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10-28
基础研究
蝙蝠葛碱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对5氟尿嘧啶敏感性的研究
李红阳, 孙亮, 姜醒, 苑光军, 刘艳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7, 31(5):  385-38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7.05.001
摘要 ( 165 )   PDF (1635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人乳腺癌MCF-7细胞受蝙蝠葛碱(Dauricine,Dau)作用后,对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终浓度为2.5 μg/mL的蝙蝠葛碱、50 μg/mL的5-FU、2.5 μg/mL的蝙蝠葛碱和50 μg/mL的5-FU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MCF-7,运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的迁移,DAPI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D1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联合使用阈下浓度的蝙蝠葛碱增强了5-FU对细胞增殖的抑制;Transwell实验表明联合应用阈下浓度的蝙蝠葛碱进一步加剧了5-FU对细胞迁移的抑制;DAPI染色说明联合应用阈下剂量的蝙蝠葛碱加强了5-FU对细胞凋亡的诱导,Western blot实验表明联合应用阈下浓度的蝙蝠葛碱进一步抑制了cyclinD1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 蝙蝠葛碱可有效增强人乳腺癌MCF-7细胞对5-FU的敏感性。
甘草提取物的有效部位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凋亡及对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的影响
王吉锡, 邓伟生, 王凤儒, 史之茂, 孟丹, 徐强, 张玉瑶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7, 31(5):  390-395.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7.05.002
摘要 ( 123 )   PDF (1858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甘草提取物的有效部位(GL)体外诱导HeLa细胞凋亡情况及对Caspase家族蛋白表达的调控,进一步阐明GL的抑癌机制。方法 将25 μg/mL的GL作用于HeLa细胞24 h后,采取MTT比色法,吖啶橙/溴乙锭荧光双染法,透射电子显微镜法,观察GL诱导HeLa细胞凋亡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GL可以有效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呈剂量-时间相关性。AO/EB双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GL作用HeLa细胞24 h后,可见大量早期凋亡细胞。Western blot测定结果显示,药物组Pro-caspase-9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结论 GL能够促进Caspase-3、Caspase-9酶原活化,具有体外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
临床研究
633例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分析
张纯慧, 刘霞, 徐京京, 周艳华, 赵娟, 李志伟, 张艳桥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7, 31(5):  396-404.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7.05.003
摘要 ( 137 )   PDF (1915KB) ( 1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不同Lauren分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进行生存分析,并筛选预后因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2008年6月30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将收集到的633例胃癌患者分为肠型胃癌、弥漫型胃癌,对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数据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比弥漫型胃癌而言,肠型胃癌比例略高(51.66% vs. 48.34%),男性比例较高(2.94:1 vs. 2.03:1,P=0.035),更易发生于老年患者(发病年龄≥60岁比例54.43% vs. 35.94%,P<0.001)。肠型胃癌预后明显好于弥漫性胃癌(中位生存时间:90.90个月 vs. 37.33个月,P=0.01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CA199异常、肿瘤较大、分化较差、浆膜侵犯、初始淋巴结转移、姑息性手术、非幽门切除术是胃癌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Lauren分型可以较好的反应不同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指导预后。
RIZ1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张云艳, 刘亚琴, 王磊, 张琳, 成海燕, 杨姗姗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7, 31(5):  405-410.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7.05.004
摘要 ( 124 )   PDF (1746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b蛋白结合锌指结构基因1(RIZ1)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RIZ1在159例宫颈鳞癌(Ⅱ b、Ⅲ a 期)患者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RIZ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不同组间的差异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RIZ1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01);RIZ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放疗敏感性密切相关(P=0.012),并与FIGO分期(P=0.004)、深肌层浸润(P=0.026)、盆腔淋巴结转移(P=0.021)以及放疗后复发(P=0.005)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RIZ1蛋白高表达是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独立预测因素(P=0.045)。结论 RIZ1可能参与宫颈鳞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并可能成为评估宫颈鳞癌放疗敏感性的候选标志物。
术后辅助放疗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罗佳宁, 郝春成, 张建鑫, 卢江岳, 葛晓峰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7, 31(5):  411-41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7.05.005
