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4-28
新冠肺炎专题
新冠肺炎疫情后肿瘤内科患者的诊疗思考
韩淑玲, 方琳, 张艳桥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2):  97-9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2.001
摘要 ( 178 )   PDF (8068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首发多例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具有传染力强、人群易感性高、潜伏期长等特点。中央疫情领导小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国家卫健委迅速响应,使得目前疫情防控走向良好,相信不久的将来疫情定会得到控制。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给同样是大病的肿瘤患者带来了诸多诊治困难。疫情过后,肿瘤患者返院就医或可能出现就诊高峰,特别是肿瘤内科患者病情重、身体情况差、急于就医、焦躁情绪等都给诊疗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将结合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肿瘤患者的特殊性、疫情过后患者的防护工作及有序诊治等方面针对肿瘤内科患者的诊疗管理提出思考,希望对后疫情时期的肿瘤内科医疗工作有所帮助。
新冠肺炎时期肿瘤内科工作的总结和反思
刘超, 郑桐森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2):  100-102.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2.002
摘要 ( 163 )   PDF (8182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暴发期间,全国各医院各诊疗科室积极参与防治疫情发展的工作。在此期间肿瘤内科,一方面组织医护力量支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另一方面坚持本职工作完成对肿瘤患者的日常诊疗。肿瘤内科的医护人员在诊疗工作、临床用药、患者管理等方面都迎来巨大挑战。经过不懈努力,他们克服种种困难,保障了正常的诊疗工作。同时,在疫情期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下的经验值得总结。目前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疫情过后,肿瘤内科有必要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肿瘤患者终身治疗中的角色、患者诊疗模式、新药开发等方面进行反思。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管理
马悦, 马志刚, 于杨, 郑桐森, 张艳桥, 张纯慧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2):  103-10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2.003
摘要 ( 134 )   PDF (11073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例数不断扩增,随着疫情的蔓延,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肿瘤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处于特殊免疫状态下,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较正常人群更易罹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为此,本文将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的特殊性、临床试验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方面阐述,期待通过优化流程、合理安排,在确保受试者安全的前提下保证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
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及疫情过后的诊治思考与建议
杨磊, 苏丹, 娄长杰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2):  107-110.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2.004
摘要 ( 159 )   PDF (10725KB) ( 2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2019年12月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呈全球性蔓延趋势,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生命安全威胁。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属于高危易感人群,一旦感染病情进展迅速。肝胆胰系统肿瘤侵袭性强、进展迅猛、预后极差、死亡率高。在严峻的疫情背景下给医患双方带来了双重的挑战,如何合理化的管控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病情较重、有黄疸或合并胆道感染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而对于病情稳定、体力状态好或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可以采取降低治疗强度、缩短治疗时间、延缓甚至推迟治疗的方式,具体病例临床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决策。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肿瘤患者导管门诊防护及维护优化
李钐铨, 李思琴, 路虹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2):  111-11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2.005
摘要 ( 108 )   PDF (7875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2019年12月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传染性、隐蔽性强,传播迅速,因此防控难度极大。作为肿瘤专科医院,由于患者需要多次往返医院进行放化疗、复查及维护,且反复治疗导致免疫力低下,肿瘤患者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易感人群,若防护不当,极易造成院内感染。对此,我院导管门诊建立了一整套新型冠状病毒防护措施并对维护流程进行了优化。2020年2月3日-2月28日共维护肿瘤患者758人次,其中包括外地返深(除湖北外)患者159人次,湖北返深患者8人次,未发生一例院内新型冠状病毒交叉感染,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流行病学研究
2015年天津市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
孙坤, 王冲, 沈成凤, 张爽, 张辉, 宋桂德, 王卓, 王德征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2):  114-11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2.006
摘要 ( 131 )   PDF (13114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天津市居民2015年恶性肿瘤流行情况。方法 按地区、性别等分层,分别计算天津市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粗率、标化率、累积率(0~74岁)及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和构成等。结果 2015年天津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19.17/10万(男性314.55/10万,女性323.80/10万),中标率181.17/10万,世标率175.15/10万。城市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83.27/10万,农村为252.50/10万。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和肝癌。全市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85.73/10万(男性214.16/10万,女性157.14/10万),中标率92.22/10万,世标率90.78/10万。城市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29.02/10万,农村为140.71/10万。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分别是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胰腺癌。结论 天津市恶性肿瘤发病率较全国平均水平低,但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较全国平均水平高,恶性肿瘤死亡率呈现城区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的特点。
基础研究
丙泊酚经HIF-1α信号通路对头颈鳞状细胞癌SCC-74细胞增殖、凋亡与侵袭的影响
