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8-28
癌情监测
2016年江苏省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
韩仁强, 武鸣, 缪伟刚, 罗鹏飞, 俞浩, 周金意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4):  291-297.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4.001
摘要 ( 169 )   PDF (14649KB) ( 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估算江苏省2016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方法 利用2019年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并审核通过的41个肿瘤登记处的2016年资料,分别计算各癌种分城乡、性别和年龄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合2016年全省相应分组的户籍人口数据,推算全省恶性肿瘤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并计算对应的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0~74岁累积发病(死亡)率和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死亡)顺位等指标。标准人口采用2000年中国普查标准人口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果 估计2016年全省新发恶性肿瘤病例25.41万例,发病率为327.48/10万,中标率为182.61/10万,世标率为178.85/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0.98%。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是江苏省常见恶性肿瘤。全省估计因恶性肿瘤死亡病例16.87万例,死亡率为217.44/10万,中标率为109.30/10万,世标率为107.94/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15%。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是江苏省主要的恶性肿瘤死因。江苏省超过81%的恶性肿瘤发病和91%以上的恶性肿瘤死亡均发生在50岁及以上人群,特别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结论 江苏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不断升高,呈现发展中国家癌谱和发达国家癌谱共存的复杂局面。应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癌种,在高危人群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恶性肿瘤死亡率。
2016年宁夏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
马芳, 丁晨哲, 魏嵘, 张银娥, 赵建华, 陈婧鑫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4):  298-30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4.002
摘要 ( 162 )   PDF (12063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宁夏2016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利用宁夏恶性肿瘤病例报告登记系统收集2016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经质量审核后按地区、性别分层,计算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粗率、标化率及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构成等情况。结果 2016年宁夏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31.23/10万(男性246.33/10万,女性217.59/10万),中标率183.36/10万,世标率179.37/10万。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乳腺癌、肺癌、胃癌、肝癌和子宫颈癌是宁夏常见的恶性肿瘤。宁夏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15.10/10万(男性147.38/10万,女性85.93/10万),中标率88.61/10万,世标率87.16/10万。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是宁夏常见恶性肿瘤死亡原因。近80%恶性肿瘤发病和90%恶性肿瘤死亡均发生在50岁及以上人群。结论 宁夏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低于去年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全国西部水平,乳腺癌、肺癌、胃癌、肝癌和子宫颈癌等是宁夏高发癌种,应针对重点癌种、50岁及以上高危人群开展综合防治和相关研究工作。
2015年四川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分析
成姝雯, 董婷, 曾晶, 胥馨尹, 邓颖, 张新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4):  304-308.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4.003
摘要 ( 113 )   PDF (10084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5年四川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为癌症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2018年收集到质量合格的24个肿瘤登记处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分别计算不同性别、年龄段、城乡的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准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准化率(世标率)、累积率(0~74岁)和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死亡顺位等指标。结果 2015年四川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56.11/10万(男性303.60/10万,女性207.19/10万;城市地区267.34/10万,农村地区250.44/10万),中标率为169.39/10万,世标率为167.96/10万,累积率(0~74岁)为19.51%;发病前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75.59/10万(男性231.50/10万,女性117.98/10万;城市地区177.88/10万,农村地区174.43/10万),中标率为112.14/10万,世标率为111.73/10万,累积率(0~74岁)为12.62%;死亡前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结论 四川省恶性肿瘤发病率处于西部平均水平,低于全国;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和女性乳腺癌是全省的重点癌种,50岁以上人群是恶性肿瘤高发人群,应针对重点癌种和人群开展综合防治工作。
2016年辽宁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
穆慧娟, 礼彦侠, 于丽娅, 张蕊, 李爽, 那军, 马祥, 刘莉, 田疆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4):  309-314.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4.004