摘要 ( 158 )   PDF (1720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术后放疗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FS)及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 临床资料来源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从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初次发病,并经病理证实为TNBC患者186例,根据术后是否放疗分为放疗组与未放疗组。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放疗组与未放疗组10年LRFS和10年OS。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对TNBC患者相关预后因素。结果 放疗组和未放疗组的10年LRFS分别为80.2%和76.0%,10年OS分别为86.0%和74.0%,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亚组分析显示对于T1-2N1(1~3枚淋巴结转移)M0的患者放疗组10年LRFS及OS都为81.8%,未放疗组的LRFS及OS分别为76.4%和79.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和临床分期是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放疗可以提高TNBC患者的LRFS及OS,但对于T1-2N1(1~3枚淋巴结转移)M0的TNBC患者,放疗未能显著改善LRFS及OS。放疗和临床分期可能是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FGFR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绝经前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李伟, 姜永冬, 庞达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7, 31(5):  417-424.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7.05.006
摘要 ( 123 )   PDF (2255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FGFR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SNPs)与女性绝经前乳腺癌的风险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SNP分型技术(Snapshot)检测FGFR3基因的rs2234909和rs3135848的SNP基因型在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和绝经前正常女性人群中的频率,并分析不同SNP基因型与绝经前乳腺癌发病的风险关系。结果 FGFR3基因rs2234909和rs3135848的SNP基因型的频率在乳腺癌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rs2234909位点,相比较于TT基因型,TC和TC+CC基因型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无显著相关性(OR=1.035,95% CI:0.680~1.575,P=0.874;OR=0.985,95% CI:0.638~1.521,P=0.945);对于rs3135848位点,相比较于TT基因型,TC、CC和TC+CC基因型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无关(OR=1.177,95% CI:0.846~1.636,P=0.333;OR=0.948,95% CI:0.287~3.137,P=0.931;OR=1.162,95% CI:0.548~1.112,P=0.360)。rs2234909位点突变的乳腺癌患者与未突变者相比,组织学分级(显性模型:P=0.032;共显性模型:P=0.024)以及Ki67指数(显性模型:P=0.056;共显性模型:P=0.044)显著增高;rs3135848位点突变及两位点均突变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FGFR3基因的rs2234909和rs3135848两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而rs2234909位点突变在绝经前乳腺癌患者中与组织学分级和Ki67指数呈正相关,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临床应用
双源CT双能量扫描融合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胃癌及淋巴结中应用的研究
姜智允, 李鹏飞, 隋林, 尚乃舰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7, 31(5):  425-430.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7.05.007
摘要 ( 136 )   PDF (2009KB) ( 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探讨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获得的参数能否区分胃癌病灶与正常胃壁,以确定病变范围,提高早期胃癌符合诊断率,精准N分期。方法 通过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对术前胃癌患者进行双能量增强扫描,将采集的数据经Syngo.Via软件分析及三维重建,获得胃癌病灶、正常胃壁、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绝对碘值、标准化碘值及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的斜率并记录,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判断两两之间的差异。结果 胃癌病灶的绝对碘值为(3.329±0.812)g/L,标准化碘值为(64.006±17.450)%,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的斜率为(-2.916±1.3227),与正常胃壁的绝对碘值(1.563±0.708)g/L,标准化碘值(37.122±16.267)%,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的斜率(-1.621±1.4028)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淋巴结的绝对碘值为(2.968±0.547)g/L,标准化碘值为(63.597±14.633)%,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的斜率为(-2.532±0.753),与非转移淋巴结绝对碘值(1.465±0.408)g/L,标准化碘值(35.240±14.357)%,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的斜率(-1.378±0.726)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扫描获得的参数结合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提高早期胃癌的符合诊断率,区分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以提高N分期的准确率。
流式细胞仪检测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临床研究
王景胜, 刘正君, 陈楠, 李丹, 高会广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7, 31(5):  431-435.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7.05.008
