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4-28
论著
Aurora-A参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药耐药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叶磊光, 闫安, 刘宝刚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2):  97-102.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2.001
摘要 ( 211 )   PDF (1818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Aurora-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化疗药耐药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的NSCLC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共6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后接受顺铂为基础的化疗。制作组织芯片,Aurora-A在NSCLC组织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检测,Aurora-A与临床指标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的方法进行总生存率的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Aurora-A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在62例患者中,26例患者为Aurora-A高表达。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TNM分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0.1个月,而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5.8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 对于接受顺铂为基础的化疗的NSCLC患者,Aurora-A的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Aurora-A有望成为治疗NSCLC耐药性的新靶点。
TRIM5α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余庆, 张文美, 孙迎迎, 龚媛媛, 李东升, 王小莉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2):  103-108.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2.002
摘要 ( 176 )   PDF (1810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TRIM5α(Tripartite motif 5 alpha)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TRIM5α质粒,通过酶切、PCR和测序鉴定。将TRIM5α质粒转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通过PCR、Western blot检测TRIM5α的表达。采用RTCA仪器实时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TRIM5α质粒,RT-PCR和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构建的TRIM5α质粒可转入HepG2细胞中并且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TRIM5α主要是通过抑制Bcl-2的表达,激活Caspase-3的表达从而引起肝癌细胞凋亡,并且TRIM5α还可抑制肝癌细胞体内成瘤。结论 TRIM5α可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并抑制体内成瘤,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新辅助化疗后保留乳房手术治疗进展期乳腺癌可行性分析
戴猛, 李锐, 刘贵庭, 梁金龙, 冯金发, 徐善勇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2):  109-11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2.003
摘要 ( 172 )   PDF (1594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新辅助化疗后保留乳房手术治疗进展期乳腺癌行可行性分析。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月间进展期乳腺癌患者6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组和改良根治术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及改良根治手术,随访3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分析两组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s)阳性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随访后期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组与改良根治术组相比,两组CTCs检出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临床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疾病稳定率以及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合并保乳手术治疗,能达到与改良根治术类似的治疗效果,可作为治疗进展期乳腺癌的一种选择。
18F-FDG PET/CT对不明原因腹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
陆佩欧, 王文志, 李迎辞, 刘蕊, 胡玉民, 于丽娟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2):  114-117.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2.004
摘要 ( 170 )   PDF (1489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不明原因腹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106例以腹腔积液为首发症状、并行18F-FDG PET/CT以明确积液良恶性的资料,18F-FDG PET/CT判定结果采用两种方法:(1)PET/CT(定位)法:PET/CT诊断结果完全取决于腹膜上18F-FDG摄取情况,若是摄取增高则为恶性,同机CT只作为解剖定位;(2)PET/CT(形态)法:PET/CT结果需结合腹膜的CT形态学改变和PET上18F-FDG摄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PET/CT(定位)鉴别腹腔积液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2%、71.1%、82.1%,而PET/CT(形态)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1%、93.3%、94.3%,原发灶检出率为85.2%。PET/CT(形态)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高于PET/CT(定位)(P=0.002、P<0.001),两者之间敏感性无统计学差别(P=0.250)。结论 在腹腔积液良恶性鉴别方面,PET/CT(形态)比PET/CT(定位)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18F-FDG PET/CT(形态)对恶性腹腔积液原发灶检出具有重要意义。
