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8-28
癌症筛查专题
中国城市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秦朝, 李江, 郑亚迪, 王飞, 曹巍, 许永杰, 余一雯, 赵亮, 于欣阳, 陈宏达, 任建松, 王勇, 李静, 李霓, 陈万青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1, 35(4):  291-29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1.04.001
摘要 ( 135 )   PDF (11919KB) ( 2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中国城市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并分析与其相关的因素。方法 以2013—2018年中国20个省份开展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获得的399 869例乳腺癌高危人群资料用于数据分析。所有符合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研究条件的参与者均接受风险评估问卷调查以评估患癌风险,并推荐评估结果为乳腺癌高危的人群在项目指定医院进行相应筛查(乳腺超声和/或乳腺钼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乳腺癌筛查参与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与乳腺癌筛查参与率相关的因素。结果 399 869例乳腺癌高危人群中,221 268例接受了乳腺癌筛查,参与率为55.3%。根据国家统计局地区分类标准,中国东部(55.7%,81 999/147 209)、中部(59.9%,76 368/127 594)、西部(50.3%,62 901/125 066)地区乳腺癌筛查参与率差异显著(χ2=2 347.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0~59岁、目前仍在吸烟、目前戒烟、具有高中以上学历、二手烟暴露、绝闭经、曾分娩、曾患良性乳腺疾病、有血缘亲属曾患乳腺癌、有血缘亲属曾患卵巢癌的高危人群更易接受乳腺癌筛查;60~74岁、少数民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哺乳史的高危人群更不易接受乳腺癌筛查。结论 中国20个省份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总体参与率较低。年龄、受教育程度、民族、吸烟史、二手烟暴露史、体育锻炼、绝闭经、分娩史、哺乳史、良性乳腺疾病史、血缘亲属乳腺癌史和血缘亲属卵巢癌史是与乳腺癌筛查依从性相关的重要因素。
湖北省2018-2019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筛查结果分析
庹吉妤, 张霞, 何晓梅, 姜文珍, 冯觉平, 金霞, 张敏, 魏少忠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1, 35(4):  297-301.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1.04.002
摘要 ( 79 )   PDF (10116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湖北省2018—2019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筛查情况。方法 汇总整理湖北省2018—2019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评估数据及临床筛查数据,分析高风险率、人群筛查参与率和各癌种阳性检出情况。结果 2018—2019年共计评估39 575人,整体高风险率为47.31%。各癌种高风险率分别为肺癌21.10%,女性乳腺癌19.01%,食管癌9.60%,胃癌13.76%,肝癌11.22%,结直肠癌17.38%。阳性病变检出率分别为:肺部6.13%,女性乳腺20.04%,肝脏6.38%,上消化道0.42%,结直肠5.02%。结论 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联合筛查模式,长远来看有利于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提高项目筛查效果,需进一步提高人群的防癌意识,提高50~64岁年龄段人群的筛查顺应性。
新冠肺炎疫情下癌症早诊早治管理工作探讨
李晴雨, 杨雷, 张希, 刘硕, 李慧超, 张倩, 程杨杨, 季加孚, 王宁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1, 35(4):  302-30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1.04.003
摘要 ( 74 )   PDF (10916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于北京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影响,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相关工作的管理策略。方法 基于2018—2019年度北京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6个城区招募40~74岁北京市户籍居民进行癌症风险评估问卷调查,评估得到的高危人群于定点医院接受相关临床检查。其中,2018年度对应2018年11月23日至2019年11月22日(疫情前),2019年度对应2019年11月23日至2020年12月23日(疫情期间)。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疫情前后各区、各癌种间问卷评估、临床检查和结果录入完成情况以及临床检查依从性的差异。结果 2018和2019年度分别有21 026和6 663人纳入研究。与2018年度相比,2019年度问卷评估完成率由100.1%降至60.4%,临床检查完成率由101.4%降至57.5%,结果录入率由99.2%降至88.2%,癌症高危人群临床检查参与率由87.3%降至80.8%,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影响较大。未来应在疫情常态化应对背景下着力改变癌症防治的工作模式,使疫情防控与慢性病管理齐头并进。
河南省城市地区乳腺癌筛查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郭兰伟, 张韶凯, 刘曙正, 郑黎阳, 陈琼, 曹小琴, 孙喜斌, 张建功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1, 35(4):  307-31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1.04.004
