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6-28
妇科肿瘤专栏
人附睾蛋白4(HE4)在卵巢癌的诊断及预后研究的新进展
唐志坚,崔恒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  193-197.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3.001
摘要 ( 108 )   PDF (2447KB) ( 1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是妇科恶性肿瘤领域近年研究的热点,日益增多的研究表明,HE4在卵巢癌的诊断及疾病监测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HE4与CA125的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对卵巢癌的预后具有较好的提示作用。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研究新进展
吴小华,陈小军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  198-201.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3.002
摘要 ( 69 )   PDF (2004KB) ( 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状态虽未纳入FIGO分期,但评价淋巴结是否转移不仅可以判断宫颈癌患者的预后,也可作为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的依据。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系统淋巴结清扫导致的手术并发症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系统淋巴结清扫。该技术在宫颈癌中虽然已有十余年的研究积累,但由于各种原因仍未被临床广泛应用和接受。近几年宫颈癌新的应用策略的提出和新应用方向为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就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应用策略新进展做一综述。
子宫内膜癌治疗新进展
崔满华,许天敏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  202-205.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3.003
摘要 ( 81 )   PDF (2030KB) ( 1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通过对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加以论述,归纳总结子宫内膜癌治疗进展,目前研究认为手术是子宫内膜癌治疗的主要方法,化疗和放疗是辅助的方法,子宫内膜癌内分泌治疗的适应证有限。掌握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手术范围,正确评价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价值,对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有意义。
基于核磁及质谱分析技术的代谢组学在卵巢癌中的研究
葛婷婷,娄阁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  206-210.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3.004
摘要 ( 68 )   PDF (2406KB) ( 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70%的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所以卵巢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及个性化诊疗方案是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代谢组学(Metabolomics)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打开了新窗口。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代谢组学能对机体代谢变化作出整体评价,筛选出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本文就代谢组学的概念和方法,代谢组学在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病理分型及靶向治疗的应用做一综述。
18F-FDG PET/CT在卵巢癌复发和转移上的临床价值
于丽娟,徐继有,李迎辞,楚春雨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  211-214.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3.005
摘要 ( 60 )   PDF (1989KB) ( 1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妇科肿瘤患者中,卵巢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复发率。早期发现卵巢癌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与CT和MRI相比,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卵巢癌复发和转移的探测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18F-FDG PET/CT可以早期监测和评估放疗和化疗后的效果,对于卵巢癌的后续治疗意义较大。本文就18F-FDG PET/CT在卵巢癌复发、转移、评价疗效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宫颈癌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
刘天伯,娄阁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  215-218.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3.006
摘要 ( 65 )   PDF (1991KB) ( 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且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几乎达90%。因此,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宫颈癌术后患者关注的重点。近些年,微创观念的提出及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逐渐成为目前早期宫颈癌临床研究的热点。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张珊珊,杨萌,娄阁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  219-222.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3.007
摘要 ( 92 )   PDF (1874KB) ( 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转移途径为淋巴结转移。前哨淋巴结是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第一站,由于传统组织病理学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某些存在于前哨淋巴结的微转移或孤立肿瘤细胞被忽略,使其发展成为临床转移。怎样把前哨淋巴结示踪与微转移检测技术两者结合,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使得某些宫颈癌患者避免不必要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从而降低手术并发症。本文就近年来对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AEG-1、DLL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相关性的研究
刘运铎,孟凡玲,徐冶,杨萌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  223-228.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3.008
