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2-28
癌情监测
2016年陕西省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分析
王艳平, 邱琳, 武萌, 飒日娜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 36(1):  1-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2.01.001
摘要 ( 130 )   PDF (11726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2016年陕西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收集陕西省23个肿瘤登记地区的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计算发病(死亡)率、标化发病(死亡)率以及累积发病(死亡)率(0~74岁)。结果 2016年陕西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12.40/10万,中标率为142.42/10万,世标率为152.25/10万。城市地区肿瘤发病率(228.50/10万)高于农村地区(190.38/10万),男性肿瘤发病率(244.86/10万)高于女性(178.66/10万)。2016年陕西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于35岁前较低,35岁后快速升高,80~84岁年龄组达到发病高峰,之后稍下降。2016年陕西省恶性肿瘤发病顺位前五位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和食管癌。2016年陕西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44.46/10万,中标率为94.42/10万,世标率为94.05/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40岁以前较低,40岁之后逐渐上升,80~8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之后稍下降。2016年陕西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死亡顺位前五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结论 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是陕西省常见恶性肿瘤,应重点加强40岁以上男性人群的恶性肿瘤防控工作。
宫颈癌患者五年生存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艺艺, 李奇, 刘旭, 王亚楠, 邹沅杰, 周慧慧, 徐春燕, 苏升琦, 葛鑫, 王铜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 36(1):  7-1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2.01.002
摘要 ( 172 )   PDF (13126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宫颈癌患者生存与病情进展状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2 306例宫颈癌患者,对其进行回顾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宫颈癌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期影响因素。结果 Ⅰ、Ⅱ、Ⅲ、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7.3%、79.3%、61.8%、36.8%;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2.9%、73.0%、55.6%和0。中位随访时间为51.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绝经情况、产次数、孕次数、心脏病史、流产史、淋巴结状态、脉管癌栓、FIGO分期、精神、饮食状态和末产年龄与患者OS和PFS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末产年龄、淋巴结状态、脉管癌栓和间质层浸润程度是影响OS和PFS的独立因素。结论 除病理特征外,多孕、多产和末产年龄大也是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基础研究
KIF14在肝细胞癌SMCC-7721获得性耐药机制中的研究
王宗文, 李小东, 朱乾坤, 曾世聪, 翟博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 36(1):  14-1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2.01.003
摘要 ( 106 )   PDF (12745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抑制KIF14与肝细胞癌SMCC-7721对索拉非尼获得性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浓度梯度法建立肝细胞癌索拉非尼耐药细胞系SMCC-7721-SR,后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仪验证耐药细胞株的耐药性。在人正常肝细胞LO2、肝细胞癌SMCC-7721及其耐药细胞SMCC-7721-SR中,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KIF14的表达情况。随后使用KIF14特异性的小干扰RNA(siKIF14)敲低KIF14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KIF14的表达;为探究敲低KIF14后联合索拉非尼对肝细胞癌索拉非尼耐药细胞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与LO2相比SMCC-7721中KIF14表达增高(P<0.01),与SMCC-7721相比SMCC-7721-SR中KIF14表达也增强(P<0.01);敲低KIF14的表达可协同索拉非尼抑制SMCC-7721-SR的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凋亡(P<0.01)。结论 KIF14参与调控SMCC-7721索拉非尼的获得性耐药,抑制KIF14的表达可增强肝细胞癌SMCC-7721-SR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
临床研究
恩度静脉持续泵入与滴注联合含铂双药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张梦茹, 曹德东, 戈伟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 36(1):  20-25.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2.01.004
摘要 ( 126 )   PDF (11711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恩度静脉持续泵入与滴注联合含铂双药方案一线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病理分型为腺癌的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为恩度静脉持续泵入(CIV)组,采取恩度静脉持续泵入联合培美曲塞+奈达铂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共50例;对照组为恩度静脉滴注(DIV)组,采取恩度静脉持续滴注联合培美曲塞+奈达铂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共50例。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晚期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free survival,PFS)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ORR为38.0%,高于对照组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观察组DCR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给药方式不是晚期NSCLC患者PFS的影响因素(P=0.340),放疗为晚期N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接受了放疗的患者PFS长于未接受放疗的患者(HR=1.708,95% CI:1.041~2.801)。结论 恩度静脉持续泵入联合含铂双药方案一线化疗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ORR及DCR高于恩度静脉持续滴注联合含铂双药方案,且不会加重相关毒副作用,其中接受放疗的患者肿瘤进展风险低于未接受放疗的患者。
早期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卜建龙, 张品一, 倪博雄, 于夕冉, 宁金峰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 36(1):  26-30.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2.01.005
摘要 ( 147 )   PDF (10165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而确定早期肺腺癌淋巴结清扫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选取2018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肺癌根治术且肿瘤直径≤30 mm的肺腺癌患者共301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淋巴结转移效果。结果 本研究纳入301例患者,其中19例(6.3%)存在淋巴结转移。肿瘤实性成分直径与肿瘤直径(C/T)比值(P=0.003)和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P=0.024)是早期肺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C/T比值(ACU=0.791,P<0.001)、血清CEA(AUC=0.681,P=0.008)以及C/T比值和血清CEA联合使用(ACU=0.841,P<0.001)对早期肺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果均较好。结论 对于肿瘤直径≤30 mm的早期肺腺癌,联合C/T比值和血清CEA以及单独C/T比值均有可能成为指导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指标。