大肠肿瘤患者粪便和组织中APC、p53和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钟选芳, 肖丹, 李琛, 许岸高, 张晓慧, 甘爱华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2):  118-122.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2.005
摘要 ( 156 )   PDF (1370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大肠肿瘤患者粪便和组织中APC、p53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探讨粪便DNA检测用于大肠肿瘤诊断和筛查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1日—2012年8月1日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机会性筛查的46例大肠癌,60例大肠腺瘤患者和30例正常者的粪便和组织DNA,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粪便和组织中APC、p53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大肠癌组(CRC组)、大肠腺瘤组(CRA组)和正常组粪便APC、p53、K-ras的突变率分别为58.7%(27/46)、65.2%(30/46)和60.9%(28/46),20.0%(12/60)、25.0%(15/60)和23.3%(14/60),3.33%(1/30)、0%(0/30)和0%(0/30),组织突变率分别为63.0%(29/46)、69.6%(32/46)和63.0%(29/46),25.0%(15/60)、26.7%(16/60)和26.7%(16/60),0%(0/30)、0%(0/30)和0%(0/30)。在粪便中均能检测到与肿瘤组织相应的基因突变,大肠癌组和大肠腺瘤组粪便和组织APC、p53和K-ras基因突变率一致性检验结果Kappa值分别为0.818(P<0.001)、0.901(P<0.001)和0.862(P<0.001),0.857(P<0.001)、0.870(P<0.001)和0.822(P<0.001),一致性均极好。结论 粪便DNA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无创的大肠肿瘤早期诊断和筛查方法,可用于机会性筛查。
EZH2过表达在MCF-7获得性耐药中的作用
赵玲, 贺金奇, 白淑平, 郭丽, 王晓红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2):  123-127.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2.006
摘要 ( 164 )   PDF (1754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EZH2过表达在MCF-7/ADR获得性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EZH2在MCF-7和MCF-7/ADR中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将带有报告基因eGFP的EZH2 shRNA、EZH2 shRNA-scramble质粒分别转染MCF-7/ADR细胞后,用G418筛选获得稳转细胞株,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EZH2 shRNA组EZH2 mRNA表达是否被抑制。采用WST-1方法检测EZH2 shRNA、EZH2 shRNA-scramble和阴性对照组细胞对阿霉素敏感性的变化情况。结果 MCF-7/ADR中EZH2 mRNA相对表达量约为MCF-7的2.52±1.523倍,MCF-7/ADR中EZH2蛋白相对表达量约为MCF-7的1.58±0.58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ZH2 shRNA组稳转的细胞株EZH2 mRNA的抑制率约为84%(P<0.05),加入阿霉素后细胞增殖能力约下降25%(P<0.05),而EZH2 shRNA-scramble组和阴性对照组加入阿霉素后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MCF-7/ADR细胞中EZH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较MCF-7细胞高。沉默EZH2的表达有可能逆转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
增强细胞缝隙连接功能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研究
郑育强, 丁锦辉, 宋磊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2):  128-134.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2.007
摘要 ( 171 )   PDF (2353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增强细胞缝隙连接功能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运用脂质体2000将pcDNA/5-Cx43表达载体转染HCC70(三阴性)、MCF-7(ER阳性)和SK-BR3细胞(HER-2阳性);细胞经不同剂量电离辐射(0、5、10、15 Gy)照射后运用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Cx43蛋白水平;荧光示踪法测定细胞连接功能,运用MTT法、克隆形成实验、AnnexinV-FITC/PI双染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能力以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转染的HCC70-Cx43、MCF-7-Cx43和SK-BR3-Cx43细胞中Cx43蛋白水平显著增加,经不同剂量辐照后Cx43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具有剂量依赖效应;荧光示踪结果显示随着电离辐射剂量的增加,荧光密度逐渐升高;HCC70-Cx43、MCF-7-Cx43和SK-BR3-Cx43细胞活性和克隆形成能力逐渐降低,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效应;相同情况下,HCC70-Cx43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的抑制作用高于MCF-7-Cx43和SK-BR3-Cx43细胞;AnnexinV-FITC/PI和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结论 增强细胞缝隙连接功能可提高乳腺癌细胞,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放疗敏感性;辐射能增强乳腺癌细胞的缝隙连接功能,二者协同作用增强三阴性乳腺癌的细胞毒性。
持续静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影响
曾和清, 易理生, 肖文军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2):  135-13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2.008
摘要 ( 211 )   PDF (1536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注射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C、D两组,在手术开始前10 min至术毕前20 min,分别泵注生理盐水(C组)和右美托咪定(D组)0.6 μg.kg-1.h-1。监测患者麻醉前(T1)、拔管前(T2)、拔管时(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10 min(T5)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采用t检验、χ2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或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时间、呛咳评分、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及用药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拔管前后心率、血压波动较小,Ramsay评分高。拔管前和拔管后D组呛咳评分和SAS评分低于C组(P<0.05)。D组躁动、心动过速发生率低于C组(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C组(P<0.05)。D组七氟醚用量和术后追加芬太尼量均少于C组(P<0.05)。结论 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减少拔管不良反应和血流动力学波动,不延长恢复时间,有利于麻醉恢复。