摘要 ( 69 )   PDF (12641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2013—2019年河南省城市地区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并探索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河南省40~74岁城市户籍居民进行癌症危险因素调查和乳腺癌风险评估。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40~44岁者行乳腺超声检查;45岁以上者,行乳腺超声联合X线摄影(钼靶)检查。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乳腺癌筛查参与率并分析乳腺癌筛查参与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的乳腺癌高危人群29 111例,其中13 760例接受了乳腺癌筛查,总体参与率为47.27%。乳腺癌筛查的参与率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和时间差异:最高和最低城市的参与率分别为74.24%和 40.00%;2013—2014年度的总体筛查参与率最低为40.66%,2017—2018年度的总体筛查参与率最高为51.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45~64岁、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正在吸烟或既往吸烟、正在饮酒或既往饮酒、体育锻炼缺乏、初潮年龄<12岁、已绝经、有生育史、有乳腺良性疾病史、有乳腺癌家族史和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人群更愿意接受乳腺癌筛查。结论 我省城市乳腺癌高危人群的乳腺癌筛查参与率不足48%,未来需针对特定人群采取措施提升乳腺癌筛查的总体依从性。
癌情监测专题
2011—2016年河北省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发病和死亡流行情况分析
刘言玉, 李道娟, 梁迪, 师金, 靳晶, 单保恩, 贺宇彤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1, 35(4):  314-320.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1.04.005
摘要 ( 79 )   PDF (14146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河北省则位于食管癌的高发区。本研究旨在分析2011—2016年河北省食管癌最新的流行趋势和特征。方法 对河北省27个肿瘤登记处的食管癌发病和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城乡、性别和年龄组分析发病率和死亡率。采用中国2000年普查人口和Segi′s世界人口计算年龄标准化率。应用灰色模型对高发区磁县和涉县的死亡率进行预测。结果 2011—2016年,河北省共报告食管癌14 905例,死亡9 933例,粗发病率为21.73/10万,粗死亡率为14.48/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的特点。河北省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下降趋势(P<0.001)。磁县、涉县高发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长期下降趋势,预测未来十年食管癌死亡率将继续下降。结论 河北省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稳步下降趋势,但其疾病负担仍然较重。食管癌的一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应更关注农村居民和男性人群。
2015年江苏省脑和神经系统肿瘤流行现状及2006—2015年趋势分析
王秦, 林玲, 蔡波, 陶长余, 武鸣, 韩仁强, 罗鹏飞, 俞浩, 缪伟刚, 周金意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1, 35(4):  321-32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1.04.006
摘要 ( 73 )   PDF (12138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5年江苏省脑瘤发病和死亡现状及2006—2015年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8年江苏省疾控中心收集并质控好的35个登记处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抽取脑瘤数据,计算城乡、性别和年龄组的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简称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简称世标率)、累积发病(死亡)率(0~74岁)等指标,结合全省人口资料,估算全省脑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汇总和整理全省2006—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应用Joinpoint软件,计算脑瘤10年间的发病(死亡)中标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15年全省肿瘤登记处覆盖人口共38 761 144人(城市15 168 594人,农村23 592 550人)。脑瘤死亡/发病比为0.67,病理组织学诊断比例为41.42%,只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为1.46%。估计全省脑瘤新发病例为5 452例,粗发病率为7.16/10万,中标率为4.79/10万,世标率为4.79/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0.51%。城市地区脑瘤估计新发病例2 446例,中标率为4.99/10万;农村地区脑瘤估计新发病例3 006例,中标率为4.65/10万。全省估计脑瘤死亡病例3 626例,粗死亡率为4.76/10万,中标率为3.09/10万,世标率为3.13/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32%。城市地区脑瘤估计死亡病例1 429例,中标率为2.86/10万;农村地区脑瘤估计死亡病例2 197例,中标率为3.27/10万。城市地区总体和女性的脑瘤发病的中标率分别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均涨幅1.918%和3.149%。农村地区总体和女性的脑瘤死亡的中标率分别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均降幅1.587%和1.882%。结论 脑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应加强脑瘤的早期筛查、预防与控制工作。
山西省肿瘤登记地区2016年上消化道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分析
武婧, 崔王飞, 曹凌, 郭雪蓉, 马朝辉, 王昕琛, 张瑞锋, 张永贞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1, 35(4):  327-331.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1.04.007