PELP1表达与胃癌演进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赵宝山, 梁冠盈, 许圣洁, 乔慧, 陈洪霞, 马莹, 鞠学萍, 王麟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 36(1):  31-3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2.01.006
摘要 ( 131 )   PDF (12653KB) ( 2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Proline,glutamate and leucine rich protein 1,PELP1)表达与胃癌演进及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39例正常胃组织、48例低级别不典型增生胃组织、28例高级别不典型增生胃组织、77例胃癌组织中PELP1蛋白表达水平,观察胃癌不同演进阶段PELP1表达变化;分析胃癌患者PELP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通过在线癌症生存分析工具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胃癌PELP1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首次进展前生存期和进展后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演进过程中,PELP1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PELP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低肿瘤分化、高临床分期有关(P<0.05);PELP1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期、首次进展前生存期和进展后生存期均显著低于PELP1低表达组患者(P<0.05)。结论 高表达PELP1参与胃癌演进并且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基于TCGA数据库代谢相关基因构建乳腺癌预后模型
李伟华, 张广凤, 马骊骊, 何品, 王雯, 李顶夫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 36(1):  37-4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2.01.007
摘要 ( 118 )   PDF (13719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TCGA数据库构建乳腺癌代谢相关预后模型,揭示代谢与乳腺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代谢相关基因从KEGG数据库中获取,limma包用于去筛选TCGA数据库中1 109例乳腺癌样本和113例正常对照的代谢相关差异基因,随机抽取70%样本作为训练集,剩余30%样本作为验证集,单因素Cox回归用于筛选预后相关基因,基于glmnet包构建代谢相关预后模型,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本研究筛选出168个代谢相关差异基因,通过生存过滤及去掉过度拟合的基因后最终13个代谢相关的基因用作预后模型的构建,包括NMNAT2、NT5E、QPRT、UGP2、MTHFD2、TSTA3、TYMP、ALDH2、ALDH1A1、IDO1、IL4I1、INPP1和ENPP6。生存分析显示,高风险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长于低风险组(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结果表明构建的代谢相关预后模型的风险得分是乳腺癌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预后模型揭示了代谢与乳腺癌预后之间的关系,为乳腺癌的诊断及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HPIP在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及其在生存预后分析中的意义
王榆平, 思美丽, 孙小霞, 郭玉琳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 36(1):  44-48.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2.01.008
摘要 ( 114 )   PDF (10104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造血前B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蛋白(Hematopoietic pre-B-cell leukemia transcription factor interacting protein,HPIP)在子宫正常内膜组织、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临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6例子宫正常内膜组织、3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和12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PIP蛋白表达情况。分析HPIP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其临床病理特征、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相关性。结果 HPIP在子宫正常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的表达显著低于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P<0.05);HPIP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与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HPIP高表达患者的DFS和OS显著低于HPIP低表达的患者(P<0.05)。 结论 HPIP蛋白有望成为预测子宫内膜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并有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综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刘金爽, 张文静, 黎清炜, 李志伟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 36(1):  49-5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2.01.009
摘要 ( 122 )   PDF (11203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胰腺癌的恶性程度极高,发现时通常已至晚期,中位生存时间极短,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并且与其他癌种相比,近些年取得的治疗进展也十分有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近几年的新兴药物已在多个肿瘤中获得了令人振奋的治疗效果,但是在胰腺癌中却遭遇了滑铁卢。胰腺癌对ICIs治疗不敏感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胰腺癌抗原性弱,不足以激活免疫系统;二是免疫微环境中致密的结缔组织阻碍药物浸润;三是大量免疫抑制细胞构成的免疫抑制微环境,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等。但最新的研究表明以ICIs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能够通过增加肿瘤抗原的暴露,打破间质屏障及改善免疫抑制微环境等方法增加胰腺癌对ICIs治疗的敏感性,从而发挥积极的抗肿瘤作用。本文将以ICIs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在胰腺癌治疗领域所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卵巢癌对富脂大网膜的器官趋向性转移的研究进展
董丽娜, 梁田, 张献, 张广美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 36(1):  54-58.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2.01.010
摘要 ( 130 )   PDF (11884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涉及到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中多种基质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卵巢癌是最致命的妇科恶性肿瘤,以腹膜播散性转移为特征。有证据表明卵巢癌对富含脂肪的大网膜具有特异的转移倾向,大网膜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在腹腔内形成转移性肿瘤微环境促进卵巢癌转移。考虑到卵巢癌转移的独特生物学特性,在富含脂肪的转移性微环境中,卵巢癌细胞与周围基质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的阐明,将为晚期卵巢癌患者新的治疗方法的发展提供进一步的见解。在此,我们通过综述在转移性肿瘤微环境中卵巢癌细胞和各种基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机制,以阐明大网膜肿瘤微环境如何协同参与卵巢癌转移的发生发展。
