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10-28
论著
过表达von Hippel-Lindau蛋白抑制小鼠结肠癌的生长及肝转移的研究
苗 绘, 朱龙图, 许芝林, 赵 铮, 王继洲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5):  385-390.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5.001
摘要 ( 198 )   PDF (12086KB) ( 2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拟探索在体内和体外过表达VHL蛋白能否抑制结肠癌的生长和转移。方法 应用含有VHL的腺病毒在体外及体内过表达VHL蛋白。在体外检测结肠癌细胞CT26的增殖、凋亡和迁移,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建立结肠癌皮下移植瘤和肝转移癌模型并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过表达VHL蛋白通过调控COX-2、Bcl-2和MMP-9的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CT26增殖和侵袭,促进CT26细胞凋亡。在体内过表达VHL蛋白可抑制结肠癌皮下移植瘤的增长和结肠癌的肝转移。结论 过表达VHL蛋白可抑制结肠癌的增长和转移,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提示VHL可能作为结肠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盛 磊, 武贵臻, 胡尔西旦·尼牙孜, 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5):  391-395.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5.002
摘要 ( 150 )   PDF (9648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免疫水平,进一步探讨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血浆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收集宫颈癌、癌前病变(CIN Ⅲ)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标本,使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四种细胞因子在宫颈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组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在宫颈癌组中,IL-10表达量随肿瘤分期逐渐升高(P<0.05);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血浆IL-2表达量较汉族患者显著降低(P<0.05);在区分宫颈癌组与对照组中,IL-2、IFN-γ、IL-4和IL-10的AUC分别为0.979、0.766、0.736和0.903。结论 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水平低下,体内发生Th1/Th2漂移,提示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检测对宫颈癌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此外IL-2表达量的下调可能在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治疗老年患者表浅基底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周军敏, 戴绍春, 周 森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5):  396-39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5.003
摘要 ( 116 )   PDF (8424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medi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治疗老年表浅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143例BCC老年患者,随机分为PDT组(72例)和手术组(71例),PDT组采用ALA-PDT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手术组采取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创伤面积、病变面积、复发情况、安全性等进行随访比较。结果 PDT组治疗后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手术组(81.94% vs.57.75%,P<0.05),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1.66% vs.81.73%,P>0.05);随访1年后,PDT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手术组(9.72% vs.22.54%,P<0.05);此外,PDT组平均创伤面积、治疗后病变面积也显著小于手术组(P<0.05)。结论 ALA-PDT联合干扰素是一种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创伤性小的治疗表浅基底细胞癌的有效方法。
VDR基因FokI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之间关系的Meta分析
崔君鹏, 刘宝林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5):  400-408.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5.004
摘要 ( 193 )   PDF (18093KB) ( 1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VDR中FokI位点与结直肠癌关系作简要探讨。方法 对由确定的准入标准纳入文献进行评估,以表格的形式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归纳,然后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并由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5篇实验研究,包括7859例结直肠癌患者与9933例对照组。FokI隐性基因模型合并为ff与FF+Ff的对比,隐性模型的OR值为1.01(95% CI=0.87~1.17,I2=54%,P=0.91),显性模型的OR值为0.94(95% CI=0.83~1.06,I2=64%,P=0.30),等位基因模型f与F的对比中OR值为0.98(95% CI=0.89~1.08,I2=71%,P=0.72)。亚组分析隐性基因模型白色人种OR值为0.95(95% CI=0.86~1.05,I2=0%,P=0.33),黄色人种OR值为1.12(95% CI=0.77~1.63,I2=72%,P=0.54),亚组分析显性基因模型白色人种OR值为0.95(95% CI=0.86~1.04,I2=27%,P=0.29),黄色人种OR值为0.89(95% CI=0.65~1.22,I2=78%,P=0.47),亚组分析等位基因模型白色人种OR值为0.97(95% CI=0.90~1.04,I2=31%,P=0.38),黄色人种OR值为1(95% CI=0.79~1.27,I2=82%,P=1.00)。结论 VDR基因中FokI位点不论F或f等位基因均与结直肠癌之间无明显的直接关联,在亚洲人群与高加索人群中无差别。但仍然需用广泛的实验研究来进一步确定在其他人群中的结论。
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或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保守治疗后妊娠结局影响因素分析
