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3-02-28
论著
藻蓝蛋白提高CBDC-CIK杀伤肝癌细胞功能的实验研究
朱必胜, 曾波航, 侯开连, 陈静琦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1):  1-7.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1.001
摘要 ( 72 )   PDF (2199KB) ( 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藻蓝蛋白对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CBDC)激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杀伤肝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藻蓝蛋白对CBDC表型的影响;用MTT方法检测CBDC-CIK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杀伤功能。结果 藻蓝蛋白通过促进CBDC表达CD86和CD83从而促其成熟;当效靶比为80∶1时, 100μg/mL的藻蓝蛋白提高CBDC-CIK杀伤肝癌细胞BEL-7402的功能。结论 藻蓝蛋白通过促进CBDC成熟, 提高CBDC-CIK杀伤肝癌细胞的功能。
pEGFP-C3/Smad3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在MCF-7乳腺癌细胞中的转染
白明瀚, 陈洪生, 刘明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1):  6-10.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1.002
摘要 ( 58 )   PDF (2561KB) ( 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pEGFP-C3/Smad3真核表达质粒, 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Smad3在抑制乳腺癌生长机制中起到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利用RT-PCR方法从MCF-7乳腺癌细胞中获得cDNA, 应用PCR方法扩增、提取 Smad3的基因片段, 酶切后与pEGFP-C3真核表达载体连接, 构建pEGFP-C3/Smad3真核表达质粒, 进行测序、酶切鉴定, 表明质粒构建成功。将构建的质粒瞬时转染至MCF-7乳腺癌细胞中, 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RT-PCR技术及Westen blot技术鉴定转染是否成功。结果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pEGFP-C3/Smad3真核表达质粒。结论 pEGFP-C3/Smad3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到MCF-7细胞中, 可使Smad3在基因与蛋白水平的表达显著上调。
西妥昔单抗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辐射增敏作用的研究
姚志峰, 姚建新, 徐国平, 刘永彪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1):  11-16.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1.003
摘要 ( 75 )   PDF (2562KB) ( 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C225)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辐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 经不同浓度的C225作用后, 使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 计算出C225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并将IC50的1/5作为后续实验的浓度。采用克隆形成方法观察C225对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按多靶单击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 计算辐射增敏比(SER)。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周期情况。结果 C225均抑制了细胞的增殖, 并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 其IC50为18.24μg/mL。与单独照射组相比, 加药照射组的SF2、D0、Dq均下降(P<0.05), SERD0为1.40。C225联合X线照射明显增强了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C225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P<0.05), 单独照射组G2/M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 C225+照射组同时出现G0/G1、G2/M期细胞阻滞(P<0.05);与对照组相比, C225组、单独照射组以及C225+照射组S期细胞比例均下降(P<0.05)。结论 C225对A549细胞株具有辐射增敏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C225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受照射后亚致死性损伤的修复, 增加细胞凋亡以及诱导细胞G0/G1期阻滞有关。
放射抗拒的宫颈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对其放射敏感性影响的研究
陈敏, 邢丽娜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1):  17-20.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1.004
摘要 ( 77 )   PDF (1878KB) ( 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剂量照射宫颈癌细胞后生长特性及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 探讨其与放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同源的HeLa细胞分为四组, 分别给予多次0Gy、2Gy、6Gy和10Gy的X射线照射, 建立不同剂量的放射耐受模型, 用TRAP-ELISA分别检测HeLa组、HeLa-2组、HeLa-6组和HeLa-10组端粒酶的活性, 用RT-PCR检测其端粒酶hTERT的相对表达量, 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放射敏感参数α、β及SF2。结果 HeLa组、HeLa-2组、HeLa-6组端粒酶活性分别是1.54±0.01、1.87±0.01、2.03±0.02, 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0.03、0.53±0.04、0.74±0.07, 表达量明显升高且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eLa-10组端粒酶的活性(1.02±0.02)及hTERT mRNA的相对表达量(0.21±0.02)都明显降低, 与以上三组的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的相对表达量各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细胞克隆形成率降低, 放射敏感性依次降低。并且HeLa组、HeLa-2组、HeLa-6组各组端粒酶活性与各组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呈负相关(r=-0.927, P<0.01), 以上三组的hTERT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各组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亦呈负相关(r=-0.904, P<0.01)。结论 在一定剂量限度内, 经过不同剂量的射线照射的宫颈癌HeLa细胞系, 其端粒酶活性、hTERT mRNA的相对表达与其放射敏感性存在一定相关性。
WWOX与STAT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陈军, 吴飞翔, 覃思繁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1):  21-25.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1.005