恶性肿瘤来源外泌体在巨噬细胞M2极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史竞彤, 陈敏捷, 孙轶华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 36(1):  59-6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2.01.011
摘要 ( 76 )   PDF (10808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外泌体是纳米(30~150 nm)膜结合囊泡,内部包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脂质、蛋白质、mRNA以及非编码RNA等,在正常和病理条件下几乎所有细胞都可以分泌。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可通过分泌外泌体将核酸、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分子传递给受体细胞,改变受体细胞的表型或功能,进一步改变肿瘤微环境而影响肿瘤的进展。本文根据研究进展对肿瘤细胞外泌体在改变巨噬细胞表型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简要的介绍。
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现状
张文静, 刘金爽, 王丹, 黎清炜, 李志伟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 36(1):  64-68.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2.01.012
摘要 ( 97 )   PDF (11031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在未来10年胰腺癌将成为发达国家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由于诊断时分期较晚,治疗选择有限,胰腺癌的预后极差,只有手术是治愈的唯一方法。为了提高手术切除率并改善预后,新辅助治疗已悄然成为目前胰腺癌治疗的热点问题。但现在胰腺癌的新辅助治疗还未有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本文主要探讨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现状。
藤梨根抗肿瘤药效物质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孟鑫, 鲁金月, 张爱琳, 何录文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 36(1):  69-7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2.01.013
摘要 ( 118 )   PDF (11321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藤梨根是一味清热解毒类的传统中药,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在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也有少量分布。藤梨根因其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目前已从藤梨根中分离得到三萜类、黄酮类、蒽醌类、甾体类、生物碱类、苯丙素类等化学成分,且在胃癌、肠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宫颈癌、卵巢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取得显著疗效。本文就藤梨根的抗肿瘤药效物质和药理活性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以期为藤梨根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酸中毒在结直肠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王洋, 李国东, 汤庆超, 刘明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 36(1):  74-78.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2.01.014
摘要 ( 88 )   PDF (11112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酸中毒是肿瘤微环境的标志之一,它与糖酵解、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受多条分子通路的影响。既往结直肠肿瘤疾病的相关研究发现,酸中毒相关通路被激活是增加结直肠肿瘤细胞侵袭性的重要机制之一,同时亦可明显促进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靶向酸中毒治疗方式与传统治疗方式联合应用有望成为结直肠肿瘤疾病治疗的新方向。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口腔鳞癌的研究进展
王思然, 胡伟平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 36(1):  79-8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2.01.015
摘要 ( 75 )   PDF (10851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口腔头颈部肿瘤的常见类型,显著的病理特征为免疫抑制和淋巴细胞的浸润。癌细胞常常通过激活不同的免疫检查点逃避免疫监视,从而躲过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目前的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毒副作用较大。因此,研究和开发新的治疗手段和给药途径尤为重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引入带动了OSCC临床治疗模式的转变。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抗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治疗OSCC的优势,并综述了目前可用于预测疗效的生物标记物的相关进展。
新诊断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分层及治疗进展
李玉军, 刘丽洋, 肖娟娟, 薛华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 36(1):  84-88.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2.01.016
摘要 ( 81 )   PDF (11717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目前仍不可治愈,中位诊断年龄为69岁,50%以上的患者在诊断时年龄大于75岁。近年来新药的应用显著改善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但标准方案并不能让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受益,可能还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死亡率。因此,精准的预后评估及危险度分层对于实施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特点、预后分层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基因表达与多基因检测以及生物标志物对Luminal A型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曹世玉, 姜永冬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 36(1):  89-9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2.01.017
摘要 ( 126 )   PDF (10775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腺癌作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Luminal A型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具有细胞分化程度高、侵袭力低的特点。研究发现,Luminal A型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仍可达到26.3%,且淋巴结转移数量越多,其5年生存率越低,所以有相当数量的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会有较差的预后。本文主要从患者的基因表达与多基因检测以及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综述影响Luminal A型乳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从而为临床决策和预测患者预后提供参考资料。
家族性癌症史患者一级亲属的需求研究进展
黄妹妹, 罗瑞君, 翁一鸣, 阮鹏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 36(1):  94-98.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2.01.018
摘要 ( 85 )   PDF (11461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家族性癌症患者的一级亲属由于遗传的易感性,往往会出现焦虑、紧张、害怕等情绪,影响其正常的社交及工作。为了及早识别出亲属的需求,本文对家族性癌症患者一级亲属的需求现状、影响因素、评估工具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亲属提供系统、有效的支持性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