摘要 ( 149 )   PDF (2930KB) ( 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AEG-1、DLL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52例子宫内膜癌中AEG-1、DLL4的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子宫内膜癌中AEG-1、DLL4的阳性表达率要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其中AEG-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和病理类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组织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有统计学意义(P<0.05),DLL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和病理类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组织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低、深肌层浸润、分期晚和淋巴结转移者,AEG-1、DLL4阳性表达率高。在子宫内膜癌中,AEG-1、DLL4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AEG-1、DLL4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用于指导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MTDH和VEGF-C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
林梅,夏百荣,高舒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  229-233.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3.009
摘要 ( 75 )   PDF (2428KB) ( 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MTDH和VEGF-C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为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转移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变卵巢组织,其中包括19例上皮性卵巢良性肿瘤、25例上皮性卵巢交界性肿瘤、112例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MTDH和VEGF-C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上皮性卵巢病变组织的相关临床和病理特征与MTDH和VEGF-C阳性表达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卵巢癌和卵巢交界性肿瘤中MTDH和VEGF-C的阳性表达率要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P<0.01)。其中MTDH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和病理类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组织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卵巢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低、分期晚和淋巴结转移者,MTDH和VEGF-C阳性表达率高。在卵巢恶性肿瘤中,MTDH与VEGF-C阳性表达呈正相关,且与CA125值有密切相关性。结论 MTDH和VEGF-C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判断卵巢癌恶性程度、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对于指导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AEG-1和MMP-9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和病理特征
张静波,李聪,李英红,蔡健苹,王红梅,刘珺珺,石清涛,耿敬姝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  234-238.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3.010
摘要 ( 50 )   PDF (2375KB) ( 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上皮性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病理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转移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变卵巢组织,其中包括19例上皮性卵巢良性肿瘤、25例上皮性卵巢交界性肿瘤和112例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AEG-1和MMP-9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上皮性卵巢病变组织的相关临床和病理特征与AEG-1和MMP-9阳性表达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卵巢癌和卵巢交界性肿瘤中AEG-1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要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P<0.01)。其中AEG-1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和病理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组织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卵巢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低、分期晚和淋巴结转移者,AEG-1和MMP-9阳性表达率高。在卵巢恶性肿瘤中,AEG-1与MMP-9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AEG-1和MMP-9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判断卵巢癌恶性程度、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用于指导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初诊诊断卵巢癌胃转移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夏百荣,杨洋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  239-241.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3.011
摘要 ( 68 )   PDF (1996KB) ( 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列居第三位,而因卵巢癌致死者,却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对妇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卵巢癌早期一般无症状,大多数发现就已经是Ⅲ~Ⅳ期,一般以直接蔓延、淋巴转移为主要转移途径,血行转移较少见,而初诊即诊断出卵巢癌转移到胃内仅见国外报道一例[2],国内至今未见报道,201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治疗一例卵巢癌胃转移患者,现报道如下。
论著
恩度联合放疗对移植瘤HIF-1α及GLUT-1表达的影响
罗顺祥,戈伟,刘梓良,李伟,宋锐,刘梁,郑永法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  242-245.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3.012