摘要 ( 160 )   PDF (1717KB) ( 1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仪检测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效果及其与临床病理、肿瘤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98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9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CD3+、CD4+/CD8+水平分别为(55.63±11.25),(1.32±0.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96±12.63),(1.59±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4+、CD8+水平(33.67±8.14),(26.02±4.67)与对照组的(34.12±8.33),(25.67±4.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D3+、CD4+/CD8+水平分别为(54.63±11.36),(1.22±0.65)和(55.52±12.02),(1.34±0.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96±12.63),(1.59±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D4+、CD8+水平分别为(33.78±8.23),(25.74±4.88)和(33.62±8.74),(26.32±4.85)与对照组的(34.12±8.33),(25.67±4.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恶性淋巴瘤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分别为(52.66±12.47),(28.25±6.32),(1.30±0.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96±12.63),(34.12±8.33),(1.59±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恶性淋巴瘤患者CD3+水平为(58.63±11.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96±12.63),而CD8+水平为(29.63±3.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67±4.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可以作为诊断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情、分期以及免疫状态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三种照射技术在髓母细胞瘤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分析
王赫隆, 云惟康, 王业伟, 冯丽娜, 白彦灵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7, 31(5):  436-440.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7.05.009
摘要 ( 186 )   PDF (1674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容积调强弧形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TOMO)在髓母细胞瘤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0例髓母细胞瘤儿童患者,设计出IMRT(等分5野)、VMAT(双弧)、TOMO三组放疗计划。分析三种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1.07倍处方剂量线所包含的靶区体积(V107)、靶区内最大剂量点剂量值(Dmax)、危及器官(OAR)受量情况、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结果 对于全脑全脊髓放疗,TOMO组计划靶区PTV的CI、HI、V107、Dmax和OAR受量都优于VMAT组和IMRT(5野)组计划(P<0.05);TOMO组计划机器跳数最多(P<0.05),且其治疗时间最长(P<0.05);TOMO组可以一次完成全脑全脊髓照射,避免了VMAT和IMRT(5野)治疗时人为移床误差。结论 在髓母细胞瘤放射治疗中,TOMO组在剂量分布上优于VMAT组和IMRT(5野)组,但其治疗时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明显增加,它对临床上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个案
阿帕替尼多重癌1例附文献回顾
陈丹, 李加桩, 隋红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7, 31(5):  441-44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7.05.010
摘要 ( 159 )   PDF (1034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s,MPC)又称多重癌,是指同一患者的单个或多个器官组织发生2个以上的原发癌。其中同时发现或在6个月内相继发现的多重癌为同时癌,超过6个月再发现的多重癌为异时癌。多重癌发病率低,其发病率很大程度上受放化疗的影响。多重癌在临床上容易与转移瘤相混淆,两者的治疗原则及预后有很大差异。因此及时诊治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期。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多重癌病例进行报道。
综述
乳腺Paget's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烁 综述, 宋燕妮 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7, 31(5):  444-447.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7.05.011
摘要 ( 163 )   PDF (1564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腺Paget's病是乳腺癌的一种罕见形式,由James Paget's于1874年提出。有关乳腺Paget's病的发病机制一直备受争议,目前最主要的两种理论是嗜表皮理论和转化理论。近年来,随着对乳腺Paget's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假说:因子受体学说、内分泌学说及病毒学说。乳腺Paget's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改良根治术、单纯乳腺切除术、保乳术等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病理辅以放化疗。对于那些有强烈保乳或整形意愿的患者可给予光动力疗法进行新辅助治疗。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的相关文献的阅读及整理对乳腺Paget's病发病机制的相关理论和假说进行综述。
LncRNA与胃肠道肿瘤化疗耐药的研究进展
孙丽娜, 赵晓迪 综述, 卢瑗瑗, 王新 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7, 31(5):  448-45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7.05.012
摘要 ( 175 )   PDF (2107KB)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胃肠道肿瘤化疗耐药使得许多患者治疗失败,而其机制不清。随着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被发现可在转录、转录后及表观遗传学等多个方面调控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许多研究发现LncRNA与胃肠道肿瘤耐药也密切相关。LncRNA不仅与肿瘤的十大特征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可通过影响药物转运体,以竞争内源性RNA的作用方式,影响肿瘤细胞凋亡和调节上皮间质转化等过程调控胃肠道肿瘤耐药。本文就近年来发现的与胃肠道肿瘤耐药相关的LncRNA及其参与胃肠道耐药的机制作一综述。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小鼠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现状