摘要 ( 104 )   PDF (12216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6年辽宁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2016年辽宁省肿瘤登记地区(35个县区)上报的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资料,计算发病与死亡粗率、标化率、累积率(0~74岁)和年龄别率等,标化率使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和2000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为标准进行计算。结果 2016年辽宁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83.54/10万,世标率为200.06/10万,中标率为204.44/10万,城市地区发病中标率(201.40/10万)高于农村地区(186.43/10万);4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发病率快速升高,在80-岁组达到峰值;35-岁以上各年龄组城市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分别高于农村男性和女性;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是辽宁省发病最高的恶性肿瘤。2016年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49.79/10万,世标率为123.00/10万,中标率为124.32/10万,城市地区死亡中标率(121.93/10万)低于农村地区(131.03/10万)。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峰值在80-岁组。20~79岁男性各年龄组死亡率均为农村高于城市,55~79岁女性各年龄组死亡率均为农村高于城市。肺癌、肝癌、结直肠癌是辽宁省死亡率最高的肿瘤。结论 辽宁省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均高于全国水平,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城乡居民恶性肿瘤负担差异明显。
流行病学研究
2017—2019年深圳市宝安区40~74岁常住居民五癌风险流行状况分析
赵仁成, 林子棠, 余卫军, 雷林, 刘峥, 徐英, 郭艳芳, 彭绩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4):  315-320.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4.005
摘要 ( 104 )   PDF (11765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常住居民“五癌”(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高危人群流行状况,更好地开展高危人群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工作。方法 利用高危人群风险评估模型(由国家癌症中心提供),问卷评估初筛五癌的高危人群,高危人群进一步临床检查。结果 2017—2019年共计完成问卷高危评估6072例,总体癌症高危率为55.55%,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和女性乳腺癌高危率分别为13.87%、19.60%、25.76%、15.27%和29.77%。单癌种、两癌种、三癌种、四癌种和五癌种高危率分别为31.35%、15.47%、6.19%、2.08%和0.56%。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和结直肠癌高危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上消化道癌和结直肠癌在50~69岁年龄段人群高危率较高,肝癌和女性乳腺癌在40~69岁年龄段人群高危率较高,尤其是在40~49岁年龄段最高,总体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疑似肺癌检出率3.16%,肝脏占位阳性率为22.45%,上消化道息肉阳性率为22.09%,大肠癌检出率为0.33%,乳腺BI-RADS3级和BI-RADS4级检出率分别为17.62%和0.82%。结论 此分析初步揭示了深圳宝安区的5类癌症的人群高危风险率,阐明了临床筛查依从性和检出率等指标,为进一步优化人群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基础研究
长链非编码RNA HCP5通过调控凋亡通路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
仝潇, 邢佳妮, 王丽虹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4):  321-327.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4.006
摘要 ( 123 )   PDF (13900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CP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qPCR分析HCP5在乳腺癌细胞系和正常乳腺细胞系中的mRNA含量,RNA Scope方法分析HCP5在乳腺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CCK-8实验和细胞存活/死亡实验分析敲低HCP5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裸鼠体内实验分析敲低HCP5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抗体芯片技术分析敲低HCP5影响凋亡通路中BIRC3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乳腺细胞和其他类型乳腺癌细胞相比,HCP5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P<0.05),与正常乳腺组织和其他亚型乳腺癌组织相比,HCP5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HCP5敲低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减少、凋亡增加,且原位移植瘤的生长受到抑制(P<0.01);敲低HCP5引起凋亡通路中凋亡抑制因子BIRC3表达量降低、Caspase-3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ncRNA HCP5通过调控细胞凋亡途径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的恶性进展。
miR-182对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及Foxo3a/Wnt/β-catenin通路的调节作用
陈灿, 张艳玲, 刘小庆, 冉凤伟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4):  328-33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4.007
摘要 ( 125 )   PDF (11595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miR-182对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及Foxo3a/Wnt/β-catenin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9年7月手术切除的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培养直肠癌细胞株HT29、SW620、HCT-116及正常肠上皮细胞HIEC,检测miR-182的表达量。将SW620细胞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用不含药物的RPMI-1640培养基处理,NC组转染NC模拟物、miR-182组转染miR-182模拟物。采用MTS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采用Transwell检测侵袭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Foxo3a/Wnt/β-catenin通路分子的表达。结果 直肠癌组织中miR-182的表达量(2.14±0.5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06±0.24)(P<0.05);HT29、SW620、HCT-116细胞中miR-18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HIEC(P<0.05),且SW620细胞中miR-182表达增加最显著;miR-182组细胞的增殖活力(0.92±0.15)明显高于对照组(0.52±0.08)和NC组(0.55±0.07)(P<0.05),侵袭数目(39.49±7.61)明显多于对照组(23.25±5.85)和NC组(21.84±4.77)(P<0.05),迁移数目(44.12±9.29)明显多于对照组(29.39±6.18)和NC组(32.83±6.68)(P<0.05);Foxo3a的表达水平(0.36±0.07)明显低于对照组(0.83±0.15)和NC组(0.86±0.12)(P<0.05);Wnt2的表达水平(0.86±0.15)明显高于对照组(0.62±0.09)和NC组(0.58±0.07)(P<0.05);β-catenin的表达水平(0.79±0.15)明显高于对照组(0.41±0.07)和NC组(0.45±0.08)(P<0.05)。结论 miR-182能够促进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靶向Foxo3a/Wnt/β-catenin通路相关。