王飞, 朱贲贲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2):  120-125.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2.007
摘要 ( 127 )   PDF (13519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丙泊酚经HIF-1α信号通路对头颈鳞状细胞癌SCC-74细胞增殖、凋亡与侵袭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CC-74细胞,丙泊酚低剂量组、丙泊酚中剂量组和丙泊酚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终浓度为2.5、10、20 μg/mL的丙泊酚,对照组给予等量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48 h后收获细胞,检测SCC-74细胞增殖、凋亡与侵袭情况,同时检测SCC-74细胞中Akt、p-Akt、HIF-1α、Fas、FasL、Bcl-2、Bax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丙泊酚剂量组SCC-74细胞增殖率和侵袭数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丙泊酚剂量组SCC-74细胞中p-Akt蛋白、Bcl-2蛋白和mRNA水平降低,HIF-1α、Fas、FasL和Bax蛋白和mRNA水平增高,呈剂量依赖性(P<0.05)。各组SCC-74细胞中Akt蛋白和mR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丙泊酚通过激活HIF-1α信号通路,抑制SCC-74细胞增殖和侵袭,促进SCC-74细胞凋亡。
防己诺林碱对肺癌H1299和A549细胞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陈澜涛, 颜巍, 刘静蕾, 姚磊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2):  126-132.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2.008
摘要 ( 118 )   PDF (16035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防己诺林碱在肺癌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MTS法检测经10、15、20、30、40和60 μM/L防己诺林碱处理的肺癌H1299和A549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活性检测试剂盒和TUNEL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MAPK信号通路(p-Akt、PI3K、mTOR和Akt蛋白)、增殖和转移(MMP-2、MMP-9、PCNA、Cyclin D1和P21蛋白)、周期和凋亡(Cyclin D2、Bcl2、MCL-1、Bax和p53蛋白)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Real-time PCR检测PI3k、mTOR、MMP-2、MMP-9、PCNA、Cyclin D1、Cyclin D2、MCL-1、Bax、Bcl2和TP5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防己诺林碱会抑制肺癌H1299和A549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增加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酶活性。经防己诺林碱处理后,PI3K、p-Akt、mTOR、MMP-2、MMP-9、PCNA、Cyclin D1、Cyclin D2和Bcl2蛋白表达降低,P21、MCL-1、Bax和p53蛋白表达升高,并且表现为剂量依赖性,但对Akt蛋白表达无影响;PI3K、mTOR、MMP-2、MMP-9、PCNA、Cyclin D1、Cyclin D2和Bcl2基因表达降低,TP53、MCL-1和Bax基因表达增加。结论 防己诺林碱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增殖和转移、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ZCCHC12对甲状腺细胞恶性转化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刘光霞, 赵连春, 陈芳, 贾乾, 高伟, 侯瞻, 卢亚敏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2):  133-138.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2.009
摘要 ( 110 )   PDF (13133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含CCHC结构域的锌指蛋白12(ZCCHC12)在甲状腺癌组织与甲状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甲状腺细胞恶性转化的影响与机制。方法 采用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30例甲状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10例良性甲状腺组织以及甲状腺癌细胞系中ZCCHC12的表达。以ZCCHC12腺病毒载体或siRNA转染法处理甲状腺癌细胞,检测细胞增殖、侵袭能力以及相应分子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与良性甲状腺组织相比,甲状腺癌肿瘤组织中ZCCHC1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同时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HUM-CELL-0097相比,甲状腺癌细胞中ZCCHC12的MRNA和蛋白表达也明显升高(P<0.05)。ZCCHC12过表达后甲状腺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显著上升(P<0.05),相反,ZCCHC12沉默后其增殖和侵袭能力受到抑制(P<0.05)。与对照组相比,ZCCHC12过表达后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 D)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增加;ZCCHC12沉默后则降低(P<0.05)。结论 ZCCHC12在甲状腺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升高,其过表达后甲状腺癌细胞增殖活力与侵袭能力上升。ZCCHC12异常表达可激活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及胞外基质相关酶的表达,加剧甲状腺细胞的恶性转化。
131I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对难治性甲状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吴丹, 王路, 王兴华, 崔亚利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2):  139-14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2.010
摘要 ( 110 )   PDF (11720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131I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甲磺酸阿帕替尼对难治性甲状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难治性甲状腺癌细胞分为对照组、131I组、阿帕替尼组及131I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组(联合组),使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治疗24 h、48 h后的增殖率;采用免疫荧光方法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和血管生成蛋白VEGF的表达。结果 联合组处理后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1),联合组VEG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 131I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作用于难治性甲状腺癌细胞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131I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Caspase-3,下调VEGF的表达水平以达到增强131I抑制难治性甲状腺癌的增殖作用,从而为难治性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策略。
CCNB1基因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王璞, 韦丽宾, 倪广晓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2):  144-14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2.011