摘要 ( 67 )   PDF (10304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山西省肿瘤登记地区2016年上消化道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为上消化道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整理山西省2016年12个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肿瘤登记数据,按城乡、性别进行分层,分别计算其发病例数、死亡例数、发病粗率、死亡粗率、累积率(0~74岁)、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计算中国人口标准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准化率(世标率)等指标。标准人口采用2000年中国普查标准人口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构成。结果 山西省肿瘤登记地区2016年上消化道癌新发病例2 940例,死亡病例2 135例。上消化道癌发病粗率为60.13/10万(男性80.53/10万,女性38.97/10万,城市地区39.38/10万,农村地区74.17/10万),中标率41.91/10万,世标率42.97/10万,累积率(0~74岁)为5.61/10万;死亡粗率为43.67/10万(男性58.56/10万,女性28.21/10万,城市地区31.67/10万,农村地区51.78/10万),中标率29.94/10万,世标率30.52/10万,累积率(0~74岁)为3.62/10万;总体上,农村地区上消化道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男性上消化道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40-岁年龄组以后,上消化道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城市地区发病率在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农村地区在6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上消化道癌死亡率在45-岁年龄组之前处于较低水平,而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并在85+岁年龄组达到峰值。结论 上消化道癌是威胁山西省居民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人群、农村地区人群及中老年群体是我省癌症防控的重点,应根据城乡及性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上消化道肿瘤防治工作。
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2011—2016年肺癌发病和死亡特征及时间趋势
任思颖, 陈杨, 石青萍, 朱云芳, 文洪梅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1, 35(4):  332-338.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1.04.008
摘要 ( 85 )   PDF (13601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2011—2016年肺癌的发病死亡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开展肺癌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整理2011—2016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的发病死亡病例。分城乡统计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截缩率、累积率(0~74岁)、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结果 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2011—2016年肺癌发病粗率为42.05/10万,中标率为28.38/10万,世标率为28.21/10万,累积率(0~74岁)为3.48%,截缩率为55.38/10万。男性发病率为58.52/10万,中标率40.53/10万,女性发病率为25.11/10万,中标率16.62/10万。城市地区发病率为44.14/10万,中标率28.11/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为39.40/10万,中标率29.02/10万。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2011—2016年肺癌死亡粗率为33.16/10万,中标率为28.33/10万,世标率为21.64/10万,累积率(0~74岁)为2.61%,截缩率为38.96/10万。男性死亡率为47.47/10万,中标率32.32/10万,女性死亡率为18.44/10万,中标率11.71/10万。城市地区死亡率为34.54/10万,中标率21.28/10万,农村地区死亡率为31.47/10万,中标率22.81/10万。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0~34岁组处于较低水平,35-岁组后增加迅速。2011—2016年肺癌合计、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发病死亡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农村地区女性肺癌粗发病率APC为10.6%,标化发病率APC为9.8%,农村地区女性粗发病率及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 云南省2011—2016年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发病/死亡总体低于全国和西部地区水平,农村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度变化呈上升趋势。建议继续扩大肺癌早诊早治覆盖面,积极开展控烟活动。
辽宁省三城市居民胃癌10年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穆慧娟, 李海娜, 吕艺, 孙丽华, 王丽娟, 礼彦侠, 于飞, 潘国伟, 刘莉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1, 35(4):  339-34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1.04.009
摘要 ( 91 )   PDF (10047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辽宁省3城市居民胃癌10年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辽宁省3城市2000—2002年肿瘤发病报告数据库随机抽取的400例胃癌进行主动随访,获得患者诊疗和生存状况。采用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Observed survival rate,OSR),应用EdererⅡ方法计算相对生存率(Relative survival rate,RSR)。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生存影响因素。结果 辽宁省3城市居民胃癌10年OSR、RSR和T50分别为14.3%、19.1%、12.3个月。Ⅰ~Ⅱ期病例的10年OSR、RSR和T50(41.6%、53.7%和69.0个月)均显著高于Ⅲ期(9.1%、14.1%和14.7个月)和Ⅳ期(3.0%、4.1%和6.1个月)(P<0.05)。手术治疗病例10年OSR、RSR和T50(20.8%、27.7%和20.8个月)显著高于未接受手术治疗病例(2.6%、3.9%和4.9个月)(P<0.05);0~64岁组10年OSR、RSR和T50(21.1%、23.2%和14.0个月)均显著高于65+岁组(8.9%、15.7%和10.4个月)(P<0.05);男性与女性10年OSR、RSR及T50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诊断分期、治疗方式和年龄对胃癌10年相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辽宁省3城市居民胃癌10年相对生存率(19.1%)低于欧美(25.4%~30.7%)及韩国(48.7%)等经济发达国家同期水平 ,早诊断率和规范性诊疗率低可能是主要原因。