个案
胰腺癌伴肝、左眼眶转移1例
蔡芸芸, 何胜利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2):  140-141.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2.009
摘要 ( 176 )   PDF (598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眼眶转移癌发生比例较小,及早发现原发病灶非常关键。原发性胰腺癌眼眶转移更为罕见,机理尚不清楚。本文报告1例原发胰腺癌伴肝、左眼眼眶转移病例,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定参考。患者经过颅骨和上腹部断层扫描、左眼眶占位摘除活检术,再结合术后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拟诊。行单药健择化疗3周期,患者病症有所减轻。
综述
血清中microRNA在预测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作用的研究探讨
王野, 畅智慧, 赵相轩综述, 刘兆玉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2):  142-145.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2.010
摘要 ( 169 )   PDF (1528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肝动脉灌注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一种新的治疗HCC的方法,是目前不能手术的HC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MicroRNA(miRNA)是一种微小的非编码RNA,研究已经发现miRNA与肿瘤的预后有关,并且证实部分miRNA能够作为生物学标志物在HCC患者接受TACE治疗前进行预测,本篇综述对miRNA作为生物学标志物在接受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方面研究做一归纳分析。
代谢综合征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
杨晓宏, 靳英综述, 史增祥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2):  146-14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2.011
摘要 ( 165 )   PDF (1554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代谢综合征(MS)是以胰岛素抵抗(IR)为病理生理基础,表现为多种代谢性疾病并发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几大组分。近年多项研究表明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与MS各组分关系密切。本文就MS主要组分与CRC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与肿瘤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池淑琦综述, 汪宏波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2):  150-15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2.012
摘要 ( 260 )   PDF (1764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癌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肿瘤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限制目前肿瘤化疗方案疗效的基本问题,其耐药机制至今尚未被完全阐明。lncRNAs可通过表观修饰、转录、转录后加工等多种途径调节基因表达。近期研究表明,lncRNAs对靶基因的异常调控与肿瘤耐药密切相关。因此,lncRNAs有望成为提高肿瘤的化疗敏感性,逆转化疗耐药的新靶点。本文就近年来lncRNAs与肿瘤耐药关系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乳腺癌亚型对放疗反应及潜在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师镘茹综述, 鄂明艳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2):  154-157.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2.013
摘要 ( 213 )   PDF (1591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放射治疗(RT)对于乳腺癌至关重要,有超过50%的患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接受RT,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有500 000名患者接受RT,不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病人均能获益,部分乳腺癌患者出现了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因此个体化放射治疗将会是一个新局面,对于放疗不敏感的肿瘤给予更高的治疗剂量,而对于放疗无效的疾病避免了不必要的损伤,更具选择性的治疗将节约卫生服务资源,减轻放射治疗机器的负担,降低癌症治疗的经济成本,但目前还没有完善的预测放射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将回顾性分析探讨乳腺癌分子亚型是否可以成功预测放射治疗的有效性。
NAMPT与恶性肿瘤的进展
李广浩综述, 张玉宝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2):  158-161.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2.014
摘要 ( 238 )   PDF (1577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NAMPT)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补救合成途径的关键限速酶,并参与调节细胞的代谢、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NAMPT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升高,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关系密切。NAMPT在恶性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NAMPT抑制剂的研究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前景。本文将NAMPT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FAK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赵美娜综述, 陈公琰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2):  162-16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2.015
