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6-28
论著
原发性肝细胞癌微环境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分布与局部免疫的关系
燕飞虎, 张艳桥, 王艳颖, 李志伟, 张纯慧, 娄长杰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01-203.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01
摘要 ( 46 )   PDF (2198KB) ( 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局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探讨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局部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 54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标记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细胞),并对组织中CD4+CD25+Tr细胞与CD4+T、CD8+T及CD4+T/CD8+T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4例肝癌、癌旁组织中CD4+CD25+Tr细胞单个高倍视野平均数分别为5.6208±2.7235和3.8554±1.6018(P=0.001);肝癌中CD4+CD25+Tr细胞数目与肿瘤大小、有无子灶有关,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癌中CD4+CD25+Tr数量与CD4+T细胞的数量以及CD4+T/CD8+T值呈显著负相关(r=-0.459,P=0.015;r=-0.563,P=0.011),而与浸润性CD8+T细胞的数量分布无关(r=-0.485,P=0.072)。结论 在肝癌微环境中CD4+T淋巴细胞表达降低,CD4+CD25+Tr细胞表达增高,后者可能通过抑制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来抑制肝癌局部免疫,从而促进肿瘤的进展以及侵袭或转移。
HER4与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徐向英, 王静波, 卢姗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04-208.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02
摘要 ( 38 )   PDF (2801KB) ( 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HER4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58例浸润性乳腺癌病人中,5年内复发组32例,5年无复发组26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理标本的ER、HER2及HER4表达水平,随访局部控制及生存情况。结果 ER、HER2、HE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3.4%(31/58)、24.1%(14/58)和32.8%(19/58),5年内无复发组的HER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5年内复发组(P=0.05),HER2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5年内复发组(P=0.043),两组的ER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866)。全组HER4阳性表达组无复发生存时间显著长于HER4阴性组(P=0.023),OS也有延长趋势(P=0.057)。HER2阴性表达组的RFS(P=0.048)与OS(P=0.02)皆显著长于阳性表达组。HER2与HER4的联合表达情况与RFS和OS密切相关,HER2-/HER4+组RFS(P=0.016)和OS(P=0.014)显著长于其他各组。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淋巴结数、HER2及HER4表达情况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淋巴结数和HER4表达情况是R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ER4是浸润性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其阳性表达者具有较好的临床预后。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胃腺癌细胞中Akt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
杨艳梅, 张春艳, 马玉彦, 杨悦, 任丽君, 秦莉, 袁玉涛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09-211.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03
摘要 ( 46 )   PDF (1987KB) ( 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retinoic acid,ATRA)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中Akt及其磷酸化蛋白p-Akt(Ser473)和p-Akt(Thr308)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ATRA对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不同浓度ATRA处理后的SGC-7901细胞中Akt、p-Akt(Ser473)和p-Akt(Thr308)的表达情况。结果 ATRA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TRA处理48h时,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呈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TRA对细胞中Akt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但显著下调两种p-Akt蛋白的表达。结论 ATRA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可能与其抑制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有关。
RNAi沉默Rab5a基因对乳腺癌细胞MCF-7侵袭能力的的影响
查尼尔, 李志高, 谷新悦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12-216.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04
摘要 ( 53 )   PDF (2889KB) ( 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miRNA表达载体靶向沉默Rab5a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设计4条miRNA干扰载体分别转染乳腺癌细胞MCF-7。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筛选出一组抑制效率最高的miRNA干扰载体进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转染Rab5a-miRNA-2干扰载体对MCF-7细胞Rab5a表达抑制效果最明显,RT-PCR结果显示其对Rab5a基因mRNA抑制率达到(50.01±2.69)%,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对Rab5a蛋白抑制率达到(55.58±3.16)%。选择Rab5a-miRNA-2组干扰载体进行后续实验。Transwell实验显示,Rab5a-miRNA-2组穿膜细胞数为67.8±12.03,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NAi靶向沉默Rab5a基因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侵袭能力。