王艺潼 综述, 徐雯 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7, 31(5):  454-457.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7.05.013
摘要 ( 143 )   PDF (1724KB) ( 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造血组织的一类恶性疾病。动物模型是探讨人类相关疾病的重要工具。研究表明,APL小鼠模型可以通过转基因、逆转录病毒介导和白血病细胞移植的方法建立,且该三种方法建立的模型均可再移植。这些模型的建立为了解APL发病机制和疗效研究奠定了基础。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建立,可以通过血常规、血涂片和骨髓涂片检查、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的相关检查完成。成功建立APL动物模型,可为研究人类APL发生、发展和评价药物疗效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从而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APL。
GOLPH2在恶性肿瘤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方杏华 综述, 宋英 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7, 31(5):  458-462.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7.05.014
摘要 ( 140 )   PDF (2091KB) ( 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检测血清肿瘤标记物仍被认为是早期诊断肿瘤及监测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高尔基体磷酸化蛋白2(Golgi phosphoprotein 2,GOLPH2)是存在于高尔基体的一种II型跨膜蛋白,近年来很多研究认为GOLPH2是最有潜力的早期诊断肿瘤的血清标志物之一。此外,亦有多项研究显示GOLPH2与肺癌、胃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预后相关,GOLPH2参与机体免疫调节、细胞内信号因子的激活和降解以及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并且通过这些机制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从而降低患者的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本文就目前GOLPH2在各种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研究进展
黄承路, 韩少辉 徐苏琴 综述, 赵俊刚 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7, 31(5):  463-467.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7.05.015
摘要 ( 183 )   PDF (2166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多发生于成年男性,是发病率低的肺腺癌的一种亚型,因其无明显临床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给患者造成不良的预后,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该种疾病并通过多种手段早期确诊。手术治疗仍然是该病的首选方式,不仅可以切除病灶还可以进一步病理确诊、基因检测、肿瘤分期及预后判定,以及为后续化疗做准备。最近几年,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发现该疾病的发生与KRAS基因突变、ALK基因重排以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有关。相关基因突变和信号通路可成为治疗该病的靶点,这为新的靶向药物的研制提供了多种思路。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包括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标准化疗方案、靶向药物的耐药问题以及新的KRAS抑制剂的研制。本文从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定义和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最新的一些治疗手段研究进行综述。
乳腺癌脑转移的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靳团 综述, 张清媛 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7, 31(5):  468-471.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7.05.016
摘要 ( 119 )   PDF (1631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之一,经常发生转移的部位是肺、骨、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中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发生率大约为15%。目前已知乳腺癌发生脑转移的信号通路可能有Wnt和Notch通路、EGFR和PTEN通路,与乳腺癌脑转移相关的受体可能有VEGF和STAT3、微管蛋白和TOP2A、BNC1、GALNT9、CCDC8、HER2、HER3、MMP、FBPS、肌氨酸等。本文对可能导致乳腺癌脑转移的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希望为乳腺癌脑转移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现状
代欣 综述, 张大昕 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7, 31(5):  472-47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7.05.017
摘要 ( 167 )   PDF (2145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血管生成是指从已有血管网络中生成新生血管的生理过程。在肿瘤微环境中,一个不断增长的肿瘤的动态平衡有利于转向持续促血管生成状态。自人类认识到可以通过抵抗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后,抗血管生成药物应运而生并已被应用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包括肺癌。本文就肿瘤血管生成以及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mTOR信号通路与滑膜肉瘤研究进展
刘乙澍 综述, 曲国蕃 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7, 31(5):  477-480.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7.05.018
摘要 ( 139 )   PDF (1582KB) ( 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磷脂酰肌醇三激酶-相关激酶家族,通过影响Akt、4EBP1和S6K1等关键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SS)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软组织肉瘤,早期外科手术及化疗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方式,但晚期生存率仍不理想,通过对信号通路转导的研究为滑膜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对近年来mTOR与滑膜肉瘤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