摘要 ( 56 )   PDF (2446KB) ( 1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WWOX和STAT3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WWOX和STAT3的表达情况。结果 WWOX在60例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00%, 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70.00%)(P<0.05)。STAT3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67%,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6.67%)(P<0.05)。WWOX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肿瘤细胞分化密切相关(P<0.05);STAT3的表达与脉管癌栓、术后复发、肿瘤直径、肿瘤细胞分化密切相关(P<0.05)。WWOX和STAT3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92, P=0.002)。结论 WWOX失活和STAT3高表达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及进展中有重要作用。
HMGA2、Smad4 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
乌肖林, 耿敬姝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1):  26-30.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1.006
摘要 ( 61 )   PDF (2441KB) ( 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和Smad4在胃腺癌组织中差异性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80例胃腺癌癌组织和20例胃阴性切端中HMGA2、Smad4、E-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 并对其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HMGA2和vimentin在胃腺癌中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1.25%(55/80)和67.5%(54/80), 表达水平分别高于胃阴性切端组织(P<0.05)。Smad4和E-cad在胃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5%(14/80)和26.25%(21/80), 表达水平分别低于胃阴性切端组织(P<0.05);HMGA2与vimentin呈正相关(P<0.05), 与Smad4、E-cadherin呈负相关(P<0.05)。HMGA2与胃腺癌患者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 Smad4与胃腺癌患者的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HMGA2、vimentin的表达上调和E-cadherin、Smad4的表达下调可以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MT), 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HMGA2和Smad4可能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的生物学标记。
miRNA和转录因子对癌基因的协同调控研究
姜伟, 李伟, 连保峰, 平艳艳, 刘伟莎, 王书元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1):  31-36.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1.007
摘要 ( 53 )   PDF (2628KB) ( 1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癌基因受miRNA和转录因子协同调控的性质。方法 采用累积超几何分布检验计算癌基因在miRNA和转录因子靶基因中的富集情况。结果 癌基因倾向于受到miRNA和转录因子的协同调控;显著协同调控的miRNA和转录因子主要参与转录因子活性、RNA聚合酶II、MAPK信号通路等的调节, 这些生物学过程对于癌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结论 癌基因的表达倾向于受到miRNA和转录因子的协同调控。
探讨循环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基因Twist对晚期乳腺癌化疗疗效的影响
蔡莉, 宋晓薇, 潘丽华, 石光跃, 刘炜, 孙立春, 陈雪松, 赵丽娜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1):  37-41.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1.008
摘要 ( 66 )   PDF (2238KB) ( 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检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基因Twist的表达水平及化疗疗效, 探讨Twist对晚期乳腺癌化疗效果的预测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磁性分选技术(MACS)联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实验组(58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和对照组(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Twist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 并评估CTCs具有不同Twist基因表达的患者之间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在对照组的血液样本中, 未检测出Twist mRNA的表达。在实验组的血液样本中, 19例(32.8%)Twist mRNA表达阳性, 39例(67.2%)Twist mRNA表达阴性。在不同的乳腺癌分子亚型中, 三阴性乳腺癌组的Twist mRNA表达明显高于Luminal A组和Her-2阳性组(P<0.001)。根据患者化疗后疗效评估结果分析, Twist mRNA表达阳性组患者对化疗的有效率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部分循环肿瘤细胞表达Twist基因。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循环肿瘤细胞有更强的抵抗化疗药物的能力, 是三阴性乳腺癌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
CD44+CD24-/low在基底样乳腺癌中过表达与其恶性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于晓宇, 耿敬姝, 宋鸿涛, 冯迪, 蒋旸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1):  60-64.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1.013
摘要 ( 73 )   PDF (2376KB) ( 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乳腺癌干细胞样标志物CD44+CD24-/low在基底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 BLBC)中过表达与BLBC恶性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在乳腺癌基因表达分型的基础上, 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免疫表型的表达选取乳腺癌组织四组:管腔A组、管腔B/C组、Her-2高表达组及三阴性组;对三阴性组检测CK5/6、EGFR, 分为正常乳腺样型和BLBC型两组;对上述5组进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 选用抗体为CD44、CD24, 观察CD44+CD24-/low表型表达并比较BLBC组与其它各组的差异。结果 (1)三阴性组共60例, CK5/6和或EGFR阳性者41例(68.3%), 确定为BLBC;CK5/6、EGFR阴性者19例(31.7%), 确定为正常乳腺样组;(2)CD44+CD24-/low表型在BLBC组中占78.0%(32/41), 相对于管腔A组37.9%(11/29)、管腔B组25.9%(7/27)、Her-2高表达组17.2%(5/29)、正常乳腺样组26.3%(5/21), 表达增高并具有显著性(P<0.05);(3)所有150例乳腺癌中(可评价145例)具有CD44+CD24-/low免疫表型者其Ki-67指数增高相对于非CD44+CD24-/low表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BLBC型乳腺癌表达乳腺癌干细胞样标志物CD44+CD24-/low显著高于其它各型乳腺癌, CD44+CD24-/low与BLBC独特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