摘要 ( 76 )   PDF (1807KB) ( 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抗血管生成药物恩度联合放疗对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影响,并对其联合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建立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将32只成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Endostar组(ES组)、放射治疗组(RT组)及Endostar+放射治疗组(ES+RT组)。从治疗当天开始,测量肿瘤最长直径(a)及最短直径(b),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各处理组肿瘤组织中HIF-1α及GLUT-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1)在对小鼠的肿瘤生长抑制情况方面,ES+RT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T组和ES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空白对照组为参照,ES组、RT组、ES+RT组GLTU-1蛋白的表达呈下降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T组下降最明显,分别与ES组、RT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空白对照组为参照,ES组、RT组、ES+RT组的HIF-1α蛋白表达量均下降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T组、ES+R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组与ES+RT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HIF-1α与GLTU-1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恩度联合放疗能够抑制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通过抑制HIF-1α和GLTU-1蛋白的表达,改善肿瘤组织内乏氧状况和酸性微环境,可能是放疗增敏作用的机制之一。
塞来昔布和谷氨酰胺保护癌性恶病质肠粘膜屏障机制探讨
贾云鹤,李明琦,薛伟男,孙梓程,王轶慧,董巍,王平,朱磊,江志伟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  246-250.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3.013
摘要 ( 55 )   PDF (2189KB) ( 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和谷氨酰胺保护癌性恶病质小鼠肠粘膜的机制。方法 28只恶病质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四组:荷瘤组、塞来昔布、谷氨酰胺组和塞来昔布联合谷氨酰胺组。评价塞来昔布和谷氨酰胺对恶病质鼠体重变化和小肠粘膜萎缩以及血清和小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塞来昔布和谷氨酰胺均具有抑制恶病质鼠体重下降,保护小肠绒毛,抑制血清中TNFα和IL-6升高、增加sTNFRⅠ、IL-10分泌的作用。二者联用能够升高小肠组织中IFN-γ。结论 塞来昔布和谷氨酰胺通过调节血清和小肠组织中的炎性反应因子保护肠粘膜,缓解体重下降。
II期结肠腺癌组织P-STAT5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毛银玲,曹宇星,项亚光,娄长杰,李志伟,张艳桥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  251-255.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3.014
摘要 ( 54 )   PDF (2200KB) ( 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P-STAT5蛋白在Ⅱ期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Ⅱ期结肠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生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2例Ⅱ期结肠腺癌组织标本中P-STAT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STAT5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质;P-STAT5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33);P-STAT5蛋白阳性表达与更短预后生存相关(P=0.047,Log-rank test),但不是Ⅱ期结肠腺癌独立的预后判定指标(P=0.053,HR:2.41)。结论 P-STAT5蛋白的表达与Ⅱ期结肠腺癌患者预后相关,检测P-STAT5的表达可能对Ⅱ期结肠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有参考价值。
KLF6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何洋,吴华星,陈晓莉,王晓江,孟德新,韩嘉晟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  256-260.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3.015
摘要 ( 89 )   PDF (2174KB) ( 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Kruppel样因子6(Kruppel-like factor6,KLF6)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90例胃腺癌及6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KLF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KLF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胃腺癌组织中为28.9%,明显低于正常胃粘膜组织的46.7%(P<0.05),KLF6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胃腺癌患者KLF6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年以上生存率差别明显。结论 KLF6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有关,在某些程度上可以作为判断胃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王丽,柏晗,李文辉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  261-266.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3.016
摘要 ( 89 )   PDF (2594KB) ( 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放射治疗中,应用PET/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对靶体积及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1例临床分期T3-4N0M0的NSCLC患者,分别根据CT图像和PET/CT图像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分别比较基于两种影像资料所得靶区体积的大小差异,及该差异与靶区本身体积的关系;在靶区的剂量达到临床要求的条件下,比较两者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中双肺Vx(即接受大于X剂量照射的肺的体积)、平均剂量(MLD)、心脏剂量和脊髓剂量的差异。结果 85.7%的病例,在CT图像上得到的靶体积(即依据传统CT资料所勾画的靶)比PET/CT大,且两者所勾画出的临床靶区(CTV)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计划靶区(PTV)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种方法所得到的靶体积差异与靶体积本身的大小呈正相关,肿瘤区(GTV)r=0.96、CTV部分r=0.82、PTV部分r=0.61;依据CT图像的计划中正常肺组织受照射剂量均较PET/CT的大,且两者肺受照20Gy以上剂量的肺体积(V20)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两者肺的平均受照剂量(MLD)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者受照40Gy以上剂量的心脏体积(Vheart)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应用PET/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能改善靶体积和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腹膜转移胃癌中GST-π的表达与预后
蓝秀文,薛英威,张永乐,魏玉哲,马岩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  267-271.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3.017