大肠癌患者结肠造口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
朱志兵, 文剑锋, 何丽娟, 郑凯, 徐敏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17-219.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05
摘要 ( 86 )   PDF (1311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结肠造口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研究的肠造口并发症包括周围皮肤炎症、缺血坏死、出血、皮肤黏膜分离、感染、造口回缩、造口狭窄及造口脱出。结果 结肠造口并发症发生24例,占全部病例的29.27%。造口坏死、造口回缩或者狭窄、感染等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急诊手术高于择期手术(χ2=8.2,P<0.05)。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操作技术影响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发生肠造口并发症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生活质量减低(t=3.325,P<0.05)。本组研究病例无肠造口并发症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手术方式的选择,规范仔细的手术操作,术后积极的治疗,及时的观察和正确的护理,是防治大肠癌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关键。避免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全反式维甲酸对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杨悦, 杨艳梅, 孙根, 张春艳, 秦莉, 袁玉涛, 马玉彦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20-223.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06
摘要 ( 51 )   PDF (1871KB) ( 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ATRA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ATRA处理后的SGC-7901细胞ERK1/2、P38、JNK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0-9mol/L-10-5mol/L的ATRA作用SGC-7901细胞48h,能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其抑制率分别为(10.2±0.5)%、(15.3±0.5)%、(17.0±0.7)%、(28.4±1.0)%和(36.9±0.7)%;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TRA对细胞中ERK1/2、P38、JNK及p-JNK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但p-ERK1/2蛋白显著减少,p-P38蛋白明显增加。结论 ATRA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可能与其调节ERK1/2 MAPK和P38 MAPK途径有关。
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与免疫组化标志物相关性的研究
仲崇明, 周彦, 卞光荣, 孙志超, 贾惠英, 鲁凯, 姚壮凯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24-226.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07
摘要 ( 47 )   PDF (1288KB) ( 1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TM)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与免疫组化标志物C-erbB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联性。方法 对65例乳腺癌患者术前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5-3和CEA,术后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erbB2、ER、PR,分析CA15-3、CEA与C-erbB2、ER、PR的相关性。结果 CA15-3与C-erbB2相关系数r=0.597(P=0.000),与ER相关系数r=-0.190(P=0.129),与PR相关系数r=-0.179(P=0.153);CEA与C-erbB2相关系数r=0.414(P=0.001),与ER相关系数r=-0.267(P=0.031),与PR相关系数r=-0.157(P=0.211);随临床分期程度增加,CA15-3、CEA、C-erbB2阳性率有升高的趋势,(P值分别为0.077、0.772、0.038)。结论 CA15-3与C-erbB2正相关,CEA与C-erbB2正相关、与ER负相关;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C-erbB2阳性率显著增加,CA15-3、CEA阳性率存在增加的趋势。
CXCR4和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黄天从, 许建华, 叶凯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27-229.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08
摘要 ( 49 )   PDF (2441KB) ( 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65例乳腺癌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CXCR4和VEGF-C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对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XCR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1%,其中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为57.9%,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为22.2%,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2%,其中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为68.4%,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为25.9%,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且,CXCR4阳性表达与VEGF-C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乳腺癌CXCR4和VEGF-C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病人的月经状态、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 CXCR4和VEGF-C的表达可作为评估乳腺癌病人淋巴转移的一个观测指标。