王明霞, 白治英, 耿 俐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5):  409-41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5.005
摘要 ( 129 )   PDF (9266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于高分化子宫内膜癌(EC)或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AEH)患者醋酸甲羟孕酮(MPA)保守治疗后妊娠建立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65例EC/AEH患者,分为妊娠组(34例)和非妊娠组(31例),统计学分析妊娠建立的影响因素。结果 妊娠组和非妊娠组相比临床基本特征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组的MPA治疗的持续时间、病变消失时间、妊娠允许年龄、复发、行刮宫术次数和排卵期间子宫内膜厚度与非妊娠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发(OR=2.323,P=0.015)、排卵期间子宫内膜厚度(OR=0.283,P<0.001)和允许妊娠年龄(OR=2.524,P=0.039)是影响妊娠结局的显著性因素。结论 复发、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和怀孕时年龄是MPA保守治疗后妊娠建立的影响因素;MPA治疗肿瘤消失后即采用辅助生殖技术(ART)保育治疗可能有助于肿瘤复发、薄型子宫内膜或高妊娠年龄的患者保留生育力。
早期胃混合型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徐 俊, 张恩勇, 罗天航, 薛绪潮, 崔航天, 方国恩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5):  414-41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5.006
摘要 ( 166 )   PDF (10712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研究印戒细胞比例低于50%的早期胃癌,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术后生存率。方法 于2008年1月—2010年1月共计424例患者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诊断为早期胃癌,根据肿瘤细胞内印戒细胞癌的比例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印戒细胞癌(肿瘤细胞中印戒细胞比例>50%,SRC组)、混合型印戒细胞癌(肿瘤细胞中印戒细胞成分<50%,Mixed-SRC组)和非印戒细胞癌(肿瘤细胞中无印戒细胞成分,Non-SRC组)。评价术后临床病理学指标和预后,并研究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在早期胃癌中,混合型印戒细胞癌组在发病年龄和性别上与印戒细胞癌组相似,较其他组更易侵犯至黏膜下层且淋巴结转移率更高(P<0.05),五年生存率更低(P<0.05),免疫组化指标与其他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在多因素分析中,混合型印戒细胞癌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早期胃癌中,混合型印戒细胞癌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其生物学行为较其他两组更具侵袭性,预后也更差。
miR-219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
苑振楠, 宋凯镔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5):  420-424.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5.007
摘要 ( 173 )   PDF (9188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miR-219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中的表达及其在T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qRT-PCR检测miR-219在26例TSCC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舌磷癌细胞SCC-15及正常口腔黏膜细胞中的表达。在舌磷癌细胞SCC-15中转染miR-219基因,用MTT法、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及侵袭实验检测miR-219过表达对舌磷癌细胞SCC-15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的影响。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miR-219在T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应正常癌旁组织(P<0.001),舌磷癌细胞SCC-15中miR-219的表达水平亦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细胞(P<0.05)。MTT结果表明,转染miR-219后,与对照组相比,舌磷癌细胞SCC-15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克隆形成实验发现,miR-219过表达明显抑制了SCC-15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P<0.05)。同时miR-219上调也明显抑制了舌磷癌细胞SCC-15迁移及侵袭能力(P<0.05)。结论 在TSCC中miR-219表达降低;miR-219上调可抑制舌磷癌细胞SCC-15的增殖、克隆、迁移及侵袭能力。
Nanog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影响HepG2细胞增殖能力
杨晓文, 于爱清, 杨 毅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5):  425-429.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5.008
摘要 ( 140 )   PDF (9756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多能性因子Nanog对HepG2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进而探索其对HepG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通过基因编辑工具TALENs介导Nanog突变而下调其表达,T7E1内切核酸酶和基因测序分析Nanog突变率,Western blot检测Nanog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Nanog mRNA表达水平,实时细胞活性检测系统检测野生型HepG2细胞和Nanog突变的单克隆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TALENs成功介导Nanog基因突变,两次转染Nanog-TALENs质粒后,T7E1酶切分析混合细胞的打靶效率近40%。突变的单克隆HepG2细胞Nanog mRNA表达水平较野生型HepG2细胞表达下调3.4倍,而Nanog蛋白表达水平表达下调3.6倍。Nanog突变的单克隆HepG2细胞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D3、CyclinE1和CDK2较野生型HepG2细胞表达均下调,Nanog突变的单克隆HepG2细胞表现出明显减弱的增殖能力。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Nanog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D3、CyclinE1和CDK2影响HepG2细胞增殖,下调Nanog表达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而抑制HepG2细胞增殖能力。