摘要 ( 139 )   PDF (13581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B1(CCNB1)基因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人正常口腔上皮细胞系HOK和人口腔鳞癌细胞系SCC-15、SCC-4、Cal-27中CCNB1基因的表达量,将CCNB1 siRNA(si-CCNB1)和阴性对照(si-NC)转染至SCC-15细胞,同时设置空白对照(Control),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CC-15细胞中CCNB1的表达,MTT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沉默CCNB1对SCC-1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MP-2、MMP-9、PI3K、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CCNB1在口腔鳞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P<0.05),si-NC组SCC-15细胞中CCN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Control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si-CCNB1组中CCN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si-NC组和Control组(P<0.05),si-NC组SCC-1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及MMP-2、MMP-9、PI3K、Akt、p-Akt蛋白表达与Control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si-CCNB1组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及MMP-2、MMP-9、PI3K、p-Akt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si-NC组和Control组(P<0.05),两组间Akt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CNB1在口腔鳞癌细胞系中呈高表达,沉默CCNB1基因能够抑制人口腔鳞癌SCC-1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细胞分裂周期7蛋白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张从义, 崔逸峰, 李宝宝, 刘连新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2):  150-155.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2.012
摘要 ( 115 )   PDF (13422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细胞分裂周期7(CDC7)蛋白在人肝癌组织的表达,探讨CDC7过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CDC7 mRNA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检测CDC7 mRNA在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脏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DC7蛋白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检测CDC7蛋白在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脏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过表达CDC7的肝癌HCCLM3和SMMC 7721细胞株。细胞克隆实验和CCK-8法检测CDC7过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CDC7过表达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CDC7 mRNA和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正常肝细胞相比,肝癌细胞系的CDC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01);CCK-8法、细胞克隆实验说明CDC7过表达会明显增强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说明CDC7过表达会明显提高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 CDC7蛋白在人肝癌组织高表达,其过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WNT4在脑胶质瘤中甲基化下调及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增殖的研究
张巍, 姜晓东, 迟大鹏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2):  156-162.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2.013
摘要 ( 136 )   PDF (15594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WNT4在脑胶质瘤细胞系和组织中细胞系的表达与甲基化对脑胶质瘤细胞系U87增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q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实验分析WNT4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和甲基化及WNT4在脑胶质瘤细胞系中的表达;以胶质瘤U87细胞为本实验研究对象,分别转染慢病毒载体pLVX-Gfp-WNT4(实验组)和pLVX-Gfp-NC(对照组);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实验分析WNT4基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迹法验证WNT4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人星形胶质细胞相比,WNT4 mRNA在脑胶质瘤细胞系中的表达下调(P<0.001),与正常脑组织相比,WNT4 mRNA和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下调(P<0.001);脑胶质瘤分级越高WNT4 mRNA表达越低(P<0.001),高表达WNT4 mRNA患者的预后好(P<0.001);WNT4在脑胶质瘤中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过表达WNT4后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受到抑制(P<0.001);恢复WNT4表达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细胞因子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WN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甲基化下调,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脑胶质瘤的进展。
建立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研究小鼠肠道中细菌感染情况及地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的作用机制
李斌, 冯保恒, 尹富霞, 苏伟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2):  163-168.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2.014
摘要 ( 119 )   PDF (13981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顺铂药物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以及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构建小鼠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检测地西他滨、顺铂及地西他滨联合顺铂用药处理后小鼠体内肿瘤体积及总生存期的变化;检测了地西他滨、顺铂及地西他滨联合顺铂用药处理后小鼠移植瘤组织中ABCB1与MYC基因表达量的变化;采集小鼠粪便样本,Miseq测序后比较小鼠模型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 地西他滨与顺铂联合用药后能够降低小鼠移植瘤模型中肿瘤的生长速率并且延长小鼠的总生存期;联合用药能够降低小鼠模型中ABCB1与MYC基因的表达量;而Miseq测序结果表明不同用药处理后小鼠肠道内的菌群发生了显著变化,结直肠癌移植瘤小鼠模型的粪便中费格森埃希菌、粪肠球菌等致病菌的检出率较高。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结直肠癌能够有效的抑制肿瘤生长,并且延长总生存期;而小鼠模型肠道内致病菌比例大,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且使用顺铂治疗结直肠癌时还需配合肠道菌群调理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临床研究
围手术期感染对肾细胞癌切除术后肿瘤特异性生存期的影响