p53基因家族在人不同分化的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王志鹏, 张伟兵, 张清媛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30-233.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09
摘要 ( 39 )   PDF (2882KB) ( 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检测p53、ΔNp63和ΔNp73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参数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肺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在149例不同分化的肺鳞癌组织和39例癌旁组织中检测p53、ΔNp63和ΔNp73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肺鳞癌组织切片中p53、ΔNp63和ΔNp7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96/149)、85.9%(128/149)和77.2%(115/149),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p53、ΔNp63和ΔNp73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关。结论 p53、ΔNp63和ΔNp73是一组有价值的诊断肺鳞癌的指标,可能作为癌基因在肿瘤的发生机制中促进肿瘤的进展。
89Sr治疗骨转移瘤后韧致辐射显像的临床应用
姜季, 荣国艳, 王兴华, 崔亚利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34-237.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10
摘要 ( 36 )   PDF (2033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韧致辐射原理显像,并监测放射性药物89Sr治疗骨转移瘤后在患者体内的吸收分布情况及判断预后的可行性。方法 经静脉注射放射性药物89Sr的患者于治疗后1周进行韧致辐射显像,并与89Sr治疗前所进行的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所得的图像进行对比。然后勾划感兴趣区(ROI)计算摄取最浓的病灶处和对侧或周围正常部位的放射性比值(T/NT比值)。并随访其疼痛缓解程度。结果 89Sr韧致辐射显像与99mTc-MDP骨显像对照,所发现的病灶浓聚部位基本吻合。但与后者相比,89Sr韧致辐射显像图像分辨率较差且解剖部位亦显示不佳,尤其是肋骨、小病灶处和99mTc-MDP显像所示的放射性轻度浓聚灶。计算所得的T/NT比值约为3.13±1.03(1.24-5.81)。在后期随访中,89Sr韧致辐射显像中T/NT比值较高的患者,其疼痛等症状缓解程度也较为明显。结论 利用韧致辐射原理进行显像能够监测纯β发射体放射性核素89Sr在患者体内的分布情况,并可以通过计算T/NT比值,再佐以患者疼痛的缓解程度可以初步判读预后情况。
比较70%乙醇与中性甲醛固定对肺癌组织DNA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谢至, 陈志红, 郭爱林, 董嵩, 陈世良, 陈志勇, 宗飒, 唐红艳, 严红虹, 张绪超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38-242.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11
摘要 ( 65 )   PDF (2306KB) ( 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由于常规10%中性甲醛固定的组织DNA提取质量较低,易发生断裂或降解,不利于保存及长片段DNA扩增。本研究比较70%乙醇与中性甲醛固定法对DNA质量及后续PCR的影响。方法 取70%乙醇固定的肺癌组织30例(其中10例固定7天以上),10%中性甲醛固定的自身配对癌组织30份。采用试剂盒提取DNA,分析条带完整性和纯度,并用PCR扩增HBB(beta globin)及SERPINA9(antitrypsin)两基因的不同长度片段,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扩增产物。结果 70%乙醇固定组的基因组DNA经电泳条带整齐未见明显降解,而10%中性甲醛组DNA条带弥散,有可见降解。后续普通PCR扩增268bp、536bp的产物显示乙醇固定组产量明显高于10%中性甲醛固定组。实时荧光定量PCR也显示在扩增123bp、251bp、346bp三个不同长度片段时乙醇固定组产量均明显高于10%中性甲醛固定组(P<0.01)。中性甲醛组DNA在扩增346bp长度片段时成功率下降至47%(14/30)。乙醇固定时间长短对DNA的antitrypsin模板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70%乙醇固定法对肺癌组织DNA保存效果优于中性甲醛法,且更适合长片段DNA扩增。长时间乙醇固定法对DNA质量无明显影响,可适合于长途运输生物标本。
血清五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杨桐树, 李文辉, 孙喜文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43-246.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12
摘要 ( 84 )   PDF (1671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联合检测CEA、CA-125、CYFRA21-1、NSE和SCC等5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探讨其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集112例肺癌患者血清样本,其中48例肺腺癌,33例肺鳞状细胞癌和31例小细胞肺癌;同时采集32例良性患者血清样本为对照组,所有诊断均有组织学证实。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的CEA、CA-125、CYFRA21-1、NSE水平,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发光法检测SCC水平。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血清CEA、CA-125、CYFRA21-1、NSE和SCC单项检测的灵敏度为54.46%、67.86%、39.29%、38.39%和28.57%,特异度为93.75%、96.88%、93.75%、87.50%和96.88%。血清五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预测值为92.17%,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64%和71.87%。结论 血清CEA、CA-125、CYFRA21-1、NSE和SCC水平联合检测对于肺癌的诊断有临床价值,且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提高肺癌的检出率。
GP与NP方案治疗耐药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张明辉, 张清媛, 赵曙, 王小川, 马文杰, 徐珊琦, 孙妍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47-251.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13
摘要 ( 43 )   PDF (1867KB) ( 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和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治疗蒽环和(或)紫杉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36例,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给药;顺铂75mg/m2分3次静脉滴注,第1-3天给予。采用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32例,长春瑞滨25mg/m2,第1,8天给予;顺铂用法同A组。两方案均每3周重复,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55.6%(20/36)和53.1%(17/32),无统计学意义(χ2=0.0403,P=0.84)。GP组III-IV度血小板减少高于NP组,但NP组静脉炎相对较明显。结论 GP与NP方案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有较高的有效率,可指导临床,且不良反应均可以耐受。