CXCR4、VEGF在原发性睾丸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苏立乾, 孟宏学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4):  334-340.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4.008
摘要 ( 118 )   PDF (13055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CXCR4与VEGF在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TL)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9例睾丸淋巴瘤肿瘤组织中的CXCR4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CXCR4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CXCR4和VEGF蛋白表达高的患者更易中枢神经系统浸润(P<0.05);两者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φ=0.423,P=0.001);CXCR4蛋白的表达与Ann Arbor分期、IPI评分、血清LDH水平、Ki67密切相关,VEGF蛋白的表达与Ann Arbor分期、IPI评分、B症状、血清LDH水平、是否复发、CR状态密切相关;Ann Arbor分期、IPI评分、B症状、血清LDH水平、CNS受累、完全缓解状态、CXCR4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患者PFS和OS的影响因素,CR状态、CXCR4和VEGF蛋白的表达是PTL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是预后差的重要因素。结论 CXCR4、VEGF蛋白高表达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风险,因此可作为预测指标,针对高表达的患者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进而改善预后;并且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临床研究
合并重症肌无力对胸腺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魏勇, 张玉海, 吕双双, 李月敏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4):  341-34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4.009
摘要 ( 125 )   PDF (12482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对胸腺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对可能影响胸腺瘤术后患者预后的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1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收治的187例胸腺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139例(MG组),单纯胸腺瘤患者48例(非MG组)。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使组间协变量达到均衡。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总体胸腺瘤术后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匹配前,MG组(n=139)与非MG组(n=48)患者的性别(χ2=4.180,P=0.041)、确诊年龄(χ2=8.590,P=0.003)、WHO组织学分型(χ2=4.764,P=0.029)以及是否接受术后辅助化疗(χ2=5.627,P=0.018)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4%和69.6%,76.9%和65.2%,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经PSM法匹配后,两组共44对患者成功匹配,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8%和67.3%,85.6%和62.5%,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总体胸腺瘤术后患者的单因素分析显示,Masaoka分期(HR=0.237,95% CI:0.111~0.504,P<0.001)、切除状态(HR=0.250,95% CI:0.096~0.654,P=0.005)、术后辅助化疗(HR=0.367,95% CI:0.179~0.751,P=0.006)以及合并重症肌无力(HR=0.336,95% CI:0.162~0.669,P=0.003)可能与胸腺瘤术后患者的生存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asaoka分期是影响胸腺瘤术后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0.317,95% CI:0.140~0.720,P=0.006),合并重症肌无力则为影响胸腺瘤术后患者生存的保护性因素(HR=0.445,95% CI:0.204~0.971,P=0.042)。结论 对于可手术的胸腺瘤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较不伴重症肌无力的患者生存预后更好。Masaoka分期是影响胸腺瘤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临床应用
超声BI-RADS联合血CA15-3和CEA在乳腺肿物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刘思奇, 边娜娜, 苏亚娟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4):  347-351.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4.010
摘要 ( 125 )   PDF (9477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BI-RADS与血CA15-3和CEA联合检测在乳腺肿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19年12月乳腺肿物患者111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BI-RADS、血CA15-3和CEA联合对乳腺肿物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 病理示良性病变43例,乳腺癌68例。与良性病变患者相比,乳腺癌患者血CA15-3和CEA均升高(P<0.05)。乳腺癌患者CA15-3和CEA呈正相关。超声BI-RADS、血CA15-3和CEA联合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达到73.5%,准确性升高至83.8%,AUC提高到0.957,均高于三者各自单独使用时的诊断效果。结论 超声BI-RADS、血CA15-3和CEA联合检测是一种提高乳腺肿物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的有效方法。
综述
单核/巨噬细胞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林映羲, 龙雅怡, 傅俊宏, 刘芳, 陈敏敏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4):  352-35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4.011
摘要 ( 131 )   PDF (11190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具有很强异质性的一组独立疾病的总称。近年来,人们发现在肿瘤微环境中,单核/巨噬细胞对肿瘤的生长、增殖、免疫逃逸及预后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肿瘤也对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刺激作用。本文对目前单核/巨噬细胞在几种常见NHL中的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总结单核/巨噬细胞与NHL病人预后的相关性、单核/巨噬细胞与NHL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及机制,并对NHL的免疫疗法中单核/巨噬细胞可能扮演的作用进行阐述。
液体活检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李恒震, 张艳桥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4):  357-361.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4.012