TACE后残余肝癌细胞β-catenin和p28GANK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
李世杰, 杨 奕, 田玉龙, 侯继野, 刘瑞宝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5):  430-435.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5.009
摘要 ( 133 )   PDF (11278KB) ( 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残余肝癌细胞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p28GANK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TACE后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标本45例(TACE组)和未经任何治疗直接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标本30例(单纯手术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残余肝细胞癌中β-catenin、p28GANK的表达水平。结果 TACE组组织标本β-catenin和p28GANK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78%和75.56%,单纯手术组肝癌组织标本β-catenin和p28GANK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67%和5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残余肝细胞癌中β-catenin和p28GANK的阳性表达存在相关性(Φ=0.318,P=0.033)。TACE组β-catenin和p28GANK的高表达与患者门静脉癌栓形成和肿瘤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TACE后残余肝细胞癌β-catenin和p28GANK的表达明显升高,β-catenin和p28GANK的高表达与患者存在门静脉癌栓和肿瘤的远处转移有关。β-catenin和p28GANK的高表达可能是TACE后肿瘤侵袭、转移的原因之一。
奥施康定联合静脉注射吗啡治疗癌痛及爆发痛的临床研究
陈耀成, 廖亚勇, 姚金娥, 管 静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5):  436-440.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5.010
摘要 ( 153 )   PDF (9644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奥施康定联合静脉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在癌痛及其爆发痛的初始治疗阶段的疗效。方法 回顾我科2011年1月—2015年11月住院治疗的中重度癌痛患者78例,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应用奥施康定作为背景阿片药物,联合静脉注射吗啡治疗爆发痛,对疗效及药物应用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疼痛滴定或再次滴定的前5天内累计每个患者应用阿片类药物的等效剂量(MED)为156~1 491 mg(426.46±286.00 mg),爆发痛解救应用的吗啡注射液剂量为2~57 mg(20.96±13.25 mg);夜间(20时~次日8时)爆发痛解救应用吗啡注射液人均剂量为2.23±2.50 mg,高于白天(8时~20时)剂量1.96±2.14 mg(P<0.05),治疗后NR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奥施康定联合静脉注射吗啡治疗中重度癌痛及爆发痛是一种安全高效、简单易行的方法,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中重度癌痛滴定治疗阶段的首选方案。
个案
意外发现宫颈癌1例及文献复习
王振骏, 周洪贵, 张 苗, 刘 均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5):  441-443.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5.011
摘要 ( 166 )   PDF (6263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意外发现的宫颈癌临床很少见,由于为术后病理确诊,故其治疗方式与普通的宫颈癌有着明显的差异。此外还涉及再次手术时机的选择等问题。本例患者因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子宫肌瘤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宫颈微灶浸润癌,分期为IA1期,且病理证实无淋巴脉管浸润,故术后进行严密随访。本文报告1例意外发现的宫颈癌病例,旨在为临床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综述
ELAM-1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左志超, 苏丹柯, 邓文娟 综述, 金观桥 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5):  444-447.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5.012
摘要 ( 175 )   PDF (8704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E选择素(Endothelial leukocyte adhesion molecule-1,ELAM-1)是细胞黏附分子家族中的一类,研究表明,ELAM-1与其配体sLe(x)和sLe(a)的相互作用,在肿瘤远处转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将ELAM-1运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热点。众多研究成果表明,通过对ELAM-1生物学作用的调控,如ELAM-1及其配体抑制剂、单克隆抗体、靶向基因,以及其他介导等路径阻断疗法等,从而抑制或阻断肿瘤的远处转移,达到治疗肿瘤、改善预后的目的。因此,ELAM-1有望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ELAM-1在肿瘤相关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细胞凋亡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赵相轩, 温 锋, 毛晓楠 综述, 卢再鸣 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5):  448-452.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5.013
摘要 ( 150 )   PDF (10615KB)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发性肝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早期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但总体治疗效果较差,最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肝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阻断。本文对RA、STAT3、PDT、p53、β-catenin、TRAIL、microRNA和RAS等关键凋亡信号通路和PDT在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明确这些凋亡信号通路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以期找到特异性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靶点,为细胞凋亡治疗肝癌的发展提供有益线索。