摘要 ( 60 )   PDF (2188KB) ( 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腹膜转移胃癌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56例有腹膜转移胃癌原发灶和24例腹膜转移灶的手术标本中GST-π的蛋白表达情况,以40例非腹膜转移胃癌原发灶作对照,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GST-π在癌旁正常组织、非腹膜转移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胃癌原发灶和腹膜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6/20)、72.5%(29/40)、89.3%(50/56)、66.7%(16/24)。GST-π在非腹膜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低于腹膜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在腹膜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低于其在相应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蛋白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组织学类型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脏器侵犯、Borrmann分型、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程度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统计结果显示腹膜转移胃癌患者GST-π的高表达与否与其生存期有关(P<0.05)。结论 GST-π蛋白表达与腹膜转移胃癌原发灶的组织学类型有关,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表达情况对腹膜转移胃癌患者的化疗药物选择及提示预后有一定的意义,GST-π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腹膜转移发生有关。
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疗效
王宇超,申宝忠,张同,王丹,秦海燕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  272-277.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3.018
摘要 ( 85 )   PDF (3502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在评价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的疗效方面的价值。方法 收集患有PHC并行TACE术的患者33例,病灶均为单发,所有病例于TACE术前1周及术后1个月行64排CTPI、CT增强和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对生成血流灌注伪彩图和各项灌注参数进行分析比较,评价CTPI在判断肝细胞癌介入术后的疗效方面的价值。结果 术后肿瘤组织肝动脉灌注值(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肝动脉灌注指数值(Hepatic perfusion index,HPI)和全肝总灌注量(Total hepatic blood flow,THBF)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少(P<0.01),门静脉灌注值(Portal vein perfusion,PVP)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碘油沉积区及坏死区无血流灌注,时间密度曲线呈直线;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各项CTPI值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TPI对PHC 行经TACE后局部残留或复发灶的诊断准确性为87.88%,灵敏度为95.83%,特异度为66.67%,与DSA相比,两者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5)。结论 CTPI能够很好地反映PHC TACE术后局部病灶和周围正常组织的血供情况,可部分代替DSA评价PHC经 TACE术后的疗效。
CT-MRI融合技术在头颈部肿瘤GTV勾画中应用的研究
钟琼,肖震宇,吴仁瑞,邓江华,曾爱群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  278-281.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3.019
摘要 ( 69 )   PDF (2066KB) ( 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CT、MRI和CT-MRI融合技术在头颈肿瘤靶区勾画中的差异,探讨CT-MRI融合技术在头颈肿瘤靶区勾画中的优势。方法 35位头颈部肿瘤患者,通过CT、MRI扫描,利用图像融合软件得到每位患者的两幅图像;同一医生对同一患者在同一时间段内依据CT、MRI和融合图像勾画出靶区,比较原发病灶的肿瘤靶区的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结果 GTVCT、GTVMRI、GTVCT-MRI的平均值分别为(21.22±1.56)cm3、(23.64±1.30)cm3、(29.08±2.09)cm3,GTVCT与GTVMRI比较(t=7.05,P<0.01),GTVCT-MRI与GTVCT比较(t=-17.82,P<0.01);GTVCT-MRI与GTVMRI比较(t=13.08,P<0.01)。结论 CT-MRI融合图像的头颈部肿瘤勾画靶区比单独MRI或CT图像的头颈部肿瘤勾画靶区更广,CT-MRI融合图像技术可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更利于指导精确放疗的实施。
综述
胸段硬膜外麻醉对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影响
赵尧平综述,姜丽华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  282-284.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3.020
摘要 ( 71 )   PDF (1442KB) ( 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食管癌是目前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由于食管癌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对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不良影响,术后常伴有并发症。心律失常是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食管癌患者的术后恢复。如何减少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一直是国际热点问题。近年来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广泛应用于食管癌手术。相关研究证明胸段硬膜外麻醉能够减少阿片类镇痛药、吸入麻醉药及肌肉松驰药的用量,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而且促进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从而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本文就胸段硬膜外麻醉对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及机制做一综述。
专家笔谈
保护治疗是根除癌症卫士和新医学模式的探讨
刘谦,王桂茹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  285-288.  doi:10.3969/j.issn.1002-3070.2013.03.021
摘要 ( 55 )   PDF (1993KB) ( 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A级杀手,我们不可避免的将面临着肿瘤防治的新挑战。虽然对癌症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是人类在控制癌症的征途中仍然步履维艰。“三早”是提高治愈率的核心,而保护治疗则是保驾“核心”的重要举措。若无保护治疗护航,则难以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所以保护治疗不仅可以保证治疗计划完成且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卫士,故保护治疗将成为癌症根治中的一门新兴医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