甲状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与病理对照分析
徐易, 刘莹, 白晶, 李龙, 郭存丽, 王志华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52-254.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14
摘要 ( 69 )   PDF (1798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甲状腺肿瘤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经手术或细胞学穿刺病理证实的37例甲状腺腺瘤(腺瘤),7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及35例甲状腺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腺瘤、结甲与甲状腺癌的肿块周边及内部血流参数V max和RI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V mi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甲状腺腺瘤包膜、边缘晕环及环状血流;结节性甲状腺肿多发结节、结节周围组织回声改变以及甲状腺癌低回声及钙化在诊断中特异性较高。但多源性肿块的存在,如腺瘤、结甲伴甲状腺癌缺乏上述特征,误诊率较高。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诊断甲状腺肿瘤的性质(实质性或囊性、混合性),鉴别肿块的良恶性,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的分布,对手术治疗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且它又是一种简便、廉价、准确、重复性好的检查方法,应列为甲状腺术前首选的常规检查。
中晚期宫颈癌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王顺, 张大水, 刘沙, 王明坤, 潘涛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55-259.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15
摘要 ( 62 )   PDF (1956KB) ( 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宫颈鳞癌患者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疗效。方法 156例Ⅱa-Ⅲb期患者随机分为同期放化疗(实验组)和单纯放疗(对照组)。B点46Gy-50Gy/23f-25f,A点40Gy-48Gy/10f-12f。同期化疗采用DDP 40mg/m2 d1,3,5,每周重复。辅助化疗采用TP方案。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8.61%和75.33%,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1年和3年总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和局控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纳差、腹泻和血液毒性为该治疗模式的限制性毒性(P<0.05)。结论 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可以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的生活质量,限制性毒性经处理可以耐受。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2基因重排与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
梁进, 顾英, 申政磊, 刘馨, 杨承纲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60-263.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16
摘要 ( 30 )   PDF (2817KB) ( 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Bcl-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不同类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标本中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行RT-PCR检测外周血Bcl-2/IgH的表达水平。结果 60例DLBCL中,Bcl-2阳性率分别为61.67%(37/60);Bcl-2/IgH的阳性表达12例(12/60)。结论 Bcl-2有望成为DLBCL亚分类的指标。
人参皂苷Rg3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增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黄京子, 金香顺, 董明新, 徐冶, 余淑坤, 全吉钟, 刘金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64-267.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17
摘要 ( 50 )   PDF (2854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g3联合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Lewis肺癌C57BL/6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Rg3组、放疗组及联合组(放疗联合Rg3组)。观察四组肿瘤退缩曲线、瘤重及原位细胞凋亡率。结果 小鼠接种Lewis细胞11天全部生长出直径8mm左右的瘤体,Rg3组灌药第5天开始瘤体积呈缓慢生长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放疗联合Rg3组与对照组比较,瘤体生长缓慢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瘤重,放疗联合Rg3组及放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放疗联合Rg3组使细胞凋亡明显增多,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人参皂苷Rg3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增加放疗的敏感性。
经纤支镜瘤体内注射抗癌药治疗老年晚期中心型肺癌近期疗效
马权, 李丽, 郑东庆, 杨利, 侯鑫磊, 王晶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68-270.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18