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
杨梅健, 宝莹娜 综述, 赵建国 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5):  453-457.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5.014
摘要 ( 164 )   PDF (10985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新辅助治疗的提出与应用,直肠癌的疗效得到提升,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新辅助治疗包括术前放疗、术前化疗和术前同步放化疗。其中术前放疗方式可分为短程放疗和常规放疗,通过比较T降期率、保肛率、完全缓解率等指标,对两种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评价。尽管单纯术前化疗的经验还不够丰富,但其仍在降低肿瘤分期等方面具有优势。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为术前同步放化疗,且国内外学者均认为该方式在治疗直肠癌时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三维放疗技术可使靶区分布更为均匀,对病灶治疗更为精准。但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在国内却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其临床效果的确定仍需进一步的理论支持,本文就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做一综述。
叉头框蛋白M1在乳腺癌的进展及治疗耐药中的作用
李蕙颖 综述, 耿敬姝 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5):  458-462.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5.015
摘要 ( 193 )   PDF (10665KB)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叉头框蛋白质M1(Forkhead box protein M1,FoxM1)是一种特异性的与增殖相关的转录因子。既往研究发现,FoxM1具有增强癌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的功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研究表明,FoxM1的异常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其过表达与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的关系呈负相关,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临床预后及联合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FoxM1与乳腺癌的关系做一综述。
老年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肖 瑶 综述, 徐向英, 胡松柳 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5):  463-467.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5.016
摘要 ( 162 )   PDF (10657KB)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老年小细胞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放疗、化疗以及手术治疗,其治疗目的在于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随着精准放疗时代的到来,放疗在老年人群的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老年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就老年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p53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王 鹏 综述, 王 征, 周志祥 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5):  468-472.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5.017
摘要 ( 172 )   PDF (11152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53作为目前广泛研究的肿瘤抑制基因,在调节细胞周期、修复损伤DNA、清除自由基、调控免疫反应等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p53突变与50%以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鉴于目前的研究发现,本文对p53的生物学特性、p53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基因治疗进行综述,希望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诊治及预后提供参考。
CAR-T细胞治疗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桑秀莉, 史 策 综述, 周 晋 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5):  473-476.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5.018
摘要 ( 236 )   PDF (9349KB) ( 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新手段。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基因工程改造获得识别肿瘤抗原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并赋予其靶向性、杀伤性及持久性的治疗方法。1989年首次提出CAR-T,现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且多研究中心对CD19-CAR-T细胞治疗技术进行了Ⅰ期临床研究显示出活性。CAR-T疗法是目前有望治愈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的新方法。
SALL4基因在人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王 珏 综述, 张惠洁 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 30(5):  477-480.  doi:10.11904/j.issn.1002-3070.2016.05.019
摘要 ( 184 )   PDF (8684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恶性肿瘤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由人体中各种致癌因子相互作用引起。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SALL4)是一种新发现的基因,因具有C2H2锌指结构的蛋白转录因子,在胚胎干细胞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该基因突变常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本文就SALL4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及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