乳腺癌超声特征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
樊秋兰, 董晓秋, 邵小慧, 王璐璐, 张立维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1):  65-68.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1.014
摘要 ( 65 )   PDF (1604KB) ( 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声像图特征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术前应用超声检查的8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表达情况, 并分析与超声声像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80例乳腺癌患者中, Ki-67表达与肿块最大直径、有无微小钙化、血流丰富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肿块边界、后方回声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乳腺癌超声声像图特征与Ki-67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两者联合检测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BI-RADS 3-4级乳腺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张颖俏, 周洋, 巴志昌, 胡宝茹, 国飞, 郑建, 高桂芬, 张修石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1):  69-73.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1.015
摘要 ( 71 )   PDF (1745KB) ( 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BI-RADS 3-4级乳腺X线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75例患者共88个病灶的X线钼靶评估为BI-RADS3-4级病灶的影像征象, 分别统计各影像征象与良恶性之间的关系, 运用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结果 病变类型、边缘、形态、钙化形态及淋巴结情况与病变良恶性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腺体型、密度、毛刺、病灶最大径、钙化有无和钙化分布与病变良恶性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得出边缘的OR(1.859)取值最大, 95%可信区间(95%CI)1.032~3.347, P=0.03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I-RADS 3-4级X线表现中病灶的类型、边缘、形态、钙化形态及淋巴结情况对于良恶性的鉴别有意义, 其中病灶边缘与良恶性分组显著相关。
综述
肝癌氩氦刀治疗效果评价展望
高金生综述, 陆海波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1):  74-76.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1.016
摘要 ( 53 )   PDF (1492KB) ( 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肝癌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及肿瘤治疗技术的进步, 对肝癌的治疗也有了一定的进展。近年来, 氩氦刀治疗肝癌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逐渐得到推广应用。然而肝癌氩氦刀治疗后, 如何经济又实用的判断其治疗疗效, 一直是困扰临床应用的实际问题。本文拟就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鼻咽癌精确放疗的研究进展
张立杰综述, 葛晓峰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1):  77-80.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1.017
摘要 ( 54 )   PDF (1850KB) ( 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鼻咽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全世界80%的鼻咽癌发生在我国。放射治疗是鼻咽癌首选治疗手段, 现代的放射治疗技术已从常规放疗发展至精确放疗, 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至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再到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出现, 不但提高了放疗的准确性, 而且大大减轻了放疗的副反应, 逐渐成为现代放疗的主流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以上技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卵巢癌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于歌综述, 王晶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1):  81-84.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1.018
摘要 ( 81 )   PDF (1886KB) ( 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生、发展及耐药机制与DNA 甲基化关系密切。通过改变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调控基因表达, 甲基化改变相对稳定并能在血清中检测到, 可以作为微创检查的生物标志。深入研究DNA甲基化作用机制将有助于卵巢癌早期诊断、辅助治疗和预后判断。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吉天舒, 王丹综述, 刘宝刚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1):  85-87.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1.019
摘要 ( 48 )   PDF (1298KB) ( 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作为一种内质网分子伴侣, 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十分密切, GRP78在肿瘤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 促进肿瘤细胞的增长与转移。有实验证实, GRP78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肿瘤预后的指标, 并在探索肿瘤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全身化疗及靶向治疗现状
刘佳综述, 白玉贤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1):  88-92.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1.020
摘要 ( 68 )   PDF (2337KB) ( 1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HC)是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发现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并伴随有肝硬化改变, 大部分病人难以进行根治性治疗, 因此有效的全身化疗或分子靶向治疗成为必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就晚期PHC的全身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