2016年海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分析
董华, 王定彬, 华婧, 范康琼, 马楠楠, 王兴任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1, 35(4):  344-350.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1.04.010
摘要 ( 77 )   PDF (13809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2016年海南省肿瘤登记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分析,为癌症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基础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肿瘤登记平台收集符合质量控制要求的6个肿瘤登记地区发病死亡数据及人口数据。按城乡、性别、年龄别划分,分别计算发病(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构成比、0~74岁累积发病(死亡)率和前10位癌症发病死亡情况。结果 2016年海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为5 569例,发病率为269.64/10万(男性313.59/10万,女性221.11/10万),中标率为227.27/10万,世标率为221.26/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5.54%。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是肝癌,其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恶性肿瘤死亡病例数为2 651例,死亡率为128.36/10万(男性173.73/10万,女性78.25/10万),中标率为105.96/10万,世标率为104.69/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14%。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是肝癌,其次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结论 2016年海南省癌症发病负担较重,其城乡及男女呈现明显差异。肝癌为海南省癌症发病死亡第1位,应作为重点防治癌种,根据其危险因素开展相关的防治措施。
内蒙古2016年食管癌发病和死亡现状及2012—2016年趋势分析
刘慧敏, 乔丽颖, 钱永刚, 席云峰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1, 35(4):  351-35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1.04.011
摘要 ( 68 )   PDF (12177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2016年食管癌发病和死亡现状及2012—2016年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2012—2016年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数据,按照城乡、性别及年龄别分层,计算食管癌的发病(死亡)粗率、标化率、累积率、年龄别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结果 2016年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共报告食管癌新发病例1 311例,死亡病例791例。食管癌发病率19.06/10万,中标率13.32/10万,世标率13.66/10万,累积率(0~74岁)1.65%。食管癌死亡率13.71/10万,中标率9.33/10万,世标率9.55/10万,累积率(0~74岁)1.14%。从时间趋势上看,食管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平稳,略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0.42%和-0.46%,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进一步加强对人群的健康教育及早期筛查等防控措施。
临床研究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LAYN在甲状腺癌中临床预后价值及对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
余幼林, 余军林, 胡超华, 沈雄山, 李卫民, 卢婷, 杨峰, 杨青青, 刘程浩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1, 35(4):  357-364.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1.04.012
摘要 ( 103 )   PDF (15700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LAYN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对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潜在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在Oncomine和GEPIA数据库中检索甲状腺癌相关的基因,分析LAYN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表达的差异。通过GEPIA数据库分析LAYN基因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结合ImmucellAI及TIMER2.0工具分析LAYN基因与甲状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浸润丰度的关系。联合STRING数据库分析LAYN表达相关的蛋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进一步验证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甲状腺癌细胞系SW579,TPC-1及甲状腺上皮细胞TEC中LAYN的表达水平。结果 Oncomine、GEPIA和STRING数据库结果表明,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LAYN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低表达(P<0.05)。LAYN基因与甲状腺癌临床TNM分期相关(P<0.05),Ⅲ/Ⅳ期患者肿瘤组织中LAYN基因低表达。LAYN基因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较差,而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较好(P<0.05)。在甲状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浸润丰度较低,且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浸润丰度与LAYN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此外,LAYN相互作用的蛋白为PNRC1,MAGEH1,HAPLN1,SMOC1,PRSS12,HMMR,NF2,TLN2,TLN1,TLE2。RT-qPCR验证结果表明,LAYN在甲状腺癌及甲状腺癌细胞系SW579及TPC-1中低表达(P<0.05)。结论 LAYN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TNM分期及预后相关,可作为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其潜在机制可能通过影响浸润性免疫细胞丰度发挥作用。为研究甲状腺癌致病机制及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综述