摘要 ( 132 )   PDF (11189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针对CRC的诊断手段仍在不断完善,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活检组织检查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液体活检主要对生物源液体特定成分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包括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细胞游离DNA、外泌体、肿瘤相关血小板及循环肿瘤相关微粒等。本文就以上生物源液体特定成分在CRC诊断中的最新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铁皮石斛抑制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庞晨, 张秀玲, 张锡流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4):  362-367.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4.013
摘要 ( 102 )   PDF (13332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铁皮石斛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有着逆转氧化、抗疲劳、调节免疫、降糖等功效。近年来,铁皮石斛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或通路作用于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通过调节DNA损伤、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等多种方式预防癌症发生,以阻滞癌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癌细胞凋亡等方式抑制上皮源性肿瘤的生长。相比于放化疗药物严重的毒副作用,铁皮石斛更天然更安全,使得铁皮石斛新药和新产品的创新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从铁皮石斛抑制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大量研究资料出发,综述了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铁皮石斛进一步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宫颈癌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李静, 王玉霞, 陈杰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4):  368-371.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4.014
摘要 ( 127 )   PDF (8799KB) ( 2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转录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其在机体内广泛参与细胞内基因的表达与调控,调控机体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lncRNA的异常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HOX转录反义RNA(HOTAIR)作为lncRNA中的一种,其表达与多个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尤其在宫颈癌的迁移、侵袭、转移和复发中起着关键作用。HOTAIR可能为宫颈癌潜在的新型肿瘤标记物,因此,明确其与宫颈癌的关系及其在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具有重要价值,故本文就HOTAIR与宫颈癌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孟瑞瑞, 刘圆圆, 官新立, 周鹏, 许国辉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4):  372-37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4.015
摘要 ( 120 )   PDF (11809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人民身心健康。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因此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的必要性与日俱增。随着低剂量螺旋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在各个国家的推广和应用,肺癌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如假阳性过高、过度诊断会造成患者经济和心理的双重负担;女性被动吸烟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未被纳入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肺癌筛查对高危人群的定义与标准、阳性结节的定义与标准均尚无统一指南发布等。这些问题日益突出,是现今大多数研究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本文就LDCT肺癌筛查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
粘液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张锐, 李志高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4):  377-381.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4.016
摘要 ( 127 )   PDF (11042KB) ( 2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粘液性乳腺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BC)是一种来自乳房的侵袭性肿瘤。其不是乳腺癌的常见类型,关于乳腺粘液性乳腺癌的文献比较少见。基于肿瘤的细胞构成,粘液性乳腺癌分为两种亚型:单纯型乳腺粘液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PMBC)和混合型乳腺粘液癌(Mixed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MBC)。本文将对粘液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基因组学、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做一综述。
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间质细胞介导的化疗耐药性研究进展
陈都, 钱诚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 34(4):  382-38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20.04.017
摘要 ( 129 )   PDF (11753KB) ( 1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腺癌是一种具有异质性的全身性疾病,其微环境主要由肿瘤细胞及多种非肿瘤细胞组成。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间充质干细胞可直接通过缝隙连接、膜受体和微管或间接通过可溶性分子与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相互作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来源于癌旁成纤维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耐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乳腺癌中,肿瘤干细胞与其所处微环境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其表型受细胞因子的密切调控。间质细胞通过与乳腺癌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而对其生物学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另外,间质细胞可改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进而使其产生耐药。因此,解决肿瘤间质细胞介导的化疗耐药是成功治疗中晚期乳癌的关键。本文主要阐述了间质细胞在乳腺癌微环境中介导化疗耐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