鼻饲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临床观察37例喉癌术后鼻饲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特点。结果 病人中出现腹泻9例,恶心、呕吐、腹胀7例,便秘7例,脱管6例,堵管4例,呃逆4例。经精心的护理,无感染及误吸发生。结论 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采取正确的鼻饲方法,规范操作,这样能有效预防和降低鼻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促进康复。
静脉输注发疱性化疗药物引起静脉炎的护理干预
詹旭蕾, 刘畅, 王梅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68-170.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17
摘要 ( 65 )   PDF (1359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避免或减少化疗药物引起静脉炎的发生。方法 将192例应用发疱性药物的患者根据穿刺方式和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静脉炎发生情况,每组96例。结果 PICC/CVC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钢针组、安全型留置针组,通过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静脉炎发生率。结论 安全性留置针和PICC/CVC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综述
中药抗卵巢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王晓彬, 白析玮, 才丽平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71-174.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18
摘要 ( 46 )   PDF (1991KB) ( 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线治疗等。近年来发现我国传统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如白藜芦醇、黄芩素、苦参素、莪术油、金雀黄素、姜黄素、人参皂苷等可在体内和体外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逆转耐药等作用。可见中药作为卵巢癌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因此,对中药抗卵巢癌分子机制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Bcl-2蛋白家族在PT孔开放中的作用
张旭, 王松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75-178.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19
摘要 ( 47 )   PDF (2273KB) ( 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T孔(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PT孔)是位于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由多种蛋白组成的复合体。它在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开放后会对细胞造成严重后果。PT孔的开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其中Bcl-2(B-cell lymphoma-2)蛋白家族是重要的调节因子,其可作用于PT孔的多个组成蛋白,并均可诱使PT孔开放,从而导致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等物质释放,最终引起细胞凋亡。Bcl-2蛋白家族参与PT孔各组分调控的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青年女性肺癌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阎素红, 赵长宏孙立春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79-182.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20
摘要 ( 36 )   PDF (1947KB) ( 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随着各种高危致癌因素的增加,青年女性肺癌的增加尤为突出,其发生与吸烟、家族遗传史、肺部疾病史等因素密切相关。青年女性肺癌不同于老年女性及青年男性,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青年女性肺癌比老年人肺癌具有更强的侵袭性,早期临床表现程度轻,无特异性,易被忽略而导致误诊率高,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易在早期发生远处转移,发病率相对高于老年女性,增长速度高于青年男性,确诊时病程以进展期为主,手术切除率低,总生存率差。
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治疗新进展
孙文娟, 韩世愈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83-185.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21
摘要 ( 52 )   PDF (1414KB) ( 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如何更有效、更合理的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如何在保证母亲安全的同时也能尽可能的提高胎儿成活率,成为妇科医生和产科医生共同关注的焦点。对于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患者,手术方案要根据孕周、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及母亲和家属的愿望来综合制定。化疗已基本取代放疗,化疗时机一般选择在妊娠14周之后,35周之前,因所有化疗药物FDA分级均为C、D和X级,化疗方案应由家属知情选择,大多数用单药铂类来降低毒性。化疗后不适宜母乳喂养。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年轻,又涉及母亲和胎儿两方面,在临床处理时要充分权衡母亲和胎儿的获益及危险,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选择更加人性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MSCT后处理技术对结直肠癌诊断的价值
于秋杰, 蒋伟, 尚乃舰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86-189.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22
摘要 ( 32 )   PDF (1969KB) ( 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健康,早期发现诊断结直肠癌对于确定其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后处理技术是将CT扫描获得的原始数据传入后处理工作站,运用专业后处理软件进行二维重建及三维处理,有效的完成了结直肠癌病变的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对于结直肠癌病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孙婷婷, 白玉贤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90-193.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23
摘要 ( 52 )   PDF (2308KB) ( 1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早诊率低,死亡率高。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各种癌症的相关受体,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信号传导下游通路,如PI3K-Akt-mTOR通路、c-Met通路、细胞周期途径等。目前已将这种治疗手段应用于胃癌治疗的临床实践。在分子靶向治疗时代,本文对进展期胃癌靶向治疗的现况与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18F-FDG-PET/CT在肺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
张淼, 刘珊珊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94-197.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24
摘要 ( 50 )   PDF (1837KB) ( 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F-FDG-PET/CT将FDG-PET图像与CT图像相融合,能获取患者全身的解剖与功能代谢信息。陆佩欧等[1]报道,PET/CT和PET/CT联合局部薄层高分辨CT(HRCT)诊断肺孤立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5%、77.3%、85.0%和97.4%、81.8%和91.7%。18F-FDG-PET/CT对肺癌的早期诊断、鉴别、分期、疗效评价、预后方面比传统的CT、MRI等解剖影像技术更有优势。由于PET/CT的应用,部分患者因检出转移淋巴结和隐匿远处转移灶而重新分期,由此使37%的肺癌患者修正了治疗计划[2]。单独应用CT勾画靶区,不同放疗医师间差异(interobserver variability,IOV)很大,而PET/CT在肺癌靶区勾画中的应用减少了IOV[3],使靶区勾画更加趋于合理可靠。PET/CT的优点固然很多,但其在肺癌的应用中仍有很多局限,PET/CT勾画靶区的方法也在探索中。本文就这两方面进行综述。

自噬在乳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梁孝栓, 庞达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2):  198-200.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1.02.025
摘要 ( 49 )   PDF (1369KB) ( 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胞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能够在细胞生长过程中维持细胞能量的平衡并且对养分胁迫产生应答反应。自噬在清除受损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过氧化物酶等以及消灭病原体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自噬不但在细胞增殖的早期起到保护性作用,在细胞死亡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自噬活性的变化,与肿瘤的发生、神经变性、微生物感染以及老龄化有关。自噬性细胞死亡与乳腺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就自噬发生的机制以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