摘要 ( 187 )   PDF (1931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是细胞内重要的骨架蛋白,属于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也是多种信号通路的关键性分子。在肿瘤发生、发展、迁移以及侵袭的各个阶段FAK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对FAK的研究越来越多,综合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FAK在许多肿瘤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FAK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该综述将对FAK分子结构及功能特点,与肿瘤的关系进行系统阐述。
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对肿瘤免疫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锐, 王智煜, 文孝婷综述, 赵晖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2):  167-171.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2.016
摘要 ( 275 )   PDF (1871KB) ( 4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是肿瘤微环境中起抑制免疫功能的部分。其组成包括抑制性细胞和抑制性细胞因子。近年来,因其在肿瘤免疫中的重要作用,CAR-T和PD-1/PD-L1信号通路已成为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它们可通过不同的机制产生免疫抑制作用,从而促进肿瘤进展。因此,针对以上机制采取更有效的抗肿瘤疗法有可能减缓肿瘤进展。本文现就免疫抑制微环境对CAR-T疗法和PD-1/PD-L1信号通路在抗肿瘤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CD44v6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陈明慧, 陈喜杰综述, 王艳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2):  172-175.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2.017
摘要 ( 156 )   PDF (1543KB) ( 1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D44是一种跨膜糖蛋白,是由单一基因所编码的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单链膜表面糖蛋白家族。其主要参与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特异性黏附过程。CD44v6是CD44家族的成员之一,其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成为近几年来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就当前CD44v6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软骨肉瘤化疗耐药机制
罗京, 张婷, 黄卉综述, 杨丹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2):  176-17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2.018
摘要 ( 167 )   PDF (1609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软骨肉瘤在国内虽然不是高发疾病,但是软骨肉瘤发病后所造成的后果却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手术治疗的局限性,对放化疗的不敏感,导致病人预后不良。若能克服软骨肉瘤的耐药性,使化学治疗能高效率杀灭肿瘤的同时抑制其侵袭转移的能力,病人的预后会有飞跃性的提高。找到软骨肉瘤的耐药机制是克服软骨肉瘤耐药性及改善预后的关键,因此本文就国内外对软骨肉瘤耐药机制的研究做如下综述。
三阴性乳腺癌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罗红雨, 李嘉琪, 栾瑾微, 张思亮综述, 李香兰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2):  180-18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2.019
摘要 ( 207 )   PDF (1536KB)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个重要临床亚型,易复发、转移,预后较差。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的有效局部治疗手段,可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本文将从三阴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保乳术后、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放疗时机,放射增敏等方面的进展进行阐述,以期对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改善有所帮助。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孙国强综述, 孙立春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2):  184-188.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2.020
摘要 ( 197 )   PDF (1834KB) ( 2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是常见的化疗药物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可能导致化疗药物剂量降低或化疗时间延迟,甚至可能导致出血事件发生。输注血小板是治疗CIT的基本方法。促血小板生长因子的出现,如重组人白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rhIL-1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和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gonist,TPO-RA),为我们提供了方便有效的治疗策略。其它一些因子和近端脾动脉栓塞术(Proximal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PSAE)有可能成为新的治疗药物或方法。本文就CIT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降低乳腺癌放疗心脏损伤相关治疗措施的研究进展
林权综述, 鄂明艳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2):  189-192.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2.021
摘要 ( 223 )   PDF (1563KB) ( 1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腺癌放疗后患者长期受到心脏损伤的影响,心脏损伤涉及很多结构,包括冠状动脉、心肌、传导系统、心包及瓣膜等。这些损伤增加了放射相关性心脏病的风险,从而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随着现代放射治疗技术、物理学及其他各项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发生心脏损伤的几率明显降低。本文针对降低乳癌患者放疗心脏损伤的各项技术及治疗措施(包括乳腺托架定位及俯卧位放疗、3DCRT及IMRT放射治疗、呼吸门控技术、大分割放疗、加速部分乳腺放疗及质子治疗等)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