摘要 ( 48 )   PDF (1135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瘤体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老年晚期中心型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经纤支镜瘤体内化疗老年晚期中心型肺癌患者22例作为观察组,治疗方法采用纤支镜瘤体内局部注射化疗药物卡铂300mg;另选取22例全身静脉化疗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静脉滴注卡铂500mg。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纤支镜下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胸闷、气短缓解率68.18%,对照组患者胸闷、气短缓解率27.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7);观察组咳嗽、咳痰、咯血和发热均有缓解,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2例中支气管腔内瘤体完全消失(CR)2例,肿瘤明显缩小(PR)13例,有效率68.18%;对照组22例中支气管腔内瘤体完全消失(CR)0例,肿瘤明显缩小(PR)8例,有效率为36.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35);不良反应观察组胃肠反应5例,白细胞下降3例;对照组胃肠反应13例,白细胞下降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纤支镜行瘤体内化疗能缩小瘤体、缓解呼吸困难,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良好的姑息性治疗方法,适用于老年晚期中心型肺癌患者。
体重指数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付亚鹏, 刘文涛, 娄立慧, 王玉君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71-273.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19
摘要 ( 53 )   PDF (1143KB) ( 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与乳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并观察不同体重指数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05年1月间来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236例,回顾性收集其身高、体重、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病理学分级等临床资料,计算体重指数,根据BMI分成低体重组、正常组、偏胖组和肥胖组,随访至2010年1月,以乳腺癌死亡为观察终点,平均随访5.4年。结果 不同组别间患者的年龄、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情况未见显著性差异,但淋巴结转移间有差别。随访到2010年1月,共有99人死于乳腺癌。低体重组、正常组、偏胖组和肥胖组的病死率分别为29.41%,28.33%,47.76%和53.33%;到随访结束,低体重组(54.6±2.18月)和正常组(52.6±1.76月)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别,但高于偏胖组(45.8±2.04月)和肥胖组(41.2±1.96月)。偏胖组的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略高于肥胖组。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与其体重有一定的关系,保持正常的体重可能减少乳腺癌的发病,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
螺旋CT多平面重建支气管壁改变在中心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赵静毅, 陈成诗, 滕进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74-276.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20
摘要 ( 58 )   PDF (1341KB) ( 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支气管壁增厚的显示能力及其在中心型肺癌中的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 (1)收集208例正常成人肺的CT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测量肺段及肺段以上支气管管壁的厚度;(2)对病理证实的58例中心型肺癌患者及12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进行CT横断扫描并进行相同的后处理,扫描层厚3mm,重建间隔为1.0mm-1.5mm,螺距是1.0,记录肺叶、肺段支气管管壁厚度(T)及管壁增厚长度(L)。结果 (1)正常成人肺段及肺段以上支气管壁厚度平均值为(2.75±0.5)mm;(2)58例中心型肺癌叶、段支气管CT横断扫描管壁厚度平均为8.25mm,管壁增厚长度平均为14.14mm,T/L比值为0.57。MPR管壁厚度平均为14.74mm,管壁增厚长度平均为24.12mm,T/L比值为0.61;(3)中心型肺癌支气管管壁厚度及管壁增厚长度MPR与横断面CT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01、P<0.001);(4)12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病变支气管管壁厚度平均值为9.13mm,管壁增厚长度平均值为60.52mm,T/L比值为0.15;(5)58例中心型肺癌与12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管壁厚度、管壁增厚长度及T/L比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01、P<0.001、P<0.01)。结论 (1)提供正常成人肺段及肺段以上支气管壁厚度,做为客观量化指标,为支气管增厚疾病提供诊断依据;(2)MPR在横断CT基础上提高了对病变支气管及早期病灶的显示能力;(3)MPR有助于中心型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贲门癌经胸与胸腹联合手术的对比分析
黄和平, 吕伟伟, 徐洪波, 吕斌, 霍前伦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77-278.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21
摘要 ( 52 )   PDF (835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贲门癌的最佳路径。方法 68例贲门癌患者经胸切除术36例(经胸组),胸腹联合切除术32例(胸腹联合组),对两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动脉氧分压,住院时间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扫淋巴结数和术后并发症等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贲门癌根治术优于胸腹联合贲门癌根治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
李洁, 张龙, 郭薇, 黎庆宁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79-280.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22
摘要 ( 44 )   PDF (1032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直肠类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超声内镜指导选择符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指征的14例直肠类癌,病变直径0.5cm-1.5cm,标记切除范围、黏膜下注射、沿标记钩刀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面及术后追踪。结果 14例直肠类癌均成功经内镜切除,ESD手术时间为25min-50min,5例术中创面出血,3例电凝后止血,2例钛夹止血。无术后大量出血,未发生皮下气肿或穿孔。4周-8周后复查超声内镜,创面愈合良好,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随访3月-38月,均无复发。结论 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准确、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刘丽, 王国年, 齐淑华, 李权义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81-282.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23