韩雪阳, 李彬, 孙照勇, 王方明, 刘勇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2):  169-175.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2.015
摘要 ( 141 )   PDF (14537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感染对肾细胞癌切除术后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的影响。方法 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6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 800例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肾癌切除术后30 d内发生感染的情况。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CSS;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来评估感染对CSS的影响时控制性别、年龄、AJCC分期和分级、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合并症、手术方式和系统治疗等因素。结果 1 800例患者中位年龄74岁(69~79岁),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22~67月)。严重感染者141例,非严重感染者296例,未感染者1 363例。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严重感染有改善肾癌(肿瘤直径为7.0~9.9 cm)患者CSS趋势(P=0.048);对于肿瘤直径≥10 cm或<7 cm的患者,严重感染对CSS无影响(0.1~3.9 cm,P=0.120;4.0~6.9 cm,P=0.768;≥10 cm,P=0.41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严重感染可以改善肾癌患者的CSS(HR=0.752,P=0.032)。这种效应在肿瘤直径≥7 cm的患者中较为明显(P=0.041),而在肿瘤直径<7 cm的患者中表现得不明显(P=0.268)。结论 围手术期严重感染可以改善肿瘤直径7~10 cm的肾癌患者CSS,但是对肿瘤直径≥10 cm或<7 cm肾癌患者的CSS无明显影响。
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性镇痛对肺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朱玉成, 孙昕, 孟丹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2):  176-180.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2.016
摘要 ( 162 )   PDF (11486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性镇痛对肺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肺癌手术患者1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预防组和全麻组,每组86例,全麻组给予全麻干预,预防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性镇痛干预,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免疫球蛋白(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预防组麻醉15 min后(T1)、组织切开时(T2)、肿瘤切除时(T3)的MAP、HR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防组术后IgA、IgG、IgM、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防组术后4 h、24 h、48 h、7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防组和全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性镇痛可有效改善肺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及镇痛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应用
直肠癌术前在无均整块器模式下容积弧形调强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杨东明, 卢庆刚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2):  181-184.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2.017
摘要 ( 129 )   PDF (9524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瓦里安IX直线加速器使用6 MV的X射线在无均整块(Flatting-filter-free,FFF)模式下容积调强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53例直肠癌术前放疗患者做回顾性研究,每例患者在无均整块器模式下使用相同优化条件分别做容积弧形调强和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比较两种放疗计划中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靶区剂量方面,两种计划的靶区D2%、D98%、Dmean、CI和H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FF-IMRT和FFF-VMAT计划相比较,D2%增大3.1%(P=0.001)、D98%减小4.5%(P=0.001)、Dmean减小2.4%(P=0.026)、CI减小(P<0.001)、HI增大(P=0.005)。危及器官方面,两种计划膀胱的D2%、Dmean、双侧股骨头的D2%、Dmean和骨盆的Dmea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FF-IMRT和FFF-VMAT计划相比较,膀胱的D2%增大2.7%(P<0.001)、Dmean减小20.4%(P<0.001),双侧股骨头D2%减小4.2%(P<0.001)、Dmean减小11.2%(P<0.001),盆骨Dmean减小8.9%(P<0.001)。而小肠的D2%和Dmea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F-IMRT的计划机器跳数为(978±127)MU,是FFF-VMAT的计划机器跳数(527±63)MU的1.86倍(P<0.001);FFF-IMRT的计划执行时间为(510±252.2)s,是FFF-VMAT的计划执行时间(232±52.5)s的2.21倍(P<0.001)。结论 在无均整块模式下,容积弧形调强在靶区适形度和均匀度优于固定野调强放疗,且容积弧形调强治疗时间短,计划执行效率高,但固定野调强对于患者危及的器官做更好的保护。
综 述
SPDEF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林玉华, 倪振华, 孙亦鹏, 毕俊杰, 王雄彪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2):  185-188.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2.018
摘要 ( 193 )   PDF (10094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含SAM尖端结构域的E26转化特异性因子(SAM pointed domain cintaining Ets transcription factor,SPDEF)是Ets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SPDEF又称为前列腺源性Ets因子(Prostate-derived Ets factor,PDEF),最初在前列腺癌中发现,在前列腺癌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基因(PSA)启动子的非雄激素依赖性转录激活因子。目前研究发现SPDEF在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肺癌等不同组织中发挥抑制肿瘤或促进肿瘤的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本文主要介绍SPDEF的结构和SPDEF在不同肿瘤中的调控机制,预期SPDEF在肿瘤中的重要作用,为相关肿瘤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滤泡性淋巴瘤的预后分层和治疗进展
苏文佳, 王树叶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2):  189-192.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2.019
摘要 ( 187 )   PDF (9605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发病率仅次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常见B细胞淋巴瘤。FL属于惰性淋巴瘤,尽管该疾病进展缓慢但并不能治愈,且由于复发及进展,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近年来,针对FL的“无化疗”方案疗效确切且毒性较低,新型免疫治疗和靶向药物也显示较好疗效,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加深临床医生对FL治疗新进展的认识,本文对FL的分层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