辛伐他汀用于结直肠癌治疗的系统综述
黄锐, 刘超, 张艳桥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1, 35(4):  365-36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1.04.013
摘要 ( 97 )   PDF (10859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药物再利用”或“药物再定位”是肿瘤学领域热度上升的话题,指寻找某种适应症并非癌症却具有抗癌活性的上市药物,并将其与常规癌症治疗手段相结合以期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辛伐他汀,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其用于结直肠癌治疗潜力巨大,已有不少临床研究尝试将辛伐他汀作为辅助用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研究现状
刘文, 乔文波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1, 35(4):  370-375.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1.04.014
摘要 ( 87 )   PDF (12495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通过与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ligand-1,PD-L1)相互作用进而发挥负向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机制,促使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以PD-1/PD-L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模式。目前,手术和放化疗仍然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生存率没有明显的改善。研究显示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或与放化疗和手术联合治疗在结直肠癌中取得了可观的效果,且相关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本文阐述了PD-1/PD-L1信号通路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PD-L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放化疗和预后的关系,并介绍了PD-1/PD-L1抑制剂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药物治疗现状
高科, 任明华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1, 35(4):  376-37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1.04.015
摘要 ( 64 )   PDF (9259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雄激素剥夺疗法(ADT)一直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代表性疗法。当前列腺癌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时,ADT的抗性也随之出现。目前,多西他赛是首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CRPC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另外,还有阿比特龙、恩杂鲁胺等药物也获得FDA批准,且这些药物都显示出良好的生存获益。本文对这些疗法的临床试验和生存获益进行了回顾,并对这一领域的新兴药物进行了讨论。本综述将对CRPC的药物治疗现状进行陈述,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肺鳞状细胞癌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董晓平, 张雪, 郭冬利, 贺宇彤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1, 35(4):  380-385.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1.04.016
摘要 ( 119 )   PDF (13670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肺鳞状细胞癌在肺癌中所占比例为20%~30%,每年在全世界造成约40万人死亡。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较差,这是因为患者确诊时常常已经发展到了晚期。影响肺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性别和吸烟。本研究就自身因素(吸烟情况、性别、年龄、BMI、并发症)、肿瘤因素(亚部位、转移情况)和治疗因素对肺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影响做一综述。
5-羟甲基胞嘧啶与肿瘤
刘双庆, 车德海, 孟庆威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1, 35(4):  386-390.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1.04.017
摘要 ( 74 )   PDF (10324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与表观遗传学变化紧密相关。胞嘧啶甲基化产物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C)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因子。羟甲基化是5-mC去甲基化的重要过程之一,其产物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也参与基因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国内外研究提示,5-hmC表达水平及分布的改变与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发展等密切相关。本文对5-hmC及其在肿瘤中的异常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