摘要 ( 51 )   PDF (835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用于宫颈癌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肿瘤术后病人,年龄30岁-65岁,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n=30)和布托啡诺组(B组,n=30),分别接受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治疗。F组用芬太尼1.2mg,B组用布托啡诺12mg,分别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75mL;背景输注速度均为5mL/h。采用双盲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4h、8h、12h、24h和48h镇痛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评分)以及48h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搔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病人在各观察时间点的镇痛、镇静效果均达满意,但B组8h镇静评分较高(P<0.05)。B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更适合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后静脉镇痛治疗。
个案
胃血管球瘤1例
蓝秀文, 魏玉哲, 薛英威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83-284.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24
摘要 ( 68 )   PDF (1608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护理
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
郑小灵, 林娟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85-286.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25
摘要 ( 53 )   PDF (1274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的临床分析,针对性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120例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分为单纯放疗和放化综合组各60例,放疗用三维适形放疗,剂量60Gy-70Gy、化疗用顺铂和5-Fu方案,观察其毒副反应。结果 二组总有效率(CP+PR)分别为95.0%,100%,二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发生率二组有差异的为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急性放射性食管炎(P<0.05),而皮肤反应、急性放射性肺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虽然提高一定疗效,但毒副反应相对发生率提高,放化疗治疗的同时要加强相应的护理措施。
藻酸盐敷料应用于腹股沟创口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陈玉盘, 刘高明, 熊艳, 洪旗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87-289.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26
摘要 ( 47 )   PDF (1319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藻酸盐敷料应用于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创口皮瓣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88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创口皮瓣坏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应用藻酸盐敷料自溶性清创结合保守性锐器清创方法促进创口愈合,对照组应用外科传统换药法用无菌纱布保护创口促进愈合,对比两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创口平均愈合时间25.2±5.5天,对照组38.4±6.2天;观察组平均换药次数为17.5±2.7次,对照组为43.8±3.6次,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需换药费用观察组较对照组则无显著增加,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植皮成活率100%。结论 藻酸盐敷料在治疗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创口皮瓣坏死上明显优于传统疗法,是目前治疗较理想的敷料。
综述
乳腺癌BRCA1基因研究进展
薛伟男, 庞达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90-292.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27
摘要 ( 37 )   PDF (1842KB) ( 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RCA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是研究得比较深入的乳腺癌易感基因,其在家族性乳腺癌中的高突变率一直吸引着国内外学者对其引发乳腺癌的机制进行探索。而近年来,在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启动子的高甲基化现象更使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BRCA1的结构与功能、遗传背景及其未来应用的展望这三部分进行综述。并重点介绍BRCA1启动子甲基化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近年来对BRCA1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现状分析
王牧宏, 张明辉, 鄂明艳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93-295.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28
摘要 ( 37 )   PDF (1540KB) ( 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鼻咽癌放疗增敏剂的临床应用现状
宋海涛, 郭汝涛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0, 24(3):  296-300.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0.03.029
摘要 ( 35 )   PDF (2457KB) ( 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